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开学已经过去四周了,学生们早早进入到学习生活中,为了期中期末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而努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常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写好教学反思。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春学期小学第4周教师教学反思精选4篇。
篇一
开学两个星期了,一切事情慢慢步入正轨,孩子们渐渐的从寒假自在的生活中清醒过来,他们意识到该是收敛自己的时候了,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集体生活开始了。
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假期里都过着极为自由的生活,放松的时间长了有些孩子就很难收心,刚开始开学的时候,有些孩子纪律性不强,毅力不强,上课不在状态,昏昏沉沉,要么上课嘻嘻哈哈,要么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所以,我深刻的认识到课堂管理也是一门学问,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更好的驾驭课堂,让学生既能开心的喜欢学,又能让学生掌握老师讲的所有知识。
三年级的孩子,对英语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因此,我还是继续抓住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课上用一些小游戏练习所学的单词与句子,课堂氛围还是不错的,但是上周五的第一单元的检测却非常的不理想。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了一下自己
1.有些学生把三年级上册所学内容忘记了,甚至极个别学生把个别的二十六个字母忘记了,这暴露了两个问题,首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掌握的不够扎实。其次,寒假期间,没有在家好好学习。因此以后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另外假期是最容易拉开学生成绩的时候,今后假期期间也不能松懈对孩子们的检查,要及时督促,让孩子通过发语音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
2.大多数学生读的很熟练,但是落实到笔上,各种错误都呈现出来,学生还是没有用心去学,学的也不扎实。因此今后要加大检查力度,利用班空时间随时进行抽查,让他们的英语学习紧起来,不能处在一个松懈的状态。
3.语音题是学生的一个弱项,考试时大多数学生因为语音题失掉分数,今后考试还会经常遇到语音题,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以后要多加强调语音教学,多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英语教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要为学生的起点负责,也是为学生的未来负责,我会努力做好,让学生有更大的进步。
篇二
最近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读这本书时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先生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雷夫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当操作,教师就告知他离开座位停止实验,看其他同学实验,明天有机会再做。打棒球不按照规则,没有竞技精神的,雷夫老师也会让他们坐冷板凳。而不是,班里一人捣乱,其他所有同学都被株连不允许到操场上打球;没有写数学作业,就惩罚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下课不准离开自己的座位。其实,现在看来我在教育生活中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没写数学作业和不准上美术课有什么关系?这样也让我错失了一次绝佳的教育机会。这也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而不是在给予一些不相干的处罚从而使我们在不经意中丢失了与学生之间的那份信任。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班级和学校充满着“害怕”,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怎么会有效率,怎么会快乐,孩子们怎么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
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篇三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在课堂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捕捉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在课前谈话中我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了对数学的兴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教学中,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的比较深刻。
(2)重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种形式探究找因数倍数的方法。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进而又借助体态语言——打手势,让学生说出20和24的因数,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这样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在探究倍数时,我则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篇四
3月8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的活动为自己的妈妈准备节日礼物。通过把普通的彩纸变成礼物的实践,让学生感知自己做的礼物更有意义。
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们很兴奋,学生乐于上手工课,也盼望上手工课,这是一个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之前向学生展示几个之前自己做好的立体贺卡,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初次尝试立体贺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学生对立体贺卡很感兴趣,但是怕自己不会做,缺乏信心。为了打开学生们的思维,我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去做的?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进行交流,大胆猜想。通过我的启发,学生们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迫不及待的想尝试。
我向学生演示剪纸过程,采用对折的方法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去。接下来就是学生大显身手了,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无法独立完成,需要同学的帮助,合作学习无需特别强调,学生都会自发的进行小组合作,个别女同学制作的很快,从完成的作品来看,如果再添加一点装饰就更完美了。我将先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有成就感。最后和学生一起进行装饰,粘贴。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立体贺卡完美手工。趁着学生情绪高涨之际,评选出优秀贺卡,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体验到自豪感。
最后,请学生回忆刚才的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观察剪出来的漂亮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通过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轴图形,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学生们都过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制作了节日贺卡,而且对第三单元的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一举两得。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我们班这群孩子相处1年半的时间了,我觉得这节课是最活跃,最充实的一节课,学生很开心,要求以后多上这种活动课,因为他们不仅体验到了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还轻松习得轴对称图形。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这一次初次尝试打破常规,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制作过程中产生很多的碎片垃圾,有些学生制作过程中,剩下的碎纸片没有合理利用;自己原来一层不变的上课方式也需要改变。以后每节课好好反思,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使自己慢慢进步,弥补不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9年春学期小学第4周教师教学反思精选4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9627.html
- 下一篇:乡镇开展妇女维权宣传活动三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