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这些好医师,人民的生命健康才有了保障!在哈尔滨市有这样的一位口碑医生,在他的治疗下,许许多多的人都健康了,而且他个人在自己的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就是全市优秀医护蒋力学医生,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吧。
中国十大口碑医生——在全国各省会城市、直辖市的三甲医院百万医师中,只有十名医生当选,蒋力学便是这十名“口碑医生”的一员。1990年,蒋力学作为呼吸专业硕士研究生来到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任住院医师。1999年,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呼吸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取得博士学位,留在全国知名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工作。2003年1月,蒋力学毅然踏上了重回哈尔滨的归途。对于回归理由,蒋力学这样说到:“黑龙江呼吸专业基础很薄弱,呼吸病学专业医生应担负责任。对个人来说,成功固然重要,但建立在社会责任上的成功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自己读博学习,目的是回到最需要自己的患者身边。‘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医学治疗效果的好坏,医学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如今的蒋力学拥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等头衔,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成长为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兼呼吸一科主任。2003年获黑龙江省抗非典先进个人,2003年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获黑龙江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医师奖。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睡眠分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常委等职务。
当代呼吸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特别是“非典”肆虐后,他已经深切的感受呼吸衰竭和呼吸支持技术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是危重医学中最常涉及的问题,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衰竭处理中至关紧要,处于关键的治疗地位。呼吸病学先于危重医学而存在,其呼吸衰竭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诊治手段是形成危重病医学不可或缺的,而我省在这领域的工作极为薄弱,我市地处高寒地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为全国平均水平几倍以上,重症病人更多,因此,他从此踏上慢慢10多年求索之路。
这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筹建和完善呼吸重症监护室,进行人员培训,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监测、气体代谢与氧动力学监测等技术方法,并在全省呼吸内科率先建立了可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科室成立之初,蒋力学经常守护病人到深夜,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懈奋斗,他带出来了一个个优秀的呼吸危重症医生,使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重型哮喘及各种危重疾病的救治达到较高的水平,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治疗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满足临床需要,实质性地促进对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
2015年8月一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同时伴发四个脑动脉瘤,其中一个以破裂的重症患者,虽被多家大型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但家属还是怀揣一丝希望的来到哈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把这最后的希望寄托与蒋力学和他的医疗团队,蒋力学和他的医疗团队为病人设计适合病人身体状况、合理的治疗计划,运用人工气道管理、机械通气呼吸监测、气体代谢与氧动力学监测等技术方法治疗该患者,经过二十天与病魔的赛跑,病人恢复生命体征,痊愈出院。2016年6月,蒋力学与他的医疗团队及时的救助了一名危在旦夕的孕妇,该病人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从佳木斯市某院紧急转院到哈市第一院呼吸科。紧急办理住院后,蒋力学立即设计救助计划,其他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在呼吸机的支持下,患者血氧浓度仅80%,氧饱和度仅79%-82%,心率达到170-180,极度烦躁,两条生命危在旦夕……蒋力学医生将生平所学与最新技术配合运用,经历了七个昼夜治疗,监护病人氧合明显好转,成功的摆脱了呼吸机,影像学病变也显示完全吸收,痊愈出院。这次治疗不仅仅是医学上的成功,也是人性的伟大闪光,蒋力学不只是救助一个重症病人更是救助了一个家庭。
介入呼吸病学是呼吸危重症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介入呼吸病学和危重症救治是呼吸学科的两个重要发动机。近些年,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微创技术火热开展,然而在呼吸内科,微创似乎还是一片静寂,因为在敏感的气管里,操作中即便是微量的烟雾和出血,都是医生不得不考虑的危险因素, 经支气管镜的内镜下腔内治疗具有更高的风险及难度,因而其发展一直相对缓慢,特别在国内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很少。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微型实用的设备来治疗支气管内局限病灶,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使得一些失去手术机会的支气管内肿瘤,特别是气道阻塞的患者,能够得到进一步治疗,特别是对于产生狭窄和阻塞的支气管腔内良性病变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可免除患者手术的痛苦及开胸手术带来的肺功能损失及一些并发症。在蒋力学的带领下全省率先开展了支气管镜下电凝切、氩等离子体凝切、冷冻治疗、支架植入、支气管球囊扩张、瘘口粘堵技术,可以说这一领域发展朝气蓬勃、方兴未艾,是高水平呼吸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技术。
蒋力学带领呼吸内科团队在哈尔滨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资金的资助下应用气道狭窄的多种介入治疗方法,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使这项技术成为气管、主支气管重度狭窄的有效治疗手段,呼吸内科救助中央气道狭窄病人范围之广,上至九旬老人,下至十几岁孩子,使许多病人不用再周转于北京,上海等大型医学,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对局麻下、全麻下经气管插管、喉罩及各种微创介入技术的经济花费与临床疗效的产出进行比较,并确定适合不同条件下治疗呼吸系统腔内病变的最适宜技术方法或技术组合,建立符合黑龙江省省情的呼吸内镜介入技术的标准操作规范。在蒋力学带领下的呼吸内科拯救的不单单是病患生命,还是一个家庭对生命的希望,这就是他一直信奉的医师职责。
发生于纵膈的病变是最难确诊的,以往是依靠纵隔镜,但纵隔镜检查本身对病人的损伤就很大,因此很难广泛开展,以致不少病人失去最佳的诊断时机。对于这些患者,蒋力学带领他的团队在全省率先应用经支气管镜纵膈肿物及淋巴结针吸活检技术。这种经支气管镜纵隔肿物及淋巴结针吸活检技术几乎没有并发症,门诊即可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过去难于诊断的纵隔病变。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蒋力学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要导入鹰雁精神,学科带头人要敢于像老鹰一样伸出颈项独立作战,搏击风浪;又能像大雁一样,在自己展翅高飞时,为后面的队友提供向上之风,能够呱呱叫着激励伙伴共同前进,强调个人技术全面不放手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绊脚石。他在人才观念上,由高学历等于人才转变为拥有高新技术或实用性绝活者加高贡献者等于人才,实践证明有些作出一定贡献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学历或职称,但其在医院里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给人才一个支点,他采取的方法是,要想让人才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的能量,学科带头人要做的是给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舞台,以事业感情留住人才,以发展远景聚集人才,把人才队伍建设好、管理好,让人才以优质的服务回馈医院,回馈患者。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在蒋力学的带领下,成为哈尔滨市级重点学科,是我市呼吸疾病诊疗和研究的重点单位和哈尔滨市呼吸疾病防治研究基地,已建立呼吸病学领域的6个专业组。哈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以呼吸病学领域学科热点介入呼吸病学和危重症救治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并居省内领先,形成了自己显著的专业特长,同时对呼吸系统疑难病、罕见病、少见病也有较深的造诣。本着源于临床、精深科教、超前规划、创新进取的学科建设思路,集呼吸危重症医学及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优势,成就呼吸科精品建设的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哈尔滨市全市优秀医护蒋力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6513.html
- 上一篇:如何策划一场出色的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