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两委换届是什么意思?关于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实践你有什么思考?是不是在想如何应用到工作中?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18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精选九篇。
篇一
一、背景
**县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省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第十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在严把人选资格关的基础上,拓宽选人渠道,积极引导228名在外务工创业人员返乡参与“两委”竞选,吸纳以西安铭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李生为代表的一批农村外出能人进入“两委”会,为村“两委”班子注入新活力,为村级发展增添新动能。
二、做法
1.抓早动快,摸清“引”的底数。拓宽选人渠道,掌握人员信息是基础。着眼于底数早摸清、信息早掌握,县委组织部于去年底指导各镇办先期开展信息摸底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深入村组了解掌握本地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行业经历、能力特长、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并登记造册建立信息库,实现手中有台账、心中有底数,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准筛选,明确“引”的对象。实现人村相适,精准筛选是前提。坚持因地制宜、因村选人,结合前任“两委”班子结构特点、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等村情实际,对照信息库中本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年龄、性别、政治面貌、行业经历、能力特长等开展综合研判,真正把政治素质过硬、自身能力资源与村级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筛选出来,切实提高选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思想发动,集聚“引”的动力。引导外出人才回流,做好思想发动是关键。在精准筛选的基础上,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以及登门拜访等多种形式,针对特定人员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鼓励动员工作。同时,镇办有条件的,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实际制定鼓励性措施,有效激发了农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返乡参与“两委”换届选举、引领家乡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发挥优势,挖掘“引”的潜力。吸纳外出人才进“两委”班子,挖掘其能力资源是重点。充分发挥外出务工创业人员的思想优势和资源优势,利用其经历广、眼界宽、思想新的特点,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持续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同时,通过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返乡,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提高群众的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为村级发展添砖加瓦。
三、启示
1.必须以人才为支撑,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础,“两委”班子是关键。要始终坚持以人才为中心的发展思路,通过积极引导和吸纳农村外出人才回流进入村级组织,充分发挥其思想、能力、资源优势,为“两委”班子注入新活力,为村级发展增添新动能。
2.必须坚持政治标准,突出能力素质要求。拓宽村级班子选人渠道,不等同于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特别是对农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更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政治关,在着重考察掌握上述人群中“两委”班子潜在人选思想政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突出能力素质要求,达到政治、能力“双过硬”。
3.必须抓好系统谋划,健全长效机制。要坚持立足长远、系统谋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吸纳农村外出人才回流进入村级组织、参与村级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更新完善农村外出人才信息库,积极探索农村外出人才回流参与村级治理、助推乡村发展的新途径,持续为村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二
村“两委”换届选举是村级组织建设的内容,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几届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村“两委”换届选举在选民登记、候选人条件、贿选查处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发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新动向、暴露出新问题。本人在**街道连续不间断工作26年,从**镇政府到**街道亲历多届村“两委”换届选举,结合**街道实际,现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与思考:
一、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存在的问题
**街道地处**县城中心,辖90个行政村,12个城市社区,3个村改居社区,人口10.2万人。现有党员3200多名。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条件好,但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拆迁村多,居住分散分散,情况复杂,每次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上届选举,有的村矛盾较为突出,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不好处理。诸如村务问题中的土地占用补偿的发放、工程招标、低保申报、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平常没及时处理或没处理好,积累了矛盾和问题。一些村在如何管理和分配这些利益问题上,村干部以及村干部与村民之间频发矛盾。有的村民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借口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采取各种手段阻止或破坏选举,每到选举前就蠢蠢欲动,制造麻烦。换届不成功或难度较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村内遗留问题较多,对换届选举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因换届上访上诉问题不易解决。由于有的村在换届过程中急于求成、图省事、怕麻烦,对一些必要的程序进行了省略,操作环节不够严谨,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村民意见较大,并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上访上诉。同时,由于在选举过程中涉及利益冲突,个别村民借机预谋无理上访、缠访,甚至出现干扰换届选举工作的行为,影响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有个村,因为某个竞选人没有当选,就不停地上访、缠访,不让我当村主任,我就不停地反应村内存在的问题,逮着谁就咬谁,给整个街道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三)村“两委”班子运作不好协调。