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算一算,还不剩下几天就要到来了,你们都准备好你们的发言稿了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关于教师节领导发言演讲稿范文【7篇】,赶紧来看一看吧。
一、
让尊师重教在贵州大地蔚然成风
在贵州省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共同庆祝我国第三十个教师节,表彰全省教育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受克志书记委托,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教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尊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关怀,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在古今中外的节日当中,以职业命名的仅有三个:一是护士节,二是记者节,三是教师节。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工作辛苦、责任重大、影响广泛、地位崇高,受人尊敬。教师是青少年成长的指路明灯,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创造未来、影响历史的崇高职业。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够像教师那样,给人生打上如此深刻的烙印,对一个人的心灵产生如此深切的触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让人敬仰,让人感恩,让人回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人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些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实施教育“9+3”计划和“4+2”突破工程,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全社会重教、支教、助教、从教氛围日益浓厚。学前教育从小到大。“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增幼儿园2552所,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6万人,在园幼儿突破100万人。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4%。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把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推向新台阶。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实行三年免费中职教育,全省高职院校达29所、中职院校达218所,在校学生63.7万人,清镇职教城建设初具规模。高等教育取得突破。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41.9万人,在校研究生人数1.4万人,花溪大学城5所高校全部搬迁入驻。
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每年招聘中职教师8000人、幼儿教师5000人、特岗教师1万人以上;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乡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逐步解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各级各类教师规模达到43万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决定,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引导作用。全省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扎根山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有的为了给学生上课需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有的地方甚至连生活用水都成问题。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师们依然无怨无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奉献,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孩子们开启知识的大门。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陆永康老师,双腿残疾,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跪着上课38载;印江县刀坝乡双河小学教师佘国权,18岁就走上讲台,一个人支撑一个教学点长达40余年。这些事迹令人感动,精神令人震撼,义举令人钦佩,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展现了无私奉献、沥心育人的可贵品德。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社会团体和组织,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贫困山区群众的深厚感情,伸出了无私友爱的援助之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通过参与“西部志愿者”、“三支一扶”等活动,在我省农村开展支教活动,有效解决我省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这些优秀的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年轻,有知识,有朝气,有活力,努力克服语言不通、交通不便、气候不适等困难,毅然扎根贵州山区,投身教育事业,奉献青春,贡献智慧。所有这些可亲可学、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我要再次表达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克志书记指出,穷省可以办大教育、穷省必须办好大教育,要举全省之力,用两个五年时间把贵州的教育搞上去,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教育上抢抓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后劲的理念,发扬“钉钉子”精神,统筹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集体的事迹,在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要大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扎实组织实施城市、农村幼儿园建设计划,拓展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用工需求。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自觉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引进一批优秀教师,稳住一批优秀教师。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与时俱进推进教育综合体制改革。深化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推动教育资金资源更多地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我省正在举行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要大力推进教育开放合作,提升我省教育国际化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全省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能力和素质,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言、真理、真行教化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的教师。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在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中走前列、做表率。
今天在座受表彰的248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尊师兴校先进个人,就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你们恪尽职守的敬业情怀,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值得广大教师和全社会共同学习。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再立新功。也希望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先进、争创一流,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贵州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希望在教育,关键在教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切实把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让尊师重教在贵州大地蔚然成风,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全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福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二、
与专家教授座谈时的讲话
很高兴在我国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来到浙江大学与各位专家教授座谈。
我首先向大家传达一个喜讯。刚才,就在我们座谈会进行的时候,中共中央办公厅向省委发来关于回复浙大张泽院士等49位教师致习近平总书记来信的函,并要求省委转给浙大。这封函的主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浙江工作,关心浙大发展,特别嘱托,转达他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总书记说,浙大教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精心育人,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浙大在这方面走在前列。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不仅是给予浙大的,也是给予全省的,是给全省教师最好的节日礼物,是对我省广大知识分子的极大鼓舞,是对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大鞭策。全省各类学校要认真抓好学习贯彻,把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特别是教育事业和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及时传达到每一位教师,激励大家牢记嘱托,努力工作,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国家、为浙江培养更多可用之才。特别是浙大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靠改革激发活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做出应有贡献,不辜负习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
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我省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我想说的第一点是,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广大知识分子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代表省委向你们表示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上下同欲、团结奋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2014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154亿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7522亿元,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0393元和19373元,增长8.9%和10.7%,收入比缩小至2.09:1。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今年我省经济运行高开稳走,一季度GDP增长8.2%,上半年增长8.3%,好于预期,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呈现出稳增长和调结构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其中也凝结着全省广大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心血。
这些年来,我省广大知识分子听党召唤,勇担使命,发挥专长,紧贴省委中心工作,在党的理论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省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打出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海上“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特色小镇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过程中,我省广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其中,有为之作理论阐述的,有为之提供技术支持的,有为之建言献策的,有为之加油鼓劲的,等等。正是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这套组合拳才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威力,为我省继续走在前列赢得了主动、占领了先机。实践充分证明,我省知识分子队伍是一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值得依靠的重要队伍,是一支能打胜仗、建功立业的杰出队伍,是一支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过硬队伍。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对我省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浙江之今日,今日之浙江,就是一个担起历史重任的最好时代,就是一个实现报国之志的最佳机遇,就是一个施展毕生才华的最大舞台。
