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2:43:5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地震造成在伤害依然是我们心中的痛,2008年的汶川地震带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可是我们连讨回公道的机会都没有,唯有默默替他们哀悼,我们要及时做好防震减灾的工作,减少事故的发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篇一

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推动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职责,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xx省防震减灾条例》得到有效贯彻落实,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由xx副主任任组长,教科文卫工委具体组织,邀请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防震减灾局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市防震减灾局和xx、xx、xx三县进行了重点调研,听取了市防震减灾局、三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地震数字监测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地震前兆宏观观测点等项目工程。受教科文卫工委的委托,我市其他县区也分别开展了相关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质结构较复杂,位于一规模巨大、长期多次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上。全市有九条断裂带经过,其中影响较大的五条地质断裂带在境内纵横交错,即xx—xx—定南断裂带、xx—于都—龙南断裂带、xx—抚州断裂带、萍乡—东乡—广丰断裂带、抚河北西向断裂带,具备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我市地震活动总体上看具有震源浅、阶段性强、频度高的特点,历史上有记载的地震有30余次,最早记载、也是震级最大的地震为1502年(明弘治十五年)xx县的5.5级地震,临川区历史上也分别在1511年和1512年发生了两次5.0级左右的地震。这些地震集中发生在16世纪前后。地震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市近30年发生了20次地震,最大地震为1999年xx、xx、xx交界处的4.0级破坏性地震,对我市影响较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004年7月xx县曾4天内连续发生了3次2.0级左右地震,引起上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进行了重点监视。2013年6月在南城县里塔村发生了2.5级地震,总体上看活动水平较以往有所增强。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地震形势,我市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7·28”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精神,以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紧紧围绕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在减轻地震灾害风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防震减灾工作阵地不断夯实

市、县(区)防震减灾机构组建稳步推进。一是市防震减灾局人员编制落实到位。市防震减灾局于2013年组建成立,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参公事业单位,根据“三定方案”下设3个职能科室:综合科、监测预报科、震害防御(行政审批)科,定编10人,在编人数9人,在岗人员15人,以属地管理为主,省地震局进行行业管理与业务指导。二是县(区)防震减灾机构组建取得进展。通过市防震减灾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县(区)、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督查等方式,11个县(区)防震减灾机构队伍建设有了一定进展,截止目前,xx县已单独成立防震减灾局。其他各县(区)科技局也已增挂防震减灾局牌子,开展合署办公,崇仁、东乡经市编委同意,单独印发了《防震减灾局三定方案》;南城、南丰、xx、黎川、xx等县成立了地震办(股),东乡县还正式任命科技局长为防震减灾局长(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三是防震减灾基础工程基本得到落实。按照赣府发[2010]30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市级防震减灾“六个一”工程中的五个一。即:1个市级行政服务窗口、1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个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1套流动监测和配备卫星电话的地震现场技术设备、1台地震应急救援越野车(与应急办共享),1个具有地震监测台网与应急指挥会商中心正在实施中。各县(区)防震减灾“九个一”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中。

(二)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在 履行法定职责、推进依法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一是防震减灾主体责任进一步得到落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之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地方规划、财政预算,纳入市县党政考评体系。为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和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市财政已经将防震减灾行政运行经费和经常性专项工作经费列入了市本级年度财政预算,xx年预算安排130.87万元,较xx年115.25万元的预算安排提高了13%,运转得到初步保障。各县(区)都基本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崇仁县xx年预算安排7万元,比xx年增加1万元,其他县区预算安排也基本处于逐年持平或小幅增加的态势。同时,各级政府都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二是防震减灾工作法制化不断深入。市防震减灾局成立以来,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并相继出台,包括《抚州市2013—xx年防震减灾工作三年规划》、《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抚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办法》、《抚州市地震应急预案》等,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防震减灾机制体制建设。各县(区)政府相继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文件,xx、崇仁、南丰、南城、东乡、xx、临川、xx《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办法》已及时出台,其余县(区)防震减灾局已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待报县政府研究后出台。三是依法行政工作稳步推进。各级防震减灾部门围绕“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依法推进抗震设防行政许可工作。市防震减灾局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单独设立了防震减灾行政审批窗口,将“权限内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竣工验收”2项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流程,进入基建管理程序。2013年底,市政府将防震减灾局列为了抚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在简政放权工作中,市防震减灾局梳理出6大类共22项行政权力,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11个县(区)均在本级行政服务中心申请预留了防震减灾窗口,xx、南城、南丰、崇仁、xx等5个县已安排了工作人员进驻窗口,着手开展审批工作。崇仁县将县防震减灾局列为规委会成员单位。

