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1:55: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一位真正有能力的领导是在突发状况下能很好的管理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能处理事务、随机应变。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篇一)

在州委的安排部署下,州委组织部于 **年 6月 27日 至 7月 4日 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了**州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培训班,通过8天的学习,我有了更多的感悟、认识、提高和想法。

一、组织的精心安排使我学习信心十足

(一)组织到位,目标明确。一是覆盖面广,这个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州各级各部门,有厅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29人;不但有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还有应急管理的重点部门和处在应急一线的乡镇干部,涵盖了应急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二是组织到位,培训班出发前州委组织部就明确了班委并召开动员会,对班委和培训班提出了具体要求。州委组织部还派出部领导和相关科室同志作为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跟班培训服务。无论是往返路途中还是在培训过程中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组织有序,服务到位,使我感到温暖备至、信心十足。三是目标明确,这个班是应急管理培训班,**州的应急管理水平在全国全省来讲相对是比较滞后的,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全力奔小康的过程中,我们处在加快发展的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如何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学校准备充分。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培训,培训学校是国家行政学院,国家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特别是高中级公务员的新型学府,是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发挥着公务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作用、政府决策咨询思想库作用。特别是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承担了此次培训的主要任务,使培训工作针对性更强。学校还专门成立班子负责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备、住宿餐饮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为我们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整个培训过程充分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厚爱,组织期盼着通过培训能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推动**州应急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心理充满感激之余就是想方设法把学习抓紧抓牢抓出成效,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推动**州的发展稳定之中去,这样才无愧于组织无愧于良知无愧于责任。

二、课程设置合理,操作性强

此次培训主题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在短短8天培训时间里,如何通过培训提高学员应急管理能力,关键是课程设置。我认为这次培训班课程设置是非常合理的:既有理论深度讲授和切合实际的案例教学,又有身临其境的模拟和现场体验参观,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从 6月 27日 到 7月 4日 ,我们共学习了13个专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导者的法治思维,充分发挥信访和法律调控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群体性事件,从“邻避”走向“迎臂”,如何与媒体大交道,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食品药品安全桌面推演,重大突发事件情景构建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结构化研讨,系统哲学与领导战略思维,国外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还安排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此次应急培训班不但以应急培训为核心,还从提高政治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到如何应对媒体、提高实战能力进行综合培训,专题涵盖了应急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培训收获

通过这次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了我对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积累了知识掌握了方法。

(一)是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此次学习中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都紧贴国内和云南省当前最新的突发事件应对形势和研究内容。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王华老师讲授的以昆明P*风波为例从“邻避”走向“迎臂”,让我认识到行政过程中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应急处置中亲临现场、及时沟通的重要性;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王彩平老师讲授的危机情景下政府官员媒体应对,使我掌握了新闻发布会的基本技巧和提高了应对媒体的能力;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讲授的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回顾了我国近年来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情况和启示,分析了应急管理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做好好应急管理的一些思考,让我认识到了应急管理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同时也把握了应急处置的一些关键节点和技巧。其他老师讲解的专题,进一步加深了我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认识,对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清楚了自身肩负的使命及责任,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本次学习,发现了许多自己和本单位本地区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以前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自己以后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本次培训授课的老师都是专家学者,他们的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教授的各个专题,观点鲜明,内容生动,论述清晰,启发性强。一位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番番激烈的讨论,循序渐进的启发了我的思维,使我不断地思考、提高,全面加深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当前突发事件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了解,对今后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实施科学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使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技巧进一步丰富,观察问题的视野进一步开阔。

(三)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由于我工作过程中面对的突发事件不是很多,应急处置的一些事件都较为简单,所以,突发事件应对知识还不够丰富,经验较为缺乏,本次培训班为我提供了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让我全面地掌握到应急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突发事件应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领会。通过培训,知识结构得到了丰富,理论修养得到了增强,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促进了交流,加深了认识。这次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州各级各部门,不但有厅级干部和处级干部,还有科级干部;不但有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还有应急管理的重点部门和处在应急一线的乡镇干部,涵盖了全州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家相聚在一起同学习、同生活,让我们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互相交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了解各个部门各市县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四、**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体系建设目标和“一案三制”的要求,我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各县(市)和州直各部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完善了应急措施,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积极组织了应急演练。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我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国家和省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的相关要求,我州各县(市)政府都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安排了专职或兼职人员,但也有少数县(市)和州直部门仍然对应急管理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日常值班工作不规范,应急处突工作全局性、协调性、一致性较差。表现在:一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性质、定位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县(市)和州直部门仍旧用老眼光看待新情况,认为应急工作就是值班和上报信息,没有真正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思考。仍存在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没有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二是对应急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到位。一些县(市)和单位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应急管理机构,随意指定某个部门和人员兼任此项工作,且人员更换频繁,业务不熟悉;有的挂了牌子,但只有牌子空守大门,而连办公室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专人负责;有的为了应付上级,形式上下文成立了应急办,但长期处于缺员状态。由于认识不到位,工作任务和职责不明确、不具体,工作程序不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较为被动,难以有效的开展工作。