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说,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人拥有知识,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大群人拥有知识,就能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承担了重大的社会责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深,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大,党和人民对知识分子的期望,也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高。
从党中央的关怀重视来说,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机遇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把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看作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都对知识分子工作作了专门强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在实践中,我们党海纳百川、不拒众流,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奏响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最强音。
从我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机遇前所未有。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调研时,赋予了我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对我省提出了“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扛起新使命、践行总要求、完成重点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全省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也为全省人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特别是为广大知识分子创造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难得机遇。
我想说的第三点是,我省广大知识分子有境界、有追求、有水平,我们满怀期待并完全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两美”浙江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价值。
一是发挥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楷模作用。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最讲担当、最重气节。古之士者,均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节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政治清醒、人格高尚、知行合一、立言立行。担当和气节用在什么地方?那就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从古到今,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知识分子最受世人推崇。鲁迅先生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年轻时就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与压迫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战斗到底。钱学森先生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气节,始终把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熔铸到自己的血脉和灵魂,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践行“人民满意才是最高褒奖”的座右铭。浙大老校长竺可桢堪称我国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是科学救国和科教兴国的先行者,不仅为中国的气象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创造浙大历史上“文军西征”、“东方剑桥”的辉煌,这一切都源于先生本人的公忠坚毅、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希望大家秉承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传统,以祖国利益为重,以民族复兴为重,以人民幸福为重,始终把个人事业融入到国家、民族和人民事业之中,为党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特别是要带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是发挥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楷模作用。我读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很喜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说的就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和挑战,必然会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一路披荆斩棘地走过去了,就能攀上顶峰,享受“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当前,我省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打开科技创新和增添发展活力的通道”要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完成这个任务,最需要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创造力,也最需要全省广大知识分子带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希望大家扛起创新的大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努力成为自主创新的先锋。我在这里重申,省委、省政府始终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参与或创办科技企业,并以科技要素参与分配,鼓励各方面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并给予有效的保护和扶持。
三是发挥学以致用、实干兴邦的楷模作用。知识分子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和智慧,把知识的力量与人民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能让理论之树常青、知行之路通畅。希望大家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一线去,在重点工作主战场、研究创新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中贡献聪明才智、成就人生价值。我省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强,难以适应创新主角定位;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难以适应企业需求。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的通道,要求广大知识分子主动承担起“当先锋、打头阵、吹号角”的责任,围绕生产搞科研,把实验室搬到车间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体现在产品中。
四是发挥传道授业、育才树人的楷模作用。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分子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希望大家继续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以学术造诣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以人格魅力引导他们的心灵,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为国家、为浙江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浙大之所以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百年名校,不是在于学校规模有多大,大楼有多少,风光有多美,而在于这所学校名家辈出、桃李芬芳。截至2014年底,浙大共有1474名教授及正高职人员,其中有29名两院院士、69名国家“千人计划”学者,7名文科资深教授。这个高知群体是浙大的宝贵财富,也是培养我省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支重要的导师团队。这是浙大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大家要有“直腰做人梯,弯腰做人桥,甘当铺路石”的伯乐精神,大力扶持提携青年一代,鼓励他们超越自己,培养出更多杰出人才。
五是发挥立德立言立行、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作用。“匹夫而为天下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这是苏轼评价韩愈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好。这段话的意思是,韩愈作为一代文豪,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仅“文起八代之衰”,开文风之先,而且“道济天下之溺”,引领社会风尚。知识分子在历朝历代都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风向,广受关注和尊重,其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对社会起着一定的示范作用。人们常说,知识分子代表时代的良知、社会的良心。知识分子的德行、操守,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风气。广大知识分子不仅要自重,而且要重人,一方面从群众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以自己的修养带动芸芸众生,用实际行动抵制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努力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社会价值风向标、道德航船压舱石,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标杆。
最后我想说的是,高度重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浙江省委一定会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把我省广大知识分子搞得香香的。
做好团结知识分子、服务知识分子的工作,为知识分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一把手”要把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准确把握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不断增强知识分子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大限度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把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要在政治上更加信任。要拓宽用人视野,扩大选才渠道,进一步加大从优秀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选拔干部的力度,把更多的优秀知识分子充实到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同知识分子的联系,经常深入到知识分子中去,同知识分子广交朋友,交贴心朋友,交无话不讲的真朋友,特别是要同那些学术造诣高、社会影响大的知识分子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及时向他们宣传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各地各部门在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过程中,要把知识分子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
要在培养上更加重视。加强知识分子的学习培养,继续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扩大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继续选派优秀知识分子到党政机关交流挂职和任职,支持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服务党和人民事业中提升自己,不断丰富新知识,增长新才干。
要在工作上更加支持。积极搭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事业舞台,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营造宽容创新失败的环境,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突出高端引领、以用为本,深入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充分发挥知识分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科研成果交易转化机制,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使知识分子的科研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回报。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浙江工作、创业,支持外国专家以多种方式为浙江服务。
要在生活上更加关心。当好“店小二”,把广大知识分子的期待作为第一导向,把广大知识分子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他们提供最优服务、精准服务,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对青年知识分子,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
最后,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专家教授,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省各界知识分子致以诚挚的问候!
