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何春同志先进事迹是最近县区都在学习的,他的伟大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榜样,学习尹何春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参考一下!
尹何春,男,白族,云龙县宝丰乡人,1943年4月生,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在沘江公社大栗树大队任民办教师,1978年起先后任大栗树大队队办企业会计、厂长,1984年起任宝丰区大栗树小乡乡长。1987年创办大栗树茶厂并兼任厂长。2003年9月起任宝丰乡大栗树村委会主任,2007年5月起任宝丰乡大栗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任宝丰乡大栗树村委会主任。2018年8月11日,他从工作岗位上回家后不幸与世长辞,匆匆走完了他辛勤而又充实的一生,享年75岁。
尹何春同志先后当选十二届大理州政协委员、十七届云龙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被授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先进个人”、云南省“创业之星”、大理州非公经济发展“优秀创业企业家”“全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大理州“劳动模范”“云龙县抗洪抢险先进党员”“云龙县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州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州委表彰为“全州优秀村(社区)干部”。
对党忠诚 敢为人先:大胆开拓找路子
尹何春出生于贫困家庭,家里虽然艰难,但从来没有放弃读书求学、改变贫困的念头。初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看到许多人家家具烂了无法添置,农具坏了无法生产,他就下决心学做木匠活。因为人正派踏实又肯帮人,生产队指派他组织成立副业队,专门到外面找活做,增加集体收入。教育部门在大栗树村沘江西边笨江寨办了个民办教学点,因为边远没有人愿意去教书,生产队想到尹何春。大队干部问他愿不愿去?尹何春爽快答应了,这一教就教了4年。
1978年,大栗树村兴办综合加工厂,从事桐油、香叶天竺葵加工和砖瓦生产,把他调去当会计。因经营运转困难,生产队又想到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尹何春,让他担任厂长。临危受命的尹何春上任后,大胆对综合厂进行改革,引进新技术,定责任、搞承包,全面改组、启用能人,一年之后综合厂扭亏为盈,还清3万4千多元欠账,从此村集体有了好转,村级发展有了基础。改革开放后,部分群众收入有所增加,但广大群众仍处在温饱边缘。1984年,云龙县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大栗树村撤销“大队”改建为“乡”,尹何春被推选为乡长,兼任综合厂厂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务群众,回报社会,回报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1986年他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木材砍完了怎么办?如何找到一条既能留住绿水青山又能脱贫致富的路子?任乡长的尹何春开始思考大栗树村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发展好经济这个大问题。有人建议到大栗树大山头种茶,既保护生态,又可以发展经济。能不能种茶?谁去种?公社想到了尹何春。是继续当一名村干部?还是在大栗树村扎根苦干一番事业?这一次,尹何春面临人生的又一次抉择。亲朋好友得知后都劝他:“你担任村长这几年,能力水平都很高了,有群众基础,群众又信任,下步参加副乡长选举,一旦选上了就成为国家正式干部,辞去村官开茶园一旦失败了,一辈子就陷进去了。”尹何春从小生长在大栗树村,切身体会当地群众的疾苦,要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必须发展特色产业闯出一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村干部,不能只考虑自己,思前想后他毅然辞去“村官”,上山办茶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思路已定,决心已下。但大栗树村大山头海拔达2300米至2500米,这是种植茶叶的海拔极限,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且大山头不通水、电、路、电话,试种茶树困难重重,可作为共产党员的尹何春认定要做的事,谁也劝不了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敢试敢闯,敢于挑战茶叶生长的海拔、气候等自然条件,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摸索,大栗树茶在大山头终于种植成功,从此大栗树茶园基地突破了“茶树生长极限”的海拔,成为“离天空最近的茶园”。如今,大山头2.7万亩茶树连绵成片,披上了浓浓的“绿装”,为大山群众开创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实现了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的奋斗目标。
