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制度都有缺点,都在不断的改进,对于人大制度的完善你有什么思考?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思考精选六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通过人民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按照人民的意志制定法律法规、决定重大事项、选举和任免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愿望,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广泛民主,为人民当家作主创建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确定了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和运转,按照法定程序,由选区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国家机构协调高效运转确定了规范的政权架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关的这一架构和合理分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使国家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地进行,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统一性和包容性,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不仅有社会主义制度下行政辖区,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把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吸纳到国家政权发挥作用,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既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统一,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必须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人大各项工作做得更加生动、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二)必须坚定“四个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四个必须”是辩证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集中制体现在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必须坚定与时俱进。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要以人民的期望,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要以人民的福祉,不断加强和改进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要以人民的鱼水情深,不断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以人民的期待,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新征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必须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增强政治定力,走好自己的路,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必须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保证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组织起来的。从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方面来看,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从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方面来看,人民代表机关掌握国家的一切权力,其他国家机关从属于代表机关;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确保中央权力的集中统一。因此,只有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才能够从制度上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和权威性。我们就是要坚持自身制度的特色,更好地发挥自身制度的优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以民主集中制为准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集体讨论问题,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
依法行使法定职权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的基本保证。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权利。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法定职权,切实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一是要行使好立法权。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扩大公民参与立法途径,加快建立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二是要行使好监督权。坚持把监督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增强监督实效。三是要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要善于抓住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依法作出决议决定,促进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四是要行使好人事任免权。要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加强对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前审查、任后监督,做到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永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源自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这一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要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密切联系选民群众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代表履职。二是要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强化党委对人大代表选举的领导权,发挥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对人大代表选举的监督作用。三是要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探索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履职制度。加强与代表和群众的联系,为群众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更加多样的渠道、更加广阔的空间。只有走群众路线,使人大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贴近民生,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远保持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强化“自信和担当”意识,着力推进地方人大工作不断创新发展。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自信和担当是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强大动力。唯有自信和担当,我们才能有持之以恒的执著与坚守,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才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才能坚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才能全身心地投身到人大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一是要强化政治自信和担当。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对党委负责和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始终把人大各项工作置于党委的领导之下,保证党委的主张依法转化为人民意志,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从制度上、程序上保证党委意图的实现,使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要强化职责自信和担当。切实担当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行使好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切实加强对“一府两院”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落地落实。三是要强化能力自信和担当。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必须要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人大工作队伍。要坚持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突出实干,以实为标准,把实干、实效、实绩作为人大工作的丈量标尺。要坚守廉洁,严格遵守中央各项规定,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不断提升人大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和水平。
篇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这个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历经四十年直面挑战、艰苦奋斗、开拓奋进的结果,也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的结果。
阔步新程再启航,重整行装再出发。在这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我们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科学的制度保障,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持在实践中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再铸新的辉煌。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保证和方向引领。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而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让党性在人大工作中绽放。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政治制度。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十年,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发生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造并继续引领这个新时代发展进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持完善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让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在人大工作中闪烁。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人大工作的“根”,必须坚持人大工作的人民性。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实代表人民意志行使好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职权,让“人民性”在人大的土壤中深植。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这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是人大的本职工作和根本要务。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是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表现,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让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履职行权的实践中展现。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民主的国家权力机关性质的根本体现。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的权力,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尊重人大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要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密切同代表的联系、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国家各项工作体现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要通过代表主体地位的强化和代表作用的发挥,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正确领导和高效治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立法,坚持立法与改革相衔接、相统一,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反对西方宪政民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根本。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我实施“和平演变”,国内的一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也大肆鼓吹实行西方的宪政民主,一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其颠覆我们党和国家政权和制度的反动面目和实质,旗帜鲜明地予以迎头痛击。这样,有破有立,拨乱反正,方能使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巨大作用,直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事业中,给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制度选择,为世界贡献我们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不竭的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们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必须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确立新时代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完善的新思维、新路径,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棵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常绿常新,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的伟大实践中继续并充分发挥其制度保障作用。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有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久久为功,百折不挠,矢志奋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能够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我们定将谱写出一曲新时代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新篇章!