有个别村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认为自己是村民大会选举的,对村中事务应由村委会说了算,我行我素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使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难以发挥,尤其是对财务管理,党支部对村委会缺乏监督手段,对集体收入的支配及费用报销等“谁说了算”而闹意见,影响了村两委的团结协调。
(四)竟选目的日益多元不好调控。以往换届选举中,大多数参选者是为了为村民、百姓干点实事,但也有少数人出于“私利”而参与竟选。有的出于“私利”参与竟选;有的是为了“名”,光宗耀祖;有的为了“利”,认为村干部可支配的资金增多,当上村干部有利可图;有的认为可以利用当上村干部的便利,在本村土地审批、村内建设等项目上求“近水楼台”,牟取私利;有的是为“保护既得利益”;有的是为混熟人,找上级好办事;有的是为了“气”,与其他村干部争高低,树己威,求认同。竟选目的不同,使一些村干部当选后,方法简单,纪律松驰,作风飘浮,脱离群众,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五)政策法规不明确,贿选现象不好处理。贿选现象由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呈现出愈演愈烈趋势,严重影响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公正性。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不好查处,如送一条烟、请一顿饭,甚至送少量现金等不正常现象,算不算贿选;有的贿选情况无人举报,即使举报了也拿不出证据。这些现象既无法规条文也无文件规定,导致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送钱送物现象难以得到真正追查处置,进而纵容了拉票行为,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对“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或者未经村民会议依法选举成为村委会成员的”,虽然有“视情节,由有关机关对违法行为人依法处理”的规定,但对“有关机关”没有作进一步的界定,责任不清,致使“有关机关”推诿,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得不到及时处理。
(六)好的村级领导班子不易选出。有的村现有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村级后备干部资源普遍缺乏,选择余地不大。年轻人干不了,能人不愿干。即使有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年参加竟选,也会因为多年打工、读书在外,不在村上居住,缺乏群众基础,同时缺乏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而难以被选出来。因此,干部年轻化、知识化难以实现。农村妇女参选参政,因为选举办法的要求,从上届开始得到了很好的转变。
(七)村“两委”候选人不好确定。一是一些“能人”不愿当“村官”;二是个别村长期不发展新党员,不愿使用有能力的年轻人,致使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合适当村支部书记的人难找;三是少数原任村干部虽然经验丰富,能力强,也曾办过不少实事、好事,但由于在平时的工作中,得罪了一些人,出力不讨好,失去了一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选不进村级领导班子;四是一些优秀的后备干部由于锻炼的机会少,又没有当任过村干部,群众了解不多,再加上在选举时,对群众宣传不够,不能获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
(八)外出选民参选热情不好调动。部分外出村民认为:“我一个人不能决定选举结果”、“反正人不在村里,选举谁都无所谓”。因此,多数外出农民。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意回家参选的人数愈来愈多,如何确保选举人数过半数,如何保证外出选民依法进行委托投票,成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出现的新难题。有的外出选民只采用口头委托方式,造成在家的父母、兄妹、夫妻之间争着委托填写选票,致使委托失控。有的村对外出选民所在地不知道,如果既不找落实,又无解决办法,就会造成外出选民返家索要自己的“选举权”而造成被动。
(九)宗族派性势力干扰不易避免。宗族派性势力在农村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时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同家族、派性之间的矛盾在选举时集中暴露出来。各自为政,互相攻击,把村级组织换届视作宗族、宗派势力的比拼,恶意承诺,选票误投,民意误导,使赞成票难以过半,致使选举难以成功。有个别候选人考虑到自己当选的可能性不大,就“我干不成你也别想干”,故意在选举中捣蛋。不少农民看问题,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家族,再次是宗族。家族、宗法、姓氏影响正常的选举工作。如祭田坝村的熊、罗两姓,素来恩怨相斗,到换届选举时,双方都想让本姓的人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于是明争暗斗,相互攻击,严重影响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黑恶势力干扰换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村庄拆迁的连续推进,有的人为了招揽工程,谋取私利,在村两委换届时召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把持村两委换届选举,让大多选民敢怒不敢言,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平性。
二、解决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明确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树立强势组织意识,不管白猫黑猫,一定抓住好猫,不管苦果涩果,一切服从效果。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实行街道班子成员联系社区,一般干部包村责任制;选举工作开始前,做好村财清理审计、干部考察、村情民意调查等准备工作。做到:一是及早抓换届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换届选举准备阶段,提前近半年时间深入各村调查摸底,制定下发《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情况调查表》,摸清各村“两委”班子情况、党员干部情况、群众认可度情况以及村情民意等情况,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民主测评方式,掌握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本村两委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评估,把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及早开展集中整顿。对排查掌握的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难以开展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研究对策,并采取措施,分类进行集中整顿,及时化解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类不利因素;三是先易后难。为了保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确定几个换届选举容易村先行换届,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掌握主动权;四是先行进行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提前一个月左右选出村党支部委员会,选出主心骨,推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广泛宣传,强化对选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引导。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做好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对在家的村民,突出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实在的形式,比如高音喇叭、代表会议、宣传车、报纸、标语等,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对外出的选民,采取指明其家人发信函、打电话等方式,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及时告诉他们,争取他们回村参加选举,对不能回家现场参选的村民,依法制定严格的代票办法;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族、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打破他们的利益同盟;对黑恶势力干预换届的,公安部门要坚决给与打击。