三、
在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暨表彰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志:
在教师节前夕,市委、市政府召开座谈会,表彰先进,交流经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激励我们全市的教师、教育工作者,更加发奋工作,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今天会议上表彰了先进,有两位优秀教师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民族职院的党委书记袁建华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之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特别是两位优秀教师代表介绍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听了之后,感到岳阳的教育事业之所以这样兴旺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全市的教育工作者,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于你们的努力,使岳阳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这些年来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刚才兰香市长作了一个很重要、很实在的讲话,这些年来,市政府包括历届市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不断增长,不断地推动了全市教育设施的改善,推动了教师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的逐步改善。刚才兰香同志进一步表态,要增加投入,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个表态是鼓舞人心的,而且是非常客观实在的,因此大家对岳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前景要充满信心。下面,在他们讲话的基础上再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教育是关系一个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不断加强。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来源于教育,要想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至高点,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岳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尊师重教的氛围历来浓厚,历届市委、市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都高度重视,今天不仅有教育界的老前辈在座,也有象梅主席、高主席这样关心支持教育的老领导在座,他们见证了历史,正是由于岳阳有这样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才有了岳阳教育这样丰硕的成果,岳阳教育很多的方式方法,在全国首创,而且形成很大的特色和优势,那么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社会发展竞争,我们必须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不移余力地支持和加强教育。总书记已经作了明确的指示,省委、省政府非常明确地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们必须以务实的作风来进一步推动岳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且要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发挥岳阳教育的优势,而且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摸索,使岳阳的教育事业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确保岳阳教育的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要确保把岳阳教育办成全市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建设教育强市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职责和任务,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升对教育事业的认识。解决这个认识问题,应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过程,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文明的升华,时代对教育有了越来越高的新的要求,各级领导对教育的认识要不断地提升,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抓教育事业发展的总责,党政一把手是总责任人,分管领导一定要亲自抓,抓具体,抓落实;社会各界,特别是各部门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财政部门一定要确保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有更多的钱来办好教育事业。有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有了全社会的积极配合,有了职能部门的认真履职,建设教育强市就会得到扎实、稳妥的推进。
第三、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教育强市,教师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职责。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有句话说,老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样的语言,不能是成为一句动听的挂在口头上的空头支票,既然是最崇高的职业,就要赋予他崇高的地位,就要使教师的职业尊严得到充分的保证,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各级领导的认真履职,全社会要营造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认真履职,就要依法依条例保证教育工作者的各项待遇落到实处。我们也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这里提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希望广大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干部当中提出了“践行两个忠诚,争创一流业绩”的主题教育活动,“践行两个忠诚”就是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希望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和教师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把自己全部的忠诚、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激情献给崇高的教育事业,做忠诚履职的模范。今天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包括今天介绍经验的两位优秀教师,都是这方面的楷模,我们在全市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当中要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向他们看齐。
第二,希望广大教师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教育这种职业的要求。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必须坚持教书育人。广大教师要把培育人才,多出人才,多出好人才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教书育人神圣的职责,教育工作者要负责任地担负起来。
第三,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了北京大学张光斗教授的事迹,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教育家、水利专家,国家许多重大的水利工程,张光斗教授都是作为技术方面的权威参与。记者采访张光斗教授时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教学必须不断创新,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就只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教师。我觉得他的话讲得很深刻,作为教师,为人师者,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东西照本宣科讲一遍,创新型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质、潜能,才能使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不至于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这也从业务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要给人一滴水,你必须自己要源源不断的有一桶水,需要我们教师在业务上精益求精,自己必须是一名饱学之士,这样才能培养一流的学生。
第四,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我们的教师有很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感人事迹,你们的事迹也感动了社会,感动了中国。希望全体教师继续发扬这种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广大教师要更加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有情操和精神追求,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师者一定要是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园丁精神,要有蜡烛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这样才能当好教师。所以我们在向全体教师这么一种高尚的无限敬意的同时,希望我们教师队伍当中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向那种高水平、高层次、高境界的看齐,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学生爱戴的教师。
最后祝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师节愉快,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各位!
