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时间:2019-05-14 11:53:3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党员也是学生,需要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党员,参加党员党性教育培训学习后你有什么体会?对党的认识有没有更透彻?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

我有幸于2018年**12日跟随集团党支部去湖南韶山等地参观学习,寻访革命先辈的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我们先后参观了韶山烈士陵园、观看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故居、滴水洞、刘少奇故居、长沙第一师范、岳麓书院等。

四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四天的旅程中我们重温了峥嵘岁月,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历史的积淀,又领略了祖国山川的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千年岳麓浓厚的文化积淀让人流连,韶山精神令人敬仰,韶山之行对我的精神和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

一、解读沧桑历史、领略革命情

毛主席立于栀子洲头仰天长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凝结了毛主席对中华民族将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韶山烈士陵园的故事讲解中更能与这种思想吻合。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略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危亡,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现在拥有的良好生活环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和自己的家人都献给党和祖国的革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

二、瞻仰伟人英姿、感受缅怀情思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敬献鲜花,向毛主席铜像鞠躬致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的同胞一样,采用这种传统方式表达缅怀情思。毛主席凝视远方,此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毛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样的乐观主义革命情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样的伟人气魄。从一次次的反围剿斗争中艰难走出来,带领党和人民从黑暗中一步步走向胜利,是党和人民的一盏长明灯。在广场上再次重温入党誓言,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红色旅游,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为此我认为以后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在工作上始终保持紧迫感,学以致用,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时刻准备着党和公司给予的各方面的挑战。

2、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在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带领团队为公司的产品推陈出新贡献力量。

篇二

**12日到15日,在集团董事长的支持下、在党支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踏上了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习之旅,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几天的学习之旅里,我们先后去了韶山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滴水洞、毛主席铜像广场、毛泽东纪念馆、岳麓书院、刘少奇故居等。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非浅。

在韶山烈士陵园,了解了湖南的先烈们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的牺牲,了解了我们党为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程。使我更加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留心观看着故居里的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印记的文物(书桌、衣柜、油灯、石磨等当年的旧物),体会着一代伟人革命的足迹。

来到广阔雄伟的毛泽东铜像广场,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庄严地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并向主席三鞠躬。围绕铜像瞻仰伟人雄姿,站在毛主席铜像广场,面对鲜红党旗,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深深铭记在党旗下的庄严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它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以一个党员一个优秀的党员来武装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把我们的公司建设好、服务好。

走进毛泽东纪念馆,参观“毛泽东生平业绩展览”,听讲解员介绍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毛泽东同志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细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致,坦荡襟怀。“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就是一本革命教科书,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就如主席诗词中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怀和艰苦奋斗、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所做的巨大努力和牺牲,都将为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所铭记。

在滴水洞时,讲解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向我们述说着主席当年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并向我们介绍主席生前的一些丰功伟绩及与家乡韶山的情结。虽然都是我们早已熟知的故事,但当导游讲到主席为了革命事业,失去了6位亲人,及去世前想回一趟韶山的愿望都没有实现的这些情节时,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不能平静,流下了热泪。

在接下来的学习之旅中, 我们循着领袖的足迹,又到了岳麓书院、刘少奇故居等地,每到一处,无不为当年坚苦卓绝的斗争环境而感慨,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老一辈的革命领袖中,许多人就个人出身来说,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是用不着流血牺牲的。毛主席出身于富农的家庭,家里房子有13间,生活在当地来说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刘少奇同志家庭财产也是比较丰厚的,共有房屋21间半,应该说生活比较殷实,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峥嵘的岁月,血雨腥风,是老一辈的革命前辈,用他们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斗志、艰辛的改革换来今日祖国的安定、祥和。

我们由衷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今天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毛主席,我们就不会健康成长,更不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当前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通过这次韶山之行,让我缅怀了先烈的光辉业绩,认真学习了他们为了追求理想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优秀传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也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灵魂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为此,我决心做到:一、用“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去投身于物业工作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决不丧失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和雄心。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宗旨,始终把“精致服务创造幸福生活”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切实为凯旋物业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大国使命铮铮号召。作为永恒人,红色基地激发昂扬斗志,革命精神指引企业所向。**12日,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永恒人奔向心中的圣地——韶山。

