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不断的变迁,稍不留神青春时光已经成为了如梦泡沫。伴随光阴的流逝,身边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能够开到改革开放来获得成绩。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老党员发言稿材料4篇,快来看一看吧。
第一篇
早在喜欢做梦的青葱时代,我的那一串绿色的梦中,有一个梦就是能拥有一间属于自己能够读书的房间。这个梦好长,一做就是几十年,待醒来之时我已是双鬓染霜。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书房也曾多次变迁——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兆麟小学上学的时候,家里的住房很紧张,根本不可能有独立的书房。为了保证我的学习,妈妈在有限的房间里用床单隔出一小块空间,大约有1.5平米的样子,里边放了一只大木箱,我就在箱子上读书、写字……
这就是我最早的书房。
那时的书房仅仅用于读书和写作业,只要安静即可。
后来,我成家之后,我们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工作繁忙,家务琐碎,孩子幼小,我便在卧室的缝纫机上构建起微型书房……
就在这个缝纫机的台面上,我完成了汉语言本科、新闻研究生的学业,阅读了大量的社科书籍,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书稿……
12年的知青岁月中,夜半之时,那温暖的被窝就是我的书房……
1979 年我刚刚返城,在家待业的那段日子里,苦闷与无奈一度充斥了我的精神世界。那时,我的第二个书房就在家里的阳台。在那个阳台上,妈妈让人用钢筋焊接了一个大而简易的书架,每天我都会静静地在书房里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享受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美好瞬间。那时,生活是艰苦的,可是我却能在书房里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三个书房。这里既是我家的卫生间,又是书“香”飘万里的书房,是我在宽衣解带,出恭之时读书的最佳地方。我喜欢在卫生间读报、看书,这里清静明亮,看得兴起时还可以高声朗读。
我的第四个书房,成形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居,于是便有了专属我的书房。站在书房门口,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扇窗户,每逢夏秋季节,凉风拂来,整个屋子充满了花香。写字台上有一个笔筒,书桌旁边是书柜,共有四层——最底层和第二层是我专业用的社科类书籍,爸爸和妈妈的书分别放在三、四层上,书桌对面是世界地图,让我从小小的书房里管窥到整个世界的沧桑变化。书房是我的小天地,让我徜徉在书的海洋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利用家里装修的机会,使我的旧书房升级换代,拥有了我的第五个书房。我的书房古色古香,是书的海洋,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整天与我做伴的大书柜了。在幽静的书房里,弥漫着书香、藏香、茶香、浓香。书房里,有我读书的身影,有我的奋笔疾书,有我美好的思念……
我突然下定决心买一套房子,是2009年春天的事。多年以来,我的住所一直没有宽敞过,三室一厅,一卫、一厨。在这三个房间中,一间做书房,两间当卧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居住面积只有近50平方米,总有蜗居之寒。历经无数周折之后,我终于买到了现在这套95平方米、较理想的房子。买了新房,搬了家,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终于有了一个像样的书房。我的书房不大,里面的摆设也极其简单,只是一张写字台、一台电脑、三面墙的书架、我的健伍音响和一对沙发而已。这是我的第六个书房,一个独立的书房。
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我就在书房里把门一关,不受干扰,尽情地读书、写作。此时,我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诗“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有了自己的书房,每天晚上,我读书累了的时候,就会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然后看一看我养的几盆花,感觉十分惬意。因此,我给我的书房起了一个很文学的名字——墨雪轩。
3年前,我将墨雪轩重新装修,成为我的第七个书房。每天走进书房,仿佛觉得只有这里才是我的一方天地,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撰文、构思,欣赏钢琴曲,总会兴致盎然、激情洋溢,任凭思绪在学苑书海中徜徉……
有时,同行、教授前来相互探讨;有时,我的学生来访,我们在书房里交流学术,切磋问题,一时间,整个书房充满了欢声笑语,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书房,就像聚宝盆一样,有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缘此,我的书房,就是我的天堂……
第二篇
6月14日,第二十九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隆重揭幕,现场人头攒动,各项交流合作活动丰富多彩,中外客商洽谈交易场面热烈。我站在会场展位前,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回想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变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不禁感慨良多。我回想起了“记忆中的哈尔滨”,在经历了几番兴衰垂败之后,依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屹立在中国的北方。