同时,注意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于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竟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那些问题多、矛盾深、班子软、群众散、工作难的重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重点抓,多渠道、多形式地化解各类矛盾,解决各类问题,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对贿选问题不能抱以宽容的心态,要坚决纠正“贿选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与国际接轨”的错误认识,或以“难界定、没证据、难查处”等理由任其发展。对于贿选拉票的问题,必须抱以正确的态度,严肃治理,坚决遏制。通过典型案例和多种形式宣传贿选的危害性,教育和引导竟选人及选民正确行使权利,对那些不听劝告的人,要严肃查处,按有关规定处理,杀一儆百。
(三)严格把关,强化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首先严格法律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质量。在选举实施阶段,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和“阳光选举”,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1、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严格、详细的选举政策,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界定,大问题统一标准,以利增强基层工作的可操作性。
2、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因村制宜原则、确保稳定原则和强化党组织领导原则,重点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委会产生关;二是把好推选关;三是把好正式选举关。
3、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分类有序推进,确保选举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在充分调查了解、吃透上情、摸准下情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由易到难、分批实施的办法,对各村进行分类排队。首先是确定选举工作试点村,由街道抽调人员进行驻村指导,在工作实践中摸索经验,做出样板,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明晰的选举方案,一切服从选举,一切规范到方案中去;把村班子坚强、村委干部威信高、能保证顺利过渡的作为第二批;把村两委班子齐全、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作为第三批;把宗派矛盾突出、村情复杂、工作难度大的村作为最后一批。然后按照村情类别抓好第一批,推进第二批,谋划第三批,最后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综合整治剩下的第四批。
4、强化监督,化解矛盾,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扎实稳妥进行,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做得扎实、成绩突出的进行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工作拖拉落后的予以批评。对因换届选举引发群众上访的问题,责成专人负责,及时处理,能当场明确答复的当场明确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认真做好回访调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经调查属实的,该改正的改正,该推倒的推倒,给上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村,坚持不怕揭盖子,不怕捅篓子,找准症结,因村施策,采取思想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认真加以解决。建议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引入司法公证制度和选举观察员制度,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资源到选举竟争激烈或易发生纠分的村监督观察选举全过程,保障选举公正,减少矛盾。
篇三
村“两委”换届工作是党和政府换届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村“两委”班子是群众民主选举所产生的父母官,是为群众服务工作的第一线领导班子。因此,选举好村“两委”班子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能否做好群众工作,能否认真贯彻好党的优惠政策,能否架起群众与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选出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跟随他们的带领下一起建设自己家园的重要性。这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
一、竞选者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选票。这就造就了选举贿赂问题的普遍存在。竞选者中“金钱票”、“家族票”、“人情票”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村“两委”换届的参选者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对现代化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较低。优秀的候选人不多,选择范围受到局限。
三、大部分村民已经意识到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由于在外打工或上班等限制,真正能到现场选举的村民大部分还是年龄偏大的老人,这些村民的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对选举认识不充足,随大流,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判断力。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建议如下:
一是强化宣传,在选举之初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做好对村民的宣传工作,正确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让村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村“两委”班子对一个村子的重要性,在投票时做到公平公正,不受外界的诱惑。
二是搞好培训,通过办培训班等形式,搞好选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和工作方法,能依法依章规范操作。
三是完善措施,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有效防范换届选举中的非组织行为。
四是拓宽参选者范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号召德才兼备之人到村任职,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能够干事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
五是切实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认真做好离任、落选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新老班子交接时村里的稳定。乡党委政府要帮助、监督新老班子及时做好各项工作的移交,要及时抓好新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要指导帮助新班子立足本村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等。
篇四