盛夏七月,举国迎来党的九十七岁华诞。永恒人以拳拳之心、切实行动,深入学习、领会和践行红色精神。当日早上7:30,总裁办车辆主管方琪驱车把大家送上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的高铁,永恒集团党支部书记李豪同志组织带领14名党员踏上为期四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习之旅。

韶山,一个美丽幽静的地方,一个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一个让人听闻肃然起敬的地方,一代伟人诞生的地方。900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跨过长江,一路虔心前行,终于抵达韶山。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敬仰,对圣土的热爱,开启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

瞻仰铜像,重温誓词

激发永恒人爱国敬业的豪情壮志

韶山,这一方热土是怎样培养出一代伟人?更是怎样赋予伟人以豪迈的气质和高尚的情操的?带着这些思索,韶山之行的首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瞻仰了毛主席铜像,缅怀伟人。随后,李豪同志代表永恒集团党支部为毛主席铜像敬献鲜花,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组织委员刘荣芹同志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我们喊出坚定的誓言,内心奔涌的自豪与激动情怀油然而生。

在毛主席铜像前,我不禁想起毛主席那首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脍炙人口的词句脱口而出。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保驾护航吧。

回顾历史,洗涤心灵

感受伟人的壮志豪情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从毛主席的一生是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一生没有为个人为家庭为身边的人谋一分私利,舍小家为大家一生,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夫人杨开慧、长子毛岸英、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侄儿毛楚雄、堂妹毛泽建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我们看到书籍、党费证等遗物,看到毛主席从50年代穿到70年代穿了20多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听到王虹薇教员说毛主席10年间都没有为自己添置过一件新东西时,我们在场的所有人热泪盈眶,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党性教育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富农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恒人永远的怀念和学习。

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揭幕时,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所有人都惊叹于日月同辉的壮丽奇观;韶山往常在三四月份开放的杜鹃花,傲雪胜放,鲜艳喜人。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主席无限的崇敬和深深地怀念之情。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随处可以领略到伟人的风采,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缅怀情思,他是无可争议的一代伟人。?韶山人民已经把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和朝拜。据王教员讲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这些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体现的“韶山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之魂。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烈激怀,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参观主席故居

追寻伟人足迹,学习伟人精神

毛泽东故居,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封建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的起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铜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这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在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昔日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韶山却因主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在主席故居,我们一遍遍体会伟人年轻时积极向上,勇于变革的精神面貌和不怕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

在几天的行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历史,看到了众多文物,听到了许多动人故事;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感受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这便是韶山的魅力,这便是韶山的气魄与情怀!

传承红色精神

做不畏劳苦、爱岗敬业的合格永恒人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而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教育。在韶山,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更代表着人文精神和历史风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真切的感受到祖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李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生在和平年代,在共产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铭记党员义务,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在今后,我决心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通过不断的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中学习、工作中积累、工作中提高,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发挥党员模范精神,时刻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为永恒集团新能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争做合格永恒人。

篇四

2018年**12日-**15日,跟随集团党支部到湖南省韶山市、长沙市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习,四天的时间,感悟颇多。

四天中,我们到韶山烈士陵园祭奠了毛主席一家六位为革命捐躯的六位亲人和韶山1579位革命先烈;观看了实景剧《中国除了个毛泽东》;到毛泽东铜像广场缅怀主席、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到毛泽东纪念馆追寻伟人足迹,坚定崇高信仰;到长沙市第一师范追寻主席早年在长沙学习、探索、革命的足迹。

其中在参观长沙市第一师范的时候,感慨颇深。主席青年时期在一师学习、工作长达8个春秋。在这里,他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和从青年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两大转变。

一师旧址大礼堂,发生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1917年,这个大礼堂见证了主席生平第一次军事行动——猴子石缴枪。主席率领本校200多名学生志愿军,智缴了3000余名北洋溃兵的枪械,当时缴获的枪支就曾堆放于此。

