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范文:回望故乡

时间:2019-05-14 12:22: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仅是国家的发展,我们家乡的发展也是很大,从茅草房变成了小别墅,从泥泞路变成水泥路,从出现的自行车变成小车,无不彰显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范文:回望故乡。

那一年(1978年),我六岁。我们又搬家了。说是搬家,其实也不是,实际是上又回家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若干年前,我爷爷去世了,奶奶迫于生计带着她的孩子们改嫁到了与北关村只有一梁之隔的王家洼,从此就定居在了那里。

直到我六岁,圪崂窑里来了一位稀客——我本家的一位叔父,他和父亲一直絮絮叨叨地说着搬家的事宜。他们谈话大致的内容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位叔父说,哥呀,你就窝在这儿也不是个事,太穷了!人吗,走到哪儿还不是个过,人挪活树挪死,还是回家吧 ,回了多少还有个帮衬还有个活路,不回这一辈子孩子们就没甚希望了,只能读牛屁眼打光棍了!

那天夜里,父亲和母亲下了决心:为了孩子们的将来,搬吧!

第二天一大早,姑姑叔叔奶奶把我们送到村口。临别,奶奶对我爹说,孩子啊,过不了再回来哇!

父亲抹了抹泪,拉着借来的小平车头也不回就这样上路了。车上是我家的全部家当——一个旧瓷瓮和两卷破铺盖,还有蜷缩在其中睡得正甜的四岁的大弟弟。前头,父亲弓着腰发出沉重的喘息,拉着似乎有些沉重的平车;后头,母亲低下头憋着通红的脸,一只手推着“吱吱扭扭”的小平车,另一只手提着一只母鸡——我家的“花色有用移动银行”;再后头,是蹦蹦跳跳的我,提着一只遍身油腻的煤油灯盏,在长满山丹丹的梁上撒欢。

那时,在我的眼睛里,在那高可接天的王家洼梁上,31岁的父亲就像一支蓄满力量的强弓,从王家洼圪崂窑出发,裹挟着雷霆般的威势,把我们一家四口射向那种满幸福种满梦想的故乡——北关。对未来,不仅是父亲,我们一家都充满了无限期待。

说是回家,实际上已没有了家。三间祖屋破破烂烂,看着就有随时塌毁的可能,怎么还能住人?父亲发愁了!

没办法,只能赁房住了。本家的叔父们东寻西问,替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我们就这样寄居在了李玉明先生家。李玉明先生小名候孩,他就是《北关村志》当中提到的那位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到太原做豆腐的传奇人物。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位身材高大,不苟言笑的人。他家的几个孩子中,老小爱英和我年纪相仿,是我来北关之后认识的第一个小朋友,也是我在窑洞院的小学同学。

他家院里,经常飘来豆腐的香气。在大人们的言谈中,在豆腐的诱惑下,我记住了一个歇后语,浆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当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为他家为什么能有这这么多能洗衣服的浆水而暗暗好奇。

很快,在下关在石狮子街,我就拥了生亮惯亮天怀军军三军金秀全香银花改转等一大帮朋友,世界从此给我打开了一扇同样满是蝴蝶蜻蜓的大门。

记忆中,我——这个乡下少年和同伴们常常是漫沟架梁的乱窜,遇到的惊险事儿还真不少。我们结伴去金秀家爬城墙掏鸟蛋险些被蛇毒,我们结伴去园子地偷杏日偷西瓜险些被狗咬,我们结伴去岚城河捞河柴捞鱼虾险些被山水卷走,我们结伴去后城壕打咣日滚铁环险些被狼驮走……

在我野跑的那些日子里,勤劳能干的父亲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建房计划。

他利用早起晌午黑夜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母亲一起拉回了几十平车黄土。不久,他又在石狮子街的祖屋附近开了一片场子,一杵一杵地打了大约半个月——打成了足够盖三间房的土墼。然后,父亲从张家湾亲戚家拉来两平车长短不一的木料,他千挑万选把这些木料分了类:大一些的做了梁柱,不大不小的做了檩椠,小一些的做了栈子,再小的做了劈材;规矩周正长短正好的木料做了椽材。

新房开工了,会一点泥水活的父亲为了省钱亲自充当了大工,和母亲一起为房子的落成日夜忙个不停。在乡亲们的帮忙下,垒墙上梁摆栈抹墙扫地出门,翻修的新房终于竣工了。

在盖房的过程中,也许谁也没有看到堆满笑容的父亲母亲忍饥挨饿的场景,也许谁也不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汗水,也许谁也不知道他们流了多少泪水。反正,我是常常在睡梦中饿醒,吮吮自己的大拇指,不见父母;饿醒后再慢慢睡着,再吮吮自己的食指,还不见父母;再饿醒时,再吮吮自己的中指。等吮完一轮手指,屋子里已是光明大盛,满身泥水的母亲抱着我和大弟弟靠墙睡着了,父亲如雷的鼾声替我们把所有的饥饿和不安都挡在了门外。

