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新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时间:2019-05-14 12:21:54 网站:公文素材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期中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好机会,也给教师带来了思考。学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也要在生活中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读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新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反思,作为教师已经多留心。

    开学已经两个半月了,这是继单元检测之后的第二次全校性测试。相比于第一次孩子们感觉新鲜,我也感觉很新鲜的单元测试,这一次的期中检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回顾和反思工作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的来说,这次考试测验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猛火煮不出香米饭,语文学习,功夫在平常。

    应对期中考试,语文组显现出了高度的团结一致,老教师们牵头指方向,新教师跟紧努力干,印卷子、做课件、听评复习课、交流易错点,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考试前夜,老师和学生的信心和拼劲儿都到了最高点。而发下考卷的那刻,150分的满分和附加题中被忽略的题目却让我多少有些慌了神儿。

    做过没?做过。复习了吗?没复习。孩子记得住吗?不敢说。

    拿到卷子,从细思凝虑到舒展眉头,我想这次考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时机,去反思两个多月来的教学。

    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成竹在胸从容不迫源自于平日里的点滴积累。语文基础是知识的考查,阅读和写作则体现为能力的考查。而知识和能力均来自于老师课上的点滴积累。

    这次考察的课内阅读《丁香结》,我带的两个班孩子均存在失分情况,具体来说,有不分拟人、比喻修辞的,有不知道点明修辞方法的,有依旧不明确答题规范的,还有只会生搬硬套笔记内容的。问题的反馈均指向了课堂积累的不彻底不深入,或者更确切的说,课堂抓手不牢。

    这种问题,暴露在一节课中,是课堂效率不高,体现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就呈现出学生水平和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需要我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警醒和重视的。语文和数学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数学题讲不明白了可以换个老师再讲,学不会了随时补习,跟上。而语文学科需要积淀,长期学习不扎实的量的积累,必会导致对文字愚钝的感知及水平低下的鉴赏能力。

    想清楚这个问题,让我深觉如坐针毡。

    二.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什么

    作为新老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程度极难拿捏。一篇课文,你可以逐字逐句的带着孩子细细去分析它的好,也可以通篇只提出一个问题,让孩子去讨论去鉴赏,去自我生发。

    开学这段时间来,我对课文讲解内容的截取,几乎都来自于老教师,用“亦步亦趋”这个成语来形容可以说不为过。我尤其担心给孩子错失了知识点的讲解与传授,因而在有明显“套路”的答题技巧上,会给孩子反复渗透,练习。

    一句俗语,大概意思是说,当你把全部的目光和精力都过分集中在一个地方而奋不顾身的时候,你总会因之做错些什么。对我来说,对答题“硬件”知识的过分重视,使我忽视了对孩子感性认知文本的引导。我教的孩子,往往能感知到作品的情感,也能背记下答题规范,却不会分析,对着原文手足无措。

    这让我想起曾听过的一位烟台名师的课堂,老师用整节课极其细致的分析了两篇阅读练习题。我当时的第一想法是,太夸张了吧,如此奢侈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会儿再细细想来,慢下来,等一等孩子,其实是为了更快。就如同起跑前总要蹲下一般。

    偏爱答题“硬件”知识,还使我忽视了《伴你学》综合性学习部分的知识。当初做这部分题目时,我自以为还是没有忽视的——我要求学生以之为手抄报素材,美美抄了一遍,并且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为了以示重视,还对孩子进行了提问。只是再也没有然后了。

    初二的老师拿到题目,对我感慨了一句,你们的题目真有意思。但对我们初一老师来说,看到题目的第一反应却大多是,天呐,完了,这么难,没复习到啊。两种不同的反应,让我第一次深味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所讲述的道理——当你真正对一件事感兴趣时,成功也就随之而来。当老师都没有对语言有足够的兴趣和好奇,而只是把知识当作是考试可能考查的内容之一时,你敢有信心的说,孩子能掌握住并且在生活中活学活用,以之为乐吗?

    所以,语文到底教什么,又期待着孩子从中学什么呢?

    虽然成绩检测的结果不好,但我感到庆幸。尽管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但我知道,这应是语文教学之初最应不断垂问自身、鞭策自身的问题。也许我了悟得很晚,很慢,但相信有了这个意识,一切都会渐渐向更好、更正确的本真语文方向发展。

    三.语文复习什么,为什么要复习

    一个新教师可真是愁人的存在。她可能不仅不明确学的时候学什么,她也不是很明确复习的时候复习什么,所以她更不会去想,为什么要复习呢。两个月的工作中,我常常觉得自己真是越教越年轻——不懂的地方逐渐暴露,越来越多,经历了从焦虑到无奈的过程,索性渐渐释然,有问题解决问题吧,毕竟也没别的办法了。

    复习阶段,组内老师把基础整理了一遍,以做题、PPT整理等形式,带着孩子反复刷题,反复练习。除了基础还有阅读,说明文、记叙文、散文、小说、文言文,每种文体每个题目类型每种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一一做一遍。还有成语、标点、病句、仿写等各类专项练习......

    考试卷子发下来以后,我却突然意识到,对于新老师,尤其是对于我来说,这种复习方式效用不够大。我平日里对孩子的抓手没有抓牢,因此当老教师们已经迅速从基础转战到能力时,我最该做的不是紧随他们的步伐,去刷题,去拔高;而应该是慢下来,耐住性子,沉下心,充分利用好停下脚步回顾的时间,查漏补缺,把反馈出的问题一一修正,让孩子们夯实基础,有信心、有底气的走上考场。

    除了基础,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我最大的问题在于,太想带着孩子们去“见识”所有可能出现的题型,而忽视了他们对于每一道题目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针对初一学生来说,对题目的理解不仅仅指对答案内容的理解,答题方式的理解,更有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上。所以相比较于海量的刷题,认认真真回归课本,在复习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其实也引出了一个为什么要复习的问题。字词的巩固当然是有必要的,记忆曲线提示着我们,要想牢固掌握一个知识点,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而阅读理解同样也需要复习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不正是这个道理吗?温故而知新,能力的取得源自于走心的复习、再理解,而不是机械化的张嘴大声记背。

    所以我想,在复习期间,除了字词诗句时必需的色厉内荏,也许越是优秀的语文老师,越是会在阅读复习时气定神闲,从容点拨吧。

    四.目标导向,适当拓展

    我的课堂上,常常拓展很多课外内容,比如读书分享、三行情诗、微作文写作等等。有时候我觉得,没有考试题目的挤压,这些内容是能让孩子们真正放开手脚去展现自我并爱上语文的。

    考场监考时,我盯着孩子们答题时或沉思或抓耳挠腮的可爱模样,突然在想,如果这些内容由老教师来做,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一定会更贴近孩子的短板,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吧。这就是目标导向的教学啊!

    年轻老师一定会有很多形式多样的新点子,加上亲和与热情,往往很容易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喜爱不代表能力,拓展不代表有效的学习。开学两个半月来,我经常把自己搞的忙忙碌碌,但是在孩子的成绩上,却没有真正的体现。老教师们经常安慰我,这需要假以时日,长远来看。但一切教学活动一定都是应该经过精细设计,有明确目标、反馈和元评价的。这条路因为没有前人走而崭新,却更需要因为没有人指点而格外留心才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新教师期中考试总结反思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537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