1999年,大栗树茶厂从村办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尹何春成了大栗树茶厂的权属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破解发展瓶颈、一起脱贫致富的决心。于是,他积极发动茶厂周边群众种茶,免费提供茶苗,提供技术培训,并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群众发展资金。在他的带领下,栽种茶叶致富的“大园主”“小园主”不断涌现,带动群众种茶631户,群众仅茶叶一项就增收1640多万元,茶厂每年还解决群众务工1100人次,务工增收达1980多万元。菖蒲塘村民小组党员阿永泉说,在他所在的村民小组,百分之九十的农户拥有小车、面包车,摩托车已经逐步被淘汰了。
顶在前面 干在难处:花甲之年挑担子
随着茶厂改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富裕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尹何春又在思考,茶厂只能带动高海拔冷凉地区的茶农增收致富,但低热地区群众的出路在哪里?尹何春又忧虑了:如果继续经营自己的茶厂,衣食无忧,可以安享晚年,可这是自己入党的初衷吗?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意志更加坚定,下定了带领群众破解发展瓶颈、一起脱贫致富的决心。2003年,60岁的尹何春毅然将一手创办的大栗树茶厂交由家人打理,参与大栗树村“两委”班子竞选。家人、亲戚和朋友都劝他,村干部一个月的收入才多少钱,还不够支付你每个月的车子油钱和电话费,何况一大把年纪了,图什么呢?折腾啥?尹何春却平静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大栗树茶厂的今天,现在我们自己好过了,大栗树还有一部分群众发展艰难,我要回村上为群众办点事。”由于他办事公道,有思想,在群众中威望很高,且在茶叶产业上带动了大栗树村部分群众的发展,群众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最终他以99%的高票当选为大栗树村主任。
一心想为民办点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是尹何春到村任职的初心。他深深地认识到,大栗树穷就穷在路,大栗树发展的关键还是路。就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村组公路,这个想法在地理条件恶劣的大栗树村和资金极度匮乏的当时是超前的。上级资金未拨付,工程根本动不了,为了让群众早受益,他多次垫付资金,但还是受了不少“罪”。在大栗树海口公路修建过程中,农户阿建平的老母亲为了自家水田,死活不让推土机施工,“你没良心”“你有几个钱你了不起呀”……尹何春的女婿知道后赶到现场劝他:“爹呀,回去吧,求你别在村上干了,这么大年纪在这里受这样的罪,我们做儿女的多心疼啊。”可他女婿怎么劝也没把他劝回去,倒是他左劝右劝,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把村组公路挖通了。路通后,阿建平家买了车,办起了酒厂。阿建平说:“路通后,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单搬运费就节省了不少,其他农副产品也能往外卖了……这都要感谢尹主任啊。”
为彻底解决大栗树村交通问题,调动群众积极性,尹何春向群众承诺:“大家只要每修建1公里路,村上想办法补助5000元”,当时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捏了一把汗,因为县乡都没有项目资金。他笑笑说:“办法总会有的,不能因为没有钱而阻碍大栗树村的发展。”为兑现承诺,他多方筹措资金。窝嘎、苗寨、薛家庄、海口4条村组公路先后挖通,2000多群众受益。
沘江把大栗树村分为东西两片,晴天沘江水平静轻缓,但到了雨季,怒吼的沘江水不仅阻碍了交通往来,严重时还会吞噬群众生命,曾有多名群众被江水冲走,这是尹何春心底最深的痛。“欲济无舟楫”,在沘江上建一座联通两岸的桥是当地群众的夙愿。在选址过程中,要过河到对岸,一名群众说:“尹主任,冬天水很冷,况且您年纪大了,我背您过河。”尹何春却说:“我今天渡河的目的是以后不让你们渡水过河,牵着我点就行了。”于是他裤脚一抹就过了河。然而,村上没有建桥资金,于是他自己捐资2万元,垫付9万余元,先后发动群众投资投劳3万元,争取到上级各部门支持4万元,桥建成了,路程缩短了,安全保障了,群众心花怒放,将其取名为“济民桥”。路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尹何春想要做的事还有很多。面对群众饮水、灌溉等问题,他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争取各种项目扶持,凹槽灌溉管引工程、云树街综合灌溉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陆续开展建设。