哈尔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给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立业成长的好政策、好环境,带来了发展壮大的历史性机遇。在党中央的正确带领下,哈尔滨市各届领导人对非公经济倍加关怀,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制定政策,改善环境,大力扶持,使全市非公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增长,占据了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和人民收入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惠民生,这40年是祖国发展腾飞的40年,苏醒的中国龙,带领着中国人民,在世界的舞台上迅速崛起。40年风雨激荡,40年岁月峥嵘。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贡献。
提到哈尔滨不得不说的就是新区。现在的哈尔滨,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区经过改革,将成为人才高地、技术高地、资金高地,形成一个聚集效应,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高地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同时,老城区也在积极找寻正确的发展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努力让位于东北亚中心腹地的哈尔滨,在龙江丝路带建设中发挥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地缘优势,是欧亚大陆桥的枢纽,更是全国特大城市中毗邻俄罗斯最近的城市,成为“龙江丝路带”上最耀眼的环节。
哈尔滨新面貌的背后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动,也是哈尔滨市在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个发展缩影。哈尔滨人民正致力于加速振兴步伐和现代化进程,开创最恢弘壮美的历史新篇章。在市委、市政府“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总体要求下,以及“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哈尔滨精神和创新务实的“十一五”规划,广大干部群众对哈尔滨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到2020年一定能够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一定能够建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行,我也走过了56年的难忘生涯。哈尔滨是我的家乡,更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经历过它的衰落、挫折,也看着它成长、发展,如今的它熠熠生辉,闪耀在中国的北方。“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哈尔滨人民的今天传承着昨天的历史,开创着通向明天的辉煌道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坚韧创新精神的哈尔滨人民,一定能托出英雄城市更加辉煌壮丽的明天!
第三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是其它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那里有儿时的记忆、童年的伙伴、亲人的牵挂,还有对家乡美食美景的怀念。阿城是块风水宝地。早在公元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此建国立都,国号“金”,历经四代皇帝。阿城的昨天让人骄傲,阿城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人惊喜和自豪。
我相信每一个阿城人都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穿——
人们的衣着不再是单一的颜色款式,而是追求漂亮、舒适、个性,街头服饰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之前仅有几间服装店,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精品商厦鳞次栉比,高中低档服装鞋帽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吃——
人们吃饭不再只为温饱,而是讲究健康、安全、绿色、美味、营养。到处都是特色小吃、快餐店、饭店,人们经常或三五好友或家人聚在一起吃上一顿,茶余饭后还要去歌厅舞厅唱唱歌,跳跳舞,潇洒一下。
交通——
改革开放前,阿城交通落后,只有几条又窄又脏的土路,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人们出行大多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一到晚上,路上漆黑漆黑的,连路灯都没有。如今,阿城的街道宽敞整洁,柏油路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每当华灯初上,灯火辉煌,五光十色。交通便利通畅,出门有公交车,招手能叫出租车,很多人家都有私家车。可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
住房——
以前家家住平房,很多四世同堂、十几口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简陋房子里,做饭取暖都要烧煤。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巨变,人们住上了楼房,宽敞明亮,室内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娱乐——
40年前,阿城人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能看一场露天电影就是莫大的幸福了。如今,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旅游远足、运动健身……各种娱乐项目,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医疗——
过去人们生活困难,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现在人们有病就住院、疗养,未病先保健,人人享有医保。
现在经常挂在老人嘴边的话就是:做梦都不敢想啊,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啊!
