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是学生中最关键的时刻,面对这一次的期中考试结果,相信每一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了了解。下面就是应该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如何扬长补短?当然,我们也要合理的看待这一次的成绩,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长篇发言稿:分数,家庭,能力 。
各位家长晚上好!
代表学校感谢家长们长期以来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二十四中在教育教学方面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与家长们对学校的关心爱护及诚心诚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家庭与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二十四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今天我想与家长们交流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即分数、家庭、能力。
各位家长,我知道你们当下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考试分数。每个老师的心情与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考试成绩是显性的。昨天刚刚进行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在会上我们详细的分析各个班级的各科成绩,同时也把近三年期中考试成绩做了对比分析。从分数上看所有数据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说明学校开学以来教学都是正常的。开成绩分析会目的就是通过对的成绩分析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目的是及时调整及安排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数高低并不重要,但是隐藏在分数背后的哪些原因才是重要的。对于考试分数,我赞同以下两个观点。
1、实事求是的看待分数。
分析任何一件事儿的前提条件都是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对高一学生的家长,建议家长们不要把学生的成绩与初中相比较,因二者不具可比性。每一个能进入二十四中的学生,在初中时的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些优秀的学生走到一起,构成了一个优秀的群体。只要是群体就要满足群体所具有的特性,即任何一项指标都满足正态分布。例如考试分数总要有前5%和后5%。有的家长可能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别人的孩子进入到前5%,而我的孩子却在后5%的团队?也有的家长有疑问,初升高的时候成绩相差不到5分,为何才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成绩却相差了50多分?
其实每一届学生中有这样疑问的家长都不在少数。针对这个问题先说说我的看法。一方面是初中考试难度上与高中考试的难度不一样,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也不同,小学初中考核的更多是形象思维而高中更多的是抽象思维;另一方面是初升高考试有最高分数的限制,可能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在考卷上没有体现出来。例如甲乙两个同学,甲同学考了100分满分,乙同学考了95分,两个人相差5分。假如满分是300分,甲同学依然考了满分即300分,而乙同学依然是考95分,这个时候两人相差的分数就是205分,也就是说乙同学已经达到了上限但是甲还没有达到上限,这样的差距与知识储备、学习方法、努力程度、熟练程度、考试心态等有关。经常发现有些同学成绩低了,不是不会而是不熟;也有些人成绩高,不是聪明而是提前学了。我们通常建议家长不要着急,等高一高二学完全部知识以后,到高三完成两轮复习以后知识上就拉齐了。高考还是看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思维水平、毅志品格、身体素质、临场心态等。这些指标的形成都需要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入学才仅仅两个月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担心与焦虑一次考试成绩的高低。
针对高二的家长我也想说几句话。学生经历了整整一年的高中学习。很多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节奏。每个同学在班级里排位相对的固定,家长们所关注的都是周围的同学,其实团队与团队的成绩高低是不同的,高考不只是咱们这些人比拼,而是放在全省的范围内进行排队。我认为家长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随着设定目标而变化?假如高一的时候某科成绩不理想,经过假期的自我调整之后,成绩是否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同学是因为参加竞赛,而使某些学科投入的精力不足,结果耽误了该科的学习。从以往经验来看,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成绩是能够提上来的。
2、找到影响分数的短板
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学习成绩上,是不是可以这样的说,成绩优秀的学生大体上是相似的,成绩低的学生各有各的不足。通过考试成绩找到自己的弱项在哪里,这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说通过分数发现分数背后所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是知识方面的有遗漏,还是熟练程度方面不够,还是考试心理方面有问题,还是书写表达上存在不足。如果“短板”不能够及时的补齐,那么很难在短时间内把成绩提升上来。这些年的经验表明,想要短时间内提升成绩,最佳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不足补齐“短板”。
怎样才能知道到底是不会还是不熟练呢?最简单办法就是把试卷或者是同等难度试题让学生独自完成。假如给他充分的时间,依然不能够把试题全部做对。这就说明在知识点上有遗漏或者在解题方法上还不完整。假如给他足够的时间,或者看看教材翻翻笔记,或者有人提醒一下,就能够把试题全部做出来,这就说明他还是不够熟练。如在知识上有遗漏,就要系统的进行知识点的排查,把遗漏的知识点补上。如是对知识点或者方法运用不熟练,就要通过科学训练让其熟练掌握。
对同某个知识点或者解题方法而言,不会与不熟在分数上的表现可能是一样的,但两者对今后的持续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一道试题,对于熟练和不熟练的人,表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会开车的家长都知道这样一个场景,在中山广场的早晚高峰时,一个老司机和一个新手在驾车表现和体验上是完全不同的。老司机可能听着歌看着外面的车流,能把车顺利开过去,对他来说开车是一种享受。而一个新手,胆战心惊的把车开了出去,却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开过去的,对新手来说在这里开车就是一种折磨,我想很多新手司机都有这样的体会吧。路况对每个司机都是一样的,但驾驶熟练程度不同表现上却是不同的,感受上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是智力的原因,也不是学习态度上有问题,而是考试心态不好。影响考试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求胜心太强了,总想比别人考得好。有的是自信心不强,总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带着这样一种心态进考场的时候,临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考试心态不好的同学当连续遇到了两个知识点不会的时候,他们就不按照常规来分析问题了,而是仅凭着自己的平日感觉主观臆断的进行答题,这样常常会陷入试题的陷阱之中。尤其是对那些前一场没有考好的同学,已经进入了下一场的考试,可是还在想着前一场考试的过程,可想而知这场考试的结果会怎样。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穿针效应”,就是说当你越关注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其结果可能偏离目标越远。例如,越想把线头插到针眼里时,可线头偏离针眼越远,所以经常说过度关注某个结果反而不好。