四、
在省市领导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教师节。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为合肥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老教师和老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下,合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发展和高中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和农村教育资源,实现了量与质的跃进;各级各类教育整体推进,特别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新建扩建了一大批高水准的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了一批人民群众认可的优秀代表。
推进合肥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教育事业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就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问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要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一,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动摇。科教兴国是第一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三个第一”,都离不开教育。可以说,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和生产力。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优先发展的理念,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优先安排教育事业,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在制定各项政策的时候,根据现阶段的条件和可能,对教育要充分考虑、优先保障。在推进各项工作的时候,要把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给予实实在在的关心和支持。
第二,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特别是,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追求,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城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差距,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求实精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市教育工作者要勤于思考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第三,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努力实现“人才强教”和“人才强校”,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知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积极宣传先进教师典型,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培养造就更多群众喜爱、社会认可的名校长、名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要关心农村教师队伍,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鼓励支持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结合实施“校含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和教学水平。今天在座的各位优秀教师,是全市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希望同志们当好标兵,做好楷模,用白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尽心敬业、教书育人。
第四,要为教育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从党委、政府来说,我们要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倡导者、推动者,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党政重教、民心思教、教师乐教的良好风气。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关心,主动支持,不断提高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创造一个全社会都能客观了解教育、公正评价教育、热心支持教育的奥论环境。
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题中之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尊师重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合肥最重要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精神。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事业,呼唤着人民教师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衷心希望全市广大教师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三尺讲台作为奉献社会的舞台,以“红烛”精神,发奋工作,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五、
在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时值全国第29个教师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庆节日,表彰先进。在此,我代表市四套班子,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之源、和谐之基、民生之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近年来,温州以实施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对温州来讲,办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重中之重是办好基础教育。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着力点,着力推进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统筹发展,构建以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温州“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办好基础教育,要以优先发展为导向,切实摆上战略位置
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这是温州市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从社会发展看,现在温州已经基本解决“上学难”问题,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上好学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期望值越来越高。办好基础教育,是回应群众热切期盼、全力改善民生的题中之义。从人生发展看,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知识和思想启蒙、智商和情商培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基础教育好不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品德、性格和习惯养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温州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市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温州绝大多数经济发展指标下滑,处于全省倒数位置。要改变这一状况,加快推进赶超发展,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集聚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软环境,能否解决好子女“上好学”问题,直接关系到招商安商、引才留才,最终关系到温州赶超发展。因此,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就是优先抓环境、优先抓经济、优先抓民生。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这样一种觉悟,真正把基础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抓紧抓好。
二、办好基础教育,要以均衡发展为关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均衡,事关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社会公平。温州城乡、区域、不同群体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基础教育的不均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任务是要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工作重点是要保证各方面群体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主要措施是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我们要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布局,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扩大教育资源增量,更好适应城市化进程和社会需求变化。要注重教育硬件与软件的均衡,既要有教育配套设施,也要有优秀教师和先进管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发挥重点骨干学校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对相对落后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要强调基础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重视解决特殊群体的入学问题,保障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三、办好基础教育,要以优质发展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优质化,是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型的阶段要求。我们要加快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努力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要建立区域优质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优质学校设立分校、托管薄弱学校、城乡学校结对等方式,突破现行属地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要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资源联盟、教育合作体等形式,充分发挥名牌学校的教学优势、师资优势、管理优势,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辐射面。要制定普通高中跨区域自主招生的准入条件,以县域为主,逐步引导各地特色普高学校联区、联片招生,让初中毕业生享有更多接受优质特色普高教育的选择机会。要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既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又要加强特色教学探索,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亮点学校。要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努力改善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四、办好基础教育,要以统筹发展为途径,着力完善教育体系
要树立统筹办学的理念,着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当前,要把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切实解决普职比例失调、资源整合不够、师资建设滞后等问题。要推进沿海地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布局差、师资弱、无证多、投入少等问题,完善幼儿园布局规划,健全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五、办好基础教育,要以民办发展为补充,不断激发教育活力
温州作为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我们要积极鼓励和推动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与民办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全国试点”办成“全国示范”。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变,找准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确保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大成效。要坚持改革的力度不减,努力在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教育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坚持改革的政策不松,进一步完善“1+X”政策体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要坚持教育引资步伐不停,努力引进一批优质民办教育项目,着力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不断为基础教育增添生机和活力。
六、办好基础教育,要以公办发展为主体,全面强化教育保障
基础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社会系统工程,更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乃至超过省定标准,确保全社会教育投入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需要强调的是,去年全省63个县(市、区)中,仅5个县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未达到省定比例,而温州就占了4个,分别是永嘉、文成、泰顺、苍南。达到省定比例,需增加财政教育支出4.31亿元,其中永嘉1.43亿元、文成0.72亿元、泰顺0.32亿元、苍南1.84亿元。希望这四个县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再穷不能穷教育。各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多为教育改革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各类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社会各界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促进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以身立教,潜心育人,自尊自律,争做受学生爱戴、让群众满意、受社会尊敬的好教师。
最后,衷心祝愿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创佳绩!
