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里面经常会组织的,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是需要对活动做一个记录的,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请参考!
活动一:数学课堂
姜汇老师和三(3)班的孩子一起进行了《测量》练习课的教学。课堂的第一板块,同学们首先分享交流了自己课前精心梳理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图。姜老师精心挑选代表性作品,有的用弧线表示之间的关系,有的用线段图,有的用手指图,还想办法将米和千米这两个单位的进率特意突出……通过比较再次沟通几率之间的联系,形象、直观、思维可视。紧接着,姜老师带领同学们回忆1千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学生们用手势比划或用代表性的物品说明。此环节充分调动前期已有的所有经验,比如新授课做过的“体验1千米”的活动中,同学们充分感受了步行和跑步1千米的所用时间以及行走步数。第二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开放且富有趣味,任务一之“帮小马虎查日记”,独立改正单位之后,针对有争议答案如眼镜的厚度重点展开了交流。任务二之“有图有真相”,体会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任务三之“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经验。与此同时,对步行、公交车、高铁、飞机等常用出行交通工具的时速有了更为深刻的沟通。第三板块,分层练习,设计了两套题目,一套为基础练习,一套为发展练习。给予同学们充分的选择和挑战自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约十分钟左右安静独立练习,然后是反馈交流。最具亮点的是挑战组设计选项的练习,设计新颖。学生编写的选项答案极富精彩。同时从命题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
活动二:互动交流
首先备课组顾沈楚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阐述设计意图。紧接着各备课组分组十分钟交流,本节课优点有哪些?有何建议?张琦、方亚莲、方锦宏、邹雷刚、潘小雪五位老师分别代表备课组的发表观点。汇聚观点如下:其一,设计好,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趣味性。比如给选择题设计选项,在错误选项的反馈中提升。比如很多课堂资源都源于学生。其二,有前置性的梳理作业,课堂分享交流充分。其三, 课前学生有效体验充分,课中学生全情投入,课后学生收获满满。平老师对我校老师们的观点给与充分肯定。同时阐述自己的感受并给出教学引领,数学组老师获益匪浅。平老师整体评价这堂课优点多多,其一“设计的好”,其二“上的好”,其三“学生测量经验丰富”。比如知识梳理到位,测量经验很重视且处理很充分,将“课前、课中、课后”的经验相融合,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同时,提及课堂中再多关注完成任务时的策略和方法的累积,如借助经验解决问题。利用改单位牙刷长度的经验,请同学们设计牙杯的长度。即通过练习中形成的经验再次使用起来,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平老师最后总结到,关注学生经验,我们大家以后多做这样的设计。
活动三:模拟上课研讨活动
模拟上课是近期兴起一种教学评比形式,还属于探索阶段。如何通过短短的十五分钟更好呈现教学课程理念以及教学理念呢?此次活动是上次教研《基于核心素养的练习设计》之练习课模拟上课比赛的延续,这次也有幸邀请到平老师给与指导。单媛媛老师进行15分钟的模拟上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课。
单老师精彩演绎,充分体现了教学设计中的以生为本,多方面评价,分层教学……同时提出了困惑的方面,如“学生的表达该如何呈现呢?是转述还是呈现在课件中亦或是老师扮演学生?”“解决问题类型的练习课如何更好的展开?”
平老师思考如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一,设计整合,要体现设计意图,其二,节奏有快有慢,有些内容重点展开,有些简单呈现。其三,体现师生互动,可适当重点内容借助PPT的动态效果,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表达。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如何开展深度化学习通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深度化策略有哪些?通过今天的练习课的研讨,我们大家有感而发,其一,数学学科的角度。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学科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培学生的学习动力。致力于培养问题的意识、角度和眼光。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 其二,知识的角度。如测量的生成过程和测量经验。其三,教师的角度。 钻的深、研得透,努力深入浅出,教到点子上。即便是一些简单的内容,如果能深刻理解、感悟透彻,也是一种深度学习。其四,学生的角度。 有深度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的教学。注重引导深入知识的背后,获取知识背后丰富的思维价值,从而实现知识和思维同步发展。激发个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