在一师求学时,主席受恩师杨昌济影响最深,尤爱国文、历史、哲学、地理等课程。主席听课时非常认真,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宝贵的听课笔记——《讲堂录》。主席看书时秉承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常作批注表达所思所感。一本10万字的《伦理学原理》,主席的批注就多达1万余字。

主席青年时期就重视社会实践,1913-1918年,主席在一师读书并毕业。1919年,主席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短暂工作。1920年,主席应一师易培基校长之邀回母校担任附小主事——也就是校长,不久又担任师范部第22班国文教员。在一师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主席以教职为掩护从事了建党和建团等早期革命活动。1920年6月29日,主席和何叔衡从一师附小远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在长沙求学期间即便是寝室这样的休息场所,主席也不放松对自己和室友的要求,为了引导大家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少想一己私欲,主席在寝室里提倡“三不谈”:一不谈金钱,二不谈家庭琐事,三不谈男女问题。主席认为,“若人生仅以衣食住三者所求,此人生太无价值也。”主席此举当时在全校传为美谈,并被同学们广为效仿。

主席在一师求学期间“恰同学少年”,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绝非书呆子。主席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文明其精神”,更要“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换言之,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学问和道德进修就会有困难,革命、救国更无从谈起。主席一生南征北战,日理万机,都能游刃有余,这与他青年时期就注重体育锻炼、拥有良好体格是分不开的。

在一师期间,主席坚持着一种独特的健身方式——“冷水浴”。每天清晨,当同学们还在熟睡时,主席就带着罗布和浴巾来到井旁,用吊桶提水淋在身上,再用浴巾擦洗全身,如此反复,直到全身发红发热为止。主席一年四季坚持冷水浴,哪怕寒冬腊月,也从不间断。主席认为,这样不只强健体魄,更可磨砺意志,练就无所畏惧之精神。

主席不但重视体育实践,而且善于理论总结。1917年,主席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主席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以及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和“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的主张,还根据自己多年的锻炼实践创造了一套“六段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主席力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许正源于此。

主席在一师求学期间经常光顾的阅报室。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满清王朝刚刚覆灭、军阀混战动荡的民国初期,国家内忧外患。主席虽身无分文,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一有时间,主席就来阅报室看报,了解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同时,主席自己也订阅了不少报刊。在一师求学五年半,主席一共用了家里162块大洋,其中大都用来订报买书了。主席读报有两个独特的方法,一个是随身携带“吉祥三宝”——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这样既可明了时事,又可熟知地理,还可学习英文,真可谓一举三得。另一个是喜欢将报上重要内容记在报纸四周空边上,看完后剪下来装订成册,随时积累资料。由于主席对国内外时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精深的研究,比如1916年在写给萧子升的信中就曾准确预言二十年内中日必有一战,难怪同学们都称他为“时事通”。

作为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湖湘学派重镇,一师在清末民初已成为湖南革命文化的策源地和湖南革命青年的大本营。主席身处其中,逐渐认识到,救国救民单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团结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来奋斗。所以,主席在1915年以“二十八画生”名义向长沙多个学校发出了征友启事。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主席身边就聚集了蔡和森、何叔衡、李维汉、罗学瓒、张昆弟等20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力求“改造中国与世界”。新民学会不断发展壮大,在五四运动前后就成为了湖南革命的领导核心,为湖南的建党和建团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声。

1922年底,主席辞去了一师教职,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至此,主席在一师度过了他非常宝贵的八年青春时光。

四天下来,对青年毛泽东的认识更深一步,通过解读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感受和学习一代伟人的成长成才历程,深受感动和震撼:

(一)立志高远,胸怀天下,关注国家兴亡和民生疾苦。毛泽东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村的普通农民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在成才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他不怨天尤人,

而是刻苦学习, 不停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忧国忧民, 远离家乡, 放弃最初当教员的梦想, 不选择安逸的图书管理员工作,而是不避枪林弹雨,舍家为国,带领中国的劳苦大众进行革命。