(三)防、抗、救三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地震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一是落实了地震台站管理工作。市防震减灾局对xx台、南城台两处地震数字监测设施的运维管理,始终保持密切关注,保障数据向省地震台网中心传输畅通。二是加强地震宏观观测点建设。市防震减灾局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选取了动物家禽养殖场所构建了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网,定时了解有关资料和异常情况。各县(区)防震减灾部门积极开展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三网一员”建设,确保各乡镇都配有防震减灾助理员,每个行政村都配有地震宏观观测员,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到县防震减灾局。三是完善地震基础应急数据收集。按照省地震局要求,我市已初步启动包含基础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基础数据、工程地震资料、灾害影响背景、灾害相关因素、救灾力量、震时经济联络和地震应急预案与法规等9大类42小类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四是启动地震监测台网指挥中心建设。该项目是省政府规划的重要项目,属于防震减灾“六个一”工程之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抚州市地震监测手段基本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实现与省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市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周边市县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项目拟建在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十楼,场地总面积103.37㎡。目前,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建设经费预算已经得到省地震局组织的专家论证通过,经费到位后即可启动项目建设。

震害防御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宣教氛围日渐浓厚。各级防震减灾部门围绕“群众搞清楚”这一目标,在“5·12”、“7·28”等重要时间节点,以网络、报纸、电视、短信、现场活动咨询等方式为载体,采取防震减灾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和“互联网+地震”等方式对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普宣传教育。二是科普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崇仁源野山庄地震教育馆)已于xx年1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场馆占地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配备讲解员5名,年均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并在临川区黄巢社区、公园社区创建了2个市级地震科普示范社区,完善了社区地震应急体系,明确了科普示范定位。各县(区)共创建15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xx县还创建了一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xx二小,分别得到省、市认定,已正式挂牌。三是落实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的执行工作。自xx年6月1日起,一般建设工程已严格按照新一代区划图所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审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按照高于我市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审批。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市防震减灾局组织有关人员在xx县、xx县开展农村民居建筑等情况调查,并结合精准扶贫整体异地搬迁和秀美乡村建设组织实施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整体规划工作。五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为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市防震减灾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单两库一细则”(随机抽查事项清单、行政检查人员名录库、行政检查对象名录库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并向市法制办、市审改办进行了报备,录入系统,向社会公开,为下一步将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依据。

地震应急落到实处。一是制定了《抚州市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响应流程图》。明确了市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响应流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工作落实到细处。各县(区)定期对旧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重修修订。二是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市防震减灾局与市消防支队、市民政局、东华理工学院、蓝天救援队等有关单位和院校定期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技能水平,提高了应急能力。各县(区)防震减灾部门每年都选择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开展1-2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强化了在校师生地震应急意识。三是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协调规划抚州文化艺术广场作为市本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该广场面积为12万平米,按人均疏散安置面积1.5平方米标准,可应急疏散安置约8.6万人。目前已经设置了标志牌,配套应急设施正在积极筹建中。同时,还选取东华理工大学足球场和公园社区篮球场作为学校和社区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了标识和疏散路线指示牌。各县(区)也基本上能够充分利用并明确现有的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等空旷场地作为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预防抵御地震、降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能力与水平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与中央、省有关法规政策的要求和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地震监测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防震减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地震监测水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全市目前地震监测手段除人为的宏观观测外,仅有南城、xx两处数字测震台,因我市未建设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县(区)两处台站监测数据直接传输到省监测预报中心,市本级无法及时共享相关数据,不利于对震情的及时研判和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地震监测水平与全省同等经济水平的设区市比较来看,处于落后地位,一次中强地震就足以暴露这根短板。除xx、南城以外的其他县(区)没有专门的地震监测设施,少数县(区)明确了地震宏观观测点,大部分县(区)地震监测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由于投入不足,基层“三网一员”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群测群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全市地震安全监管力量薄弱

xx年8月天津爆炸案发生后,防震减灾行政许可工作发生重大变革。确立了抗震设防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的态势,但是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法律赋予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能没有减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提出工作依旧由各级防震减灾部门承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也需要防震减灾部门相关专业人员介入。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县(区)防震减灾局没有列为规委会成员单位,有的县(区)尚未印发《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办法》,抗震设防要求行政审批和抗震设防竣工验收尚未进入投资项目基建程序和并联审批流程,有的县(区)印发了却没有落实相关工作职责,由于没有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进驻窗口,审批工作无法正式启动;还有的县(区)取消了防震减灾行政权力和行政审批窗口,甚至计划削减防震减灾部门人员编制,致使抗震设防工程性措施把关不严,落实不力,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天津爆炸案发生后,国务院、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接连印发文件,明确各级防震减灾部门要加强抗震设防要求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目前,我局“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没有法律专业人员,建设工程施工事中事后监管缺位,抗震设防执法工作专业性较强,而市防震减灾局目前三定方案中未设独立执法科室,也没有专业执法人员,无法开展日常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各县(区)专业队伍更加缺乏,部分县(区)尚未办理执法主体资格证,且办理执法证的工作人员较少,执法能力水平滞后,监管工作开展面临尴尬被动局面。xx县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县,组建了行政审批局,产生了行政审批和监管职责分离的问题,矛盾较突出。

(三)防震减灾基础保障有待加强

县(区)防震减灾机构组建还不到位。目前,除xx外,其他县(区)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能都放在科技局内,除东乡县以文件形式任命科技局长兼任防震减灾局局长外,其他县(区)还是捆绑打包,未任命防震减灾局长和未明确分管副局长,未在三定方案中明确职能股室、负责人及人员编制,或没有安排专职人员从事防震减灾工作,由于防震减灾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专业要求都很高,以目前的状况,时常会面临着“先学后做、边学边做”的问题,影响了防震减灾工作效率。