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是基层广大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建立健全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重要途径。做好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泗洪县围绕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这一核心任务,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努力推动村干部队伍由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由维稳型向发展型转变、由守摊型向开拓型转变。
一、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泗洪县作为全市村党组织换届工作试点县,立足一个“早”字,率先启动了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目前该县307个村居,已有290个完成了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一次性换届成功率达100%。
一是坚持调研先行,超前摸清底数。换届前,该县由组织部长亲自带队采取逐村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的方式,对全县307个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对村党组织换届工作的意见、建议,深入排查村党组织换届中可能存在问题、摸清底数。派驻乡镇的指导联络组和乡镇党委一道共同深入村居走访,摸清群众对上届班子的满意度和对拟选班子的期望;把准信访户、离任干部等特殊群体的思想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底数和外出务工流向,为换届提供参考。县委组织部及时将专题调研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派驻乡镇指导联络组和乡镇党委,要求乡镇党委结合反馈结果,逐村制定了换届选举实施方案。
二是公选“后备书记”,超前储备人才。针对换届中遇到的村后备干部不足、无人可用的问题,该县从4月份开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筛选出后进村、支部书记到龄村、无支部书记村等60个老大难村,面向全县发布公告,公开选拔“后备书记”,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为村党组织成功换届储备了一批优秀人才。该县对当选的村“后备书记”明确了2个月的备用期,对备用期满、考核合格的“后备书记”,由组织提名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候选人参加选举;对在公选中落选的优秀党员,也由乡镇党委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跟踪培养,优先推荐进村“两委”班子任职。截至目前,该县已有48名“后备书记”通过换届顺利当选为支部书记。
三是实行选前预审,超前指导换届。该县要求乡镇党委在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候选人预备人选、候选人正式人选时,必须将相关表格报送至县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预审,经书面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选举。预审时,该县严格执行“四有一责”进展缓慢的不批、提名人选年龄“过杠”的不批、村级财务问题突出的不批、两年未发展党员的不批、信访问题较多的不批等“五个不批”制度。通过审查,该县23个乡镇307个村居,共5个村居因支部书记候选人年龄偏大,8个村居因财务不规范,3个村居因2年未发展党员被要求“暂缓换届”。该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党委对村“两委”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换届工作的规范性。
二、存在问题
虽然泗洪县在村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近阶段的调研发现,部分乡镇党委在村干部选人用人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人标准的问题。到底选什么样的人来做村支部书记。2009年,中央就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省委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按照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但在这一点上,少数乡镇用人标准和上级要求不尽一致,甚至急功近利,只关注眼前“拳头硬、能收钱、能办事”,把希望寄于支部书记家族大、有势力,在群众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不去疏导民意,而喜欢强行推进,这就势必引发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在这三个标准的主导下,一些乡镇忽视了中央和省委放在第一位的“政治素质强”的标准,同时也把能否“推动发展和带领致富”这个标准放到了次要位置。由此,一些缺乏为民服务意识,甚至是基本道德素养较差的人得以进入这支队伍。
二是选人渠道的问题。选人渠道不畅,是造成村干部后继乏人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当一些村没有合适的村干部人选时,往往是“筷子里面拔旗杆,矮子里面选将军”,将格以求,这样选出来的村干部往往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偏弱、年龄偏高的现象,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对村干部队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当前村干部后继乏人现象非常突出,但也不能降低标准。“高”标准选配“后备书记”,将为“一好双强”型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央要求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那么,我们在选村干部时,也要进一步打开视野,采取“内培、外引、公选、下派、交流”五管齐下的方法,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将那些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人才,吸纳进我们的村干部队伍中来。
三是选人方式的问题。中央提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我们在选村干部的时候,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扩大群众参与面。但当前在选村干部,特别在选村支部书记的过程中,部分乡镇有时还存在不够民主的问题。极少数地方,在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时候,只注重组织意图的实现,而不愿在民主上放开来。其实民主是个好东西,他能帮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打牢村干部的群众基础,能真正把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人选出来。放开来选,也是对现任支部书记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和鞭策形式。倒逼村干部要上下兼顾,对群众负责。我想只要各乡镇组织到位,就一定能通过换届把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很好地统一起来。根据不同村情,可以采取“竞争性选拔”、“两推一选”、“公推直选”、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产生村党支部书记。
三、几点启示
村党组织换届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突出重点、简便易行、务求实效、扩大民主”为基本原则,坚持标准、注重民主、扩大民意。