(二)严谨刻苦的求学精神和科学深入的实践精神。读书破万卷,革命万里行毛泽东读《醒世良言》,一口气通读了十几遍,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处在民族危难之中,

感受到国家前途赋予的使命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国奋起。16岁的毛泽东熟读梁启超和其他启蒙学者唤醒中国青年人的文章和革命党的报纸,立志改造社会,不做迂腐的学者,对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规划,自学西方政治和科学的经典著作。注重理论研究,结合革命实践提炼成果,注重舆论导向的作用。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便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

(三)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坚持不走回头路, 对革命勇往直前。毛泽东读书时期就坚持冷水洗澡,早起晨练,酷爱登山和游泳。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之大效盖尤在此矣。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指出要注重日常体育锻炼,

意志是人生事业的先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欢畅淋漓,气势豪迈,显示出对事业和理想充满信心。

(四)结交良师益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读期间,毛泽东因学习刻苦和才华出众深受其老师杨昌济的器重。与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陈章甫等人创建新民学会。随后又与萧子升等24名青年到北京会合,为赴法勤工俭学做准备工作,这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有相当一部分后来成为革命战友。毛泽东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李大钊的言行使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此外,毛泽东还首次见到了陈独秀并深受其影响。

(五)可贵的批判、探索和牺牲精神。

16岁的毛泽东请亲戚说动父亲允许他去“洋学堂”上学。中学时,在学校张贴文章支持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并带头剪掉辫子,投身革命。1919年**,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但8月中旬便被张敬尧查封。9月13日,毛泽东在当时联省自治活动中在长沙《大公报》发表文章,主张湖南自治,呼吁“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12月份,参加湖南驱张请愿团,再次到达北京。在思想上,毛泽东思想也是在反复探索学习和不停的革命实践过程中逐步趋于清晰和完善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吸收和运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至看清国情走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当代青年是祖国发展和强大的生力军,青年的发展事关中国梦的实现。青年在社会中成长要摒弃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文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知识上、思想上以及体质上精神上不断地提高自己,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尽管当代青年在成长环境和生存环境上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年时代不同,但历史上优质青年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是值得当代青年去学习和弘扬的。

当代青年要把握好自己和祖国的前途,努力担当起青年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对于青年党员来说,更应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先锋表率作用,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代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五

为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强化党员同志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传承革命精神,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学习英烈精神,做“四讲四有四做”的共产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8年**12日-15日,永恒集团党员代表们踏上了韶山这片梦寐以求的神圣土地,到毛泽东同志的家乡,瞻仰伟人故里,追溯伟人生平事迹,感受伟人辉煌的事迹和艰苦斗争的奋斗精神。

韶山烈士陵园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共有1579位韶山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主席的六位亲人,他们牺牲后,埋在大江南北,甚至异国他乡。韶山人民为了纪念这些英烈,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兴建了这座烈士陵园,给后人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在烈士陵园门前广场上,专业讲解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陵园及烈士的事迹。从小听过很多英雄的故事,而这一次是站在陵园听专业老师讲解伟人的事迹,又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许多人听着听着都潸然泪下。伟人毛泽东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大无畏精神,让我们无比钦佩,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四百多级台阶的烈士塔直插云宵,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松柏,显得庄严肃穆。我们来到国旗台,仰望蓝天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耳边仿佛响起主席的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山的最高处,是六亲台,这里,有主席六位亲人的铜像,他们分别是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大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主席的六位亲人在这里团聚了。

铮铮傲骨,千古流芳,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牺牲,是为了我们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情景剧观看:《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以实景演出的形式,从毛主席走出韶山冲、安源煤矿、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民族抗战、民族解放、开国大典,情景再现了毛主席伟大卓绝的一生,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这是一部鲜活的党性教育教材,让我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毛泽东同志故居

毛泽东同志故居里参观者络绎不绝,人群涌动,在狭窄的屋子通道里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随着慢慢移动的人群,顺台阶而上,慢慢走进了老屋,大家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伟人的故居。门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是邓小平于1983年亲自题写的。