尹何春常说:“党建抓不好,发展就没有主心骨。”面对党员开会没有会议室、村级办公用房简陋、村上缺资金、上级补助不多等诸多困难,他自已先垫付部分资金,于2007年建成85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用房。“党建的方方面面工作都很重要,要把村里的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让他们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这很关键,也很难。”正如他所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对各村组进行深入排查,详细掌握哪几个人可以发展成党员、哪几个人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通过努力,如今全村形成了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发展模式,党支部成为了脱贫致富路上的坚强战斗堡垒。原村民苏添率先发展茶叶、泡核桃产业,并带动了附近近百户村民发展,成了党员、群众致富增收的领路人,后来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现当选为大栗树村党总支书记。致富能手汪德军积极发展泡核桃、茶叶,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致富能手后毅然决定入党,当看到周围群众增收产业单一、发展势头不强时,他积极带领黑羊箐小组群众响应村“烤烟”西移战略,发展茶叶、泡核桃1000多亩,帮助群众增收140多万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党员致富能手成为大栗树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领头雁”。正是在村党支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领和带动下,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增强。
大栗树村党总支书记苏添说:“哪里有困难、哪里有事故、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尹主任的身影,只要他在,大家就会觉得放心、安心”。在大栗树小康村项目推进中,考虑到在村里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动员农户把围墙建起来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虽然项目中没有规划,但尹主任多方争取群众意见后表态,“这种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老百姓生活条件的事情不做,那要做什么?如果这个事情要负责任,我一个人来承担。”说干就干,他边实施项目,边向上汇报。项目在他的坚持推动下,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也很受群众欢迎。在项目验收中,省州验收组进行实地调查比对后,对项目的变更实施和他为民办事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同意验收。
尹何春大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小到入户走访、宣讲政策,都坚持亲力亲为,而且都是开着自己的私车去,还不报销油费,不给政府增加负担。多年来,他凭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一心为民的满腔热忱、精准定位的发展思路、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赢得了上级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带领着大栗树村民向着美好幸福的明天迈进。
不忘初心 一心为民 :群众过上好日子
尹何春在大栗树茶厂的发展中经常说:“虽然大栗树茶厂是私有,但发展到今天,这个茶厂其实属于地方共有,因为茶厂经营的好坏,牵动着群众的利益,影响着一方的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办好这个厂,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在这种“为民”意识的指引下,他发动茶厂周边群众也来种茶树,免费给群众提供茶苗、提供技术培训,并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与他们签订茶叶收购合同,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一批农户尝到了甜头,更多农户开始主动发展茶叶。如今的大栗树茶厂拥有基地面积近27000亩,2017年仅支付农户鲜叶款和采摘费就达2900万元,带动了周边16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在大栗树村菖蒲塘片区,仅茶叶一项年收入达10万元的就有6户,投入30万元以上建设小洋房的就有9户,该片区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大栗树茶厂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周边群众也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
脱贫难,难在群众没有稳定增收的产业。2015年,中央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后,尹何春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干劲,信心也更足了。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调研后,根据大栗树村立体气候明显的特征,规划了全村的发展,将低热河谷地区划为热带水果种植区,将中部温暖地区划为核桃、烤烟种植区,将高层冷凉地区划为茶叶种植区,中间发展畜牧业。按照这个规划,全村经济迅速发展,群众逐步富起来了。可近些年来核桃产业由于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群众在这一产业上的收入不断下滑。