(二)应急处置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大多制定了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但缺乏常规性和有针对性的演练验证,对预案没有适时修订,缺乏可行性和实战性。二是有的县(市)和州级部门对突发事件研判不够,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不及时、不规范,很大程度影响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和应急信息的及时收集报送。三是州、县(市)应急办机构定位不够明确、人手少且流动性大等原因,往往应付于信息接报、上传下达,与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不够,影响了综合协调能力的发挥。

(三)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州、县(市)协调统一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指挥中心尚未建立,难以实现州、县(市)应急数据库建设、应急信息及时传递、应急指挥协调一致和应急资源共享。

(四)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工作滞后。我州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经验少、专业水平低,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应急演练开展不多,相关人员对应急知识的掌握不够到位,州、县(市)、乡镇(街道)等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队伍的常规培训机制尚待形成。同时,应急和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缺乏计划性、针对性,宣传教育面不广,广大群众缺乏必备的应急知识和实践,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较弱。

(五)应急管理经费的不足。由于州、县(市)财政困难,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应急宣教培训工作和应急演练工作难以实施,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先期处置能力较低,后续处置应对迟缓。

五、工作意见建议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不断提高我州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此次培训启示和借鉴昆明市、楚雄州等地在应急管理工作及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及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云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进一步调整充实州、县(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规范设立日常工作机构,明确职责,核定机构编制,充实人员力量,保证日常工作运转。二是适时修订完善州、县(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州、县(市)、乡镇(街道)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制定和执行维护稳定、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值班管理的党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对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措施不当不力,未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迟报、漏报、隐瞒不报信息等工作失职行为的,严格按照法律和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责任。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年度会商制度,科学预测预判行政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切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系和可行性,锻炼应急指挥能力和队伍实战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设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规划建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四是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应日常应急值班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流程,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做到下情上报和上情下达。五是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媒体和舆情应对能力。六是积极通过委托办班、外出交流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形成应急管理队伍常规学习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队伍的业务知识水平。

(三)筹备建设州县(市)乡协调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为加快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促进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协调统一、流程规范、及时高效,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求,有必要建设州、县(市)、乡镇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目前全省16个州市中,昆明市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楚雄州已建成一期工程(视频会议及相关配套系统),其他州市正在筹备建设。建设全州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有利于有效整合各县(市)、州级各部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指挥科学化和信息化。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可借鉴昆明市和楚雄州的做法,对州人民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分两期实施(建设方案另行制定),首先建设一期工程,通过网络联通,调用州级相关单位应急指挥系统(指挥中心)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互通、信息共享。针对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二期工程即将启动的实际,为避免今后与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不兼容、无法对接,应急指挥综合软件系统开发建设列为第二期工程。各县(市)应急指挥平台由各县(市)自行建设。州、县(市)均可借鉴楚雄州“政府主导、企业投资、购买服务、以租代建”的模式。

(四)加大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加大应急管理干部的应急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干部综合素质。二是同时,加大应急知识宣传,通过编发应急知识手册、画册,制作应急卡通宣传片、电视专题访谈节目,设立宣传专栏等,进一步提升我州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切实提高应急管理经费保障能力。重点应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管理重要专项建设、应急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经费。

(六)加强调研,摸清底子。州政府应成立调研组,对全州应急工作进行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州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和可操作情况,物质储备情况,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等等,为州委州政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出谋献策,为实现平安**和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篇二)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篇三)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严重危及人类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自然灾害、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构建政府统一指挥,社会共同参与,部门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各级政府提升行政能力的重要课题。本人于今年6月26日至   7月   5日   参加了国家行政学院**州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习,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完全理解和接触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通过学习和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真反思,当前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势在必行。

一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认知水平

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领导干部对于突发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领导干部一要强化教育,树立民本思想意识。要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认识到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才能做到位,人民群众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二要加强预防,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要清醒地认识到应急处置,从理论上说是一种被动应急,而应急准备,是一种主动应急。因此,对突发事件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克服“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种认为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的懈怠思想。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作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三要责权一致,树立责任意识。实行应急处置工作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依法保障责任单位、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应急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同时,加大宣传和落实“三个必须”(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四要资源整合,树立依法规范意识。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抓不懈的保障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应急措施和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素质

