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那些岁月,就这样缓缓逝去,一切都成为了历史,再也无法拼凑起来,风云变幻四十载,祖国也走向了强盛,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稿欣赏【3篇】,快来看一看吧。
1.
父亲的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读来总感觉有些心酸。记得小时候,我都是在快乐中度过的。比起身边的伙伴们,儿时的我衣食无忧。父母亲都有着不错的工作,也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双职工家庭,虽然身在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不过我们家里还不算拮据。母亲时不时的还会给家里改善伙食,变着花样的给我们做些好吃的,最让我得意的就是,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姐弟三人都能穿上父母给我们买的新衣新鞋,早早地就跑去院儿里放炮仗了,而看到身边的小朋友们大多穿的都是手工缝制的衣服。在当时我们家容声冰箱、熊猫彩电、VCD家庭影院等家电一应俱全,还第一家装了电话机和有限电视的,每当家里电话铃声想起,院里的小伙伴们都会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目光,无形之中我就会比身边的小朋友莫名的多了一些优越感。
然而,比起这些衣食无忧的幸福感,更多的快乐都是父亲带给我们的,父亲叫贺秋平,80年代的时候他是一名电力工人。在别人眼中他是忠厚老实的,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我眼里,父亲永远都是慈祥的,给予我的永远都是无穷无尽的关爱。工作之余,父亲总会陪着我外出游玩,所以我也就特别粘他,一有机会我就会跟着他一起出去。记得有一次,父亲要去信义变电站值班,那个时候没有汽车,出行方式只能靠脚蹬自行车,母亲说骑车去那里太远了,还要再带上我嫌父亲太累了,不想让我跟着去。可在我的执意坚持下,父亲还是同意了,可把我给乐坏了,一下子就蹦上了自行车后座,把父亲抱得紧紧的,生怕被人拽下来似的。当时去那里好像并没有什么煤矿,放眼望去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乡间小路上,两边的花儿盛开着,飘来阵阵香味,小河流水非常清澈,一路上也不会碰到一辆汽车,也就不会有什么尾气污染,空气中只有泥土的芳香。后来我也开车去过那里几次,一路上车流穿梭而过,再也找不到儿时记忆中的那番景象了,回想起那时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感觉自己就是最快乐的人,父亲的身形并不算是魁梧,但当时在我看来,父亲的背影是那样的宽厚高大。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总是父亲背着我一趟一趟的跑医院。记得有一年冬天,夜里下大雪,我突然发高烧,父亲和以往一样背着我,踩着没过脚踝的雪地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赶去医院打吊瓶,等到我退烧已经是后半夜了,记忆中那天很冷,冷的我直打哆嗦,父亲又把衣服脱下裹在我身上把我背回家,回家之后,立马给我把被窝温暖和了才放心让我睡下。那一夜,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父亲那宽厚的肩膀,是那么的温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这句话会落到我的身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8月30日,这个对于我们全家,悲痛欲绝的日子,让我这一生对父亲所有的美好记忆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一刻,父亲因为一场电力工伤事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懵了,不相信那是真的,只觉得父亲只是和往常一样去上班工作了,等到他下班回家,还会给我带回我最爱吃的大鸡腿儿和我最爱喝的健力宝的,可是这一切,我再也没能等到,再也听不到他催我写作业,教导我要好好学习的话了。曾经的他对我满怀期望,怕我贪玩不好好学习,从小学开始就请了家教给我辅导功课。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很痛,是我辜负了他望子成龙的期望,如果生命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会拼命努力学习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告诉父亲,儿子长大了,不会辜负他的一片苦心的。可这一切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再也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了,听到母亲和姐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我的泪水已经掉个不停了,那个时候就感觉家里的天都塌了。
时光如梭,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也快20年了,国家改革开放也有40年了,人们也许会忘记那个艰难的年代,忘记在那个年代奉献的人们,但是,国家经济要发展,电力须先行,电力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产业。40年来,电力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部署,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更可靠的电力供应,有效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并在规模、能力、创新技术等方面不断创造新纪录、提升国际影响力、迈向世界制高点。这些成就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电力人艰苦奋斗的成果,没有父辈那代人们的付出,也就不会有现在城市夜间的万家灯火。
现在人们的日子过的都好了,而父亲却没能看到这一天,他兢兢业业的为电力事业奉献了半辈子,最终带着对工作的认真无悔和对家人的不舍离世了,直到后来的好多年里,那种对父亲的思念,总会在我对人生路彷徨无助的时候隐隐作痛,刻在我心里的只有对他的无尽的思念和一份儿时永远的回忆。
经过时间的治愈,我慢慢的试着从失去父亲的痛苦和阴霾中走了出来。随着自己的成长,看到母亲独自抚养着我们姐弟三人长大成人的艰辛,我感觉自己肩负着和父亲一样的担当,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电力事业的接力棒,继承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工作中努力钻研各项业务知识,积极进取,尤其在安全生产方面,时刻绷紧安全这根生命之弦,始终不敢懈怠,争当单位的安全员。
儿时,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得很远很远;现在,父亲已经走远,可在我心中,父爱如山,他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是那么的宽厚高大,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和照亮我前行的路!
