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学工作听课交流学习感悟

时间:2019-05-14 12:27: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这一次的听课中,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真实的工作场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帮助。同时经过自我的反思,也明白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工作听课交流学习感悟。

    第一部分:听教师(吸收塔再生工艺)课的感悟

    1.上课声音宏亮、仪态大方自然、整体风格干脆利落,像她本人一样。

    2.时间节奏把控非常好,说让学生共同讨论10分钟,10分钟到了后,就开始下一项。**非常用心,在学期开始就根据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效的合理搭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点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注重德育教育,一个学生回答完成后,让另一个学生补充,另一个学生补充完成后及时进行了鼓励,提出“我思故我在”,一方面证明学生在听,另一方面证明学生思考了才能补充的如此好。

    另一个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只说了半句就不说了,**老师能及时的把握住机会,教育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组织归纳能力的培养。

    4.**老师的整堂课“吸收塔再生工艺”是一个比较完整、流畅的一体化课程,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研究,且学生完成任务度与配合度非常好。

    下课时,我咨询了一下李老师,“再生工艺”学生之前学过没?能在10分钟之内就自主讨论出来,还如此清晰流畅;她说1707班的学生之前去过一次液化工厂,并认真学习了此环节,故PID图自己很清晰的就能分析出来。在给1708班上此内容的时候就比较费劲。见过真实的效果就是不一样,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学生的帮助和启发是非常大的。

    第二部分:对自己课的感悟与反思

    一、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很关键!

    (1)教师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问题?

    例如:就地/远程的控制: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思考出来,考虑设计是否有问题?是否不应该让学生思考此部分的内容?直接教师讲;或者换一种方式试试?下次可以试试让学生在黑板左边画出“就地”控制;在黑板右边画出“远程”控制,然后让学生把两个图整合一下?又或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形象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思考的点更容易切入一些。

    旋钮开关的问题的提出,直接发下去让学生研究,或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有关注的点?目标更明确一些,效果似乎会好一些。

    缺点: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不够充分,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被动思考?而不是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层次,学生是否感兴趣?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形象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比如**老师的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蒸发吸热”,学生肯定就深刻的理解并记在自己的头脑里了。

    (3)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牛超说得有道理,可能从小到大,学生包括我们教师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就没有掌握思考的方式。下一步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是不是应该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并思考?想到一个例子:

    二、一体化教学

    比如将一个简单的元器件,发下去让学生自己研究,可能需要20分钟的时间,老师讲的话估计需要3分钟的时间。

    如果效果一样的话,肯定3分钟更有效率。假如20分钟的效果会稍微好一点,但会大大拖长教师上课的节奏感,整堂课下来,效率会更低一些。

    教师对小组讨论节奏的把握,很关键。但“一体化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去配合、去积极探索。

    遇到不爱动手、不爱动脑的学生呢?每次就等着喜欢思考的同学去动脑、动手、自己坐享其成,因此“小组合作”对他们来说无疑比较浪费时间。故小组合作的整体效率会更低一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工作听课交流学习感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615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