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小学数学课改体会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数学科组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本学期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教材培训,当然本科组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分析学习,特别是有疑惑的题目。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1)备课。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②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2)上课。
①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老师编了“角的王国”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北京奥运会为载体。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②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3)作业。一是活动式作业。一册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作业(如算式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四是许多班级尝试做一些特色作业。
(4)考试。
着力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这学期期未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评价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客观、公正、发展的目标评价方法和原则,本评价方案将采取学校、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每类评价各制定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评价指标,分别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①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③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边实践、边学习。这学期我们科组上了许多汇报示范课进行课,而且组织教师评课,使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三、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3、深化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研讨实效。
4、加强数学学科实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加强课改实验过程的记载,随时记下课改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经常梳理和小结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扩展阅读:小学数学课改小结
小学数学课改小结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数学教学也不断在发生变化。
一、数学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学习完一节数学知识后,让学生由此联想本节和以往哪里学的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并练习把他们综合编题。二、数学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要靠教学活动来支撑。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做数学”。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1、操作。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让学生人人都去做圆的模型,动手变,动手摆,这样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游戏。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新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转盘游戏”,“帮小动物照相”,“强占地盘”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受玩中学的乐趣。
3、模拟。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元、角、分”一课时,设置模拟一个购物的实践活动,用准备好的钱到售货员那里买学具。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4、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一课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调查与统计,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与统计结果。三、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如:学习小数乘法时用“购物”;学习可能性用“摸球游戏”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还有让学生坚持每周写数学周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总结生活中的经验,使学生学习不陌生、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四、数学实用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然,这要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数学课后,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有所用,在购物中的计算,在专修中的面积,在旅游中的预算,在生活中的统筹……五、数学新评价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还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愿与新课改同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激发了自己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树立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体会新课改、学习新课改、发展新课改。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小学数学课改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小学数学课改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00256.html
- 上一篇:数学科组工作总结
-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