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术类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应该认真思考美术类高校思政课教育内容是否真正达到联系学生实际,的的确确让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感受到“获得感”,这也就是美术类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问题。
[摘要]美术类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思政课的作用是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通过实践课的开展切实扎根生活、贴近人民。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课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的路径的尝试,以激发美术专业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主张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以此作为美术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美术类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应该认真思考美术类高校思政课教育内容是否真正达到联系学生实际,的的确确让美术类专业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感受到“获得感”,这也就是美术类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问题。
一、美术类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美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比较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大量的专业课程都是以实践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作为其必修的相关理论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大多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教学,枯燥的理论讲解既不利于美术类学生建立起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又难以将学校的培养目标贯彻到具体的理论课堂上。另外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本身就比较适合采取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其教学主线是从公民主体层面树立起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践行者,课程内容集中于探讨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培养公民的守法意识,对于大学生能否度过有价值的大学和人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让这些内容真正走进美术类高校大学生的心里,进而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分析,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一些实践课教学的方式来引领学生主动接受这些价值观念,进而树立远大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将文艺称为“时代前进的号角”,也对文艺的作用进行这样的阐述,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真正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传达正能量的,具体就是以美术的方式来演绎作者本身科学、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而这就是“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能否在新时代背景下,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于他们的创作,是美术类高校培养美术人才务必关注的理念。一个人能否自省,能否拥有饱满、完整的人性,尽管看似不属于艺术,却蕴藏和贯穿于艺术之中。
二、美术专业视角下“基础”实践教学的方法
美术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利用学生这些特点就可以展开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方法,巧妙地将学生的美术专业创作和学习与“基础”实践教学相结合。
(一)以“艺术品位人生”为主题设置纳入考核体系的“基础”实践教学项目结合“基础”课程考核体系,可以将美术专业特长与“基础”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美术专业优势和“基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将“基础”课程内容进行提炼,确定诸如我和我的祖国、美德凝化于心、有梦才有远方、法治伴我行、做最好的自己等鲜明的主题,通过学生以小组(每组2-8人)为单位进行的美术专业作品的命题创作,实现学生对于“基础”课程内容的主动学习。为了确定自己的创作主题,他们首先会在头脑中强化对于每一个主题的理解,为了创作素材的收集,他们会进一步挖掘主题的内涵,并积极利用互联网、书籍、刊物等进行素材库的丰富,为了作品的创作,他们还会向前辈们求教,这不仅使“基础”课程所传达的思政教育内容散播开来,还充分调动了专业教师的指导,与此同时,他们提早切入专业知识更高阶的学习内容。不可忽略的一点,小组的形式可以增强美术类大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命题美术作品上交后,通过聘请专家和教师形成评奖评优小队,进行优秀作品的评选,举行校内作品展演并颁发证书进行鼓励,学生可以体会到美术专业学习与思政课程学习的相通之处,同时体会到“基础”课程学习的“获得感”。最终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学生命题美术作品的转化,在这一环节,与希望小学、或者就近选择一些学校、敬老院等机构进行捐赠,对于强化教学效果作用显著。学生在整个美术作品创作和转化为社会公益形式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艺术接地气的一面,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对于优秀美术作品的渴望。
(二)以“志愿活动、彰显品行”为主题,开展美术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美术专业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的共性是,都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尤以公益活动最为典型。通过对授课班级的调查,每个班都有半数以上的美术专业大学生渴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其中涉及动画、国画、书法篆刻、环境技术设计、城市设计等诸美术专业的学生。因此,对于美术专业大学生的“基础”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样要设置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环节,包括基地写生、宣讲活动、支教活动等。组织基地写生活动,要根据写生地点提前设定写生主题,比如前往西柏坡实地写生,要求学生根据革命圣地,以及先烈的英雄事迹作为主题进行写生,并要求学生对基地情况进行提前的学习和资料的浏览,在往返途中提供一些相关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于基地的认知和主题的理解。其次,要充分调动美术专业课教师,与其合作分组开展,分为书法篆刻组、速写组、微视频组、国画组等,由专业课教师进行分别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生作品。最后评选优秀作品,由学生进行汇报和经验分享。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同样用于社会捐赠。这种方式一方面的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课程教学方式,另外,通过设定主题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自己完成作品的方式来深刻领悟和体会相关的教学内容。宣讲活动包括党史主题宣讲活动、国史主题宣讲活动、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等。宣讲的对象多为基层群众,地点开设在公园、学校、社区等公共场合,并且可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开展。在这些宣讲活动中,学生可以有多重角色选择,一类是才艺展示,一类是幕后服务,一类是宣讲人。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宣讲人,由于美术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层面相对薄弱,他们需要针对宣讲主题及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之后由教师进行宣讲内容的审核和修正,力求新颖和时代性,并引导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内化,此时真正实现了“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并进一步在宣讲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其“外化于行”。其他同学则可以在宣讲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党史国史知识,一方面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总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宣讲的方式得以充分提升。同时,美术类专业学生还可以积极通过支教活动来进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支教活动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也是将美术专业学生所学或者擅长的知识与社会接轨的有力途径。在支教活动中,学生自发进行备课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以书法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可以自发成立支教“教师”队伍,自发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并统一准备手写版的教案,分批次去往几所不同学校进行支教,其中包括了当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参与的同学,竭尽全力践行教师的职责,在深入支教地区和人群中有了不同的角色扮演体验,充分体会到了劳动和奉献对于社会和自身的价值,这种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最终他们撰写支教的社会实践报告,对于此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达到了自我反思的效果。
三、美术专业视角下“基础”实践教学路径的思考在美术专业视角下“基础”实践教学的方式必须要合理有序的开展,并且实践环节的主题要能够与美术类的不同专业学生结合起来,并且能够让不同专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乐趣,在参与的过程中切实学到东西,并实际用到自己的生活与专业学习中去。美术作品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和心灵启迪是独特的。我们常常认为美术专业的学生就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但实际上,我们这里所提到的审美,是比较狭义的概念,站在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角度,我们对于审美的理解应该再进行提升,不仅仅停留在美术专业的审美技能,而是将这种审美上升到人生层面,使学生能够向善、感恩、充满爱,能够有担当、有责任心、有抱负,建立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培养具备这些特质的美术专业人才,才是我们美术类高校要追求的目标。我们在美术专业大学生群体中开设的思政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审美理想。因此我们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审美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充分运用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美”,使其将课堂中获取的关于人生“美”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印证,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强化这种“美”的印象和憧憬,他们发现了现实生活的意味和情趣,就愈发趋之若鹜般追求这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加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更加乐观,更加善于面对和解决问题。要想使思政课在美术类高校“活”起来、“火”起来,就要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课堂理论教学生动解答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领悟,终将帮助他们的作品扎根生活和人民,成为中国特社会社会主义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人。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9588.html
- 上一篇: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策略
- 下一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