应急管理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首先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唯独能力提升了才能事半功倍,做到有效防范和处置。领导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应急管理的成效大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与提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要锻造立场坚定的政治素质;二要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要培养娴熟的业务素质;四要培养广泛丰富的知识素质。因此,领导干部应挤出时间,除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外,多学一些有关应急管理的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尤其是**年1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决部分领导干部政策法规意识不强,应对突发事件存在凭经验处置的现象,从而有效提升领导干部对处置突发事件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只有通过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观念、开拓新视野,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

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敏锐的现场洞察力。敏锐性的培养,首先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其次靠深入工作实际,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件苗头和动态,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握事态发展的方向,提高现场洞察力。二是提高现场的决断力。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敢于决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提高决断力,领导干部首先要维持平静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其次要排除各种干扰,抓住问题的关键。再次要把握角色,认清自己在突发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最后要善于收集真实信息,迅速作出决定。三是提高控制处置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关键在于控制事态发展,使其不扩大、不升级,而领导干部控制处置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事态的控制效果。比如我州富宁县板仑乡板仑中学1名女生被殴打并侮辱事件,就是事态控制不力的典型案例。据调查核实,该事件发生后,该校校长在得知情况后虽然对事件进行了了解,但没有深入的掌握事态情况和信息,认为是一般学生之间打闹事件,就没有与当地公安部门积极调查处置,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导致受害学生的不雅照被嫌疑人上传QQ空间,事态出现了扩大、升级,给社会及受害学生家庭带来了极大影响。四是提高科学的沟通协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通过媒体用清晰的语言将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主动地、尽可能准确地公布给公众,及时消除谣言与误解,积极引导媒体和舆论,获得民意的支持,设法使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站到政府相关部门这一边,确保社会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为突发事件的应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提高科学的善后处理能力。善后处理能力是指突发事件处置终结之后,领导者对原因的调查、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和问题的改进,以及消除影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能力。领导干部在事后的评估、查漏补缺工作中,应认真及时总结危机处置过程中的不足与漏洞,并找出原因,建立危机档案库。

四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实践推动力

应急管理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而创新又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作为应急管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只有不断提高实践推动能力,才能实现对应急管理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要强化实践。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要到工作一线进行锻炼,积累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经验,提高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现场处理问题能力,要经常性地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训练和演练。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比如职教园区**开放学院成立大会,事先制定了应急预案,注重情景构建,并提前启动应急准备,安排参加人员以百人为方块形成队列,设了安全通道和应急疏散通道,使得1万多领导干部及师生参与的成立大会,在空间有限的园区升旗广场内得以井然有序开展,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得到了高度肯定。二要调研推动。领导干部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要虚心向群众求策问计,从群众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召集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创新性探讨。要认真研判形势,探索规律途径,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应急管理的创新发展。三要过程推动。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突发事件转化为危机、灾难性事件,在应急管理中必须把创新理念贯穿于每一个工作流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对群众的善意疏导、正确激励,到应急处理的有序组织等。要不断尝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新方案,善于洞察事物态势,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苗头争取做到驾驭大局,把突发事件熄灭在萌芽状态。

五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

一方面需要建立配套的评估机制。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能完全依靠培训来提高,必须用客观的体制来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做法。首先,要将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培训学习情况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纳入到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其次,明确领导干部培训的经费保障、职责分工、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培训约束机制等内容,并将其作为任用和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考核机制。这也是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制度上为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提供相应的正向激励,因此要尽快修正目前的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管理。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责任追究制,改革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设立应急管理的绩效指标,要突出五项特征:一是明确性——对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明确的目标设定和任务设计;二是可衡量性——界定衡量能力的客观标准;三是操作性——在领导干部能力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四是相关性——能够满足各种相关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要求;五是时限性——把时间的限制作为重要的应急管理能力衡量标准。在建设应急管理绩效指标的同时,要以绩效管理为推进平台,包括绩效的衡量、绩效的监控、以及持续不断的绩效改进等,确保将绩效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基础。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等多个层面,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面临突发事件的范围和频度等因素有关,因而需要逐步推进、循序渐进。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必须与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相结合,根据现行体制框架和背景,既要吸收借鉴国外和内地城市先进的经验,又要结合各地实际,才能不断地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篇四)