六、
再接再厉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
在调研教育工作及看望慰问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明天就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共同庆祝教师们的节日。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并通过你们向全市6万多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刚才,敬荣同志代表教育局对全市教育战线工作情况作了汇报,讲的非常好;四中、五中两位校长以及两位教师代表作了精彩发言,讲的非常感人。
襄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地区,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市委努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襄阳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认真把握新常态,增创发展新优势,襄阳经济发展持续领跑全省和汉江流域,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越来越快,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省,其他主要经济指标规模及增速,在全省大局中也举足轻重。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9.1亿元,同比增长8.9%。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5.5亿元,同比增长1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8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6311万美元,同比增长22.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8.4亿元,同比增长32.9%。襄阳再次被评为“中国城市60强”和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市。
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襄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得到极大发展,无论是硬支撑,还是软支撑,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说,目前的襄阳已经具有了大城市的风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真正体现了襄阳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与传承。教育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育局和教育工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教育战线成绩斐然、令人鼓舞,全市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教育布局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四中、五中名扬全国,为襄阳争得了荣誉;以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为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出了贡献,有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教育战线的优异成绩与千百年来襄阳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分不开的,与广大教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与教育战线深入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是分不开的,与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分不开的,既成为全市人民的骄傲,也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可以说,襄阳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结着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广大教师的功勋和荣誉。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全市经济发展所作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教育工作也要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希望教育工委和教育局,认真总结经验,客观看待成绩,防止骄傲自满,强化危机意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创新的举措和更加过硬的作风,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借此机会,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突出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希望全市广大教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自觉践行“四有”要求,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当好知识的授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
(一)把握理想育人导向,争做信念坚定的表率。追求崇高、坚定信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梁,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主心骨。在当今世界,各种观念交相迸发、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强化理想主义教育,充实精神世界,注重理想育人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饱含着老师的教诲,特别在青少年时期,老师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基础性作用。广大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一定要有理想主义精神,自觉把灵魂置于高处,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持用理想塑造人、用理想教育下一代,努力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帮助学生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第一颗“扣子”,从小立下远大志向,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为党和人民培育“四有”新人,为国家和民族造就栋梁之才。
(二)把握道德育人导向,争做道德高尚的表率。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立德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题。互联网时代,核心价值观交锋更为激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更大挑战。广大教师要把道德育人放到重要位置,自觉把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作为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事业的奋斗目标,模范践行并自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守住精神之美、行为之善、思想之真,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真正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坚持言传与身教并举、教书与育人同步,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抗战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法治理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切实肩负好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才的神圣使命。
(三)把握知识育人导向,争做传道授业的表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学习提能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新形势,不吃老本、与时俱进,时刻增强知识恐慌感和职业危机感,积极汲取新知识、补充新能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注入知识“活水”,确保自己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掌握教育的制高点,引领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升成事之能,走好人生之路。
(四)把握和谐育人导向,争做大爱无边的表率。人人奉献一点爱,爱的暖流就会充满人间。教育是塑造人类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是职责,也是德行。教师的仁爱之心,不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这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的嘱托,有教无类,“幼吾之幼”真诚尊重学生,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充分理解学生,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时时关爱学生,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突出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快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
当今世界,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襄阳要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必须高人一筹;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将是重要战略支撑。全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实现人生价值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襄阳教育事业发展,在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中展现风采、建功立业。
(一)着力推动基础教育增优势、上台阶。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是襄阳的强项和品牌,要为建设区域性教育中心打头阵、作先锋。要把基础教育作为百年大计常抓下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以充足的财力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教学质量一体化,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目标。要进一步扩大优质高中规模,四中、五中要发挥好“领头雁”作用,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名校”地位;其他学校要迎头赶上,通过推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际交流等途径,努力在管理理念、办学方式、教育技术等方面提档升级,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持续扩大襄阳高中教育品牌效应,带动全省、全国更多资源要素向襄阳汇聚。
