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青年作家学者研讨会发言稿精选2篇

时间:2019-05-14 12:51: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青年作家学者研讨会是为了让那些文学爱好者共同进行交流,对于某一件事、或是某部电影,进行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关于流浪地球,你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青年作家学者研讨会发言稿精选2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给我们冷静思考科幻文学的内涵提供了契机。

一、家背后的团结意识。

电影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家。家的含义面向整个人类世界而言,是家庭、家园、家乡、亲人、精神寄托。影片强调家的背后,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提出的建构方式是圆融,建构者自身与建构的对象都是人,用现代话语表述就是团结意识。团结,关注的是个体生命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在电影当中,无论时间经历多久,各个角色的思想意识有怎样的不同,人们都愿牺牲自我拯救他人。危机越严峻,团结越紧密。刘培强在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即将解体的危机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刘启,但这不是作为父亲的自私,他抢救儿子的同时也是拯救整个人类世界。韩朵朵在地球停转之时,是被无数个大人托举出水面才得救的。当联合政府将韩朵朵的求救通讯发送给所有的救援队员的时候,各国救援人员纷纷调转车头,齐心增援。在这里电影不失时机地回应开头教师上课提问希望是什么的情节,韩朵朵在求救通讯中道明了,希望是唯一回家的方向!这就是说,人类的希望孕育在团结中。

正因为影片中强烈的团结意识,冲淡了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世界的倾向,人类社会的前进,不是也绝对不能由某一个人,一个组织和一个国家来限定。全人类的繁荣富强应该由人类发展合力来决定。这一思想在影片中得了极其鲜明的表现:一个青年修车工回忆了父亲对童年的自己讲的话,醒悟到拯救地球的方法;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小小的救援队,不愿坐以待毙,不顾一切的去执行计划;一个受制于智能系统、独自一人漂泊在太空的中年男人,毅然决然冲向木星的氢气层,成为点燃木星的最后一根火柴。所有人努力的背后,都有来自各个国家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团结一心的无私支持。在这里,电影不是要表达人多力量大的虚妄,而是想揭示在最严峻的危机面前人还能做什么。

相对于电影《流浪地球》,同名原著小说无以复加的表现了宇宙的冷酷,似乎真如刘慈欣所说,人的博爱与理智,在大气层之外已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在电影中,当人类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人的选择最能体现人性的可贵。电影制作者们坚信,团结是人性中最本质的力量,它可以带领每一个人超越危机和苦难,人最终也必然会选择这种本质力量。这样做的结果正如电影中工程师老何所说:生死如常。这不是说生死不重要成了平常的东西或可以醉生梦死,而是生死就是人本身,是人精神家园中的核心。从这个意义可以说,电影《流浪地球》从家出发,在危机中展现人的团结意识,最终战胜危机,追求新的发展机遇,寻找新的家园,揭示人真正的家就在人的内心,这又回到家本身。

二、细节里的中国现实元素。

电影《流浪地球》极为重视细节中的中国现实元素,哪些细节元素可以使观众既不出戏而完全沉浸在电影的构思中,又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当代中国的现实而形成共鸣,还不至于触犯某些底线引发误会和麻烦?电影主创人员通过严谨可靠的市场调研和细致入微的总结策划得出了结论。我们可以罗列大量有中国现实元素的细节:刘启出场时只是一个青年修车工,蜗居在地下城的一个角落;韩朵朵只是一名中学生,吹泡泡糖、转笔、穿着丑丑的中国特色中学校服;在北京三号地下城市中,有杂货摊儿,王府井街牌和扫描支付,有舞狮表演、北京腔、打麻将、中国的春节、吃饺子和春晚主题曲—《春节序曲》;黑社会一哥玩的是任天堂和魂斗罗;地下城也有帮派开设的场子;韩子昂在派出所被拘留时听的是《海草舞》;在城市的废墟图景里,出现了北京的中央电视台总部大厦,俗称大裤衩,还有上海东方之珠广播电视塔;刘启开车的强力突破造成自己被扣12分;当然,最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北京第三交通委的安全提示,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句是真实存在的交通安全宣传口号,1999年江苏张家港的一位警嫂参与“交通安全口号征集”活动,最终凭这十个字获得了一等奖。