一是要坚持标准,拓宽选人视野。换届中,首先要严把候选人素质关,坚持做到“五推五不推”。“五推”,就是要着重推选思想政治素质好,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推选发展有本事,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推选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农村矛盾问题的人;推选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乐于奉献,清正廉洁的人;推选年富力强的人,新提名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继续提名的村党支部书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五不推”,就是不得推选违法乱纪的人;不得推选参与邪教组织,组织封建迷信活动的人;不得推选参与或利用黑恶势力欺压群众、横行霸道的人;不得推选品行较差的人;不得推选“双带”能力弱,群众不认可的人。其次要进一步放宽选人视野,打破“村内选人、本村任职”的框框,跳出本村、本乡镇,放眼全县选贤任能。从村正职后备干部、致富带富能手、退伍转业军人、在外创业有成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鼓励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鼓励优秀党员跨村任职,真正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避免“矮子里面选将军”。
二是要深化民主,选准支部书记。换届时先进行村党组织换届,目的就是要先形成领导核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村党组织换届时,在候选人推荐、考察、公示和选举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要积极探索党内选举的群众参与机制。目前,泗洪县正在试点推行的党群“双票”共选机制,在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先由参会党员、群众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测评,共同投信任票,现场计票,作风满意率超过60%的候选人列为正式候选人并现场公布。这种制度设计,不同于以往公推直选程序,以基层现实政治生态为背景,减少了理想化的繁琐程序,把推荐预备人选的党群大会和最后的选举大会合二为一,在党委考察确定预备人选后,再次交给党员群众进行评议,既简便易行,又让群众有了话语权,有效增强普通群众的政治参与度,扩大新一届支部班子的群众基础。
三是要突出重点,瞄准薄弱村居。全面做好村党组织换届工作,关键还是要解决“四有一责”进展缓慢、候选人年龄“过杠”、村级财务问题突出、两年未发展党员以及信访问题较多的几类重点村居换届工作,这些村的换届工作难度大,容易产生矛盾。解决这些村的换届问题,首先要深入调研,解决好“难点村为什么难”的问题,找准存在问题根源,分类予以解决。其次要发挥组织作用,解决好“正面引导难突破”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及共青团、妇女等党群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把认识统一到看准人、选好人上来,消除家族势力、宗族观念等苗头性倾向。第三要精心组织实施,解决好“难点村工作难开展”的问题。要超前谋划制定预案,严格按照选举的每一项程序安排和要求,切实做到法定的程序不变通,规定的步骤不减少,确保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与公正性。
篇五
村 “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镇党委对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十分重视,随着形势的变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发现做好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村两委换届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一些村遗留问题积重难返,是换届选举的最大隐患。个别村遗留问题积重难返,使中心工作不易开展;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长期不向群众公布帐目;村级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群众意见较大。
2、外出务工经商选民多,增加了选举组织的难度。调查摸底的情况看,外出务工经商选民占了相当的比例,还有部分举家外出。由于村民委员会选举时间跨度较长,外出较远的村民不愿意回来参加选举,委托代写选票又受到有关规定的局限,增加了选举组织的难度。
3、部分选民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村委换届选举是一项法律性强、操作严密、敏感度高的工作。选举环节多、过程复杂,对选民民主意识、文化素质和独立判断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目前还有一些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素质较差,容易出现胡选、乱选、弃选,更有甚者拉帮结派,跟群众反着干、跟组织对着干。
4、部分现任村干部对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主动性不够。村干部担心落选。一些优秀村干部在过去的工作中坚持原则,按上级要求敢抓、敢管,在工作中免不了触及一些人的利益,甚至有一些对立面,担心自己落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抵制情绪。
5、农村家族观念较为突出。 各个家族加大对权利角逐力度,尽力拉拢自己的家族的所有成员,以保证家族的选民投自己家族的候选人,有村民这样说:“当选农村干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家族势力要大,拳头硬;二是上级朝中有人,关系硬。这样的人才选得上、吃得开、混得好。”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选举结果与人们想象的不一致。
二、对策与建议
1、明责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切实发挥镇党委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的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保证换届选举和农村各项工作两不误。选举工作开始前,要做好村级业务骨干培训、村级财务清理和审计等准备工作,并组织力量驻村具体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精心组织,积极为村“两委”换届工作创造条件。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网络、手机通讯、微信、电视台、黑板报、宣传栏、微信等形式,全方位、多维度宣传换届选举工作,为搞好选举工作奠定思想基础。二是调查摸底。从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村“两委”关系协调、村级工作开展情况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每一个村进行划档归类,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有序推进村两委选举工作。对部分排查出的软弱班子和严重影响换届选举的问题班子,要马上做工作,提前介入,及时查处,本着“一村一议”,“一村一案”的原则,对具体选举时间、方式要予以重点安排部署,为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开展赢得主动权。
3、依法选举,推动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一是严格候选人标准条件,保证人选素质。选什么样的人进班子,不仅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班子强弱,工作好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候选人条件执行“四不选”标准。二是充分发扬民主,依法保证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在严格遵循党规、法规和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围绕扩大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要严格选民登记,由镇派出所,将各村选民人数由户籍员统一调出,由村选举委员会成员认真核实后,予以张榜公布,确保选民登记“不重、不漏”。要强化领导,在选举过程中,突出重点,合理摆布,努力做“三个集中”,即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严把“三个关口”,即把好选民参选关,把好“发票、写票、投票、计票”关,把好“会场组织关”,确保了依法换届和“两个比例”要求的实现。三是改革农村干部管理机制。为消除村干部因工作职责不清,目标不明确,而导致部分村干部压力不够,动力不足,互相推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现状,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强化干部任前承诺和任期践诺制度,由候选人对村内发展做出具体计划目标,提出自己的治村方案和保障措施,由党委、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核把关,予以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其次,新村“三委”成立后,由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增强村“三委”成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制定优惠政策,妥善解决好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遗留问题。