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育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1:12: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教育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是一种非具象的艺术,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也正是这种模糊性,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学中的唱歌、器乐、律动、欣赏、创编等无不体现着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首先需要音乐教学的创新。本文将从音乐教学的观念、教材、教法等方面,谈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中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途径与方法。

一、明确教学理念,注重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音乐教学,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等内涵,这与原《音乐教学大纲》“重双基”、“重结果”(“双重”)的教学观念有着根本性区别。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意识和享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因此,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源于上世纪初,虽有近百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未找到和确立属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体系。在现有的音乐教育中,不难看出专业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尤其在“双重”方面显得最为明显。我们在讲、听、评课中,总会把学生学会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发声的位置在哪儿、气息运用如何等看得很重,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少趣乏味。据一次开学初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最喜欢上音乐课”一项中,一年级学生占81.2%,而六年级学生仅占9.47%。为什么在幼儿园时,孩子们都爱唱爱跳,而到了小学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会越来越小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些老师的教学出了问题。有的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技术操练和知识讲解,虽然那样也能培养出少数特长生,但大部分学生则因此而渐渐地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对于中小学音乐课来说,降低专业性,增强趣味性,提升审美度,切实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就是对音乐教学的创新。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有两点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一是要注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而,教师对学生要持有赞许和信任的态度,要满怀关心和爱护的情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长者又是朋友,值得尊敬,值得信赖,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唯有这样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生活阅历、社会背景的不同,因而对同一音乐题材的体验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可能像自然学科那样有着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个性的存在和张扬,只要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行为符合音乐审美的基本规律,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时,我先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边欣赏乐曲边畅想童年的梦境。之后,我请同学们在彩色板中找出一种与自己梦境中最为接近的颜色。结果,很多学生选择了粉红色、桔黄色、橙色等偏暖的色彩,且选择这些色彩的孩子们在叙述童年生活时,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但是,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灰色,我没有立即评议她的选择,心想这位身材瘦小的姑娘可能有着不一般的想法。当我问她为什么选择灰色时,她欲言又止,终于在我的鼓励下,才道出自己的父母早已双亡、幼童年是和奶奶在一起度过的实情。此时,我一边温情地安慰着她,一边对她的选择给予完全认同。然后,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心理学表明,有创新意识的儿童,大多显得感情强烈,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因而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行求异思维,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能力,关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应用十分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当今的课堂强调一个“动”字,要求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力求创设出多维的教学情境,使音乐形象更为鲜明,音乐内涵更为丰富,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如:在欣赏双簧管独奏曲《小放牛》时,我先没有作任何讲解和分析,而是要求学生敞开心扉,聆听音乐,且边听边想象音乐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事实表明,随着音乐的播放,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心中的音乐诗画之中)。当乐曲终止后,课堂上立即出现了一片热闹的景象: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在一片翠绿的竹林中,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愉快地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见牧童吹着笛声悠扬的短笛,在牛角尖上还站着一只小鸟呢!”还有的说:“我仿佛同牧童在一起放牛,让牛在山坡上吃草,我们在水里打水仗、游泳……”此时此刻,教师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已是多余的了。于是,我趁机让学生们把想象的画面画一画。兴奋之极的孩子们,拿起画笔,用斑斓的色彩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诗画——《小放牛》。我高兴地对孩子们大加赞赏。可以说,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用心感悟,没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孩子们是无法用画来描绘音乐情景的。这节课,由于教学方法得当,创设情景合理,加上老师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所以,同学们的心情格外舒畅,兴趣非常浓厚,思维极为活跃。周大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条件之一,就是看他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法,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例子和参考材料,但不是教学的唯一源泉和依据,因而不能拘泥于课本,否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和音乐本身的健康发展。因为学生是社会的人,是不断成长并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人;音乐是社会的音乐,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如今,有的学校过分抵制社会音乐的“侵入”而不加以正面引导,是形成追星族大批涌现、流行音乐“过耳不忘”、教材歌曲“苦教不学”不利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拓宽教学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1.走出课堂,扩大教学空间。音乐活动是一种跨越时空、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在大自然中,山谷里有风声雨声,森林里有百鸟争鸣,山涧中有泉水叮咚,城市内有车声隆隆……那些宁静秀美的风景,富有节奏的声响,悦耳动听的啼鸣,都是音乐艺术的存在,也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而,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封闭于校园与教室之中,要走入生活,走进大自然,把一切优质的音乐资源为我所用。如:在六年级创编旋律短句的音乐活动中,我就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声响及它们的节奏,并把这些丰富的节奏按拍号编排成节奏短句,然后在所给定的几个音乐条件下进行创编。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同学们才能创编出许多优美、流畅的旋律。像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使同学们在愉悦的活动中自主探索美的真谛,并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活用资源,拓展音乐视野。一是在音乐课堂中引入优秀的影视音乐资源。因为优秀的影视音乐不仅代表着音乐创作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且也是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的配乐和主题歌,既能适应当今儿童的审美要求,又能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需要。因此,一旦将这些优质资源引入课堂,势必会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开展古今中外经典音乐的欣赏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我们在精彩的世界面前解放自己的同时,也要解放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成为富有创新品质的新一代。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必须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育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7253.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