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

时间:2019-05-14 11:36: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一直以来,护理教育的具体做法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符合技术层面要求的专科人才。而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强调护理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医疗,还应促进患者潜能的全面发挥。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

    [摘要]随着目前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跨国界的科学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在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必须重视多元文化对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课学习及临床实践等多方面的影响。该文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课程设置、高校教师管理体制、教学方法改进、临床实践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护理多元文化是指在价值取向方面文化主体存在多样性和异质性,意味着在同一个社会中,异质文化是平等共存的,构成了文化交流互动体系[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后国际交流的深入以及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在当今国际化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影响已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在医疗活动中,护理工作的对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已从本地区、本民族、本国扩展到全世界各族人民。一直以来,护理教育的具体做法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符合技术层面要求的专科人才。而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强调护理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医疗,还应促进患者潜能的全面发挥。而多元文化护理是在新形势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又称跨文化护理,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护理学家Leininger提出[2],该理论以人类的多元文化与应得的照护为基础,总结出要依据各类有差异的文化背景护理对象的不同需求、世界观、宗教信仰、价值观、健康疾病观念乃至生活、饮食习惯等采取有差异的护理措施,最终向患者提供其本人认可的、符合其个人文化需求的照护。本文主要对目前多元文化下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出了对策和设想,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1多元文化下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护理学者逐步意识到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在解决护理与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之间矛盾中的突出作用[3],但我国护理教育目前仍处于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模式,过多关注对基础医学教育和护理技术的培训,忽视了对人文知识和外来文化知识的引入,导致多元文化护理内容的缺失或不足[4]。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多元文化护理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章也较少,部分护理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完整认知,因此,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陈英[5]调查发现,现今国内很多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多元文化敏感度并不高。这种人才培养现状导致学生对多元文化护理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程度认知不足,对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熟悉、理解和运用程度还存在很大不足。

    2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因素

    钱嘉璐等[6]研究指出,对高校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造成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为学校是否开展与多元文化有关的课程、是否有临床护理实践经历以及是否接触过异域文化等。因此,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了解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因素,提升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举措。

    2.1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不足

    在护理模式和护理人才角色已发生巨大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基本仍在走老路。长期以来,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会对医学人文课程的开设造成一定的影响[7]。课程内容方面,仅仅是围绕原有的教学内容加上一些人文类的知识,或者仅是将多元文化护理纳入护理学导论课程的一个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在部分护理院校开展,但在教学内容中并未明确提及有关多元文化护理的培养要求[8]。护理课程设置的不足对学生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2教师自身对多元文化教育意识薄弱

    教师是大学教学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只有自身真正理解了多元文化的内涵,才能对学生在多元文化素质培养方面产生深层次影响。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具有的意义,自觉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转化到教育教学中,从而唤醒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9]。教师自身多元文化教育意识的薄弱必然无法做到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这构成了阻碍学生多元文化水平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2.3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长期以来,我国对护理专业学生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死记硬背[10]。这种教学方法在内容上并不符合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在形式上也没考虑到学生愈加发展的学习需求,进而导致理论教学与护理实践愈发脱轨,多元文化所要求的时效性也无从体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护理教师教学方法的因循守旧直接导致学生的多元文化护理意识不足,这显然无法与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水平的要求相适应。

    2.4临床实践条件不符

    我国护理专业学生在参加临床实践时,实习基地通常是没有涉外条件的普通医疗机构,带教教师也缺乏一定的涉外工作经验。学生鲜有机会接触外来文化,即便有学习意识,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文化的差异。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很多地区外籍人员甚至是少数民族同胞并不多见,也会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多元文化能力培养的缺失。限于我国当前的条件,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仅能做到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检验,无法做到有效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护理的实际能力。当学生真正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时,如果接触到有多元文化护理需求的患者,就有可能产生沟通障碍,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水平的策略

    3.1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建议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双管齐下的方式,将多元文化护理作为必修课,在强化专业课基础上融合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将多元文化护理渗透到护理教育中去[11]。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完善其对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的认知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应注重双语教学,减少因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误会,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将专业英语与文化课教学相结合,基于护士临床工作情境进行多元化课程设计,如模拟医院工作环境、医患对话等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护理技能[12]。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案设计方面,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更新,不能满足于单纯地将医疗活动翻译成英文,要有目的地引入体现异域文化的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就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从而逐步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

    3.2完善高校教师管理体制

    在提高高校教师多元文化素质这一层面,不仅护理专业教师自身要努力学习,高校的管理者也需改进对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制度。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素质过硬的多元文化教育人才,必然需要从构建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培训体系中完成。应立足自身师资结构实际,积极探索师资培训质量体系的构建,从师资培训工作的综合性、系统性层面保障师资培训工作的稳步实施[13]。打破固有观念,有针对性地聘请多元文化领域的专门人才进行培训,而护理专业的资深教授、骨干教师等均作为接受培训的对象。在培训质量考核上,应建立完整的培训后续跟踪与服务体系,避免出现走过场式的低层次培训导致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更难以取得人才培养的实效。

    3.3灵活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鼓励教师设计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案例,适时引入到相应护理课程的具体章节中,难点内容可由教师加以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中的文化环境,或者通过小讲堂和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另外,教师应力争采取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融合的教育手段,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注重多学科内容整合与人文知识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设计应涵盖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及人际沟通等多学科内容,打破单一课程界限,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学习,合理渗入人文元素、多元文化元素,让学生通过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将护理及医学的各学科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自然能够对多元文化的实质具备更加清晰的认知。总体来讲,在多元文化教育中,高校中的教育教学方法既要在教学内容上符合多元文化发展需求,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既要侧重时效性,也要遵循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14]。教学的实施必须适应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主旨需求,强化学生为主体的规律,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4有效进行临床实践

    建议各高校在学生实习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教师进行授课,定期组织学生到大型综合性涉外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让学生尽量多了解临床,接触临床。在大型综合性涉外医院实习学生有机会接触外来文化,这样才能主动学习外来文化,接受文化差异,提高学习兴趣,学会变换视角来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多元文化的交流能力[15],帮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多元文化技能并正确应用于临床实践。多元文化护理实践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能用外语沟通就可以,更要学会领悟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感情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深层次意义,从而打消沟通障碍,避免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学生在临床实践时就要认识到,所谓多元文化护理,其实质仍然是要求护理人员秉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基本服务理念,这样在以后真正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时,注重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将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灵活有机地融入到护理过程中,强调人的自主性和完整性,尊重患者的自身权益。

    3.5改变护理教育模式,强化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在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护理教育的模式已悄然发生变化,一切改变需要从多元文化的本质出发,即承认与接纳所有不同,也要遵循护理行业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准则,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评估,从而有效进行革新。为了强化多元文化的敏感性,教师还应积极去发现、思考、研究和解决在国际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并将多元文化的相关元素合理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文化的多元,并以此培养学生识别和发展多元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与多元文化的碰撞、沟通和对话中逐渐成长为高水平的护理事业工作者。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大时代背景下,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向必然是多元文化护理。这一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研究和深入探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多元文化能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980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