这里便是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毛泽东主席诞生在这里。毛泽东故居并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而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湘式民房,黄泥砖墙,青瓦,整座房舍呈凹字型,前临绿水,背依青山,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

毛泽东铜像广场

我们一行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它位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前坪,面东南,枕松山,以巍巍韶峰为背景,雄伟宽阔,庄严肃穆,是整个韶山冲的中心。只见,铜像三面环绕56株雪松,象征我国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毛泽东铜像则矗立在广场中央,身躯伟岸,手执发言稿,身着中山装,目光炯炯,微露笑容,生动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英姿风采。

该区域主要供游客献花、瞻仰,表达对毛泽东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在专业司仪的主持和引导下,我们上前向毛主席敬献了花篮,行了三鞠躬,敬爱之心肃穆。接着我们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重温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面对屹立着的伟人,和他的人民一起,在努力向前,向前!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我们顺着展厅认真参观了他曾用过的器具、批示的文件、信札、从事革命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珍贵照片,进一步了解毛主席的先进人物事迹和一心为民的革命情怀,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历程。

滴水洞

滴水洞,被称为“西方神秘的山洞”。可是,这里是湖南韶山,既不是西方,事实上也没有山洞。为什么会被认为是“西方”的呢?专业讲解老师说,1966年6月18日毛泽东又一次回到韶山,这次回韶山是秘密的,在滴水洞住了十几天后到了武汉,他写信给当时在杭州的江青,因为韶山在杭州的西面,武汉的西南面,可能再加上保密的原因,他称自己是在“西方的一个山洞”。

为什么没有山洞却被称为“滴水洞”呢?因为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另一面以一小涧作为出口的狭窄谷地,好像一个洞,山上有一泉水从岩石滴下,故称“滴水洞”,俗称“吊水洞”。

在滴水洞景区参观完主席办公的地点后,领队老师让愿意爬山的去爬山,估计来回一个小时左右,不愿意爬山的坐在长廊上休息并等待,并约好了集合的时间。

边爬边拍,山峦起伏,竹林掩映,风景迷人,虽然累点,但同事间相互鼓励,说说笑笑,一路美景相伴,不知不觉就爬上了山顶。据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常有华南虎来这,冬天朝阳取暖,夏天纳凉避暑,因此这里又叫虎歇坪。站在山顶上的虎亭,极目远眺,群山环绕,蓝天白云,心旷神怡。

刘少奇铜像广场

在韶山学习完毕,我们来到了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县级市)花明楼镇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在到达故居老宅之前,刘少奇铜像广场是必经之地。听说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西元1998年)时,这里进行了精心改造,当然,这也使得其与周边的环境更协调,更庄严肃穆了。刘少奇同志享年71岁,据了解,这座铜像高度为7.1米,寓意着他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一生。铜像面色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着远方;飘逸的风衣将其衬托的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

中国革命虽然成功了,但少奇同志却没有最终成功,在“文革”中,刘少奇被扣上“叛徒”、“内奸”和“工贼”三顶帽子,一定意义上,刘少奇是一个悲剧的代名词。少奇同志生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他的子孙会写好这部历史。

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后倚青山,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江南四合院农舍,大大小小有二十余间。清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刘少奇同志就诞生在这里。

民国四十八年(西元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故居在“文革”中被迫关闭并遭到破坏,民国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再次恢复对外开放。如今的故居为原状陈列,除按原貌恢复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还陈列了190余件展品,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同志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民国七十七年(西元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故居的正门悬有民国七十一年(西元1982年)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这七个大字,深深地冲撞着我的内心,有为刘少奇同志在“文革”中被陷害的不平,更多的是对伟人的崇拜,感激。

从刘少奇故居内的摆设和环境来看,可见这家人从前的殷实和富足,也看出了这家人的勤劳和井井有条。家里的横堂屋,吃饭屋,厨房,碓屋(加工和储藏谷物的地方),牛栏屋,烤火炉等一应俱全。现在想来,少奇少年离家舍弃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投身革命,不能不令人佩服。