各级防震减灾部门工作经费紧张。市防震减灾局属于财政全额拨款执法服务单位,没有预算外任何收入。xx年市防震减灾局的财政综合支出预算为115.25万元,而局人员(包括公益性岗位人员)支出加上公务支出总计需要187.75万元,xx年财政综合支出预算为130.87万元。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少而不均。作为全省37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县之一,并且是唯一一个独立机构的xx县防震减灾局xx年预算安排34.84万元,xx县防震减灾局xx年工作经费仅有0.5万元,东乡xx年撤县设区后,区财政预算便没有安排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其他县(区)预算安排在2.5-7万元不等。经费的不足也导致了县(区)防震减灾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重点项目实施艰难。市防震减灾局地震监测台网中心是必须尽快实施的项目,工程预算约330万元。其中省地震局把此项目列入xx省防震减灾安保服务工程,将支持项目设备约50万元,市财政预计将xx至xx年每年50万元防震减灾“六个一”专项资金共计150万元投入该项目,资金缺口130万元。

调研真实反映出,我市在由个别县设防转为全面设防的新态势下,市、县防震减灾主体责任有待加强,亟需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防震减灾专业队伍来组织、推动和服务,我市防震减灾综合投入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跟不上地震安全需求,跟不上同等设区市保障水平,在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四)地震科普宣传和应急工作有待提升

少数县(区)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方干部群众对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够强,存在“地震不会发在自己身边”的麻痹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一些县(区)宣传手段仍停留在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的水平上,在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质量、扩大宣传覆盖面等方面仍然有待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力度不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等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市、县(区)由防震减灾部门主导的系统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部门职责不够明晰,整体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的地震应急准备水平不高,各类应急资源共享不充分。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与国家标准中人均1.5平米的建设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是利用现有的空旷场地,以树立标志牌的方式明确,存在标识不多,厕所卫生设施、供水供电、基础设施配建不到位等问题,城市避震疏散体系不完善,一旦发生地震,难以发挥作用。

三、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防震减灾工作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做好了社会效益难以估量,做不好可能导致多年经济建设成果毁于一旦,甚至会干扰和影响整个区域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政府应务必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把防震减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升全市防震减灾能力。

(一)各级财政应加大防震减灾工作投入力度

市、县(区)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防震减灾工作经费预算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以不低于当年各级财政增长幅度逐年增加,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并向财政较困难的xx、xx、xx等县(区)适当倾斜。在年度预算中设立“示范创建”、“三网一员”等专项资金,同时加大防震减灾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并分解到县、乡两级。加强对“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要在规划中明确防震减灾基础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及支持,加紧各项规划项目的实施,对于本级立项的防震减灾基础项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和支持方式。

市财政应尽快解决落实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项目经费缺口,早日建设完工。继续规划后续资金,支持抚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源野山庄地震教育馆)提升改造工作,市防震减灾局也要努力争取省地震局配套相关资金。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要按照事权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配套相应资金投入南城老地震台改造工程(抚州市地震综合台站),从而有利于防震减灾部门争取国家、省防震减灾专项资金。

各级财政要统筹整合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资源,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村等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安排一定经费、奖补等物质性奖励以提高积极性,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参与感,并按照要求定期进行考核检查,明确奖惩。县、乡两级财政及有关部门要落实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队伍工作人员待遇,制定“三网一员”相关管理办法,及时更新人员名单,加强联络和培训。

(二)大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

全市各级政府、防震减灾部门要落实审批窗口不能撤、人员不能减、加强审批、强化监管的要求。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市政府要加大对防震减灾部门机构建设及人员编制支持力度,结合市法制办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需求,建议在防震减灾局增设执法监督(法规)科,落实执法人员编制,从而保障抗震设防竣工验收行政许可工作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市地震监测台网中心和市地震综合台站建成前,相关部门也应适时培养或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保证建成后及时开展常驻值守,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和操作,地下水观测和异常宏观观测记录,数据信息收集上报等各项工作。

各县(区)要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任命防震减灾局局长或分管防震减灾工作的副局长,“三定方案”中要明确内设防震减灾股(防震减灾办或者地震办)和落实股室负责人,协调2-3名事业编制人员从事防震减灾工作。要尽快出台《抗震设防要求监督管理办法》,建设具有独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尽快将县(区)防震减灾局列为规委会成员单位,切实履行政府主体责任。工作人员要按照行政执法与防震减灾业务技能两个方面的要求来配备,切实组建一支有一定素质的县(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部门和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

(三)提高地震科普宣传和应急水平

市、县(区)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媒体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忧患意识,加强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形成地震部门推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宣传教育机制。要创新地震知识宣传方式,构筑宣传教育立体模式,努力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实现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经常化、普及化。逐步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科学课和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真正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各县(区)防震减灾局要认真对照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深入开展宣贯活动,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各级防震减灾部门要坚持常规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国科普日等时机,强化重点时段宣传。大力发展“互联网+地震”宣传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跟踪式的地震科普信息服务。