很多同学在考场上很紧张,但是当你问他的时候,他却说不紧张,其实他是感觉不到自己是紧张的。检验学生是否考试心态紧张的方法是让他把当时答这个题的场景“复盘”,问他当时解题时每一步是怎样思考的思维障碍在何处,估计他是说不出来的。再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例子吧,当演讲者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演讲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紧张的只顾自己讲话了。心态放松的演讲者却不是这样的,他会一边看着观众的表情,一边来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在考场上很多紧张的人,读题的时候,看到后面就忘记了前面,读了几遍题还没有领会题的内容是什么,这就是紧张的表现。经常有同学说考试马虎了,看错字了,看串行了,或者哪句话没有看到等等,这都是心态紧张的表现。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考生学会自我调整,在考试前进行心里暗示;二是在考试之中慢慢适应,经过几次考试才能找到临场的应试状态。这也是学校要每隔一段时间设置考试的原因,考试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也是让学生有一种考试的临场状态。假如某学生在以往的考试过程中总是心态紧张,如果这次考试他的心态放平和了即心态调整好了,即使分数依旧较低,我认为这比分数提高还重要。不要只看显性的分数,而要关注影响分数的一些隐性因素。
还有一些同学是因为表达不合理书写不规范导致分数不高。关于书写规范的问题我就不想过多的在这里讲了。我一直认为写一手漂亮字,不仅对考试有所帮助,对未来工作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字”是一个人的脸面。
各位家长,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引起我的关注,即优秀孩子的家庭是有共性的。这也是我今天想与家长们交流的第二个话题。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我所接触到得优秀的孩子相对多一些。我发现优秀孩子的家庭具有共性,同时也发现有“事故”学生的背后都对应一段“故事”。我发现优秀孩子的孩子的家庭共性是:
第一,优秀学生的家庭都是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
做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优秀学生的父母大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家庭是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平等融洽且能相互尊重对方。这里所说的良好教育不仅指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说父母都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
在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父母婚姻状况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很大。很多性格存在问题的学生,多处于单亲家庭中。在单亲家庭中,如果孩子妈妈(爸爸)把自己婚姻的不幸转嫁到孩子身上,或者是经常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不足,这种情况对孩子性格发育影响是巨大的。但不是所有的单亲家庭孩子都有问题,某些单亲家庭孩子反而非常优秀,凡是这样孩子的父母都能理性的对待婚姻中所存在的问题,都能理解、尊重、宽容对方的选择。
第二,优秀孩子的父母对教育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在与家长的多次接触中,发现凡是优秀孩子的父母都对教育的本质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关注孩子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尤其注重人生的价值取向及对生命意义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说教式的,更多是行为上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榜样的作用。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老师说,教育无外乎“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短短的十个字说出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当一个人懂得了天道、地道、人道的运行规律,就会对自然、社会、生命运行规律有所敬畏。而今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过分强调智育的发展,强调智力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过度,凡事儿过犹不及。人生是否幸福是由多个维度决定的,且各维度要合谐发展,如果某一维度投入太多,必然会使其它维度投入不足,很可能该维度就会成为他未来人生发展历程中的短板,有时这个短板恰恰是致命的。
第三,优秀孩子的父母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
俗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对环境或者时代发展变化有清楚的认识。简单说,就是家庭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如果教育孩子的观念落后于这个时代,这样的家庭所培养的孩子,将不能适应未来时代的需要。托尼瓦格纳(美国人)在《未来大教育》一书中讲到,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七种能力,即“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如果家庭教育局限于眼前,或者是落后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这样的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注定不是未来社会的领航者。
曾经网上热炒学生与手机的“故事”,一些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了,出现这样或者那样不好的后果,而手机成了“替罪羊“。时代发展到今天,智能手机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手机不仅仅是个交流信息的工具,现已变成学习终端、交流的平台,很多人每天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大量的信息,也有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发展,手机将变成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必需品。沉迷手机游戏者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不能只见玩游戏上瘾者,更要找到玩手机游戏上瘾的原因。
各位家长,有些家长跟我讲,也知道应该和孩子进行交流但不知道该和孩子交流什么?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无法进行沟通,在单位与同事间有很多话题进行交流,可是与自己孩子交流的时候,除了学习之外却不知道该谈论些什么话题?我认为有三个话题要经常与孩子谈。
第一、价值观念
我发现一个人的成就,与价值观是分不开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认知是不同的,于是其行为表现就必然不同。例如乘车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对这个事的价值取向不同带来的结果就会不一样。假如认为人人都必须礼让老人,那么在公交车上就该自觉给老人让座;假如认为人人对公共资源付费后使用权是均等的,在同样付费的情况下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不给后上车的老人让座也没有什么错。这仅仅是举个例子而已,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尊老爱幼,不主动给老人让座就是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甚至是没有教养。因此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应该和主流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不能根据自己利益决定自己的行为。你很可能因为一时的“聪明”而获益,很可能在未来你会因为其他人和你一样的“聪明”而受到的损伤更大。从长时间角度来看,生活在群体中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受益,暂时的受益也会逐渐被将来的损失所抵消,唯有遵守群体规则的人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二、诚信慎独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一个人在群居时很可能受到众人的监控,不敢做出超越规定之外的事,但在独处之时或者没有其他人看见的情况下是否能够约束住自己,这是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小人不是坏人)。