尹何春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一直思谋着替代产业的培植。通过几年的试验、考察、比对,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步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在现有茶叶、核桃等成熟产业基础上,计划在适宜栽种重楼的高海拔地区每家每户都发展重楼,资金除向上级争取一点外,他表态其他补助由大栗树茶厂先垫付一部分,确保群众家庭产业立体化,每年都有稳固收入,不会因为产业单一而返贫。2016年,他得知宾川县有一种突尼斯软籽石榴后,就带着村干部一起去学习,带回300株种苗,发动村里一名老党员来种,今年,这批石榴已经开始挂果。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目前,大栗树河谷地带已种植芒果400多亩、枇杷100多亩、石榴50多亩,产值达30多万元,大栗树的水果有了一定的名气,低热河谷地带群众的增收发展也有了希望。
尹何春尊重知识,重视教育。他常说:“我最敬佩、最尊重的就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了。”他一生尊重人才,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对培养家乡学子从不吝啬。“没有把教育抓好,不是影响几个学生,而是影响几代人,影响整个大栗树的发展。”他时常这样说,也始终这样做。大栗树村原来只有小学,上初中的学生得自带行李、口粮走50多里路到宝丰中学就读,一些学生都因此而中途辍学。时任村长的尹何春上下奔波,筹经费、找老师,于1987年开设了大栗树小学初中班。办中学得有较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他非常重视师资力量问题,首先把民办教师的工资一下子提高了4倍,同时提高了外地教师的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还首创性地由村上出钱将3个有文化基础的青年送到大理师专委托代培,让他们毕业之后能够回村教书。大栗树初中班的开设,大幅提升了大栗树村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和巩固率,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他非常关注家庭困难学生,村民阿学池因家庭原因,到宝丰中学读了半学期后辍学回家,经尹何春动员,又回大栗树附中顺利读完初中,并考上了省级一所学校,走出了大山。曾任大栗树村党支部书记的阿永华说:“现在大栗树村各组、各户的‘当家人’和在全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发展大户、党员示范户大多都是从大栗树村附中毕业的。”
群众曾向尹何春反映大栗树村没有村卫生室,到乡上太远了,看病不方便。作为多年县乡人大代表的他时时想在心里,每年召开县乡人代会,都要提这方面的意见建议。他常说:“医疗保障问题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医疗得不到保障,发展再好,群众的幸福指数都很低。”今年,在他的推动下,上级安排20万元,大栗树村配套20万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的村卫生室已建到三层。尹何春总说:“为群众实实在在办一点事,群众需要办的事哪怕欠一点资金,我们也要办。多想想办法,总会解决的,群众有好日子过是需要各方面保障的。”他总把群众需要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一项一项抓,一项一项落实。2016年,当地群众反映牲畜被盗时常发生,73岁的他就约上村上其他同志,连续五天凌晨一两点不打手电,爬到村委会后山较高地方“蹲点”“侦察”公路上汽车和当地群众的动静,通过他和村委会干部的反复“侦察”,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村党总支书记苏添说:“只要群众反映有事,他就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直到事情解决,他才放心安心。”
大栗树村大学生村官杨晓丽说:“一个70多岁的老人,是我的爷爷辈了,可我们去村民小组的时候他也去,趟河、爬坡,他从不退缩。全村27个村民小组他都熟悉,村民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有群众为了低保、建档立卡指标等来村上闹时,他就结合政策把群众的家庭情况一五一十的说清楚,让群众心服口服,群众再高的怒气也消了。村民小组很多时候都是晚上开会,他都按时参加,讲政策、做动员、搞培训,一点也不马虎。有时候我们做档案资料到深夜一两点,他都陪着。我对他既敬佩、又心疼。”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被村民“骂”是太正常不过了。有一次,一名农村妇女到村委会,大声质问:“为什么别人家能享受低保政策,而我们家一样都没有享受……”尹何春耐心细致地给她讲解低保政策。“你看看你们家,盖起了新房,也买了车子,而且还在我的茶厂打工,每年的工资别人不清楚,难道我还不清楚?所以你家不符合低保政策,不能享受。”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掷地有声。“只要是尹主任说的话,我们都信。”这是大栗树村群众发自内心的话。
如今,大栗树村基础设施夯实了,群众困难解决了,社会治安变好了,产业发展壮大了,群众日子好过了。在他的带领下,大栗树村由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853万元、人均纯收入1299元的“贫穷村”发展成为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的“富裕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805人已脱贫118户491人。