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提高地震应急预案科学性和执行力,每年各地防震减灾部门要组织开展1-2次地震应急演练,充分利用各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场所,大力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应急自救互救演练等活动。积极探索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实战演练的新模式,提高人民群众面对震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应急避震能力。

要根据市、县(区)人口分布情况,及时结合新、改、扩建公园、绿地、空旷场地和体育场馆等有关时机,参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标准建设打造一个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完善城市避震疏散体系。要分期分类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解决好规模偏小、数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位的现实困难。

(四)统筹推进城区老旧建筑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新一代区划图实施前建设的房屋中,存在大量没有按照抗震设防标准建设的房屋,很多还都以砖混结构、预制板楼面为主,这些老旧房屋建筑存在相对较大的地震安全风险。各级政府要支持防震减灾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对辖区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地震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基础设施、老旧房屋、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程。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校舍要认真进行整治,对新建学校校舍要严把抗震设防关,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得投入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指导出台相应管理措施,继续使用的危旧房屋要委托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具体方案,进行安全加固及隐患整治。对需要进行拆除、改建或扩建、翻建的危险房屋,优先纳入当地棚户区改造计划。

当前“农村不设防,民居高风险”的现状没有转变,在当下法律要求不明确、经济外部动力不足、抗震设防宣传指导难以全覆盖的情况下,县、乡两级政府要积极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试点工作,建议整合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涉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盖抗震房、地震安全房的积极性,同时,各级防震减灾部门还可以联合建设部门按照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制定若干套标准化图纸,供农村自建房屋设计时使用。适时要总结农村居民安全示范点建设经验,扩大示范点数量,发挥其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

篇二

5月中旬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委会xx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地震局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储备仓库、武警支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沧口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召开了市地震局、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全市十区(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书面调研。6月8日,王文华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全面提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是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成立防震救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形成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防震减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全市地震台网规划,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推进xx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地震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完成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输;设立测震、强震、微观前兆台网16处,动物、水井等宏观观测点125处,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三是突出抗震设防,震害防御能力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胶州湾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抗震减灾设施要求,把好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加强对胶东机场、地铁1号线等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评审,全市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个。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全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演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配置高标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辆,成立了百人专业救援队伍;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处国标一类沧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建设,实现与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加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定期培训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以实战演练促进地震应急能力提高,我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主题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方案,组织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参加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作客《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宣传,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峻,防震减灾的能力与水平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地震应急工作亟待完善。尽管全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仍不够健全;基础数据库信息量不能满足应对较大地震发生时的预测要求。部门职责不够明晰,整体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化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区域的应急准备水平不高,各类应急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需要加强。我市城区人口密集,建成区居住小区建设密度普遍较大,公共活动场所面积较小,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人均1.5平米的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现有的大多数避难场所存在基础设施配建不全、设备老化、指示标识不清等突出问题。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不甚合理、储备量不足,物资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区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总体抗震能力没有明确评估,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参差不齐,城市避震疏散体系不完善。

(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增强。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够,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合力还需磨合。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但普遍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政府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培训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议意见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xx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推进xx市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尽快把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中,使这项工作始终摆上日程、抓在手上,不断取得成效。二是要适时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医院、大中型水库、大型桥梁、重大次生灾害源等重点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开展农村危房抗震技术鉴定,科学评估各类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整合公园、绿地、空旷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等基础条件,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建立完善城市避震疏散体系。要积极推广沧口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验,分期分类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解决好规模偏小、数量不足的现实困难。四是全面分析全市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整合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详尽完备的地震应急数据库,对数据适时进行更新优化,保障数据完整、真实、有效。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xx防灾市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同,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合力。一是要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队伍素质。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提高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加强与卫生、消防、危险品、海事、人民防空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救援能力,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

(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全面推进地震应急能力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和高科技应用,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场所以及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指挥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强化预测软件功能,提高地震应急指挥运行效率和工作实效。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地震应急物资调用平台和相应的管理与调用制度,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储备仓库,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物资统一调用机制和物资储备体系。三是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集中专项检查,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的全面落实,继续加大地震行政执法力度,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能力。一是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周”等有利时段,通过信息产业部门、新闻媒体、大众广告等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实战演练的新模式,增加防震演练的群众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面对震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应急避震能力。三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国家、省、市、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地震安全示范企业的建设,切实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篇三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就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心帮助下,市政府着力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以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要求,认真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一、地震形势分析

我市地处黄海之滨,地质构造较复杂,周边发育有北东向郯庐强震活动带、北西向渤海—威海强震活动带和北东向南黄海强震活动带,北东向牟平—即墨中强地震带。我市行政区域内还有五条断裂带:沧口断裂、xx山断裂、劈石口断裂、王哥庄断裂和马山—王哥庄断裂带,其中沧口断裂和马山—王哥庄断裂为晚更新世早期弱活动断裂,我市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面临的地震形势较为严峻。

1996年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段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被划定为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近年以来,与我市毗邻的南黄海及其沿岸地区、渤海地区一直被国家确定为地震重点危险区或者注意地区。有关专家提出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存在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我市在其影响范围内,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