(二)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创新路、创品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需要千千万万的创新者。随着形势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德国职教发达,“德国制造”意味着“质量可信”;中国职教薄弱,“世界制造工厂”的产品合格率多年徘徊在80%左右。事实说明,唯有一流的职教,方有一流的技工,方有一流的制造,方有一流的质量信誉。①要尽快扭转社会上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重装备、轻技工,重使用、轻培养等倾向,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习德国等职教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职教方式方法,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努力培养输送一大批怀有一技之长、具备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服务襄阳乃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②要围绕建设“万亿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充分发挥“三大职教联盟”引领作用,鼓励职业院校校际竞争,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培育覆盖支柱产业的职教集团,构建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体系,形成万马奔腾、竞相发展的局面,真正打响擦亮“中国技工之乡”品牌,促进“襄阳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升级。
(三)着力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化、规模化。当前,社会上再次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这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有直接关系。因为高等教育现状与人们的心理期望、社会需求间出现了严重错位。要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区域性教育中心,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就我市来讲,高等教育规模偏小是我市的弱项和短板。鉴于此,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科学统筹、分步实施,积极探索加快襄阳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在整合高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上、提升教学水平上动脑筋、下功夫,创造性地改变我市高教的弱势现状;二是创新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构建辐射周边地区、层次相对完备、特色比较鲜明的地方高等教育板块。
在具体实践中,①要把培育创新创业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知识人才聚集地,前沿科学、尖端技术、先进文化发源地的综合优势,引导学生自我觉醒、自我设计、自我成长,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②要坚持市场导向,敏锐把握社会需求,依托现有大学生创业园,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扶持、奖励和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努力使高校成为引领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引擎。
三、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领域内生发展动力
当今世界,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教育也是如此。要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根本目的,进一步找准深化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突破点,破解新常态下制约全市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我们既要把每一个问题想深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又要主动做好宣传,为家长、师生解疑释惑。要围绕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改革方向,积极跟踪各地的改革试点经验,科学评估高考加分、特长生加分等考试加分项目“大瘦身”后的影响,完善全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接措施,同步做好教育教学配套改革工作,确保平稳衔接、有序推进。
(二)深化办学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努力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序竞争、协调发展。要推进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增强公办学校办学活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教育法治建设,积极推行管办评分离,努力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改革激励与评价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加强民办学校内部治理,规范监事制度,促进健康发展。
(三)不断扩大教育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人才培养、教师交流研修、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创新全市各级学校对外合作机制,加大教育领域对外交流力度,注重学习借鉴先进,进一步更新管理者的工作理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师生的国际交流意识,提升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四、突出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经济腾飞,源于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快释放人力资源红利,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大家都看了“9?3”阅兵,在为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应该从深层次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从根本上讲,甲午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输在理念和制度上,落后的理念和腐朽的制度使人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高度重视教育,是保持先进理念、建立先进制度的重要基础。①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投入到位。②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着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加快乡村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组建教育发展基金,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为贫穷上不起学,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③牢固树立“关心教育就是崇尚文明”的理念。着力营造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崇尚教育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崇教为荣的良好风尚。
(二)要认真落实政府责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自觉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的原则,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多的财力办好教育事业。①要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教育发展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好顶层设计,科学统筹教育与人口发展、教育与产业发展、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②要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严格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各项举措,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破解乡村教师队伍数量不够、结构不优、交流不畅、素质不高等问题,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③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切实把学生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作为社会安全的头等大事,认真抓紧抓好。
(三)要进一步营造环境。教师队伍稳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在政治上爱护教师、在工作上支持教师、在经济上关心教师,特别是努力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保障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切实解决好教师最关心的合理诉求。同时,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引导优秀教师终身从教,特别是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持续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奋发有为。
(四)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①要坚决贯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严”集中教育和以“忠诚、责任、干净,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持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班子和党员干部教职工队伍的党风廉政教育,推动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切实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严管理。②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加强考试招生、基建项目、食堂经营、干部任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监管。③要持续推进教育系统行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加强作风评议和纠风治理,严肃整治乱招生、乱收费、乱办班、乱发教辅资料和上学“人情风”等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老师们、同志们,教育事业功在千秋,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希望大家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争当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好老师,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七、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让人民更满意为发展增优势