我八岁那年夏天,岚县教育委员会掀起了扫盲高潮,为响应当时的形势,我们村也办起了扫盲识字班。

此后,每天夜里,我们一大群孩子都随着自己的母亲去大队院饲养处识字。对孩子而言,说是识字不如说是玩耍,我们实际上多半是冲着那台黑白电视机而去的,多半是冲着那一把料豆子而去的,多半是冲着那一支葵花杆杆的铅笔而去的……

大家心思各异,我却是三者合一。我先是偷偷从牲口槽里摸一把料豆子,然后边走边吃,到了饲养处门口豆子就全都下肚了,再然后就挤进吵吵嚷嚷的人群中开始识字。所谓识字就是从“人口手,马牛羊,元角分”开始,一天识五六个字——要求人人会认会写,只有认字速度快写字速度好的人才能领到最高的奖励——一支葵花杆杆的铅笔。由于我对文字天生有种亲热感,所以不管有多难的字我一定会在短时间内第一个把它拿下。我领到铅笔后就再也想不写一个字了,马上就偷偷离开认字的教室,三挤两挤就挤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认真真地看电视。我每次看到入迷的时候,都想再往前凑一凑,等凑到电视跟前近的不能再近了,父亲的脚就会异常准确地踢在我的屁股上,那剧烈的疼痛就瞬间会在击溃我看电视积攒起来的所有的幸福。在黑夜中,我能清清楚楚地看清父亲脸上熊熊燃烧的怒火。纵有千般不舍,父亲出马,我也只有灰溜溜地跟着他乖乖回家了。回了家,自然也免不了母亲用笤帚疙瘩对我的洗涮。

夜里,我迷迷糊糊地听父亲对母亲说,孩他娘,就这样下去不行了,这个电视会毁了这个孩子的,咱不如把他送到学校,让冯老师他们经管经管吧!

第二天,我就背着母亲连夜赶制的花书包赶到了邸家场院的小学校。在那里,我有幸遇上了冯连珍、谢元花二位启蒙恩师,我还有幸遇上了一群和谢兴平一样诚实善良的农家孩子,我还遇上了……。正是在这里,我用一块石板一根石笔还有那漆黑乌亮的袖管,一笔一划书写着自己人生的序言;正是在这里,我顽劣的性格得以改变;正是他们,一直激励着我奋勇前行。现在想来,所有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为华彩的记忆,都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小学毕业那年,我因成绩优异被岚县中学初中部录取,同时被录取的还有我的小学同学郭新梅。得知全岚城镇只有我们俩被岚县中学初中部录取,冯老师和谢老师高兴的简直合不拢嘴了。

开学的那天,冯老师送我一本《成语字典》,谢老师送我一把铅笔,他们勉励我一定不要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一直为自己那个辉煌的梦想而不断地努力着。可是这样一来,我却忽略了生命中对我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哎,作为一个人,他离家的时间越来越久,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和家乡朋友的关系也就似乎越来越生疏,和家乡的关系也就似乎越来越隔膜。是可恶的现实,冰冷了故乡我对故乡的那份温暖,黯淡了我对故乡的那点光芒。为此,每每想到故乡这个词,我都会惴惴不安。也许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大概也是这种不安吧!

在外求学的那几年,为了我的书钱学费伙食费,父母历尽了艰辛,仍然所获寥寥入不敷出。每次开学,为了我这个“陷空山无底洞”,善良的乡邻亲友给了我不少帮助:你一斤粮票,我几颗鸡蛋,他一袋炒面……此外,他们还会让爱和期待塞满我那破旧的花书包。

记得有一年夏天,冯永清的父亲在南关粮站承揽了一个工程,他不嫌我人小体弱还雇我做小工,一天两块钱,做了十天半挣了二十二块钱。发工资的那天,永清的父亲对我说,孩子,这钱正好够你开学了,我仔细看了,你不适合吃这碗受苦饭,你读书好还是正经读书就是了,不要把心事想歪了。那时,我觉得他说的每句话都很在理,我点点头把它都记在了心里。

