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的工作感悟:迟来的回望

时间:2019-05-14 12:44:45 网站:公文素材库

工作是为了什么呢?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别的方面的欲望,2018年眨眼间过去了,这一年的工作也结束了,你对这一年的工作有什么感想,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的工作感悟:迟来的回望。

本已自己梳理了一份年总结,不打算发,但近两天觉得有些想法愿意分享。毕竟我曾经在这里说了太多东西,需要一个实践后的回望。

先分享这一年的工作心得。

大学时代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个坚决执着于写字梦想的人。当时新媒体领域尚未展开,写字在老人眼中仍然是吃不上饭的活儿。所以算是费力说服了家人,也在期间放弃了考研和出国,日复一日地读书、练习写作,要直接找到喜欢的工作。

前两天听一个心理学音频,讲到很多年薪百万、履历完美的人生赢家纷纷抑郁的现象。这些人从未想过喜欢什么,只被迫追赶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以至于积累到一定极点后,内心再也无法忍受欺骗,只好生一场大病强迫身体停下来。

唏嘘的是,他们尚且有钱和经历停下来,去休假、看心理医生、给自己充分二次选择的机会。但更多因此抑郁的普通人并不一定有。

所以突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很少有大的心理问题(我年初也斥巨资看了9次心理医生,不过是其他问题,过两天分享),是因为很早就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而工作这一年,又让我在关于自我、关于社会的思考上进了一步。这让我能够相对牢固地把握自己,不至于产生大的失衡。

我无比庆幸自己坚持做了一份写字的工作。我的公司氛围良好,平日里不写稿的时候,老大鼓励我们多读书、看电影,甚至反复鼓动我在公司也开读书会(搞得我很羞涩),而老大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家,能学到很多经验。这些都让我在卷入市场机器的同时也能够饱有滋养灵魂的闲适与自由。

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在《民闲论》里说过,资本结构让人格畸形化发展,而闲适的空间(以滋养文化、艺术等爱好)是健全人格的必要。

当然,我在这一年的工作经历中遇到了不少波折。豁然开朗只是近两个月的事儿。

我清楚地记得去年年关,因为没有和老大沟通,导致在错误的时间写了一篇大烂稿。虽然在那之前也曾被骂,我都理性接受,但那天,或许是长期积累的压力、委屈被戳破了,导致我崩溃大哭(我是一个习惯压抑心情的人)。我一直哭到9点下班,怎么都停不下来,回到当时合租的10平米小屋后又一边继续写新的稿子、一边哭,直哭到凌晨4点交稿。第二天老大因为我的努力夸了我,但我也并不开心。

那之后一直到4、5月份,都是我工作、写字的瓶颈期。我不再愿意努力读书,会看很多综艺取乐。我厌恶新媒体的节奏,觉得赶热点写不出好稿子,于是开始怀疑究竟该不该把喜欢的事情当工作。

当时认识了一个老作家。他看了两篇我大一时候写的东西,夸赞”真有灵气啊“。说实话,听到夸赞的时候还以为被讽刺了,因为我根本不觉得那时候的东西好,只觉得写得矫情。但他解释道:‘虽然文字不成熟,但灵气是在的,为什么不去做编剧?’

这番话让我意识到,从前写东西的激动劲儿不在了,只剩下应付,这当然不会保存灵气。如我同事所言,我俩每天面对工作,都像在扔一个烫手的山芋。

但我从不是自我放弃的人。4月左右又开始加把劲儿,依稀记得情况有所好转,许多文章都得到了认可。然而某次开会,老大认真跟我和一个同事聊,说:你俩现在这样倒是问题不大,只不过只能成为非常普通的文艺青年。

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那句话点醒了我。尽管我明白我们终其一生都大多只能成为普通,但我还是厌恶”普通“二字。起码,我想成为一条窄巷里的特别。

我也不记得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大概又是一些努力读书、写字、但不再埋怨的日子。可也依旧不自信,我很难觉得自己写得好,也困惑于出路。

直到8、9月份的某天,同事偶然向我传达:老大说觉得你俩写得真好,比市面上的好太多。当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老大在说客套话(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很难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

而后又过了一些日子,我便非常频繁地听到老大的当面夸赞:写得真好,比《三联》的都好。并且传达了我司老总的夸奖。因为老总是《三联》的创始人,被她夸奖就宛如被一只给神开过光的手摸了脑袋一样。

我可算是舒了半口气。

回头来看,在这期间很大的一个心理变化是,我多了一份应对材料的自如,和感知选题的激情。而不再是一遇到不熟悉的话题,就觉得”没有好的观点“,”领域不熟悉写不好“。

之前和同事几个因为积累不够,基本上很难做到当天定选题、当天出稿还能写得好。但现在我们几乎都是当天商量选题(因为还是要贴合热点),然后找到一个文化分析的角度,用4-5个小时写出来、一遍定稿。因为积累相对多了,也有余裕去感知我们要写的东西的生命力,从而钻研出一个好的观点来。

这一部分源于熟练工,以至于可以快速判断选题本质;另一部分源于,我并不想和别人写得一样,我还想再多想一步、深一步。也因此老大说我在最近一个月又得到了快速进步。

当然还是有很多挣扎。这让我时常很难过。

我们每天要面对的热点领域跨度很大:可能是完全不了解的人、需要从头梳理他的经历(碰上像我前几天写的李泽厚这样的人,梳理难度又非常大);可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比如经济、犯罪学,不敢乱说又不得不说,所以只能借用别人的观点。

而因为要当天出稿,所以有时候只能做一个资料整理者,难以输出自己的观点。再加上我时时保有一份警惕,认为作为媒体传播者,要谨慎发言,不能滥用平台的影响力,所以更不敢说。这样下来其实非常难受,觉得自己要么拾人牙慧,或是做了没价值的传播。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强迫自己继续加大力度涉猎。

但好处就是,工作强迫我成为了一个阅读广泛、思考理性的人。很多人问过我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是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自由。许多人的不自由都来源于信息渠道的闭塞:或因为原生家庭影响,或因为主观觉得没必要接触其他东西。但只有不断扩展对世界的整体认知,才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意味着什么、社会事件的迸发意味着什么,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

而自由则意味着选择权的获得。哪怕不拥有握在手中的选择权,起码也不会任由别人麻痹自己的大脑,成为被社会安稳剂支配的人。(当然对很多人而言,被麻痹是幸福)

此外,因为工作性质要求每天看新闻并观察舆论走向、追踪事件结果,以至于时常感到震惊和绝望。我意识到自己仍然能够相安无事地活在这世上,真是侥幸的事。

因而永远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多关怀底层、边缘人,多一份为他们说话的心。毕竟尤其在首都这样的地方,中产幻觉是更为强烈的。社会会刻意塑造一份中产美梦,把为中产服务的底层藏起来,并因为种种原因粗暴地对待他们。

所以不是你生活得幸福,是你运气好,是你没看过另外一种可能(当然中产也不一定幸福)。

而既然作为既得利益者,也更要多思考社会结构,毕竟我们更有知识及行动力量为改善环境做一点贡献。哪怕只是声音上的贡献。

这也是我工作一年的最大心得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的工作感悟:迟来的回望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829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