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文价值,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来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摘要:为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对策,即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现在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甚至要求学生写成篇作文,这不仅局限了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是令高中生在重要的高中阶段缺少了厚重的人文基础,影响今后的成长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感悟其中的人文价值,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以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出的行为习惯来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个人个性化的重要标识。文字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必需的基础和介质。高中语文在经过小学、初中语文教育后,对于最初级的读文识字功能已经弱化,而重点在于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高中语文要传达给学生的应该是积极乐观、精神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人文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来使学生体会几千年的主流思想、通过文天祥的诗歌来表达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来标明洒脱的人生态度等。还有朱自清《背影》所记录的父子亲情、舒婷《致橡树》里的唯美爱情,以及西方名著里所表达的对世界、人生的思考,都是教师宣扬人文教育的优质素材[1]。由此,教师应该将素材文章中的文字、语言所表达的内涵、人文价值进行充分挖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语文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内心充满着正能量,为人生发展、社会进步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也是高中语文知识所承载的应有的责任,更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属性。
二、高中语文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则更多体现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主题来进行活动策划、组织、评估和反馈。比如,对于人生的选择,教师可以让学生罗列十个对自己来说无比重要的人或事,而后根据其重要性依次排序删除,最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明白责任与抉择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等方式来教授语文知识,如《羚羊跳崖》的视频让学生明白团结和生命的价值,《战狼2》《红海行动》等爱国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意义[2]。此外,教师还可在活动中追求师生平等对话交流、展现教师关爱学生的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而非证明比学生高明多少,反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由于教师在经历、心理、年龄上与学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对这些差异采取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更应该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以便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除了及时纠正学生消极、错误的思想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而进行社会创新、创造,在活动氛围的营造、交流中完成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技巧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死记硬背,且考察形式多以选择、填空等基础形式为主。虽然容易获得高分,但并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人文教育。想要真正实现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技巧是影响学生对语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时事热点。语文本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周边社会、国家和国际发生的时事进行讲授。如在近期战争频发的中东如何发挥人道主义救援;国内空姐滴滴遇害案背后的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当然,教师要本着弘扬社会正能量、立德育人的原则让学生在平凡、欢乐或不幸的生活中找到美好的一面,培养学生抵抗挫折、积极为自己和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和精神力量。
四、结语
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以何种方式在社会中为人处世,也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有思想、有灵魂、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充满积极性,而高中语文教育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基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包括教师、学校、家长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青年而努力奋斗。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9474.html
- 上一篇:2018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 下一篇: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