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是现在工作的重点,我们要从村集体经济开始思考。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关于如何发展好村集体经济的思考,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弱,深刻影响着农村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高服务功能,强化示范引领作用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在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后,由于对“分”的过于重视,对“统”的普遍忽视,农村普遍存在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尤其是一些资源匮乏、人才奇缺的地方,普遍对发展集体经济谋划不足,缺乏发展思路,“民富村穷”现象则是普遍存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许多地方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结合防城港市实际和近几年的实践,个人认为还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探索:
一、理清思路,明确村级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布局。当前,农村各类资源零星分布,农产品门类多、规模小,缺乏有效整合,市场竞争力较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化零为整”,通过规模化提升盈利能力。对各类资源有效整合,推动形成“一镇一产”、“一村一品”的整体格局。在每个乡镇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元,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一个乡镇拥有一个附加值高、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的优势产业。
二、招才引智,注重发挥“能人”和“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实践证明,致富能人和龙头企业不管是在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因为致富能人头脑活、信息灵、威信高;龙头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经济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源承载力强。所以用好用活“能人”的示范,量身引进“龙头”的带动,是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颈瓶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引导农村致富能人在自主发展、自立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思路,用知识技能、用思想观念、用致富手段带领集体经济寻找发展空间。在一些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让当地集体经济搭上企业发展的快车,使村集体经济借助企业的产业优势,发挥聚合作用,将资本、技术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深度融合,把集体经济接入产业链条,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集体稳定增收。
三、村企互动,做活做大土地文章。纵观目前农村的现状,由于实行土地承包、山林确权和中央对涉农领域政策的倾斜扶持,很多土地都丢荒无人耕种,造成极大的浪费。因此,科学合理对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是有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土地引资合股或流转的模式发展一、三产业,目前已成为一些资源条件和资源优势不明显、偏远贫困的村点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比如我市的沿边村屯、十万山腹地的山村,借助乡村旅游, 通过土地整理,老宅基地还原,建设用地置换等,打造乡土气息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明显的采摘、农耕、小餐饮业等系列农家乐,逐步形成了规模效应,这就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成果体现。另外,按照“两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原则,在农村,我们还可以根据投入的强度,承受的能力,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的多种模式,通过转包、转让、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将农业土地向专业大户、涉农企业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部分城郊结合部还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实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的集中,实现“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促进村集体经济的较快发展。
四、建章立制,健全完善政策扶持的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要充分运用行政拉力和经济政策双管齐下,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出台更多的适合发展村级经济的优惠政策,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一些基层组织覆盖薄弱的村点,要强化党委和政府的组织和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精准施策,帮助贫困薄弱村明确发展方向,谋划发展路子。尤其是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职责定位,使各级党组织在落实责任中各司其职,从而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同时,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关键。还要进一步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才能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关于如何发展好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8752.html
- 上一篇:离退休老干部工作赞(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