公而忘私 克勤克俭:为民服务一辈子
2003年,尹何春上任大栗树村主任后,就组织开办了大栗树村食堂,当时全县村一级开办食堂的还很少见。尹何春说:“我们进到村上,是来为老百姓服务的,几个村干部总是到饭店里吃吃喝喝,让群众怎么看我们?怎么能相信我们?办个食堂,既实惠又健康。”大家想着,这样一个大企业家,吃的总不会差吧,可办起食堂后,大家才看到了他的俭朴、他的节约。他对饭菜的量都有要求,7个人在食堂就餐,每顿只能‘三菜一汤’,而且荤菜只能有一个,菜做多了,他也会“骂”,吃不完的饭菜不能随便倒掉,要在下一顿热了吃。他总是说:“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干什么?饭吃饱了就行。”在村委会办公用纸上,他要求要用好每一张纸,不能只印一面,他只要看到没有双面复印的纸张,都要捡回来说:“这几张可以打草稿,不能丢,不能浪费。”
尹何春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朴实,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兴建学校、扶贫济困却很大方。在平时的工作和走村入户中,他总是说:“走村入户就坐我的车,我的车子油钱由我出。”路上遇到群众,他总是搭乘一程,经年累月,漂亮的座椅都磨花磨旧了。
学生的安全、学校的建设,是他最牵挂的事。他得知大栗树村学校到主干道的路不安全,学生、家长来往多,便出全资协调修通了通向大栗树学校的道路。过去,部分村里娃娃们没钱去上学,只要他知道或群众找到他,他都慷慨解囊,先帮助垫付学费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了不伤害学子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放假期间,他时常请贫困学生到他茶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期结束就以发放“社会实践”补助费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问题。虽然尹何春在当地资助、帮助过很多家庭困难学生,但他从来不放在心上,也不跟家属说,现在资助、帮助了多少学生,不要说他家属,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在这些地方花钱,他从不心疼。10多年来,尹何春还坚持将大栗树茶厂收入中的一部分资金拿出来,捐助当地学校建设、公益事业和资助困难学生等,先后捐资40多万元。2011年,宝丰古镇恢复修建孔庙,尹何春觉得这件事对山区学生的求学精神会产生积极影响,就毫不犹豫地捐资60万元。2012年,他个人出资100多万元,将原设计3.5米的茶厂片区公路拓宽为4米,无偿维护滇缅公路进厂途经5个村组15公里的乡村公路,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他还多次自己掏钱组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到宾川县、腾冲县、潞江坝、功果桥镇等地参观学习热带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养殖业等,少的时候10来个人,多的时候30多个人。就在今年,他又给农危改中没钱开工的4户群众先垫付了资金,还垫付了10万元薛家庄饮水工程款。
苏添回忆说:“星期五(去世前一天),河西这里发生了一场车祸,电话一打过来,他第一时间就到了现场,然后协调医生过来,医生没有交通工具,他就自己跑去把医生接过来,及时去处理。”尹何春女儿尹晓霞难过地说:“他忙着村上的事情,脱贫攻坚很多事情等着回去决定,吃过晚饭跟我们告别,没想到那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创业多艰抗战碑前遗壮志,新茶已绿扶贫史上记精英”,这幅挽联正是尹何春一生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村官虽小,百姓事大。”这是尹何春对村官的认识,也是对老百姓的情怀。作为一名村官、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共产党员,他对党忠诚、敢为人先,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主动担当、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公而忘私、克勤克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满腔热血诠释着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用毕生精力引领着大栗树村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大山深处茶绿山头、核桃成片、花果飘香,沿着宽敞的村组公路,可见万绿丛中青瓦白墙交相辉映,群众的一幢幢别墅矗立其间。走进农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我是党员我不做谁做”“共产党员就是要为百姓做事的”“共产党员生活要俭朴点,解决群众事情要大气点”……尹何春同志的这些平常话,始终回响在大栗树村群众心中,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奋发有为,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尹何春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