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阿城不但重视经济建设,更注重环境的美化绿化。会宁公园和新建的恒大水上公园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这里从春到秋花开不断,碧水清澈,绿草茵茵,树木茂盛。
旅游——
除了城区内的景观,政府还在乡镇投资修建了许多旅游景点,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滑雪、赏景、观看动物。
著名的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阿城区金龙山镇。横头山主峰,海拔826米,是哈市第一高峰。每到春暖花开,游人就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沿着山涧溪流采着山菜,观赏着野花,攀着奇石登上主峰,观看云海,倾听松涛。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乡村美景尽收眼底。到了秋天,横头山变成了五花山,各种不同颜色的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人们捡着核桃,采着蘑菇,吃着野果,好不惬意。
平山神鹿滑雪场位于阿城区平山镇,每到冬天,人们都会利用假期来到这里滑雪游玩,爬山、越野滑雪、雪地摩托、雪地自行车、雪圈、雪爬犁等等,让你尽享冰雪欢乐,领略北国风光。
第四篇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境界。值此之际,黑龙江省老记者协会艺术团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举办一次文艺演出,作为参演单位,我们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艺术分团决定表演小合唱。选择合唱曲目的重任则落在了我的肩上,回到家里,翻阅了多年积累的歌曲集,经过慎重思考,我选择了脍炙人口、具有历史意义的《红星歌》以及大气磅礴、具有时代意义的《共筑中国梦》两首曲目。
翻阅歌曲集时,当我看到《映山红》这首歌时,耳边仿佛响起了那悠扬的旋律,“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映山红》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从年轻时代到现在,几十年来,那优美的旋律一直在我的心间涌动,让我经常回忆起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1956年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入党的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做党的好女儿,做人民的好党员。入党六十余年,我亲历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有欢乐,有悲伤,有奋斗,也有挫折,在困境中,我战胜了所有的考验,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始终坚持党的信念,因为党在我的心中。
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文革岁月,我被诬陷成“特嫌”,关在禁闭室里隔离审查几个月,家人不能团聚,儿女也因此受牵连。女儿下乡在兵团,儿子无法上大学,家里几次被抄,真是“夜半三更盼天明”啊!那时的我难过得整夜无眠,有苦说不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那份煎熬。最终,我被下放到海林县,直到拨乱反正,才得以回到原单位工作。可是所谓的“问题”依然没有结论,心中仿佛有块大石头没有落地,真是“寒冬腊月盼春风”啊!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拨云见日,我才终于重获新生!
1980年,局党组经过多方调查,终于还我清白。当时的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经历过风雨才更珍惜灿烂的阳光。从那以后,我加倍努力工作,执着于工作,精益求精。在岗时,经我主办的节目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评为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1986年,我被中国广播电视部评为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同年,黑龙江省电视台在建党80年时,录制播出了“党旗下的人生”——“我的激情岁月”共产党员专题节目,表达了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妇女之友》杂志以我为主角,刊登了题为“在儿童的心田辛勤耕耘”的文章,讲述了我的工作事迹。
时光荏苒,四十年,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离休以后,我过得非常充实,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征文、绘画、摄影、唱歌……早已忘却了过去的苦难,心中不再惆怅。
我的晚年生活,适逢盛世,亲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目睹了祖国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整个时代日新月异,整个社会不断进步,作为追赶时代的弄潮儿,我也爱上了互联网,看新闻、发微信、点赞朋友圈……不停地去尝试,不断地去积累,活到老学到老,正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最突出特点。过好每一个今天,让我的夕阳更加灿烂!
孩子们常说,“妈妈年岁大了,有些活动就别参加了。”我说,只要我还有“精气神”就一定参加!要用我的余生,尽我所能,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贡献。生命无悔,生活无憾,回想起来,我自己不就是一朵经过风霜的映山红吗?
在党的阳光照耀下,即使耄耋之年,犹如映山红的我也会在祖国的沃土上盛开,永不凋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看改革开放新成就老党员发言稿材料4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7489.html
- 上一篇:孩子睡前童话故事:少年和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