“xx”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中国地震局和山东省地震局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全市的防震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xx年度被评为全省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度全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3、xx、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2012、2013、xx、xx年连续四年全省地震趋势会商报告评比领先,《xx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获2013年山东省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xx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黄岛区地震局在xx至xx年度连续五年被山东省地震局评为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xx、xx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xx年,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地震安全示范县(市、区)称号。

(一)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准确、快速向市委、市政府上报震情,xx年报告震情28次,xx年以来报告17次。二是严格落实震情会商制度,每周、每月会商一次,根据震情,进行紧急临时会商和专题会商,并编写震情报告。今年以来,全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0次,山东半岛发生3级以上地震4次,均进行了及时研判分析。三是积极开展地震异常跟踪,成立了xx市地震宏观异常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通报情况,分析趋势,对我市出现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调查落实。四是加强我市群测群防工作,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防震减灾管理技能,形成全覆盖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五是积极开展地震预报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不断完善我市地震预测预报系统,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xx年形成专业研究报告12篇。编制完成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报告质量在全省评比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连续6年获全省评比第一名。

(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进一步强化

全市各区(市)积极开展“六个一”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基层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严把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进一步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2012至xx年底,全市重大建设工程核准710个、一般建设工程审批3242个。二是遵循“依法审批,便捷服务”的工作理念,积极实施“一站式”审批服务,优化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高办事效率。三是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湾发展功能区核心圈层440平方公里进行了勘察研究,提出环湾区域抗震等级及地质灾害设防要求,为胶州湾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完成了黄岛区东部滨海发展带和中心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共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个、全国防震减灾基层基础工作示范县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个、地震安全示范企业2个,山东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2个,多次受到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的表彰。

(三)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的监督与检查,逐步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督、评估和动态完善制度,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协同性。二是强化演练机制,每年组织市级模拟推演2到3次,对各区市、街道、乡镇、企业和学校等,也都组织相关培训,使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高。三是完善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成了市级地震应急指挥大厅建设,升级改造了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四是成立了xx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武警部队官兵为骨干力量,市财力加大投入,配置了地震、通信、医疗、建筑结构等配套装备和相应专家技术人员,总人数100人,能够承担我市及周边地区地震灾害的紧急救援任务,并兼顾其他重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任务。成立了我市地震应急通信志愿者队伍和地震应急搜救志愿者队伍;各区市共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25支1478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8支346人。五是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推动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分级分类建设,目前我市建设有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处,建成了我省第一处国标1类沧口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四)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按照防震减灾宣传社会化的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精心做好宣传准备。紧紧围绕“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的工作目标,每年制定xx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二是努力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每年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仅xx年“5.12”期间,全市共组织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1200场,参加活动人数达30多万。其中,中小学校演练600多场,社区演练400多场,企业演练30多场,机关演练6场,志愿者队伍演练30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万份,《xx日报》、《xx晚报》、《半岛都市报》、《齐鲁晚报》、《大众网》都刊登了防震减灾知识等专题文章;电视报道18次、电台广播3次,努力扩大宣教的覆盖面。三是宣传形式灵活多样。做客《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开展宣传;与区市政府共同开展“防震减灾主题月”活动;参加“平安中国”千城大行动;市、区(市)、镇(街道)、社区上下联动,重点围绕地震灾害防范、消防安全等,组织逃生演练等活动。充分利用科普宣教基地,对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每年接待参访者达1万余人;开展了地震科普知识竞赛,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街道、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地震科普示范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56所、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25所,建设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

(五)针对重点区域,加强地震应急准备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部署,结合我市情况,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制定了《xx市地震系统地震应急专项预案》、《xx市xx年抗震救灾专项应对工作方案》、《地震应急岗位职责分工(试行)》等方案预案。按照“属地为主,快速响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强化应急准备,对重点目标进行重点防范。

配合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完成了即墨市田横镇南芦村、莱西市望城街道胡家疃村等4个村庄的数据采集工作,为地震灾害预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基础资料。开展了全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普查工作,建立了xx市地震应急与灾情速报微信群,加强应急培训与演练,提高了灾害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

(六)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设逐步完善

根据《xx市地震应急预案》,2003年6月成立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作为我市常设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实施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组成10个工作组,由73个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各工作组职责清楚,任务明确,工作协调有序。

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以来,定期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地震形势,部署防震减灾工作,组织抗震救灾演练。今年3月份召开了xx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会议,传达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xx年全市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

三、下步工作打算

对照新形势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小,基础建设较滞后,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和地震预测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是全社会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投入不足,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不足,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应当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宣传形式需要创新,力度需要加大。

三是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尚未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地震局关于xx年地震趋势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xx〕6号文件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都明确要求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我市该项工作还在落实当中。

四是法规建设有待加强。我市十分重视防震减灾立法工作,于2002年12月18日制定颁布了《xx市防震减灾管理规定》,推动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发展。2008年xx大地震后,国家修订并于2009年5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东省于2009年12月1日修订了《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为适应新的要求,我市自2012年至今连续5年将制定《xx市防震减灾条例》列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项目,我们将积极配合市人大有关部门推动此项工作。

xx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xx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强化基础工程建设、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注重科技创新运用、突出应急救援能力提高、统筹全面工作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为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力加强基础工程建设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基础支撑能力,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xx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按照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xx市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二)着力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严格落实震情监测、值班制度,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依据全国、全省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意见,结合省地震局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强化xx地区的震情跟踪工作。认真落实《xx市地震监测台站管理制度》、《xx市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对区市观测台站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台站设备完好率,确保测震、前兆、强震台网有效运行。

