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百姓先进学习个人发言稿材料

时间:2019-05-14 12:12:3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对于自身的思考,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百姓先进学习个人发言稿材料,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全省轰轰烈烈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个人之际,我作为**省百姓学习之星获奖先进个人,一个步入花甲之年从教41年教师,深感时不我待,更应老马深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习近平主席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  勤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自觉养成读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多次表示“我个人爱好阅读,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海伦·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要走到时代的前列,需要不断的充电。汉代名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左宗棠自勉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认为,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①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绣花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③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抓住机遇、严于自控、抓紧时间、拒绝拖延、不断创新、全神贯注、充满自信、勤奋读书、学无止境,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统一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成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

    毛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加强知识的运用:①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②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③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

    要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毛泽东一生读书上万卷,并且总结出“三不经验”(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可以→不读书不行)。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怎样读书有其独特见解。与工作人员孟锦云的一次谈话中说到“三步读书法”,他说:“读书,一要读;二要怀疑;三要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读不行,不读你不知道呀。凡是人都是学而知之,谁也不是生而知之啊。但光读不行,读了书而不敢怀疑,不敢提出不同看法,这本书算是白读了。”毛主席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夫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应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养成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一要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

    二要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毛泽东读书一是博览群书;二是喜爱读的书延续时间长,《共产党宣言》他老人家读了56年(192。一1976),《鲁迅全集》他老人家读了近40年(1938一1975),《二十四史》读了24年(1952一1976),对好书总是手不释卷,百读不厌,厕所里面都放有最喜欢读的书。事实证明,读书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毛泽东主席读《共产党宣言》上百遍,时长56年,读《资治通鉴》17遍,读《红楼梦》25遍,最后著有雄文五卷。

    三要发扬韧劲。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要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时间读一些对自已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好书。

    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

    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与时俱进  学用结合  新时代  新征程  潜心钻研诗词格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朝彭端淑《为学》中名句)

    上述《为学》中名言,对于我本人来说,就是我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学习写诗填词的数年间,“一字难安稳,三更绞脑汁。鸡鸣方得悟,拍案乐成诗。”(《咬文嚼字》2015年)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虽已年近花甲,仍潜心钻研诗词格律,笔耕不辍:2016年发表诗词或文章35篇(首)、2017年发表诗词或文章或征文获奖97篇(首)、2018年截止10月18日创作诗词123首,在《诗词人物》《中国诗歌》《金色时光》《时代风采》《昭通诗人·微刊》《人民陪审员专刊》《永善文学》发表46首。

    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经验工作总结、学校简介、人物通讯、诗词、新闻报道等300多篇(首)40余万字,分别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现代教育报》《**日报》《**经济日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育报》《诗词人物》《中华吟坛十八大家》《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和谐中国》(人民日报出版,2007年)《昭通日报》《中国作家薪火相传·中华当代人物志(第3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12月)《永善文学》《永善教育》《中国法治》《中国诗歌(网)》《永善党建》等十数家报刊杂志或专著或征文获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几十年来,我一直坚持读书、写作两不误,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勇于钻研,勤耕不辍创名校,如椽巨笔写春秋。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人。我爱和同事说一句话:“如果我一天不动笔写点东西,不收集点资料,不读两篇好文章,我就会觉得这一天白活了。”

    最后,我用诗人臧克家《老黄牛》里著名的那句诗:“老牛深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

    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百姓先进学习个人发言稿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415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