堂屋内陈列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和民国五十年(西元1961年)五月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由堂屋向南至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卧室,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还挂有一张刘少奇与刘云庭、刘允斌、刘爱琴、刘允明的合照。向里行即至刘少奇的卧室,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每个厅室都尽量保留着当年的样子,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却让人不禁想起刘禹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花明楼

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并将其子攻读诗书的那栋木楼取名“花明楼”。如今,楼与人已成为历史,而“花明楼”三字成了这片肥美土地的名字。陆游诗句的精彩描写,更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镇闻名天下。

花明楼东距湖南省省府长沙三十公里,南抵韶山毛泽东故居三十公里,处于“长沙-花明楼-韶山”名城名人故居之旅线路上。景区主要包括刘少奇同志故居、纪念馆、铜像广场、文物馆、花明楼、修养亭、刘少奇坐过的飞机、万德鼎、炭子冲民俗文化馆、刘家祖坟、炭子冲小学、山水太极图等景点。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岳麓书院距今有一千零二十七年的历史了,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书院的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这些都是岳麓书院被称之为“千年学府”的见证。恰是因为这座书院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力量,湖南的“兴邦人杰”才会如此密集,这般茂盛。

第一师范

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毛主席在第一师范这盏“指路灯”的引导下,找到了一条通向革命的道路,成为新中国开国领袖。曾国藩也是第一师范的学生,在危急关头才被政府重用,最后做了大将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出生平民、在校期间刻苦学习、有远大的志向、长大后报效国家。

橘子洲头

到达湘江边橘子洲头,来到毛主席雕像前,这是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形象。迎风吹起的头发、微锁的眉头、挺直的鼻梁,是那么的逼真和亲切。一双眼睛眺望远方,目光深邃坚定,注视着当年这片饱经忧患的大地,眼神中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感伤与拯救劳苦大众的坚毅。让人情不自禁吟诵起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些诗句是何等的精彩、气魄、酣畅淋漓,激励着年轻一代的人们奋发向上,蓄志进取。移步橘子洲头,湘江之水滚滚南来,站在这里,感受到伟人的广阔情怀,也能感受到世事的沧桑和时光的易逝。

忆往昔,岁月峥嵘,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每位党员同志都深受触动,深深地唤醒了我们每个党员的爱国情怀,要学习革命前辈伟大的胸怀、远大的抱负。同时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伟大领袖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他们的奋斗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一座座历史遗址、纪念碑,是一本思想教育和历史教科书。我们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重温他们留下的字字句句。除了敬佩他们坚定信念,更感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和幸福的年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

在新的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弘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传承和发扬伟人思想和精神,发扬光荣的革命优良传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我要时刻牢记革命先辈们不怕苦、奋勇向前的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努力继承前人的事业,以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踏实的行动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篇六

韶山,是一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一个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它因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噪世界,誉满全球,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学习圣地。

首先感谢董事长对党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感谢集团党支部的辛勤组织和妥善安排,使我们有幸踏上主席故乡这片热土、圣地,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心情激动不已。只有亲身来到韶山,才能真实感受到那山、那水所带给你的震撼。韶山的景色正如一代文豪毛主席所述:“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图画。”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开始了这为期四天的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12日从郑州到达湖南长沙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奔赴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在那里我们参观了毛主席故居,那是一排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池塘,依托青山,荷叶连连,人杰地灵。普通而陈旧的家具,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朴实。同时也看到了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这些文物见证着当年革命征程的艰苦卓绝。韶山,这个简朴的小山村,哺育了我们的一代伟人。

除了参观毛主席故居,我们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铜像献花、敬礼、鞠躬,并且重温誓言、庄严宣誓,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我们的伟大领袖。

14日返程离开韶山后,我们回到长沙,来到了毛主席所写就的《沁园春·长沙》里的橘子洲头,来到了毛主席曾经就读过的湖南师范,一同跟着毛主席的成长轨迹,感受那些革命岁月的峥嵘,体会那些革命先驱的壮志豪情!