记得我高考的那几年,我的邻居和亲友们常常会关切地询问我的成绩怎么样。我知道,他们是想从我的口中得到期待中的满意的答案,可我总是羞于启齿——因为就是那些阿拉伯数字组合给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悲哀。尽管我是这样地令大家失望,可大家却不嫌弃我从不放弃对我的期待。在他们的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之下,虽然我拼劲了全部的心智,但是高考仍然像恶梦一样笼罩着我,使我屡战屡败。造化弄人,我的命运一直很糟糕。那时,我彻底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我就像一个输光了赌本的赌徒,失去了翻本的可能,也失去了孤注一掷的勇气。是他们,还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包容了我,一次又一次给予了我奋力前行的勇气,使我不至于在迷茫中堕落,使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再次鼓翼飞翔。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好人好事凝聚成的力量,它们或许早已化为星星点点的梦幻,它们或许早已沉淀为我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钙质……就这样,它们化身千万无时无刻地营养着我孱弱的灵魂。

我常常想,故乡,你为何对我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如此恩重厚爱,值得你用把滚烫的目光一次次地把我温暖?我该拿什么来回报你,我的故乡的啊!故乡的云彩不说,故乡的风儿不说,故乡的紫宝石不说,只有岚城河水裹着一抹忧伤默默漫过我的脚踝。

2009年,我受时任县文联主席高天喜同志委托,随原政协主席王炳同志三回故乡,采访北关村新农村建设方方面面的成就。我陪王炳同志走田间,入农家,掌握了北关村大量翔实丰富的材料,历时一月有余,他终于写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报告文学《印象北关》。在《印象北关》中,王炳同志不止一次地赞美北关村村干部的远见卓识,不止一次地赞美北关村淳朴踏实的村风民风。在此期间,我多次推门入户采访各位高邻,反复与王炳同志推敲《印象北关》的创作思路……因了这一趟趟故乡之旅,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与故乡如此地贴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故乡是有一个“灵魂”存在的地方。

2013年正月,我的本家春明叔父任人口古会的总纠首。他亲自上门寻我让我给古会做一展板,并嘱托我为村口门楼撰写一副对联。我花了一天的功夫,好不容易才交了卷。临到做字的时候,佳艺图文的王老师说,你那东西太长,不如删掉后边的“长长久久”和“世世代代”那两对叠词。虽然遵照了王老师的意见,但我还是有些不舍,留下了“长久”“世代”,最后门楼上的那一副对联就变成了:卧虎城外灯火辉煌幸福长久,北关村内锣鼓喧腾兴祥世代。这副对联虽然不是十分工整,但多少反映了我对故乡的一点拳拳之心。 

今年四月,我的邻居郭林珍、邸海义二位同志亲自到学校去找我,他们诚恳地邀请我参与《北关村志》的编审工作。他们如此相信我,也许是与我念书教书出书的这段独特的经历有关吧!承蒙他们如此看得起我,又因为这几年我还做过一些与文化沾边的工作,多少还懂点编书的门道,我就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但无论如何,在《北关村志》的编审过程中,我竟然拥有了一梦千年穿越时空的感觉。这样说来,《北关村志》所给予我的快乐与幸福,也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编”字就能够说清楚的。

北关村的人,勤劳朴实,锐意进取。一千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关村涌现了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的风流人物,他们之中,先有李玉明、郭计珍等致富能手,后有王志刚、郭志峰等商界新星。除此之外,还有成千上百耕耘在田间的父老乡亲,和这些弄潮儿一样,他们都是北关村的优秀儿女,他们都是推动北关村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关村的事,新鲜生动,精彩无比。一千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进和红旗接踵而至;表扬与表彰纷至沓来。一路走来,北关村满是荣誉和耀眼的光环。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怀下,它成了命运的宠儿,成了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情结”,甚至成了省市及国家领导人一再瞩目的地方。

北关村的物,传奇经典,流光溢彩。青砖低语,卧虎城青春不老;红墙碧瓦,农家院笑语盈盈;石狮梦醒,花果园春天常在;金鸽腾跃,兴祥寺灵光乍现;高灌俯仰,水泉滩福水长流;苗木葱茏,官道旁架豆吐秀……

凡此种种,它们都是我的骄傲,都印证着故乡的传奇美丽,都彰显着故乡的勃勃生机……一句话,就连总理也翘了大拇指,还有谁不说俺家乡好!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上级政府刻意栽培,脱贫攻坚顺风顺水,千百年积蓄的“北关精神”终于迸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再次化为推动北关村经济的发展巨大生产力……天时地利人和,北关村顺时而动锐意进取,北关人扬鞭策马意气风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关村的发展其实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北关村发展的历程其实也是有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且让我沐洗焚香,聆听着《击壤歌》,恭敬地写下这一短文,再次送上我对故乡的祝福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范文:回望故乡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541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