篇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及主要目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954年,普选产生的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区分几个概念:1、人民代表:凡是能代表一方面的人民群众的。2、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人代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图中都是通过选举产生或罢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行使国家立法权,内设机构有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厅、各工作委员会等,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5、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根据1982年宪法规定,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3年,县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仍由本级人民政府行使常设机关的职权。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关系。 没有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遵循和服从本行政区域内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上级人大的精神在下级人大的贯彻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而是通过立法、监督等方式。
(二)目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组织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历程
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一)革命斗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通过不懈地革命斗争实现的。一是旧式农民战争。二是清朝内部改良主义。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阶段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在中国产生发展进步的结果。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型代议制,是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是充满历史逻辑的必然,也是历史发展相辅相成的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晚清“君主立宪”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寻找救亡图存之道。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代议制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1898年戊戌变法以康有为首,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失败。这是代议制思想在中国的最初尝试。维新派的失败,表明代议制在中国施行的条件并不具备。在代议制思想的影响下,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签订《辛丑和约》后,许多仁人志士劝说慈禧推行代议制,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王朝在其灭亡前的最后十年也开展了多次“立宪”活动,并草创代议机关,这就是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但其根本只是为了维护大清皇权,而不是真正的民主;皇权独专,权贵抵制,代议制无法运行。
2、中华民国时期。第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1日至4月2日)。第二,北京政府时期(1912年4月至1927年4月)。第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4月至1949年9月)。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探索时期—毛泽东同志的探索。(1)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分别成立了省、县、区、乡四级地方苏维埃代表大会,行使地方政权的最高权力。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实行的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为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2)“三三制”。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为适应国共合作的形势,提出了“三三制边区政府参议会制度理论”(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
3、新中国建立后。新中国建立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社会主义代议制得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制有本质的不同。必须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四个必须”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2、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3、坚持党的领导主要内涵。
4、实现党的领导的要求。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规范党委和人大的关系,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二)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1、人民当家作主的必要性。
2、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3、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措施:一是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三是国家各项工作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凝聚起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依法治国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之间的关系。
3、坚持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因。
4、实现依法治国的主要措施:一是坚持科学立法。二是坚持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坚持全民守法。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涵:一是我国是单一制国家,民主集中制决定了我国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地方必须服从中央。二是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一是必须坚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二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三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四是国家机关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五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四、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五个重要环节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原因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代议制,发展历史不长,还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二是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一个重大课题。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要措施
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法律实施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同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
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一是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二是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三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的要求
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必须立足于各国国情。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一)八个能否来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
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二)按照八个能否标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从历时性看:能否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党和国家领导机关正常换届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能否修改完善宪法,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实现城乡“同票同权”,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能否建立利益表达机制,使人民群众更加顺畅表达利益要求。能否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否努力建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了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能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和发展空间。能否确立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和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能否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共时性看: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
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原因
我国政治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民主政治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加以完善。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的治理方法都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与时俱进。
(三)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措施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切实防止出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防止出现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防止出现民族隔阂、民族冲突的现象。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篇五
一场场热烈深入的学习研讨,畅谈学习心得,交流体会感受;一篇篇观点新颖的理论文章,阐释深入思考,展示学习成果……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时代精神,推动人大制度在河北创新发展。
学向“广”处覆盖。省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加强政治锤炼和党性锤炼的必修课,面向全体人大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健全学习制度,制定十项举措,领导干部带头学,班子成员当标杆,全体党员做表率,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定期学习研讨,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5次,召开处以上干部学习交流会6次,举办“人大讲堂”3次,组织全省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集体学习3次,理论学习实践蔚然成风。创设学习专刊,编辑整理《新时代新思想新感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体会文章百篇》,编印《学习交流》5期、《学习动态》27期,交流学习文章,反映学习成果,了解前沿理论动态。编印学习“口袋书”,选编宪法知识100题、重要法律知识150题等三本“口袋书”,作为机关干部学习辅助读物,做到深学细研、常学常新。