不难看出,《流浪地球》将大部分中国人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体系,凸显出新的意义。这种新的意义就是科幻文学艺术构建未来的主要内容。不可否认,科幻文学的危机之一,是对陌生化事物进行阐释的合理性会遭到意想不到的质疑,如果科幻作家对未来的勾画与现在的差距过小,那就会消解未来存在的价值,反之,如果对未来的设计让现在的读者和观众难以认同,那就会阻碍接受的效果。《流浪地球》中以现实元素重组的方式缓解了这一危机,保持了陌生和熟知的平衡。

然而,应该进一步看到,仅仅将人们熟悉的事物拼接重组,还不能称之为文学艺术,科幻文学和影视的中心是审美。审美意味着以形象、意象和图像表达意义,也就是说,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对事物进行符号化,动态多元、高效合理地构建意识体系。从《流浪地球》的细节看,影片制作者精心斟酌了符号的编组方式,在有意回避和隐藏某些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又试图重构新的价值取向,形成三个价值层次——个人主义、工业主义、历史主义。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流浪地球》的出发点,工业主义的价值取向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历史主义的价值观为个人主义和工业主义的价值取向提供阐述依据。

个人主义,是维护个体生存权利、尊重个体生命价值,彰显个体联合意义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不是唯我主义,而是从个人出发,由此及人,将心比心,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旨归是追求个体与人类的自由、幸福和解放。《流浪地球》中从头至尾都没有任何统帅、领导、权威、领袖出场,联合政府组织隐退到幕后,以声音显示自己的存在,在危机中,平民承受了最大的牺牲,而解救地球的整个具体实施过程全部由具体的基层执行者完成,《流浪地球》电影把地球打造成一个平民自治的乌托邦,其思想取向不言自明。

工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工业机器符号显示出人对力量、效率、精准、技术、发明、创造、完美,持之以恒的追求与信念。工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人类、人机一体、探索未知。《流浪地球》中用特效将工业主义式的价值取向推向高峰,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幻电影和中国影视剧对工业主义最完美的表现。影片中,巨大的运载车如同洪流一样在雪野上奔腾,救援队装备的装甲车、外骨骼、火神机关炮、挖空一座座大山的巨型挖掘机、容纳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口的地下城、全球100000座行星发动机、硕大无比又功能齐备的领航者号太空船。毋庸讳言,这些符号是科幻电影中的标配,将《流浪地球》与《星际穿越》、《星球大战》、《太空堡垒》等经典名作对比,这些工业符号并不出奇,但关键是它们所迸发出的力量,在对抗危机时震撼人心,动人心魄,产生了强烈的效果,让人意识到工业对整个人类的意义。

历史是人对过去事件的记录与阐释体系,历史主义价值观是从历史中总结正确经验,指引社会健康发展。我们罗列的细节从根本上说是都对历史的重现,重现背后是对现象的价值评价,如果刘启蜗居、韩朵朵的校服和转笔、韩子昂向民警行贿、Tim说自己有“中国心”、李一一与何连科的斗嘴、何连科临行前像拜关公和菩萨一样拜“顿爷”“爱爷”“金哥”,都能让人会心一笑,引起共鸣,那么废墟之城、频发的地震和伤亡、红色标语就更显露了某种缅怀感叹之情,更有韩子昂面对冰冻的上海城感慨以前的人们只关心钱,而不关心太阳,而他的妻子总会为赚不到钱回家的自己煮上一碗咸得要命葱花面,这种诉说和对比就带有强烈的评判意味。这样看来,《流浪地球》以及所有经典的科幻文学艺术,都在建构未来中对现实进行了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反映,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科幻作品在对现实的重构中创造着未来。