(三)不断创新科技监测手段

依据《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建设我市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平台,及时掌握各类异常信息。制定《xx市地震宏观观测管理办法》,加强区(市)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员队伍建设,加快实现全市地震宏观观测视频网络互联互通。依据《行政许可法》和《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依法保护全市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把地震监测设施与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提高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科技水平。

(四)加快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完善各级地震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建立地震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督和评估制度,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高各级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实战水平,逐步健全各成员单位、各救援力量之间的支援合作与协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协调联动能力。充实应急救援队力量,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设备保养、维护和救援车辆管理制度,强化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定期训练,做到反应迅速、施救有效。建立业务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地震专业救援队伍的抢险能力。建立多种应急通信手段,加强地震应急后勤保障建设。推进应急演练常态化和避难场所分级分类标准化建设。

(五)努力加强抗震设防管理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严把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做好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后的学习、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继续开展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应用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开展省级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普及活动,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城市。

(六)不断深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充分运用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等资源,结合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在全市大力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防震避震知识宣传活动,推动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认真做好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网络在线问政等工作,让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预防的良好局面。

篇四

5月12日xxxx地震的发生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这次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和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这次地震的发生,凸显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这次地震虽发生在xx,但是对我们的地震工作也是一次检验。虽然这几年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有许多的薄弱环节---xxxx地震的教训和启示。 

一、 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地震问题 xx地震的发生再次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人口稠密,抗震薄弱的国家。地震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北京地区地处三个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一直被列为国家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目前,北京地区的地震活动已平静了多年,加强北京地区的地震工作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历史上,地处北京南部——我们大兴地区,曾在1057年发生过6.7级地震,地震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与破坏。 

二、必须加强工程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

xx地震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物的大量倒塌所造成的人员压埋。许多乡镇农村设防差,部分村镇几乎夷为平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的伤亡。我区的情况又如何呢。

2007年12月到今年的2月底我们通过电话咨询、实际走访、协调相关部门、各镇助理员协助办理等方法,对大兴新城和各镇的房屋建筑情况进行了统计。经统计,大兴新城和各镇的房屋建筑总面积33202981平方米。其中,城区房屋总建筑面积14185615平方米,占全区总建筑面积的42.72%;乡镇房屋总建筑面积19017366平方米,占全区总建筑面积的57.27%(均以国有土地为准)。

按照相关规定,2000年以后的建筑在我区均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以上的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以后房屋建筑面积1496303.73平方米,仅占房屋总建筑面积的4.5%。抗震设防面积之小是我区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第二、房屋建筑中存在很多自建房屋,无任何审批手续,也没有相应的备案,本次普查无法查证。这些自建房屋的抗震性能更值得担忧。第三、全区农村的民居均系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基本无抗震设防。所以我们必须吸取xx地震的教训,加强城市建设的抗震设防管理和检查,加强对农村的抗震设防宣传,将抗震设防工作推进到农村。

三、必须提高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标准和防灾能力 

xx地震造成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生命线工程中断,是加重灾害和伤亡的另一重要原因。作为城市命脉的生命线工程,包括各种立交桥、高架桥、通信网和水电气管网等,抗震底数不清,是否达到现行的抗震标准,必须抓紧开展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调查评估工作,摸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的能力。 

四、必须重视和加强活断层探测工作 

我区地处平原区,其下部的断层为隐伏断层,断层的参数目前底数不清,所以有必要开展活断层的探测和评估工作。应吸取xx地震的教训,探测或断层为村镇规划、新城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安全依据,使城乡建设、重大工程能够实现避开活断层地带。对于已建的建筑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五、必须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 

从xx地震来看,有没有地震的避险知识是不同的,具有及时正确的避险和邻里互救是减少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此外市民的对地震预报现状、地震谣传的识别、应急避险和救护知识等技能还不十分了解。xx地震后的谣言盛行就说明了市民防灾素质欠缺。所以,在我区有必要全面加强地震知识普及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尽可能让市民多掌握一些有关地震的常识,多一点防震救生的技能;在面临地震灾害时,就可能多挽救一个甚至多个生命。

进一步加强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措施

一、切实做好地震监测和分析会商工作

xx地震后华北地区的地震形式将会如何发展,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对北京地区的地震形势更应保持一种高度的警惕,要有一种紧迫感。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首先是强化台网的运行,全面开展监测台网的检查,确保所有仪器稳定运行,要每周进行一次巡检,发现故障立即出现场,排除故障不过夜。

其次是完善群测群防机制,建设好、管理好“三网一员”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加强对宏观观测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坚持日常上报和异常上报制度。此外,因为这些人员都是兼职的,建议政府给予支持,及时地解决灾情速报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的经贴费问题。

