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喜庆的颜色,同时也是革命的颜色,正是革命战士鲜红的血液才有我们今天美好的世界,他们用红色的血液为我们打下一片天地,用他们的爱国情铸就我们的今天,我们要将这种精神传下去。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国旗下演讲稿::让红色爱国情薪火相传。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站在国旗下发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红色爱国情薪火相传。
从前每当看着国旗升起,听着国歌奏响熟悉的旋律,我总会想:爱国究竟是什么?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相信大家或许也都为此困惑过,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
爱国,在中国人的心里,永远都闪耀着不会磨灭的红色情怀,并随着悠久而深厚的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至今。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用持续而独特的方式始终践行着爱国主义,使其内涵在行动中得以丰富和充实。古有晏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大声疾呼;有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悲壮高歌;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躬行实践;有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杲杲情怀。这是古人和先辈留下的爱国情,传承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作为一所利用美国退还“庚款”而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师生成立了国耻纪念会,并立下“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的誓词,这是一种基于对国家和民族的孱弱、列强的欺凌感到痛心疾首而自然迸发的爱国精神,而这种在特殊年代中产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样作为一种红色情怀,并在一代一代的清华人之中薪火相传。1931的九一八事变中,梅贻琦校长要求全体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这是将爱国主义精神具体为对社会和国家的厚重的责任感;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人与北大、南开师生一起,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坚毅刚卓的精神把西南联大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一,团结协作,敢于斗争,争取民主,反抗压迫,将爱国主义精神具体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支撑着联大师生在艰苦岁月里敬业求知,明明德。除此以外,更有无数清华人用毕生躬行着爱国主义:“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他用一生将自己的爱国精神化为大漠中盛放的一朵马兰花;清华物理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王淦昌,他的爱国精神凝结为那句包含深情的“我愿以身许国”;同为“两弹一星”元勋的清华物理系校友彭桓武,他的爱国精神则体现在一张在中国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英国回国的机票当中。
讲到这里,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开始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清华人,作为青年人,作为中国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爱国?我们究竟能够为中国做些什么?
我们一直在讲“爱国”,一直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可当如今社会上出现了“爱国主义”流于形式、空有一句口号的现象时,我们是否要开始反思爱国的实质?
回到我在演讲最开始时提出的两个问题:爱国究竟是什么?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现在我想说说我的答案。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应该体现在实践中,行胜于言,“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你可以“奔赴西部,燃烧激情”;你可以“扎根基层,放飞梦想”;你可以“携笔从戎,筑我长城”;你可以“投身主流,谱写青春”;当然你最可以做的是,推动法治,实现公平。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更应该体现在内心的敬意与坚守之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用心底的真心与热爱,奉献自身,温暖祖国。所以说,爱国其实有很多方式,它不会有一个统一衡量的外在标准,也绝不会是一个浮于形式的标签。
我们作为又红又专的清华人,也同样作为中国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的青年人,要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做的就是崇德修业,发奋图强,“异日出膺大任”,“作中流砥柱”,关注时代大势,肩负民族期望,让红色爱国情永远薪火相传,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爱社会、爱民族、爱中国!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国旗下演讲稿::让红色爱国情薪火相传》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6808.html
- 下一篇: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