在市教育局调研时的讲话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非常高兴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走访学校,看望教师,与大家一起探讨泰州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思路。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对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对泰州的教育久闻大名,但百闻不如一见。刚才看了3所学校,又听了爱国同志的工作汇报,我感到,泰州的教育事业基础扎实,成效明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有深厚的教育底蕴。泰州自古崇文尚儒,具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从首创“分斋教学”、倡导“明体达用”的教育家胡瑗,到传道普通民众、倡导“百姓日用之学”的哲学家王艮,到倾注一生心血、倡导“厚生”精神的“智慧女神”吴贻芳,泰州不仅产生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名贤、教育大家,而且他们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深深浸漫在泰州的历史文化血脉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这是泰州成就“教育之乡”美誉的文化底蕴,也是泰州今天能够名师辈出、名校涌现的历史渊源。二是有坚实的教育基础。这几年泰州基础教育优势进一步彰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所有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洋思中学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典型。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开创历史,泰州学院正式建成,常州大学怀德学院落户靖江。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薄弱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学校安全工作切实加强。泰州教育具备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三是有优质的师资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和模范,600多名教师受到国家、省、市表彰,“最美教师”杨向明舍己救人,“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成为全省教师楷模。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教师全员培训,改革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有明晰的发展思路。实施教育转型发展“163”行动计划,开通“泰微课”优质资源共享平台,素质教育品牌工程有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国家《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点工作即将启动。我相信,泰州的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在现有基础和成绩上,不断实现新发展新开拓。
对下一步如何推进泰州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爱国同志已经提出了很好的目标思路和工作举措,我完全同意,希望你们认真抓好落实。我今天提出一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质上内涵丰富、要求具体。我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一)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得到老百姓认可、能够造福千家万户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农村有句俗语,“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可见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教育是老百姓家庭中唯一一个可以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事情,老百姓拼命赚钱买房买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上学,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老百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沉甸甸的“望”字,更是寄希望于教师、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这样一个承载着千家万户希望和梦想、关系着全市百万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民生工程,我们同样应当“砸锅卖铁”也要办好,不辜负老百姓的希望。
(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的根本点。教育必须体现好公益性、公平性、均衡性、全面性的原则,不仅要追求“学有所教”,更要追求“学有优教”,不仅要种好“盆景”,更要种好“大花园”,让每一个花朵都能够有好的教育资源、有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成长空间,让他们不仅有知识有学历,更要有文化有技能、有理想有修养;不仅是学习考试的高手,更能成为适应社会、创造生活的强者;不仅今天学得好考得好,而且将来能够发展得好、对社会贡献大。
(三)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打响“教育强市”品牌,以教育优势铸造人才优势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泰州“教育之乡”的声誉源于几代教育者的艰辛付出,但面对老百姓越来越高的期望,面对周边地区竞相发展教育的态势,面对泰州新一轮发展对人才、对科技、对创新的迫切需要,我们没有“功劳簿”可以躺,没有理由不前进,必须确立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城”的新目标新追求。目前,泰州高校的毕业生留在泰州就业的只有14%,泰州每年向全国输送3—4万高校学生,能够回泰州工作的不到1/3,泰州对高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越来越紧迫。如果没有人才优势,我们不仅会输在今天,而且会输在明天。如何以教育优势铸造人才优势、再造发展优势?教育工作必须挑起这个重担,使泰州不仅是人口资源大市,更成为人才资源强市;不仅是优质生源输出大市,更成为优秀人才引进和集聚强市;不仅是学校教育大市,更成为社会教育、终身教育强市。
(四)我们需要的是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教育。这是我们工作的突破点。教育发展必须改革,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务实管用、坚持以人为本,千万不能图虚名、搞折腾、乱指挥。农村有句俗语:“荒田荒一熟,误人误一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改革要让学生受益。而不是简单地称书包重量、减家庭作业、控在校时间,关键是要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营造优良环境、培养综合素质、提升综合技能,不以沉重的学业抹杀学生的灵气和个性,不以僵化的管理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考上更好的大学。改革要让学校得到发展。推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削峰平谷”,让大家都坐到矮板凳上;推进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基本的升学率、合格率,关键是不唯升学率、不片面追求升学率,核心是要让孩子成长成才。改革目的是要把城乡学校的发展活力激发出来,形成竞相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态势,使泰州教育能够在现在办学水平较好、教育质量较优、升学率合格率较高的基础上,实现高点突破、高位赶超。泰州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校,要通过改革发展,让他们的名声更响、含金量更足。每年的七八月份,老百姓关注最多、议论最热的话题就是高考,如果我们原本很有名气的学校考得不好,本应能够考上更好大学的学生考得不行,我们怎么向老百姓交代?怎么让老百姓对教育说好?改革要让教师更有动力、安心教学、得到尊重。不能改回平均主义、改成“大锅饭”,改成教与不教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关键在教师。一定要改出差别、改出竞争、改出动力,激活“一池春水”,焕发“红烛精神”,让广大教师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奉献三尺讲台、致力教书育人上。改革要让教育管理者更有责任更有担当。教育管理者、学校管理者要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尽其责,成为一心一意管教育、办教育、兴教育的行家里手,不仅要坐在中军帐中运筹帷幄,更要深入课堂一线身体力行,当好教师的服务者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者、推进者、改革者。以自身的带头行动和艰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对泰州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增强泰州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辐射力,增强教育对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贡献力。
我认为,不管教育工作怎样改革,不管教育事业怎样发展,我们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都离不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原点”问题。泰州的教育先贤胡瑗曾经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职教化之任者在师儒,宏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一至理名言,分别从教育、教师、学校、当政者的责任角度,阐述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第一,致力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教育发展新路径。最近,市委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再发力,科学发展勇攀登”大讨论大落实活动,教育系统要率先贯彻率先启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破解难题,取得实效。一要立足全局高度,把握发展方向。现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泰州教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深化,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开启,教育系统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走向和教育发展方向,立足泰州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思考谋划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定位新思路。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统筹谋划。就泰州教育来说,压力来自哪里?群众关心什么?怎样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保证教育公平?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能否保持校园的安全、课堂的纯净?素质教育做得如何?在苏中处于什么水平,在全省又是什么位次?教育战线如何自觉站位全局、发挥服务发展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考验、新的要求。我们要面向明年泰州重点工作的开展、面向建市20周年、面向“十三五”,顺应泰州经济社会、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和推进举措,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三要加快改革转型,创新体制机制。今天的教育同过去相比,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要求、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相互交织,教育领域新老矛盾不断叠加,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改革增强动力,以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教育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你们实施的教育转型发展“163”行动计划,思路很好、措施实在,要继续创新、务求实效。