三、用牺牲生命烘托真挚情感。

与《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类似,《流浪地球》也宣扬人的真挚情感,《流浪地球》开头刘培强与儿子的对话,与接近尾声时他与儿子的通讯,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前后呼应,以最简洁朴质的方式让整部电影都弥漫着浓厚的父子深情,不仅为影片奠定了总基调,而且衬托出人类与地球的关系。这种将情感和牺牲并置的方式,最大效果地凸显情感的真挚和牺牲的伟大。科幻电影的牺牲和真情并置,有其较为独特的程序。在《流浪地球》中,首先,每次牺牲都揭示了隐含的情节,每个隐含的支线文本都满溢着伤痛、怀念和真情。在接受抢救杭州地下城任务的时候,刘启一行人看到运送火石的运载车司机牺牲自己保护了火石的安全,这预示着此行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牺牲,而且也为后续行动作出了表率。救援队在上海遭遇地震伤亡过半;赵志刚为救韩子昂被电梯砸下高楼;韩子昂在临终时想到的是解救和抚养韩朵朵,他的临终遗言是让刘启带朵朵回家;随队工程师黄明体力透支,但牺牲前一声不吭,最后默默地死去;而当周倩毁掉火石,队长王磊怒吼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白死了,这才揭示出这个刚强的汉子内心最柔软的一面;在太空中,马卡洛夫为救刘培强付出了生命,他再也不能像约定的那样和刘培强一起钓鱼;地球上,何连科吸烟时看到了亲人留给他的纸条,在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完成任务后也牺牲了;最后付出生命的是队长王磊,他临终前为救援队幸存的队员下达了最后的命令:

CN171-11救援队,全体注意,以下是命令:活下去!

其次,牺牲和真情的并置,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幽默、玩笑、无厘头情节依次相连,通常是一个笑点后必然紧随着人物的牺牲和真情流露。比如李一一在讲解完拯救计划后问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所有人都举手要提问,可是李一一根本没有解答的意思,自顾自坐下,弄得人们囧在那里,无话可说;王磊和幸存的队员被分配去推动行星发动机撞针,但面对眼前数百米长的撞针,王磊惊讶又无奈地问道:你管这玩意叫针?幽默、玩笑、无厘头情节没有消减牺牲和真情的意义,反而用人物的可亲可爱加重了牺牲带来的悲剧性。

最后,不仅是个体的牺牲和真情并置,杭州地下城35万人全部遇难,各国救援队在不计损失的情况下抢救行星发动机,遭遇了巨大伤亡,这样的情节使牺牲和真情的并置效果得到强化和扩展,演变成危机中全人类的生存状态。从个体直到人类,用牺牲烘托真情,《流浪地球》暗示着社会发展中那些无以复加的挫折和人类永不屈服的意志,这缓解了当代人面对未来不确定时所带来的精神疲乏与困惑,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从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规律看,文艺作品提供给人以真情,只有真情才能令人无惧生死,不知苦累,以此为基础的牺牲才意味着全力付出的最高境界。

总体看,团结意识、中国现实元素、真挚情感,是《流浪地球》的关键词。《流浪地球》小说原著和电影作品有很大不同,原著类似一部庞大的未来地球文明编年史的提纲,而电影只是这部编年史一个细节性的片段,原著表达出人类在命运面前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抗争中的悲凉意味,电影则弘扬人类的团结意识与精神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危机。这种差别提示我们,读者和观众对作品的接受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科幻文学理论不能忽略对接受者的研究。科幻文学是对科学奇迹的审美阐释和理性预判,但如果从接受者的视角看,科幻又要根据特定的民族历史经验,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解决人内心的问题,最终回归到人的本质需求中。从这样的内涵出发,科幻文学就是一种动态多元的文学形态,而不会画地为牢、夜郎自大,或者僵化死板、昙花一现。刘慈欣在探讨科幻文学创作的实质时说过,“文学是人学”是一个伪命题,科幻文学应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超越人性的东西。他的言论从反映的内容和本质看并没有说错,文学不是固定的“人学”,而是不断催生新意义的“新人学”,从《流浪地球》的小说到电影,从中国科幻文学的崛起历程中,我们一次次看到,文学总是居无定所,艺术总是处于流浪的状态,但只有这样,文学才能保持活力,才能逃脱令生命审美意义死亡的“清除污染”、“僵化的样板”和风暴性的“氦闪”,才能追寻到人的精神家园。

篇二

感谢钟晓老师、晓米和润泽酒庄举办的研讨会,能够给我们发声的机会。恭喜郭帆、大刘、还有吴京让中国科幻走向了世界!流浪地球已经破了41亿的票房。这是个让中国人骄傲的数字,更是中国科幻电影人骄傲的数字。当然还有我的羡慕嫉妒恨,这个恨呢,是恨自己不够努力,因为追梦十几年,一直想着:这中国第一部卖座的科幻电影是我的作品。做不了第一就做第二吧!把中国软科幻更上一层楼。

