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伟大的祖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是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自豪的,在这40年里,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农信的变化征文1500字。
2018年6月26日,****农商银行挂牌开业一周年,也是沅江农信砥砺奋进的35周年。在沅江农信的历史长河中,任韶华斑驳脸庞,任曲折磨砺身心,历经四十载风风雨雨,我们姓“农”的执着与坚守没有变、我们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的理想与信念没有变、我们“沅助农商,惠泽城乡”的历史使命没有变,心怀浓浓的农信情,始终深植在“三农”的热土,岁岁年年不曾更改。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1986年前往原沅江县南大膳信用社任会计,1992年在南大信用社任内勤主任,1996年经组织调整调入沅江信用联社营业部,此后历任机关多个部室负责人,白驹过隙,数十年如一日,我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慢慢磨砺为农信的老员工,容颜岁老,此心却未曾更改。看着自己为之奉献一生的沅江农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同时也亲历沅江农信搭乘改革开放东风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感慨万千的同时也甚感欣慰。
那些年,存贷款业务巨幅增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83年成立沅江信用社联合社以来,沅江农信为适应市场变化加快了自主变革的脚步,存贷款等业务快速发展。以南大膳信用社为例,据粗略估算,八十年代末,该社各项存款800万元左右、贷款300万元左右。到2018年9月末,该支行各项存款46420万元、贷款25311万元,存贷款分别增加58倍和85倍。从数据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信用社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的收入也在快速增长,生活水准越来越高。
那些年,高素质员工逐渐成为农信主力。
30年前的南大膳信用社虽然有很多分社,但每个分社只有1-2名员工,学历大多是初高中学历。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目前南大膳支行共有员工2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70%,平均年龄33岁。沅江农信社也从2006年开始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员工,高学历员工占比持续增加,员工结构不断优化,从机关到网点,高学历青年员工已经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那些年,科技逐渐替代人工,为沅江农信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0年以前,算盘和账簿是我们吃饭的工具,也是我们最为倚重的核心竞争力。那时,信用社一切业务办理全部靠手工记账和算盘,顾客存取款、计算存款和贷款利息全靠算盘。工作时,几把珠算盘同时打起来“哗啦啦”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我还年轻,为了更快掌握这两项技能,便利用守库休息时间练习文字和珠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随后几年系统内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时间如水,眨眼敲响了21世纪的钟声,沅江农信也逐渐步入发展的新台阶,再加上省联社的成立,在上级指导下各类电子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电子网络系统、综合业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相继上线,计算机应用代替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逐渐提高、业务进展突飞猛进。
那些年,汽车逐渐取代自行车、摩托车成为走村下乡的寻常代步工具。
刚到南大膳信用社上班时,信用社最值钱的就是那辆“嘉陵”牌摩托车。那时候这台摩托车载着我们或下村收贷或运送头寸,风里来雨里去,是我们最为信赖的伙伴。后来,有条件的信用社购买了面包车。而现在,农商银行员工大部分都买了汽车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运送头寸也有专业的保安公司,下村收贷也都开上了汽车。
那些年,我们实现了由信用社到农商银行的华丽蝶变。
农村信用社诞生已有60余年,它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它来自于农民、扎根于“三农”,它是中国金融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服务群众最贴近、服务条件最艰苦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当之无愧的“离农民最近的银行”,它已成为“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农村金融主力军”。但在体制管理上几经周折、几度变更,所以被群众戏称为金融队伍的“游击队”。直到2005年省联社成立,农信社才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值得依靠的港湾。2017年6月,从沅江农商银行正式挂牌之日起,沅江人终于有了自己的银行,同时也实现了几代“信合人”的夙愿。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一代代农信人在时代的航船上风雨兼程、奋力前行,前后相续,传承着农信人的精神追求和历史使命,把老一辈农信人开创的事业和打下的基础发扬光大。沅江农信人改名不换姓,变身不变初衷,今后的日子将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拥护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谱写新时代沅江农商银行的新篇章,实现沅江农信人的农商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改革开放40周年农信的变化征文1500字》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8938.html
- 下一篇:乡镇2019年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