例如过马路,红灯时能否能主动停下来,我的意思是说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或者说马路上没有车在行走的时候,能否也按照指示灯通行。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人是迂腐的,我举这个例子与迂腐没有关系,中国自古就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说法,我想表达的是能否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依然遵守规矩。我认为未来的社会里诚信可能比成绩更重要,在未来社会里,不讲诚信的人很可能寸步难行。诚信本来就因该是这个社会的底线,如果底线失守人人都将是受害者。最近某地高考试卷调包的闹剧的背后就是诚信底线的缺失,外加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炒作结果变成了一场影响之广的舆论事件。在件事带给我们的反思是,假如失信成本太低,人就会在贪欲驱使下而失去了诚信。我们必须重建社会信誉体系,让失信之人必须承担更大的失信成本。
三、做人原则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做人是自古以来教育上的一个大话题,也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在做人方面我非常赞同梁漱溟老先生说的话,即人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且这三个关系的顺序不能颠倒了。即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
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要有敬畏之心。对自然、天地、人事规律有所敬畏,这样就会遇事冷静,就不会被世俗的欲念贪念所迷惑。
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认为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不正焉能正人”“厚道、宽容、感恩”等。
人要厚道。厚道是人思想品德和修养的反映。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基本理念。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知识再渊博,但如果品行不好,为人不正,将永远不会被大家所认可。所以,厚道是一种高尚的品格,真诚、坦率、宽容、谦让、仁慈、善良等优秀品质都是其深刻的内涵。作为与人打交道,以诚相待、大度宽容、谦逊礼让、乐于相助、诚实守信,必然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他人也会以同样的真诚与宽厚对待你。
人要宽容。它是仁慈的表现,超凡脱俗的象征。有宽容之德的人,往往心胸豁达,做人厚道,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人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
人要感恩。《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亲切。感恩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修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才会懂得学校教育之恩;有一首感恩的诗歌这样写道:“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度过难关;感激鼓励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力量。
处理好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知道我是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够解决内心不平衡的问题。例如论语中讲的“人不知而不愠”其实就是讲处理人于自我内心关系的准则,很多迷茫的、厌世的、内心痛苦的人都是没有解决好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
各位家长,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变革的社会。由于信息传递的高速化,已经引起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递带来生产力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人的思维与行为的方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的高速发展已经改变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不论社会怎样的变化,我认为未来社会所需的人必须具有一下三种能力。也是我今天与家长的交流的第三个话题。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学生时代从课本中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在生产生活中为解决现实问题中所积累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性知识很多都与我们现实生活距离很远。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面临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就要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在学校的学习中,学习知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有了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的通过自主学习来丰富更新原来的知识体系。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有了解决新问题的基本工具。不仅是从书本学,更多是要从工作中学,从交往中学,从失败中学。学习能力越来越突出。
二、沟通交流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尤其现代社会分工越来的越细致,因此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沟通,通过相互沟通才能交流思想和分享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彼此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个群体内部,彼此之间有效沟通更是提升群体工作效率的必要保证。经常发现因为沟通能力或者沟通技巧的缺失给工作带了不必要的损失现象时有发生。更为可怕的是在沟通交流中产生的误解或者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损耗,这样就会严重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率。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
三、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
人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事事都令自己满意,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生活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自我设计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这个时候就要有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之平和,如果长时间的心态不平和就会出现情绪低落的心理现象,这样的心理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有了心理疾病的人不但自己生活质量低下,同时还要影响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效率。自我调整心态能力至关重要。
今天家长会第一阶段到此结束,下面的时间请班主任结合班级具体情况与各位家长进行交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长篇发言稿:分数,家庭,能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5756.html
- 上一篇:班主任跟岗学习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