四天的行程虽然短暂而紧凑, 但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山川的秀美, 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丰功伟绩。

其中“韶山精神”是我此次参观学习体会最深之处,他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抚今追昔,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作为革命的后继者, 出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我们更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切从实际出发。

而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延续革命的火种,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为集团的发展切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就是要坚定思想,明确目标。

坚定的执行集团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目标,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其次要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在现在这么好的大环境下,更应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更加努力的工作学习,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力争为我们的集团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我们身负的责任而砥砺前行。

再次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有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仅仅有了明确的目标还不行,还要有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所以,在专业与综合的学习、涉取上要持之以恒,积少成多,聚小成大。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自觉用党员的标准约束规范自己,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此次的红色教育之行,每一张陈列的图片,每一件珍贵的遗物,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让我永远难忘,短暂的红色之旅虽然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从韶山传承回来,积极主动的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使命,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让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让“韶山精神”成为永葆工作激情的永久动力!

篇七

在集团党支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培训活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前行的道路…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啊,出了个毛主席,领导民得解放,啊衣呀衣子喂…”虽然伴随着小雨潺潺,我们一行十几人仍然是兴致勃勃,一路上唱着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怀揣着敬仰伟人的激动心情,来到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据说,因为舜曾在这里演奏过“韶乐”,所以取名“韶山”。相信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对韶山一定有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节。此次有机会可以跟随集团优秀的党支部团体一起来到伟人的故乡参观,温习毛主席少年时期留下的印迹,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

到达韶山的当天下午,我们先去往韶山烈士陵园。在这里,安葬着满门忠烈的毛主席一家六位亲人和韶山1579位革命先烈。接着我们去观看了大型实景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切身感受了毛主席伟大卓绝的一生。从毛主席走出韶山冲、安源煤矿、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民族抗战、到民族解放、开国大典,以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全国人民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一幕幕鲜活的展现在眼前,让我感触良多。出生在和平年代,对于我来说,所学到的历史大多是从课本上,从老师的讲解中,从一篇篇文章和一幅幅图片中了解。而这次观看实景演出,仿佛置身其中,深切感受到革命领袖是怎样领导人民克服艰苦环境翻身解放,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人前往毛泽东铜像广场。在这里,我们庄严地向主席铜像敬献了花篮,并向主席三鞠躬,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围绕铜像瞻仰伟人雄姿,心中感受着一代伟人天骄的风采和勇往直前的巨大力量,心中对伟人的敬仰油然而生。之后,我们来到毛泽东纪念馆,参观了主席生平展和遗物展。生平展纪念馆集中反映了毛主席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遗物展中,主席使用过的几万件遗物,仿佛在细说着领袖八十三载春秋的工作和生活。既有反奢倡俭,清廉如水;又有雅情逸致,坦荡襟怀。毛主席一家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的英雄事迹就如主席诗词中所说:“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人已逝,其物犹存。睹物思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伟人的崇高风范和伟大思想。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故居。“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难以想象发出这样豪言壮语的毛泽东同志出生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平房中。在故居,那小屋桌、板凳、木床、农具…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中午时分,乘车来到了滴水洞。在这里,聆听了毛主席晚年的故事,心中不由的感伤起来…

在韶山,我们虽然只短暂停留两天,但一路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这个孕育了伟人智慧和风采的地方,感受着伟人坚定的信念,敢为人先的魄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博大胸襟。我想,这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要做人民的先生,要做人民的学生”。结束韶山之行,我们来到长沙。在第一师范,在岳麓书院,在爱晚亭我们追寻主席早年在长沙学习、探索、革命的足迹。在橘子洲头瞻仰毛主席的雄伟雕像,想起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反复背读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想象当年32岁的主席,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宽阔的湘江,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抒发了年青时代毛主席那种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一是顿感思绪万千…

这次的红色革命之行,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党的光荣与伟大。在那个艰苦年代,老一辈革命烈士出生入死、经历生死考验的血泪洗礼。是他们换来了我们的和平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历史应该被牢记,年轻的一代也应该到这样的爱国主义基地切身感受,珍惜英烈们舍身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想起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和平盛世,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想,不管是党员还是群众,只要我们是炎黄子孙,就应该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种花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党性教育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79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