再次是强化异常的跟踪落实,加密分析会商,密切与北京地震局及有关专家的沟通,做好我们的地震分析会商工作。

要加强台网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我区的优势,按照北京市地震局要求,发展深井观测,建设综合的水动态监测点,全面提高我区的监测能力。

要对全区的四个压磁应力进行改造,把现在的模拟观测升级为数字化监测,改变人工每日两次观测,这样可得到整点值数据。目前有些区县已经进行了改造,收到了良好效果。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全面提高我区的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形成我们的特色,以便使我区的地震前兆观测工作,能够走在全市的前列。

二、大力加强地震防御工作

要全面加强我区的抗震设防工作。

一是地震局的大厅窗口要切实加强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严格执法,确保提请抗震设防要求在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落实,使新建工程不留隐患。

二是请有关部门要抓紧开展,全区学校、医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和水库、化学危险品企业及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性能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给予解决。 

三是为了全面的掌握全区建筑抗震设防能力,下半年,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区的建筑进行再调查,为此,区地震局正在积极做前期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还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协调建委等相关部门共同来完成。

四是要将抗震设防纳入新农村建设中。对于农村民居,要进行摸底统计,掌握农村民居的第一手资料,为全区抗震设防及加固工作做准备。对农村民居的在建问题,要制作在建流程,尽快提高农村的抗震设防水平。 

三、进一步提升地震应急应对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体系。督促全区的各镇、生命线工程和危化品企业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按照预案落实到应急人员、车辆、装备、加强值守,时刻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继续推进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抓紧落实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规划,要选一部分公园、绿地筹建避难场所。

四、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

xx地震后社会广泛关注地震,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的时机,进行广泛的宣传,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校,因为每一个学生就可以辐射一个家庭,并建立长期的地震知识宣传基地。在全区的学校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地震知识讲座,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大力提倡一个家庭配备一个应急救生包倡议,以备急需。

除了上述的宣传方式,建议政府要加强各类地震博物馆,地震科普馆的建设,是否可以借鉴海淀区的经验,建一个公共安全馆,为市民提供实地了解消防知识、防震减灾知识、体验地震场景、掌握避险救生技能的窗口和平台。

篇五

近年来,xx县防震减灾工作在省、州地震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全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目标,树立新理念、研究新思路、制定新举措,进一步强化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扎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我县防震减灾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

一、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站位,用心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1、观测项目建设创新发展。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支持,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到地震局调研指导工作。并安排10万元项目建设前期经费和作为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数字化测震台xx台(省级示范台)已建成投入使用,JD-2体积应变观测井改造恢复观测;投资20万元的高精度痕量氢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年内可建成观测,解决了xx县地震观测无前兆项目的历史;鄂嘉、安龙堡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基本台已签订建设用地协议。

2、加强震情跟踪。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震情跟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xx县地震局2018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xx县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做好震情跟踪、异常情况收集和分析工作。同时加强与各乡(镇)宏观联络员、水库管理员等的联系,对区域内宏观观测点的水位、水温、水色、水质、动植物等的异常变化进行了调查跟踪10次,并做好分析、处理落实好日常各项工作。

3、做好震情会商。按照省、州地震部门的震情会商制度,结合省、州地震局年度会商结论对县辖区和周边地区震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至10月底共进行周会商38次,月会商9次,季度会商3次,半年和年度地震趋势会商2次,并完成了2019年年度会商报告的编写,及时将会商报告上交县委、政府和州地震局。

4、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地震局各项制度及遵守各观测仪的操作规则,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通讯畅通,实行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的双岗负责制,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值班制度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监测仪器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仪器管理规范操作,把地震仪器的日常维护、观测结果的及时上报等常规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确保了监测系统正常运转。制定地震台网(站)运行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地震监测台网(站)进行管理和维护,年内未发生影响地震观测环境和地震监测设施的事件

5、持续开展“三网一员”培训。4月10日在县政管局会议室举办2018年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业务培训会,全县8个乡镇防震减灾分管地震工作副镇(乡)长和党政综合办主任、20个地震宏观观测点观测员,县地震局全体干部职工共60多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三网一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为全县防震减灾工作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突出重点,用情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为扎实做好xx县防震减灾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县地震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等为契机,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一是上街宣传。二是影视媒体、网络信息平台宣传。三是指导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四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五是地震科普知识进乡村、进机关。六是科普宣传专栏宣传。七是开展地震安全科普示范学校和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按照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的创建要求,妥甸中学、xx一中和妥甸小学通过了州级示范学校验收;积极申报妥甸中学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大麦地镇普龙社区为州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大麦地中心学校为州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三)压实责任,用力做好应急救援和震灾预防工作。

1.修订完善的《xx县地震应急预案》。xx年8月,在全州率先修订完善了《xx县地震应急预案》,制定xx县地震破坏性地震预警预防及响应机制、xx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构成及应急机构职责、xx县地震灾害应急指挥流程图,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县长为指挥长, 46个工作部门组成的xx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机构更加健全,应急机构职责更加明确,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2.完成2018年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2018年10月9日,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入库的通知》,8个乡镇和13个部门收集整理了地震应急数据,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