个人理解呢,科幻主要是以科学为基础,对过去、现在、未来及平行世界和其他维度世界的推论和畅想。

那么科幻电影呢?在向人类传播着可解释的和不可解释的内容。我们这次的主题片《流浪地球》就展示了未来人类文明可以到哪里去的一种可能。

一、《流浪地球》的现实意义

文明是个脆弱又顽强的集体效应,是个充满危机和奇迹的机制。

人类能够走到今天,真的是幸运又骄傲。居安思危,我们要在有能力的时候去为未来做准备。

经过人类近300年的发展和努力,地球的自然环境岌岌可危。2018年,是人类一个分水岭,美国零下52摄氏度,澳大利亚零上50摄氏度,还有各种被人类摧毁的自然平衡而导致的自然灾难正在报复着没有道德做基础的人类科技。

流浪地球的诞生,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同时又指引了方向。当然,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和剧中是不一样的。但是,这部影片最伟大的地方,是在于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自然环境的脆弱和可贵,人类的渺小和伟大。让更多人知道生存多么不易,灾难随时就会发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让更多的人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幸福的家。

二:从电影制作的角度看《流浪地球》

我第一遍看《流浪地球》是在电影院,由于个人杞人忧天的执着和追梦历程的原因,当时真的是热血沸腾,除了一些特别不合理的情节,完全忽略了影片制作方面的问题。所以之后又看了2遍。

一部影片,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此片主要描写了亲情,祖孙三辈之间的付出。其次是友情,战友、朋友之情。爱情就非常模糊了,除了回忆中的妻子几个镜头也就没什么了。我有个自己写的剧本就截然相反,以拯救妻子为主题,到是可以和流浪地球做个互补,拍个番外篇,当然如果大刘他们喜欢的话。

至于故事本身,因为我很早就听过原著,所以这个电影版本是改编成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原本一带而过的故事,变成了主线。概括的说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拯救的故事,头尾呼应了父爱的奉献,过程彰显了人类的坚强。

首先,对《流浪地球》的优点应给予充分肯定。全片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可以说是特效部分了。CG效果虽赶不上好莱坞顶级的制作,但也绝对拿得出手。记得刷第一遍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幕前看着片尾字幕,掰着手指头也没数过来后期制作团队的人数。估计最低有几百人以上。当时很诧异是哪个投资方,敢第一个吃中国科幻电影的螃蟹。

对于剧情记得比较深刻的是:最后大家推撞针的部分,个人有一些小激动,因为这是我喜欢的桥段和表现方式。我称呼这样的情节叫“父子大练武”,比如少林足球、缝纫机乐队就是这样的结构。为什么这么称呼呢?因为小时候看七龙珠的时候最喜欢的章节就叫父子大练武,内容是孙悟空父子俩在不同的时空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最后聚集而达成目标,这是让人热血的经典手法。

影片中的这部分情节也是很成功的!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有5000年的历史,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是团结的,是不排外的。是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增加了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敬畏之感。很期待流浪地球在全球的放映!

其次,《流浪地球》还有一些不足。故事好看与否在于矛盾冲突,导演在全篇为最终目的设置了很多阻碍,但是都是客观阻碍,比如坍塌、翻车、死亡等等。几乎没有主观矛盾,比如叛逃、叛变或者更高级的人工智能意外阻碍等等,也就显得人性刻画的不够深刻。如果能够加一点点这方面的展现,影片会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耐人回味。

而且所有人物都表现的过于感性,在末日时期,在生存面前这些人的表现我觉得不太合理。比如CN-171-11队长王磊竟然控制不了情绪对着自己的队友开枪并浪费子弹、一个军人是经过训练的,尤其是这种特殊末日环境下的军人,应该有着以更多人生存为底线的准则,不应该情绪化。刘启在得知失去父亲刘培强的时候,大喊关掉设备,竟然要停止拯救人类,这个也太情绪化,是不合理的。

全篇最让我思考的部分就是刘培强最后的决定,牺牲火种计划来拯救流浪地球计划,这到底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全篇的核心矛盾是被木星引力捕获,这是突发事件。这么大的灭顶之灾,人类科学家对木星引力作用没有预判和备案。

做为一个影视工作者,15年来,我始终抱着一个信念走到今天。就是通过影视的手段来传播正能量,来传播危机感,来传播让大家幸福的智慧,还有让文明存活更久的方法。

流浪地球不仅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更开启了我科幻作品的元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青年作家学者研讨会发言稿精选2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91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