第二,致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泰州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重任,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民素质整体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泰州人才“两头缺”的现象非常突出,一头缺高层次领军人才,一头缺大量的实用技工。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着力推动教育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融合,与我市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更加适应。一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先导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我们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泰州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造就一批道德品质优良、专业技术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济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真正把泰州的教育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泰州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二要充分发挥产学研作用,为创新型发展提供科技力量。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作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要素联动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应用技术产品研发、产业成果转化与孵化、管理人才培训的有效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发挥教育在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三要充分发挥“教育之乡”品牌作用,为提升城市功能集聚资源。教育既是品牌,又是吸引力。我们的教育水平高,很多人就会慕名而来,把子女送到这里读书,进而搬到泰州创业兴业,就会聚集人气、商气,就会形成一个集聚人口、产业和资源的强大磁场。要着力加强各类教育的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泰州教育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让大家知道“要成才到泰州,泰州教育强,泰州名校多”,使泰州教育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泰创业的重要品牌。四要充分发挥教育基础作用,为泰州未来发展积蓄力量。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生产力,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础是最具后劲的基础,在教育上抢抓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我们尊师重教的传统不能丢,对教育的重视支持不能变,推进教育现代化更不能慢,用泰州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打造“软实力”、提供“硬支撑”。
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教育人研究:一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建市18年来,泰州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但是回头想一想,我们办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想首先是高等教育可以集聚人才,其次是可以推动科研创新,第三就是培养更多的本地实用性人才。因此,我们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如何更加有机地与泰州的主导产业、与重点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融合,我觉得这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研究如何起到牵线搭桥、指导引导的积极作用。二是职业教育如何为泰州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提供优质技能型劳动力支撑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多少,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在全局人口红利丧失的背景之下,能不能在局部再造我们的人才优势,对泰州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命题。要针对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实施订单培养、订单招工。产业和企业有什么样的需求,职业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希望泰州职业教育要真正为本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三是关于爱家乡的问题。刚才爱国讲“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要加上爱党、爱社会主义,变成五爱,我看最不能少的就是爱家乡。市情教育尤为重要。一个城市要让老百姓有自豪感、幸福感、归属感。幸福感来自我们政府善待百姓、真心爱民、真心为民,为老百姓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而自豪感则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从小培育。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家乡,进而热爱家乡。刚才,我在实验学校看到墙上挂了很多关于家乡的图片,光挂还不够,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设置,应当有更多的市情教育,让学生从小就为我们这座城市而自豪,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将来回报家乡,服务家乡。千万不能经过教育之后,孩子变成家乡的一个路人,而不是归人,如果那样,我们的教育还是失败的。即使泰州的尖端人才走出去了,我们希望他的根基还是落在泰州。城市自豪感要从娃娃抓起。四是关于爱劳动的问题。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大都在教育孩子要脱离劳动,每一个学生毕业,都希望能坐在电脑面前工作,没有想到劳动最美、劳动光荣。如果没有这个意识,那将来就要出问题。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培养的主体都不愿意劳动,视劳动为耻,将来这个社会就危险了。
第三,致力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新境界。教育公平是人生起跑线上的公平,是对老百姓最大最重要的公平。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一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办法促进教育公平。一方面,要在保障机会公平的基础上,更好地保障过程的公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创新,通过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均衡配置,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通过评价体系和其他创新举措的实施,尽可能地缩小学校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为泰州百姓、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相对公平或者更加公平的教育。二要坚持以标准化和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均衡的根本是标准的均衡。爱国同志在汇报中提到要建立学校建设、管理和评价三套标准,这是抓住了优质均衡教育的“牛鼻子”,你们一定要深入调研、充分试点,把这个标准规划好、实施好,让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努力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新优质均衡目标。三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教育公平。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关注弱势群体,关爱困难学生,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救助机制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保障好特殊群体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真正形成更为普惠的公平教育。
第四,致力提升教育办学水平,打造“教育之乡”新优势。面对老百姓对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面对区域之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教育竞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任重道远。一要打造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先有名师名校长,然后有名校;先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然后有高质量的教育事业,这是一个普遍规律。看一所学校,关键看校长,校长责任重大。校长要淡化官本位意识,以教学为中心,围着教师转,定下神、沉下心来坚守学校阵地,当好后勤部长。广大教师要热爱教育、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踊跃投身教育实践。二要办好更具特色的泰州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强化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办出自己风格。要敢于向高的攀,勇于同好的比,不仅要被泰州人民广泛认可,而且要被外地同行、同类学校普遍认同,提升泰州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真正让泰州成为“出人才、出经验、出名生、出名师、出名校”的教育高地,叫响“学在泰州”的教育品牌。三要形成更有合力的发展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解决好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在这里也表个态,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服务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各职能部门要常怀爱教之心、多做利教之事、善解办教之忧。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兴办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关于教师节领导发言演讲稿范文【7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744.html
- 上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