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固定收益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购买它必须要层层把关,选择有置的产品,它可能是投资者落水后的自救救生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金融工作者审视固定收益产品心得体会,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吧。
举例剖析了个人认为适用大部分非专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比例,属于投资理念的范畴,这一回要分享投资落地时,如何甄别“优质固定收益产品”。
参加工作的前四年是在四大行和外资银行做对公信贷经理,主要工作就是挖掘需要贷款的客户,对他们进行尽调,搜集融资企业全方位的资料,撰写尽调报告,然后在银行的风险评审会上1 vs N,回答所有评审官提出的关于融资企业的关切,最终“过会”,拿到放款批复。
我认为,投资者买固定收益产品本质上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名风险评审委员去评审融资企业,决定买不买产品的过程就是要不要给融资企业放款的过程。打破刚性兑付其实没那么稀奇,就是叫醒那个“上会”过程中总是打瞌睡的评审委员,让他为自己的“放款”行为负应该的责任。
有人会问:“评审委员不就本应该认真听取报告,积极提出疑问,尽可能的找到融资企业的风险点,然后对应风险点的具体措施等等”?我就会无奈的回答说:“对啊,原本就应该这样才对嘛”。
投资者买固定收益产品比评审委员过会项目要难一点,专业度的差距是一方面,更难的一点在于投资者大多数时候能够看到的资料是产品推介材料,而评审委员过会项目看到的是评审报告,这两个材料的详细程度和准确程度相去甚远,好的产品推介材料应该是融资评审报告的摘要版,现实是大多数产品推介材料都跟精装修样板房一样,找不到任何瑕疵。
评审方法是相通的,认为最重要的几点如下:
一、基本情况:融资人的主营业务、资质、证照、法律和财务情况;(如果基本情况有问题,一票否决)
二、融资用途:融资人拿这笔钱去干嘛,这决定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点类型和7%-9%的年化收益是怎么来的。
三、还款来源: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成败!厘清了还款来源,买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了。
1、第一还款来源:经营性现金流。融资人靠自己的主营业务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2、第二还款来源:再融资款。融资人有筹措资金的能力,能够借到钱来还你;
3、第三还款来源:担保方付款。如果融资人有一个实力强大的担保方,且担保方支付的起,且有强烈意愿去支付借款的本息。三个“且”都满足,这一条才有意义!
4、第四还款来源:抵押物或质押物处置款;融资人提供的变现能力强的有价值的抵押物或质押物是发生风险时避免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尽量不要落水,不慎落水请赶紧寻找救生圈”,变现能力强的有价值的抵押物或质押物就是投资者落水后的自救救生圈。
现在都流行说回归本源,买固定收益产品回归本源就是有实实在在的底层资产,有优质底层资产的固定收益产品尚且要层层把关,那市场上那么多没有实质底层资产的产品,不知结局会如何?
愿每一位投资者都不要遇到专业卖PPT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金融工作者审视固定收益产品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4156.html
- 下一篇:纪念师恩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