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第一,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能够使政府和公众培养危机意识。第二、建立具有分权性质的危机管理体系。现在的突发事件多具有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界的高度流动性,但政府在应急管理上,应多发挥地方和基层的作用。

因为,分权的政府不仅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使之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并产生更强的责任感和更高的效率;而且,随着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社会治理多元化的需要,政府建立分权性质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成为可能。第三、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所以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是首要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了解真相,祛除恐惧,消除伴生流言、恐慌等副效应,起到稳定社会、恢复秩序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处理成本。 应对突发事件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只有政府与公众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充分做好了预防、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建立健全了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了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安定、和谐美好,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才能平安幸福。

(篇五)

,提升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目标,通过专家授课、模拟训练、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全程参加了学院设置的课程学习,学有所获,受益匪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在应急管理中的实践运用浅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树立法治思维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必修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因我们管理不到位,矛盾化解不及时引发的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呈增多的趋势,且因关联性越来越强,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带来的次生事件也呈增多的趋势,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对我们基层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我们从法治思维的角度探索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突的能力水平,思考用法治的手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领导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首先要明确其基本概念,所谓法治思维,就是将法律之治、规则之治的要求运用于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处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治理念为基准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学习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重点要掌握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是规则性思维。即先立规矩后办事,立好规矩再办事,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在法律和政策的关系上,做到法律优先,同时思考没有法律规定或规定不明确时,也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处理问题;在立法和改革的关系上,做到立法优先,通过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实现立法和改革政策相衔接,同时确保法律制度公开、明确、稳定、可预期、无矛盾、可遵循等特点,真正体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二是合法性思维。即领导干部必须接受法律 、服从法律的统治,在行使职权中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具体工作中,凡事要问“是否合法”,同时,还要思考在没有法律规定或法律规定不明确时,学会用法律的原则、法治的精神去填补法律的漏洞,妥善地做好工作。三是程序性思维。法治的根本任务在于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强调程序正义甚于实体正义,公开公平是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的基本遵循,领导干部公权力的取得必须遵循一定的正当程序,因而领导干部公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在问“是否合法”时,还要再问“是否合程序?”四是权义性思维。法律通过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的施行,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从权利、义务分析认识社会,在立法、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平等配置、一体等重,既重视权利的行使,更重视义务的履行,既要避免该为不为、不到位,又要避免大包大揽、乱作为。五是权责性思维。要求领导在安排布置工作和履行职责时,要树立有权必有责,权责应相当,充分考虑权力和责任的匹配,在制度建设上要避免有权无责,防止权责错位,在实践中要保证用权负责,避免无权负责,充分尊重并客观地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运用法治思维是提升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实践课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全面部署,对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新旧矛盾交织凸现时,基层领导干部如何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努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绕不掉,躲不了的实践课,对此,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要在推进全民普法中带头学法。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全民普法工作,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学习,明确法律赋予组织、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不同的利益诉求,坚决摒弃“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同时,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确保我们的工作决策、工作措施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和执行,做到有法可依,坚决克服“花钱买平安”的不切实际的思想。

(二)要在应急处突中严格执法。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宪法至上,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接受、服从法律的统治。基层领导干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或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执法。一是始终树立规则性、合法性、程序性、权义性、权责性法治思维理念,明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不同责任主体和部门责任,认真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否则构成不作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否则构成不作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努力工作;二是具体履职中要做到要求合乎法律文本的具体规定,当法律文本规定不一致时,应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确定应当依据或适用的法律,同时,要充分考虑在没有法律规定或者法律规定不明时,学会依据法律的原则、法治的精神填补法律漏洞,解释适用法律,妥善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统一。

(三)要在实施预案中审视合法。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或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不同的法律法规依据,随着形势与任务的需要,我们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修订应急预案是抓手,健全应急体制是基础,健全应急机制是关键,健全应急法制是保障的思路,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要求,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全面的审查修订,并开展演练,以确保应急处突预案既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要在处突总结中建议立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立法已呈现出基本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法律在调整权力和义务的社会关系中,也还有法律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方面,我们运用传统有效的手段和现行框架内的法律手段,不可能解决所有的一切矛盾引发的突发问题,因此,我们在现实的应急处突工作中,在用好用足现行法律、规矩框架下,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立法建议。**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中,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针对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引发原因的多样性,由此引发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补足国家法律无规定或规定不全面的方面,依据《宪法》、《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充分用好用足少数民族自治州具备地方性立法的有利条件,在向上建议完善国家立法的同时,做好民族自治州的立法工作,做好依据国家法律为支撑的政府法规制定工作,以此确保依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顺利开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99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