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全县共组建地震灾害应急队伍37支,900人。

4.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018年6月28日至30日,成功举办了楚雄州2018年地震救援第一响应人xx培训班。

5.加强应急准备。2018年6月,积极做好迎接州应急检查组对我县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和州政协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的实地调研,及时制作xx县地震应急预案口袋书200本和地震应急流程图210张,近期将发放到相关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

6.组织开展全县防震应急演练。9月17日在县城工业园区召开2018年全县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暨开展地震灾害综合性应急演练。

7.正确履行法定管理职责。主动开展防震减灾执法检查和监督,组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抗震设防执法检查4次,多次深入易地搬迁城镇集中点进行指导。

8.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2018年以来共办理抗震设防审核审批2件,咨询服务16次。

9.应急避难场所设置。目前我县已建成县城3个(民族文化中心广场、查姆广场、妥甸中学运动场)、乡镇4个(嘉中学运动场、大庄中学运动场、大麦地镇中心广场、安龙堡乡文化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近3.5万人临时避险。并制定避难场所管理办法,每个应急避难场所配套有帐篷、折叠床和棉被等物资。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和部门对防震减灾工作认识不到位;二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直接联合应对地震灾害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部分乡镇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对地震应急预案不熟悉,对各自职责和应急流程不清楚,对灾害管理组织和实践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地震应急基础建设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加强组织领导

1.面对当前防震减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各乡镇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等领导同志关于云南防震减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国家应急部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

2.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原则,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各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风险源排查和开展防震演练等工作,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思想,把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3.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提升地震应急能力,根据应急预案适时开展行业应急演练。公安、交通、民政、卫生、气象、消防、通信、电力等部门是地震应急抢险的主要力量,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部门间的应急联动。国土、水务、安监等部门是易发地震次生灾害的重点监管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点、水库、危险品日常监管;住建部门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及城乡建筑物和重大工程抗震设防检查;学校和医院是我县人员较为密集场所,要加强对房屋、隐患点的排查、检查,强化地震安全演练和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二)继续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按照我局每年年初制定的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完善震情跟踪措施,进一步发挥“三网一员”的作用,坚持异常落实不过夜,及时做好监测资料分析处理工作。认真做好震情分析和会商,完成周、月、季、半年和年度地震趋势意见,并向县委、政府报送。加强对仪器管理和维护,保障仪器运行正常,资料连续、可靠、完整。认真做好钻孔式体积应变观测井和高精度衡量氢观测项目的开展。及时与省、州地震局做好对接工作,继续做好xx数字化测震台的相关工作保障其正常运转。

(三)进一步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增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动员社会公众、学校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按照省、州的相关要求,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提高社区居民的和学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能力为目标,在下年中继续将创建工作拓展延伸。

(四)继续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和对农村民居工程的抗震设防指导,积极开展好新一代地震区划图的宣传贯彻工作,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审批,根据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从源头上把关,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五)加强地震应急基础建设

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业务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健全和完善我县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技术平台建设,提高各相关部门应对破坏性地震应急综合能力,对全县地震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入库。一是各相关部门和8个乡镇认真组织力量逐一落实,按时填报数据资料;二是收录的数据量较大,涉及范围广,属于涉密数据信息,严格按照保密有关要求和规定填报;三是各填报单位要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四是地震局对收集数据进行严格审查认真核对。

3.严格执行震情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地震局各项制度及遵守各观测仪的操作规则,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通讯畅通,实行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的双岗负责制,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值班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值班制度落到实处。

4.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要扎实储备一批救灾物资,做到“有物资、调得出、用的上”,按照分级储备、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原则,将救灾物资储备常态化、机制化。根据《楚雄州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实施方案》要求,确保达到“将救灾物资储备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不低于30万元。各县市应急储备有救灾帐篷:县市不少于200顶,边远乡镇不少于100顶;棉被、衣服:县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不少于1000床(套),边远乡镇不少于200床(套);彩条布:县市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不少于300件;其他生活类物资要与各大商场、超市签订代储预购协议”的要求,切实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合理统筹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不足,全县共有7个应急避难场所其中县城有3个,乡镇有有4个,还有3个乡镇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一是健全各乡镇应急避难场所;二是在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图书馆、学校、车站等应设置宽敞的安全出口应标明疏散标志和应急避险路线,避免混乱、拥挤、堵塞等事件;三是在选择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时,面积要开阔,高大建筑、电线,地下管线要少。避难场所可以利用现有的公共设施如广场、绿地、公园、体育场等,且尽量使其均匀分布,以利于群众迅速到达。

(六)进一步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

强化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深入学校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积极营造“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对学生和农村群众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科普知识、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七)研究制定《xx县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实施方案》

认真按照《楚雄州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实施方案》要求,及时研究制定《xx县地震应急防范准备工作整改实施方案》,紧扣时间节点,细化措施,抓紧落实整改。

(八)建立邻县区域合作交流机制

楚雄—建水断裂带和元谋—绿汁江断裂带在我县和禄丰县、玉溪市易门县交接处交汇,是我州长期地震重点监控区。根据震情形势,适时与禄丰县、玉溪市易门县开展三县联合业务交流、研讨,构建三县防震减联动机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5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816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