妥善解决落选干部的后顾之忧。妥善处理落选村干部垫费、欠发工资等问题,对因工作年龄、工作能力或其他原因退出“两委”班子的人员,秉着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工作年限长、年龄偏大,工作成绩较突出的落选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让他们安心退职、安心养老。对于比较年轻,因种种原因不适合工作的,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其顾全大局,积极支持新班子的工作,维护了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协调各有关部门,优先为其提供致富项目,使其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致富能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岗位变化,克服消极情绪,顾全大局,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和维护新班子开展工作。
篇六
在新一轮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和第十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即将全面铺开之际,笔者通过走访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座谈会等形式,对**县村“两委”换届选举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具体工作难点进行了梳理汇总,以求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以期更好地为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参考。
一、**县村级组织基本情况
该县辖235个行政村,66个社区,总人口100万,党员35547名,基层党组织1051个。“两委”成员1583名,书记、主任560名,村“四职”干部921名;社区“六职”干部共计366名。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89人,占36.9%;具有高中学历的581人,占43.9%,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较低。
二、村“两委”换届选举存在的难点问题
(一)合适人才难选育
1.农村经济发展乏力,人才难留。“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无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近年来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出以及大批人口迁往城镇后凋敝景象的真实写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乏力,务农经济效益又较低,许多青壮年不得不外出谋求生计,而对于一些高学历人才而言,农村各方面条件都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一群体通过不断地努力往往为的就是能够跳出“农门”,因此回乡发展者寥寥,导致许多村(社区)无人可用、无才可选,后备干部选育面更加狭窄,这就使得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矛盾更加突出。
2.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目前全县现有村(社区)“两委”成员中,平均年龄为49.6岁;其中,书记、主任平均年龄47.4岁;村“四职”干部平均年龄46.3岁;社区“六职”干部平均年龄45.2岁。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村(社区)干部的年龄普遍集中在45岁以上,且通过调查摸底我们了解到,许多村(社区)干部并没有形成老中青梯度搭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社区)的进一步发展,有些甚至成为了群众眼中的“老古董”,特别是当下我市正在全力推广运用“互联网+ ”思维构建市到村社五级联动解决群众问题快速反应机制,许多村社干部跟不上时代、赶不上潮流,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特别是村干部计算机水平普遍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办事仍然按部就班,存在比较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和惯性思维,不敢打破常规,缺乏创造性思维,导致运用新事物、新观念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带动致富的能力不高。长此以往,既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又会使得村(社区)的基层堡垒阵地作用有所弱化。
(二)信访矛盾难化解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村(社区)作为群众利益的集散地,或多或少的都会掺杂进私人的恩怨情仇,而围绕“利益”和“面子”问题展开的攻讦是影响村社换届选举的一大痼疾。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围绕某一
“能人”建立起来的利益群体,他们往往依附于某一“能人”,寄希望于某一特定“能人”的上位能够满足这一群体的利益诉求。二是以姓氏为代表的宗族势力,自古以来姓氏辈分都被许多人用来当做政治博弈的砝码,在许多群众眼中,本族势力是否强大,取决于是否拥有话语权,而掌握话语权则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在他们的观念中,能成为一村之主也就意味着成功挤进了本村决策核心,也就掌握了为本族人民谋取利益的话语权,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以沙坪镇人和村为例,该村兰姓村民占绝大多数比例,但目前没有兰姓村民在村干部中任职,兰姓村民情绪多有波动,迫切希望能够借此次换届选举机会推举出本姓村民进入两委班子。有类似情况的还有白家的观斗村、坪山的登林村。因此,基于以上种种,再加上长期以来因宅基地纠纷、群体性利益分配失当(如低保问题)、对上届干部表现不满等原因,导致情绪不稳,许多信访问题也因此催生,并且这种信访问题涉及到群体性利益,化解难度较大。
(三)换届参与率难保证
我县是劳动力转移大县,外出务工人数占比达到60%以上,这一群体往往考虑得更多的是个人回乡参选的经济成本,对换届选举缺乏热情和动力,再加上子女上学、搬迁等导致村上人员流动较大,换届选举参与率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留守的多是一些老幼妇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38”“61”“99”部队,这一群体民主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容易被投机分子左右和操控。
三、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建议
1.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育人导向。村(社区)干部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要综合考虑候选人各方面的素质,而不是简单地以富裕程度、亲疏关系、能干与否作为选拔的标准;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提选党性强、作风正、品德好的干部;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扎实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积极鼓励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复转军人中的本土优秀人才参加后备干部选拔,从中发现一批优秀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可采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班子成员与后备干部“一带一、一帮一”等方式,通过选拔担任“两委”负责人助理、综治调解员、远教管理员等途径,有目的为后备干部搭台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威信、提高能力。
