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4 11:16:04 网站:公文素材库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放过任何可能性。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教育就有评价,如何让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可评可测是本文的主旨。以2018新高考为背景,在初中阶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综合素质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在面对"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各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特征,分别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价值取向。例如,美国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价值取向,新加坡以品德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最早是1997年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提出来的。2002年欧美提出,2005年中国台湾提出,2006年美国提出, 2009年日本提出。

从国际经验出发,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

2014年4月8日,中国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下图所示)。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二)综合素质评价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和意义

"素质教育是根,核心素养是干,综合素质是果。"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说"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一致,是一个整体。"

文化学习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根本动力,自我发展是实现自我与推动社会健全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参与则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与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建构可以整合这三个领域的素养,有效地实现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相统一的目标,并促使各领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安庆市作为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自2013年启动实验以来,组建起包括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在内的实验专业队伍,还在全市范围内选聘200多人的本地骨干教师团队,从事测评工具开发、测评具体实务等多方面工作。对学生和学校尝试全新的"绿色评价",真正让管理、教研、教学架构到科学的评价信息上来,推动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6〕84号)要求,省教育厅制订并颁布了《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中开始试行,2018年秋季正式实施。对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一)建构的原则与依据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一级学校公正、科学选拔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客观记录,据实评价原则。以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做客观记录或写实描述,学校依据客观记录和真实数据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2.内容全面,体现特色原则。着力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3.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原则。实现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的融合,注重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促进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

4.强化监督,确保公正原则。规范综合素质评价程序,落实教师、班主任、校级评价小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和复核制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可信可用。

(二)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考察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重点是学生参与团队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

2.学业水平。主要考察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重点是学生课堂表现、选课经历、考试成绩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积极探索学分评价、等级评价,以及学习成果记录有机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3.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等。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4.艺术素养。主要考察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5.社会实践。主要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体验经历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如与技术课程等有关的实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参观学习与社会调查等。

学校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分年级在上述五大指标框架内增设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内容。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一)评价主体和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是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是为教和学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学校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一样,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评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极大地影响教学观、学习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评价是一门科学,具有专门且独特的理论和方法。[1]

评价方法是基于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建立,记录、录入典型材料和客观数据,经整理、审核、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1.写实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适时登陆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成长记录系统",写实性记录能够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相关证明,如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作品照片、证书和录音录像,记录团队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个人荣誉称号、军训、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等内容。学生必须对所提供的相关事实材料、证明的真实性负责。以下以钱想同学在平台上操作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整理遴选。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整理"成长记录系统"记录,遴选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能体现个人特长的实证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并进行自我陈述。

3.录入数据。学生基本信息、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内容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学生表彰奖励、违纪违规等情况由学校组织统一录入"档案管理系统".

4.审核公示。"成长记录系统"中学生遴选后的实证材料经学校、班主任及相关教师审核后进入"档案管理系统".区教育局需要事先审核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的客观信息与数据(含本级及同级相关部门提供),并对学生、学校录入的内容进行抽检。对录入"档案管理系统"中的所有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必须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5.形成档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以纪实报告的方式呈现。纪实报告由"档案管理系统"分学期、分学年和整个初中阶段自动生成。毕业前,学生撰写自我陈述,教师为其撰写简要、客观、准确反映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评语。纪实报告经学生本人确认,班主任及相关教师、校长审核、签字以及学校盖章后存档。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档案,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可依照各自权限查看相关内容。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本研究将发挥安徽基础教育应用平台优势,利用信息技术课,每月由学生自己将自己的过程性材料输入电脑,等待老师的审核和归档整理建议。不断优化材料。做到材料的即时性,真实性,系统性,导向性。评价结果有以下效用。

1.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学校利用每学期的班级评价结果建立学生分类发展性评价体系,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克服不足,学会自我管理,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教师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德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经常性反馈机制。反馈是任何学习的核心。对一个人的表现没有一句评语,这对谁也没有帮助,包括执行者、领导和组织。没有反馈就没有学习,反馈是让你知道是正在接近目标还是做得不正确的唯一方法。有时反馈可能在会让人痛苦和尴尬。即使人们知道反馈是自我认识和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仍然不是很愿意对反馈敞开心扉。研究学者不断指出,想成为专家和能手必须经常得到建设性甚至批判性的反馈。[2]

2.促进初中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价数据,定期根据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要求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督促初中学校组织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这需要对学校工作给以积极的期待。人们只有在被激励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得最出色,才会坚持工作。而且当工作时间长、任务艰巨、充满挑战的时候更是这样。人们需要一个理由继续下去,需要被激励去完成以前从来没有完成的任务。没有人愿意在自己被忽视和被认为理所应当的情况下长期坚持。[3]

四、本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本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主要是研究当前社会背景和人文、自然环境下的人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如何在学生初中阶段给予有效的培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对学生的评价适合时代的要求,造就时代的合格的人,使学生在后续的时间里有发展的空间,有发展的潜质。

培育核心素养要落实到课程体系设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团活动中要细化培养育方案,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如何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本研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的找出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组织教师选择与核心素养相匹配的教学素材,总结典型经验做法,形成切实有效的案例集在一定范围内共享或推广。

结合当前中考的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中考体育考试的选项的增多,各种社团活动和研学旅行的开展,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的推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强项。结合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诗词大会的热潮,朗读者的氛围。结合学生小学阶段在全国各地就读的优势,加强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和融合。结合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有做一个文明市民的意识和行动。变这些大杂烩为大优势。系统设计校本课程,整合各类资源。

当前的现状是体现"能力为重"的指导方针,重视工具性素养,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全面要求,尤其重视实践素养,主动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等素养。当前的问题是对素养缺乏明确的界定和系统的阐述,对跨学科的素养相对忽视,论述的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脱节。

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有什么样的关系?课堂教学如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校教育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学校教育如何引导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或者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有何异同?如何评价综合素质更为科学和有效?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来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等系列问题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仅是研究开端。在之后的教育实践中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障碍,等待反思、总结和攻克。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1.

[2][3](美)库泽斯(Kouzes,J.M.),(美)波斯纳(Posner,B.Z.)。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第5版。徐中,周正,王俊杰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12-213、206-207.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759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