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高校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探讨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4 11:52: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传统文火是我国特有的瑰宝,这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要将这笔“财产”继承下去,将它发扬光大,让大家一起富。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高校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在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曾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文教育被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承阵地,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和最初的起点。目前发现,我国高校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覆盖较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使多数同学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使得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足。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应该做出相对应的教育优化措施,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本文就我国高校中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富含着很多能量,高等教育中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高校语文课堂中做好相应的工作。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特点,还要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高校语文课堂与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使之相互影响,相互传承,联系得更加紧密。

一、高校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

(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覆盖面广

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使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选修,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唐诗宋词人文解读”、“传统文化节日”等相关课程。但由于课程学时受到限制,相对于必修课来说,课堂规模有限。而且在选课的时候,由于课程有时间和人数的限制,让有些喜欢传统文化的同学没有办法报名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需求。除了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之外,高校也曾尝试过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但宣传的效果并不突出。究其原因,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几年才举办一次,也没有经过精心的规划和整理,知识讲座组织形式懒散,演讲过于敷衍。由此看来,虽然目前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从开展到实施的情况上看还是多有不足。

(二)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从目前高校开设的传统文化选修课和语文课堂的课程上看,教学方法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传统教学的方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老师的授课比较有利,但是课堂太过枯燥乏味,知识面涉及不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对与传统文化的课程缺乏积极性。比如:在上到有关古代文言文的课程上,老师就只是按照相关教材和辅导书来讲解,没有涉及相关的课外知识,也没有活动环节和学生们进行互动。这样极不易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所以高校在课堂教育和课程的设置下要推陈出新,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课程进行创新。

(三)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熏陶

现在我国高校存在着一种现象:除了文史和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误解。除此之外,小部分人也只是凭着兴趣爱好才有一知半解,更别说专攻于理工科的学子们了,他们很少对文史类感兴趣,也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这类知识,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学之甚少”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下,传统文化是得不到普及的,很多学生更是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另外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相关的书籍,在高校中没有多少个人会去看的,加上传统语文课堂上的讲学,间接中就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误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中国拥的历史源远流长,里面的文化精髓能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这些主流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精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和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命脉,是具有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竞争中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受到中国百年凌弱被欺的影响,当代许多青年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反而受到西方外来的文化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影响,过着西方的节日。利用高校的教育机制来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渠道。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文字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学习文字就是开始从语文学科中认识的,在过去的教学中,语文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跟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在教育的地位就显得比较薄弱,而实际上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具有特殊和神圣的地位的。现今中华传统文化逐渐陷入危机,把传统文化和高校语文课堂相结合,有利于对学生传播民族文化思想,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从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在祖国的花朵之间得以绽放光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如果没有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也不会有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我们优秀的中国人民。

三、高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一)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型创新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循规蹈矩的讲课,同学们在下面循规蹈矩的听讲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授课,管理学生,但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的自身自主学习,自由讨论,自主创造力得不到激发,思维得不到充分的调动。由此看来,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枯燥,难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也难以挖掘学生对探索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对传统教育方法的转型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学到《滕王阁序》,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声、色、光和人物结合的画面感,并且让同学们自导自演课本上的内容。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的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课堂活跃了,印象也加深,也培养了他们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营造高校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

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尤其重要,课本是教室的主体,知识是整个课堂的灵魂,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语文书中虽然蕴含着很多文学知识和小部分古诗词,但是涉及古文化的内容还不是很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本的朗读和背诵,对偏僻的字、词、有认识了解以外,老师同时也要对学生扩展课文中,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人物的背景,也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授,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及作品中所内含的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有何重要的意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尽量挖掘教科书的教材内容,拓展相对应的传统文化,可以从课文的注释、标注和课后练习入手,引导同学在课内积极自主发言,在课后认真查阅。还可以课本中的词句来拓展内容,老师可以以文章的文化背景来讲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本民族的文化。

(三)语文课堂应因材施教,多采用传统文化经典读本

高校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教授课本上规定的课文,还应该多普及课外相关的读物。我国有着相关的典籍众多,学校应准备这方面的读物在课堂上让学生宣读,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应只局限在一隅之地,不但是要在课堂上学习课内知识,还应该拓展到课外,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广泛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目前我国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学生们应该多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多浏览相关的书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老师们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多组织同学们举办课堂活动,以传统文化的故事做背景,让学生们扮演其历史人物,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习俗。这样不仅增加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长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老师跟同学们的感情。所以应该鼓励老师在课堂学习上多多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要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上别具匠心。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的教科书上,还可以通过课内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还能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印象,克服学生妄自菲薄、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思想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成长在课堂,务实在课堂。比如,以传统节日为媒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语文课上,要求是要理论和实际相互结合起来,在当下社会的文化冲击下,不少高校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要和国际接轨,强调现代生活的知识理念,而不在意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中这个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也是在文化教育界的主力军,但是在语文教学方面,还需要多加创新和有效的管理,找到适合同学们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了解,避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逐渐落伍。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苏武在出使匈奴的19年中是如何饮血吞毡、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苏武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关注人生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五)丰富课堂内容拓展传统文化学习

语文学科不仅是中学学习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工具学科。学好语文,尤其是学好传统文化,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同时能够在别人的人生经历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储备,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在讲解一篇具体的传统作品时,要能够引经据典,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榜样是一位好老师”,让学生由崇敬到愿意学习。其次,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多样灵活的教学手段。必须承认,在进行传统文化授课的过程中,难免由于文字的晦涩难懂、时代距离太大,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是就要求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去调节课堂,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最后,恰当地拓展、丰富课堂内容。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之时,不能把作品中的思想、道理硬套在学生身上,而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名人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以及奋斗的动力。这样的教育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终生难忘。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不仅是将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更是树立当代中学生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任重而道远。

四、结论

总之,对于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高校语文课堂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虽然现在高校也在教学方式中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的教学方式没有办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学生想要学习文化的观念不强。由此看来,高校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课堂到课外,从内容到形式,应该推陈出新,勇于创新。不断提高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生活的地位,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受,进而更好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这条道路上前行,建设原本就属于我们的文化大国。

参考文献:

[1]弭良满.大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研究[J].语文学刊,2017(5):167-172.

[2]杨清艳.传统文化渗透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56-57.

[3]冯芳.高校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管理研究[J].语文建设,2014(9z):8-9.

[4]李孔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13.

[6]王天一.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定位研究[J].考试周刊,2017(102):46-46.

[7]焦凤华,吉毛太,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7(12):50-51.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高校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探讨教育论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64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