2.要营造团结奋进的村(社区)氛围。老话说“家和万事兴”,村(社区)也是一样,一个村(社区)只有和谐稳定才能长治久安、才能百业兴隆,群众的日子才能蒸蒸日上。要做好换届选举工作,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换出心齐气顺劲足的好面貌,就要着力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营造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要花大力气解决派系斗争问题,可探索从以下几方面缓和矛盾,消弭派系斗争:一是以情感人。打好“感情牌”,真诚的与“对立”派党员、群众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多和他们“摆龙门阵”、多关注他们的疾苦,遇到困难要第一时间施以援手,动之以情,缓和矛盾。二是以事动人。村支“两委”要通力合作,紧密团结,积极跑项目、引资金,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惠民工程,解群众所盼,急群众所需,使“对立”派支持甚至参与村务工作。三是以理服人。积极入户走访,特别是对于老党员、老干部和部分有宗派主义倾向的群众,要积极与他们谈心交流,诚心听取他们对村(社区)发展的意见建议,同时,晓之以理,让他们知晓本届支部班子对于村级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最大限度地争取“对立”派参与村务工作,为本次换届奠定坚实基础。
3.要着力提高换届工作参与率。换届选举工作是关系当地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只有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共同为村(社区)发展建设选好“领头人”、配好“掌舵者”才能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越过越顺畅。因此着力提高党员群众对换届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至关重要。针对部分老党员和流动党员对换届政策知晓率低、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深化在家党员联系流动党员制度,确定责任心强的在家党员分别联系1-2名流动党员,并通过开展上门宣传、寄告知信函、打问候电话、发动员短信等方式,积极动员流动党员回乡参选,针对部分党员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主动上门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收集他们对换届工作的意见建议。
篇七
村(居)“两委”换届是当前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政治大事,也是对每一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深刻考验。村(居)发展在班子,班子的战斗力在领头人,换届就是为村(居)发展提供稳定团结、创新有为的组织支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经历过多次换届,也产生了一些心得和思考。
宣传教育在前,做到未雨绸缪。要从维护基层稳定、促进村(居)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性地做深做实做细换届前村(居)“两委”干部思想稳定工作,确保思想不乱、干劲不松、工作不断。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统一实施方案解答口径,将换届选举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法律法规等广泛宣传,用纪律规矩筑牢行为界限,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引导观念转变,确保换届环境风清气正。
沟通交流到位,动态掌握实情。要经常与村(居)里有影响力的老党员、离退休干部等“拉家常”,面对面了解他们对班子运行的想法,细致搜集对村(居)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对这些第一手资料,准确做到分类、归纳、总结。对其中的苗头性的矛盾预前处置,突出性的共通问题统筹谋划,创意性的看法深入思考,把每一次沟通交流变成一次实实在在的思想交流,真正地想群众之想、明群众之意,为换届提供第一手动态舆情。
安置措施稳妥,强化队伍建设。换届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安排,量才适用是前提,才尽其用是目的。对那些年龄明显偏大但是有着饱满工作热情的村(居)干部,要从政策上尽可能地予以关怀,让他们交权时安心、离任时开心、再见面时舒心;对那些年龄不大但是学历技能不高的村(居)干部,给他们选择适合岗位,制定学习提升计划,让他们始终保持干劲、闯劲、拼劲;对那些学历高年纪轻阅历不够的青年村(居)干部,为他们提供历练岗位和更加全面的培养,促使他们能够迅速独当一面。
篇八
村(居)“两委”三年换一届,一届管三年。对于组工干部来说,村(居)“两委”换届就意味着责任和重担。结合多次参与村“两委”换届工作的心得,本人认为做好换届工作,要坚持好“望、问、切”,来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切实为村级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支撑。
所谓“望”:调研先行一步,提早“占风望气”。要超前对村(居)班子运行质态、党员队伍情况、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选对人、换好届奠定良好基础。对那些存在问题、隐患的村(居),要提前整顿转化,把握工作主动权。要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警示在先,广泛宣传换届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纪律规定,层层压实纪律责任,对换届中以身试法拉票贿选、跑官要官、干扰破坏选举等违规违纪问题实行“零容忍”,让大家对换届纪律的“高压线”望而生畏,让有冲破底线想法的人打消念头。要细化工作任务,确保换届选举各阶段工作滴水不漏、相互衔接、不出差错,让选举结果被广泛认可、不负众望。
所谓“问”:问绩,做到用人有据可依。通过个别座谈、村(居)干部述职、民主评议等方式对村(居)干部任期内工作实绩进行测评,将村(居)干部的任期实绩单明明白白亮出来,让他们看到差距,让党员群众心中有数,让组织了然于胸,为换届提供依据。问廉,防止有人带病上岗。要认真开展换届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村(居)干部任期内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债务债权、生产经营性和建设项目发包、管理情况,以及党员群众要求清查的其他内容逐项认真予以检查审核,及时全面公布审计结果,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确保明明白白换届,公公正正选人。问效,交由党员群众评判。换届后要认真开展党员群众满意度测评和换届风气测评工作,以党员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换届工作成效的标准,进一步了解此次村(居)“两委”换届是否“民心所向”和“风清气正”,深入了解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换届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加强对换届后续工作的指导,真正使换届换出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所谓“切”:干部的思想动态要及时“关切”。换届必然存在着干部的“进退流转”,我们要针对村(居)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预期,对个别有思想情绪的离任村(居)干部,主动与其开展交流谈心,帮助调适心态,使其积极发挥余热,传好干事接力棒,守好最后一班岗。同时,要督促村(居)干部认真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做到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班子配备与村(居)发展要高度“切合”。始终把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作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退役士兵村官、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进班子。特别是要适应基层新的形势任务,注重因地选才、因产业选人,加强现代农业、电子商务、现代治理等专业型人才配备。要打破身份界限,努力把本地的致富带富能手、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选”出来,把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请”回来,把各方面有志于基层工作的优秀人才吸收到村(居)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实现合心合力合拍的班子配备目标。新班子的培育上要心情“迫切”。换届并不是简单的一次选举,更重要的是换届后干部的育、用、管。要及早谋划新班子,尤其是新任“两委”正职和新进班子人员的任职培训,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履职尽责;要及早抓好新班子跟踪管理和指导帮助,着力提高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推动新班子有新作为;要及早进行村(居)干部队伍的储备培养,通过实施上挂轮岗、下派到村(居)、横向交流、多岗压担“四炼”培养机制,锤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为村(居)事业长远发展、干部队伍建设蓄好源头活水。