2.
我的树
树是我的宿命,我的命里最不能缺的就是树!我的姓名里有树,我的老父姓名里也有树,我的老家到处都是树。
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树是我缤纷的童年记忆,最多的就是杨柳树。印象中,它们像大人,高不可攀;又像老人,饱经风霜。它们最平易也最质朴,就像村里的人。树是我最初的玩伴,春天把柔嫩的树皮制成乐器不停地吹奏,盛夏爬上树窃取鸟窝里暖融融的鸟蛋,秋天把金黄的树叶堆在一起点起熊熊的烟火,冬天和小伙伴捡拾干树枝烤出焦黄可口的土豆……一年四季,我们和树玩,和树闹,树从来没有怨言和怒气,它们慈祥地看着我一天天长大。
记忆中每年都要和父亲栽树,杨树的小苗,笔直,翠绿,嫩生生。我扶着幼弱的树苗,父亲用铁锹把土一锹一锹地铲进去,随着树苗有节律地震动,它们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把水浇进去,我能听到小树畅快地呼吸。这个时候,我会对父亲说:“看,它们活了。”在我的童年岁月中,最具活力的还是那些能“吃”的树:果树,梨树,杏树,枣树,李子树,葡萄树,核桃树等等。记忆中所有甜蜜的回忆都跟这些能吃的树有关——和小叔在暴风雨中和猪争抢掉落下来的熟杏,和妹妹一中午在果树下围猎小松鼠,和爸爸一遍遍疗治那两棵不愿结果的枣树,趁父母不在家和小伙伴洗劫自家的梨树,全家人半夜守在杏树下等待偷杏的孩子从树上下来。
童年的树的故事里充满了永久的绿意与生机。
上了中学,我随父亲去了县城,学校里的树既小又少,生命中第一次缺了树。为了树,我和同学到县城唯一的那片树林里玩耍。看书、钓鱼、打扑克,或无止境地发呆。那片有水的树林成了中学记忆中最向往的福地与乐土。
在大学,我最美的记忆全是关乎树。我们宿舍楼底下有几棵高大的柿子树,夏天,看门的老头坐在树荫下听着咿咿呀呀的蒲剧,我站在窗户前痴痴地看着柿子由绿转红,却始终看不到它们掉落,它们倔强地静静地挂在树梢,装点着师大的天空和我的空闲。最难忘的是图书馆门前的那两棵巨大的泡桐树,它们是巨人广场上最自然的风景,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如同两位悠闲的老伴,相依为命,相知相守,它们尽力把身子撑开,用绿叶荫庇着一茬茬书生,因为他们都是树的孩子。我也是它们的孩子,当我想亲人时,生命里的树就复活了。
毕业后去藏地,在那曲的日子里,我看不到一棵树,满眼是荒凉的戈壁滩和落寞的高山草甸。在那段最委屈的日子里,等待命运宣判的最终还是树。树成了生存条件的象征,在那个叫做“比如”的县里,没有一棵树,因为没有树,我最终选择了疏离。
1999年,我第一次踏上离石的土地。印象中的离石好“土”呀!山是土的,街是土的,人也是土的。在这个又名“石州”的山城里,石头遍布,尘土飞扬,空气刺鼻……我非常失落,我从一个没有一棵树的地方来到了一个只有石头和尘土的“地区”(那时候的离石还没有撤地设市)。
稍感慰藉的是,在离石师范这片小天地里,我又看到了久违的树。坐落在文化路的离石师范,高大的杨柳矗立在道路两旁。校园不大,但树木不少,高大的低矮的,落叶的不落叶的,开花的不开花的,还有点缀其中的亭子和拱门,再加上别具韵味的书声与琴声,营造了一个别具文化气息的小天地。然而,在20年的岁月变迁中,不能幸免的还是树。师范的地盘越来越小,树也越来越少,而今,家属院的三棵梧桐树成了我眼中唯一的风景,它们在师范的树龄,和我的教龄相等,它们见证了我的成长与成熟。我的青春和年华在一天天走失,而它们却站成了真正的自己,长成了亲密的一家!抚摸着粗壮结实的树干,凝望着高大伟岸的身躯,细数着那些纹路清晰的叶片,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与局促。我感谢命运对我的垂青与眷顾,让我在前路茫茫之际找到回头的路,又让我在内心荒凉之时找到生命的依恋。整整20年,这三棵树成为我上课时经典的桥段,成为我教书生涯中恒久的风景,成为我一生难以企及的精神标杆。
