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一书由艾恺所著,为纪念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所著,该书记录了梁漱溟先生生前所有事迹,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最后的儒家》读书笔记1500字。
在近期参加的一次大学读书分享活动中,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爱和被题目的吸引,我从老师的推荐书单选中了《最后的儒家——梁簌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在认真阅读后,进行了读书分享。现将主要内容成文分享,希望各位喜欢。
该书是美国作家艾恺为我国国学大师梁漱溟所写的传纪,也是作者的博士论文。我对此书的读书分享分为3个部分:为何读,如何读,读后感。
考虑到篇幅问题,整个分享也对应分为3篇文章。本文是第三篇,内容主要是——“读后感”。(附:《最后的儒家》读书分享三部曲1——为何读? 、《最后的儒家》读书分享三部曲2——如何读?)
01认识世界
梁老的“三条道路”理论体系的给我们带来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
—第一条道路,告诉我们世界是科学主导的物质世界,
—第二条道路,告诉我们世界是人文主导的精神世界,
—第三条道路,告诉我们世界是超越物质精神,由正理主导的现象世界。
这些是我们从前没有思考过的角度,所以要想认识真实的世界、全面的世界我们要学会打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山中”的思维局限。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思想的开放,永远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不断年纪有多大,事业多有成就。
——讲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他生日那天许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他的爸爸可以陪他玩一整天,爸爸知道了儿子的生日愿望,觉得自己确实一直忙于工作,对孩子的陪伴太少。
于是他跟儿子说:“明天是周六,爸爸好好陪你玩一整天,好吗?”儿子听完很开心,为第二天能和爸爸一起玩激动不已。
第二天早上,爸爸起得比平日还要早,开始照例喝着茶读晨报。突然,儿子一下子拉下了报纸,激动地喊道:“爸爸,我起床了,我们一起玩吧!”
尽管这位爸爸也很期待这一天的开始,但他仍然想喝完茶,再读完报纸。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到一个主意,他拉过儿子,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对儿子说:“我们的第一个游戏是拼图,做完这个游戏后,我们就出去玩一整天”。
随后,他将他手上一张印着世界地图的报纸,撕成碎片,摊在桌子上,对儿子说:“把它拼好复原”。儿子立即兴高采烈地开始拼起来,父亲便继续喝茶看报。
可是没过几分钟,儿子便骄傲地说:“爸爸,我拼完了,我们出去玩吧!”爸爸一下子惊呆了,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
小男孩一脸开心道:“很简单啊,爸爸!一开始确实很难,我都快放弃了。但是拼的时候我不小心将其中一块碎片掉到了桌子下,当我附身到桌子下去捡那片报纸的时候,我发现碎片的另一面是一个小狗的照片,于是我反过来将小狗的照片拼好,那张世界地图也就顺利拼好了”
可见,认识世界也许其实就是一个“拼图”的过程,随着你生活体验越多,手上的拼图“板块”越多,你对世界的认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真实。随着你观察事物的角度不断丰富、认知能力不断升级,你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速度也越来越快。
02认识自己
梁老通过系统学习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新学思想、印度佛学与新儒家思想还有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真正的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目标与方向,最终“读百家书,成一家言”,成为伟大思想家,哲学家,被世人尊称为“最后的儒家”。可见“认识自己”有多重要,它可能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问题。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哲学家苏格拉底常用这句话教育弟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断提升认知、一步一步深入地认识你自己,是我们奋斗的大前提,没有这个大前提,我们的一切努力就好比“无头苍蝇”似地乱撞。
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你自己,清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选对努力的方向。要知道“世界上最没有效率的事情,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去做一件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他要去的地方在哪里,他就永远到不了那里。
——举个例子:
今天你乘出租车出门,上车后,司机问你:“去那里?”你说:“你自己看着办吧。”这时候,即使是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也没有办法送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司机只知道如何选择最佳路线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他有驾驶的方法、手段和技巧,但至于把车往哪里开?哪里是你想去的地方?司机并不知道,这个只有你自己才清楚。
所以,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想去哪里,你就无法告诉司机往哪开,也就当然到不了目的地。
03认识生活
小时后,我们很单纯,通常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比如吃早餐的时间吃早餐,睡觉的时候睡觉,做游戏的时候做游戏,学习的时候学习。但是长大后,一切好像都变了,我们吃饭的时候在想着工作,工作的时候想着吃饭,游戏的时候想着读书,读书的时候想着游戏…
也许是我们的心太浮躁,不能安住于当下。比起梁老先生,他虽身处那么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却能泰然处之、一门深入、专注于他的文化救国事业,奋斗不已,确实令人佩服。同时也确实感到惭愧。
其实生活很简单,简单到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活在当下”。
有人问禅师:“和尚应当怎么用功?”
禅师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
那人不解道:“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
禅师说:“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活在当下,这就是禅”。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最后的儒家》读书笔记15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3844.html
- 下一篇:关于弈轩辩论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