篇九
摸清新形势下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搞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村干部工资虽然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还是低收入职业;并且近年来精准扶贫、党建等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村干部面临着非常大的工作压力;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党员、选民因为待遇低压力大等原因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党员、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不高,民主法制观念依然薄弱。一方面,农民拥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但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导致民主选举流于形式,要么随意投票,要么成为候选人贿选的对象。部分村民关心村委会换届,但大部分村民小农意识较强,对村委会换届缺乏热情,对村两委班子换届漠不关心,认为怎么选都行,谁当选都无所谓。这种想法往往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此外,家族、宗派、黑恶势力参与不正当选举现象时有发生。宗族社会残留意识在不少农村群众中依然存在而且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农民在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其次是家族,再次是宗族。换届选举时,家族、宗派都可能形成一方势力,影响正常的选举工作。一些候选人通过亲朋好友“游说”,有的以经济手段拉票,或有些候选人及其代理人在选举前四处活动,采取不正当竞争拉票。原村“两委”成员间争权夺利。一些村“两委”成员在工作中产生了矛盾,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想法,借助村“两委”换届选举之机,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相互攻击对方,达让对方落选,自己上台的目的,从而影响选举工作。再者,村级遗留问题影响选举工作。村“两委”换届选举前,有些村干部在思想上对村“两委”换届存在的变数担忧,产生了一些不良倾向,有的有钱就花、有的提前隐退、有的求稳守摊、有的畏难发愁、有的想干怕输,导致村级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这些问题往往容易在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暴露出来,甚至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影响选举工作的正常开展。
鉴此,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加压,强化党组织对换届工作的领导。树立强势组织意识,不管白猫黑猫,一定抓住好猫,不管苦果涩果,一切服从效果。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强化党组织的领导,为换届选举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选举工作开始前,做好村财清理审计、干部考察、村情民意调查等准备工作。做到:一是及早抓换届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各村“两委”班子情况、党员干部情况、群众认可度情况以及村情民意等情况,为换届选举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通过民主测评方式,掌握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本村两委主要领导工作实绩的评估,把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及早开展集中整顿。对排查掌握的换届选举工作可能难以开展的重点村、难点村,及时研究对策,并采取措施,分类进行集中整顿,及时化解可能影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类不利因素。
广泛宣传,提高选民民主法制意识。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参与选举的积极性是保证换届选举成功的前提。做好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引导村民把注意力集中到换届选举工作中来,对在家的村民,突出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基层组织选举条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实在的形式,比如高音喇叭、代表会议、宣传车、报纸、标语等,引导他们认识换届选举的意义和作用。对外出的选民,采取指明其家人发信函、打电话等方式,将换届选举工作的准备和进展情况及时告诉他们,争取他们回村参加选举,对不能回家现场参选的村民,依法制定严格的代票办法;对干预换届选举的宗族、帮派,坚持正面教育,多方疏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打破他们的利益同盟;对黑恶势力干预换届的,公安部门要坚决给与打击。同时,注意加强对选民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珍惜法律赋于自己的权利,增强自主意识、竟争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旗帜鲜明地引导他们既按照上级的要求,又符合自己的意愿,推荐和选拔好村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那些问题多、矛盾深、班子软、群众散、工作难的重点村的换届选举工作重点抓,多渠道、多形式地化解各类矛盾,解决各类问题,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监督,解决村务遗留的问题。首先,对村级财务问题进行全面审计。对换届选举前的行政村进行财务审计清理。其次,强化日常村级账务审核管理。经管、审计严查换届前不正常的村级开支。第三,强化村级组织自身监督。做好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账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规定在换届选举前和选举过程中,除必要开支外的其它支出,必须由村民理财小组预审、村民代表讨论、全体村民公示、并由村级财务理财小组登记公开,做到阳光透明。
摸清村情,化解信访问题。在选举期间,要强化监督手段,乡镇党委组建选举工作督查组,建立观察员制度,驻村入户,对村委会选举进行实地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村委会选举依法实施。驻村观察员要随时收集整理村“两委”换届中可能存在的信访苗头,上报乡镇党委,成立专题工作组靠上化解,确保不影响选举工作。在成立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名和确定候选人、选民登记、投票选举等环节上,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选民的推选权、选举权、提名权、投票权、申诉权、信访权,并及时严肃地查处各种干涉、压制、阻碍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法律程序,确保换届选举工作质量。在选举实施阶段,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并直接接受群众监督,使选举工作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和“阳光选举”,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范文精选九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