生命中的树有的已成为历史,有的还焕发着蓬勃的活力。现在,我生活在巨变中的离石,40年的改革开放复活了树,解放了树,也成就着树。“生态离石”不再是神话和梦境,我的树越来越成为“大家”的树。凤山绿了,龙山绿了,虎山绿了,康家岭绿了;凤山公园、水西生态园、城市工业主题公园、离石森林公园等的园林绿地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有了树,我们的生命就有了底色,人生就有了根脉;有了树,生活就有了可以憧憬的理由,“诗意栖居”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有了树,生态就可以得到恢复和保护,我们的人居环境就可以得到根本的改善。
如果有来生,就做一棵树,绿遍自己,荫庇他人,也装点大地。歌唱家赵照在歌曲《一棵树》里唱道:“如果能做树/要做一棵苹果树/结满果实/从不对繁华羡慕/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在泥土成熟/一半要沐浴阳光/一半要散落阴凉/非常非常的骄傲/从不依靠/非常非常的沉默/从不寻找。”
3.
合肥印象
1.我看见一扇一扇的窗,都在我前面的楼上亮起来,它们使我想起许久以前的事:一盏红外线灯,悬在低矮的小厨房里的圆桌上,圆桌的周围坐着几张熟悉的面孔,很大很胖的一只猫睡在垫子上。雪半夜里下起来了,女主人很晚才回来,她的身上带着寒夜、雪和北风的气息,我想,对她来说,厨房就是一盏在寒夜里、在深深的寒夜里亮着的灯。现在,那一家人在哪里?还在那里吗?那只猫,那个裹挟着寒风和雪的气息深夜才归的女主人,那盏很大的红外线灯、灯光照射的圆桌,以及圆桌边的面孔都还在吗?很多个年头了,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这就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合肥。
2.安徽省图书馆就在风景秀丽的包河公园近旁,位于绿树成荫的芜湖路76号,是安徽省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目前有藏书240万册,古籍40万册,善本3121种、30707册。我很早就办理了一张省图的借书证,经常在此借阅图书,或在图书馆里查阅一些资料。这里安静的环境,能唤起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这里也经常举办一些读书讲座活动,有时间我都会早早地前往,去听一听这样的讲座。年轻的爱读书的学生志愿者们,这时也会不停地跑前跑后,为大家加水服务。节假日这里更是人们充电读书的好去处。放暑假时孩子们在此学习读书纳凉,家长把孩子带到这里,也是最放心了。
3.清晨的李府门前很安静,周边的商铺有的还没有开门迎客。李鸿章故居——李府,以其古老的面貌坐落在繁华热闹的步行街中段,气势宏伟,青砖黛瓦,雕梁画栋,高大的影壁,街上络绎不绝的行人经过时,都会多看几眼,游客也会情不自禁地在门前留影纪念。李鸿章故居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从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近代史一段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
4.明教寺在逍遥津公园以南,原名叫铁佛寺,又称明教台,是曹操的点将台。它历史悠久,建筑雄伟,面积近4000平方米,是当年曹操所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台基壁峭,俨如城堡。东汉末年筑此高台,曹操曾四次到合肥在此临阵指挥,“教强弩五百”,以狙击东吴水师,故称教弩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明教寺台阶前面立着两只高达数米的石狮。石狮线条粗犷,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现为合肥市文物旅游的主要景点。
