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散文是作者偶遇霍金留下的深刻映像,重点描述了在相遇霍金后的所思所想上,那么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篇课文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邂逅霍金散文教学教案设计,快来看一看吧。
课例主题:
本课践行“师之蕴”教学主张之“文体视角的解读与教学”。
观察要点:
1.关注散文文体,观察这篇课文特点。
2.关注教学目标,观察重点难点落实。
3.关注课堂环节,观察师生互动启发。
4.关注深层解读,观察个性理解程度。
课时目标:
1.理清思路,把握作者“震撼”背后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
2.明确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对人文关怀的呼唤。(教学重点)
【说明】
现代散文行文自由,便于记事、抒情,是以优美的语言自由地表现作者生活感受的文章。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情感是散文的生命,语言形式是思想内容的外衣。因此,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应该从语言形式入手,通过字词句篇的品味及语法、修辞、逻辑、文法的梳理等,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而读懂文章的内涵。
《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对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感受作品的人、事、景、物的特点,继而借助关键语句,梳理行文思路和情感脉络。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感受其意蕴。”“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不同表现形式的效果,获得情感的共鸣、哲理的体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提出了散文阅读教学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学习目标。
《邂逅霍金》描述了作者在剑桥大学邂逅霍金的过程,这次邂逅给作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印象最深的不仅是霍金“独特的形象”,更是剑桥大学给予霍金的人文关怀。学生初读课文不难理解文章大意,但也容易进入理解的误区。有的学生想当然地把文章主旨理解为表现霍金的人格魅力,实际上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述霍金的精神,而是将重点放在“邂逅霍金”后的所思所想上。因此,为了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我尝试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品读,涵咏体悟,以把握作者邂逅时“震撼”背后的丰富内涵,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堂环节:
一、解读文题,激发“震撼”之情。(铺垫目标1)
通过解读文章标题,引出邂逅时的“震撼”之情。
二、品读5、6两段,把握“震撼”背后的丰富内涵。(落实目标1)
主问题1:是什么震撼了“我”?
提示:通过分析霍金独特的形象,体会作者邂逅时的复杂情感。
三、研读第10—13段相关语句,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铺垫目标2)
主问题2:为什么霍金生活在剑桥更值得庆幸?
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提升对人文关怀的认知。(落实目标2)
主问题3:作者为什么要祝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提示:适当补充相关资料,提升学生认识。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学习此文后,你有了哪些“震撼”?梳理成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邂逅霍金散文教学教案设计》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5028.html
- 下一篇:一年级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