学向“深”处拓展。深度挖掘历史渊源,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北的探索与实践”精心筹办历史陈列展,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河北的光辉历程,打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教育阵地、理论研究阵地、实践创新阵地。研究起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河北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发展史上重大贡献等研究报告,力求让干部学深学透、让学习走深走实。
学向“新”处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和载体,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方式方法,广泛采取研讨式、论坛式、互动式、调研式等方式,推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夯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群众基础。打造全新学习平台,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坚持网上网下互动,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技术新方式,唱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主旋律,凝聚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强大合力。
认识在深化,思想在统一,共识在凝聚。通过持续不断的深学细研、思想“浸润”,全省人大系统更加坚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更加增强了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立法精品不断呈现,数量质量实现双升;监督工作取得新突破,率先在全国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首次在全省开展三项联动监督新模式;县乡人大工作空前活跃,人大代表之家实现“全覆盖”;学习型机关建设持续推进,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干事氛围进一步激发……全省人大系统正努力把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部署和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中干出河北特色、展现河北精彩。
篇六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贡献和最重要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拓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标志着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这一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
【正文】2018年6月18日—29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邀请省人大领导、省委党校专家学者,围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党的建设新要求,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等专题辅导解读十九大精神。我也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党支部开展的十九大报告原文解读、新修订《宪法》学习、网络平台自学等方式认真开展了学习,并参加党支部心得体会讨论。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十九大精神蕴涵内容博大精深,并非短时间能够领悟其实质内容,需坚持一以贯之的常态,学习十九大精神是一个重在积累的过程。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是在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融汇贯通、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非常重要、意义重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认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以着力提高民侨委的地方立法质量为己任,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地方立法工作中。
一、进一步强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的政治自觉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的领会可以统领到坚定“四个自信”上来,也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四个自信”。
一是充分体现了道路自信。党的十九大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旗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有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进一步阐述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二是充分体现了理论自信。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同中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使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习总书记讲,“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充分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三是充分体现了制度自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的一套制度安排,有利于保证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充分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四是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我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文化渊源,主要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我国几千年来推行政治权力一元化、儒家文化正统化、国家领土完整、管理体制上下一体等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具有至高性,权力集中于中央,这契合了我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不能隔断历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充分彰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二、进一步提高融汇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的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因此,巩固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键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使其三者有机统一。
一是必须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在人大民族工作中自觉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确保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三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功能,推进国家以科学、民主、法治的现代化方式进行有效治理,把依法治国理念变为执政实践。
三、进一步提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的行动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提出了新论断新战略新要求,这个“新”体现在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立法先行,良法善治,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等方面,注重突出“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殷切期望。我省当前又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两州一县”的民族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以上几项因素叠加,省人大民侨委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实现与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同频共振,需要我们运用好法治思维,认真谋划好人大民族立法工作,依法保障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依法保障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在这方面,我们也正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和改进,在对民族自治地方报请批准的条例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好立法审查目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我省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立法法又赋予了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委员会对其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其目的是在保证和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应有的合法权益,这是做好做好人大民族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把握好立法审查原则。原则上来说,合法性审查主要是看是否与上位法相抵触。但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还应充分考虑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资源有限,主要是立法专业人才少、立法质量不高等实际情况。一般来讲,立法审查应当把握好“不抵触、不重复、有特色、可操作”四个原则。所谓“不抵触”即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这是审查的核心要义;“有特色”即立法法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是制定条例一个重要的前提;“可操作”即要达到解决问题的立法目的。关于“不重复”,目前为止,也是因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资源有限的问题,照抄和照搬上位法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需要在今后的立法实践中逐步加以克服。
三是把握好立法审查程序。立法审查应当依据立法法和我省地方立法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还应把握好立法审查程序中的几个关口。①突出特点,尊重民族风俗和生活习俗,认真制定立法计划,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成熟一件审查一件,尚未成熟的继续完善。②提前介入,对列入立法预备项目条例草案由专人负责,将条例草案文本印送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邀请立法顾问对条例进行充分论证。③深入沟通,坚持在对条例进行审查前,面对面同民族自治地方人大交换意见,对分歧性条款进行逐条论证,维护好民族自治地方应有权利。④规范文本,就条例名称、题注、结构,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等表述提出修改意见,切实保证立法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领会。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在学与思、学与研、学与用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精髓学懂弄通,把思想精髓贯彻落实到履职担责的各个方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思考精选六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3959.html
- 下一篇:2018退休老干部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