5.合肥中菜市在市中心含山路两边,这里曾是合肥人民最熟悉的大菜篮。季节对中菜市来说确实无关紧要,每一个时日它都是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的。较早的时候有一些小槎从巢水上来,银鱼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斑,那时物价还没有涨上来,主妇们也并不十分在意那些水中精品族的存在,她们偶尔抛出几张不动感情的小票,便可携回数顿丰盛的晚餐。正在烟花三月里,或当秋高气爽,一路遛将过去,便有:卖整羊的,卖驴肉、熟牛肉、猪肚心腰肝肺头蹄的,卖良种鸡、土鸡、火鸡、老母鸡的,卖活蛇、水鸭子、肉鸽、螺蛳、白鳝、螃蟹、红壳虾的,卖花生米、绿豆、黄豆、红小豆、豌豆、黑米、血糯米、粳米、籼米、泰国圆头米(其它粮杂一应俱全)、电磨麻油、丸子、大馍、切片面包、饺子皮儿的,卖笋干、笋皮、黄花菜、木耳、海蜇、鱿鱼、鲍鱼、章鱼、墨鱼、海参、蹄筋、鸡爪、鸭蹼以及其他所有两栖类发货的,卖臭豆干、油炸干、胡萝卜、青萝卜、白萝卜、红萝卜的,卖桂皮、胡椒、榨菜片、花椒、八角、酱黄瓜、小菜、酱豆、玫瑰菜、蛇皮丝瓜、糖炒栗子……现在,合肥中菜市已搬迁至北城,这里也早已建成为合肥的步行街了。
6.合肥的天鹅湖是一座人工湖,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湖面约1000亩,湖边有各种雕塑、园林树木、人工沙滩、喷泉等景观,目前是合肥市内最大的开放式公园。合肥大剧院、市委市政府、五星级的天鹅湖大酒店、省广播电视中心、省报业大厦、出版集团遍布周边。夜晚的天鹅湖广场最绚丽多姿,广场璀璨的灯光和翩翩起舞的人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合肥市民休闲娱乐的极好场所。每次到合肥大剧院看演出,或到天鹅湖大酒店参加活动,我们都会早早地到达,先在天鹅湖畔溜达一圈,有时再到广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一会,还可以脱掉鞋子,在人造沙滩上悠然地散步,十分惬意。
7.这一个傍晚,我完成了一桩等待已久的事情后,慢慢地走回家去。一路走着,心情突然平静下来了。我想起有一年的一段时间,我老是打算到南郊巢湖附近秋枯的稻田和草地去。我真就去了。我呼吸着草根的气息,我想我是和草根共同在呼吸着。我倚在她们的怀抱里,我听到乡仔从远地还乡时匆忙走过的声音,他们已经看不太懂眼下的这座城市。但他们知道,他们的心仍属于这里。
8.合肥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滨湖城市。现在我常常驱车穿过滨湖新区,沿环巢湖大道,前往巢湖沿岸的一些特色小镇。环湖大道一边是巢湖偌大的水面,一边是湿地、树林或草坡。湖湾的毛谷谷草,可以长得近两米高,我喜欢在鲜鱼湖湾那些成片成丛高大的毛谷谷草下面静坐,看着浩瀚的湖面,看着随波而动却不起锚远航的渔船。那是些波澜不惊的时刻。我总是坐而想:波澜大惊是容易的,你只要走入社会和人群,就总能制造一些波浪,掀起一些波澜;但波澜不惊是不容易的,你得能压得住自己,你得能稳得住灵魂,你得能享受这天地精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稿欣赏【3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4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