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归纳

时间:2019-05-29 02:45: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归纳

七上第二单元归纳

一、字词:

熄xī灭缀zhuì连晶莹yíng脊jǐ梁装载zài记载zǎi倔jué强jiàng鬓bìn发弧hú线洗濯(zhu,洗)寂寥(liáo寂寞)魂hún魄p玷diàn污(弄脏)坚贞zhēn扒pá窃qi蜕tuì变(发生根本性变化)庸yōng俗功勋(xūn功)诅zǔ咒zhu堕du落坠zhuì落烟囱cōng点缀(zhuì装饰)繁弦xián急管苦熬áo牙龈yín冉rǎn冉贪婪lán硕shu果累li累柚yu子霎shà时瞬shùn间沉甸diàn甸姊zǐ妹玲珑剔tī透孵fū化鸟巢cháo雏chú形(未定型前的形式)愈yù发(更加)逾yú越(越过)稀疏shū慧huì心(聪慧的心思)彗huì星皎jiǎo洁嬉xī戏(欢快地玩耍)心旷kuàng神怡yí风韵yùn诸zhù位慷kāng慨kǎi绷bēng紧金窖jiào抢劫ji未泯mǐn撤ch销xiāo禀bǐng告(下级对上级报告)厄运(灾难)掳lǔ走俘虏lǔ支撑chēng拐guǎi杖乞丐gài坚忍rǎn(韧rn)不拔bá天赋(给予)fù蚕茧jiǎn执著zhu纯粹cuì报酬chu闲暇(xiá,空..闲)奢shē望(过高的希望)蹂ru躏lìn(践踏)呵hē责(呵斥责备)懊ào恼猝cù然(突然)琐suǒ事(细小而繁多的事)星辰chn崭zhǎn新(新)魅mi力(吸引人的力量)愠yùn罔wǎng殆dài诲huì焉yān弘hng毅yì凋diāo零恕shù二、解释:可望不可即(靠近)绝处逢生(绝处:死路。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找到了希望与出路)...大写(伟大,崇高)浪子(不务正业做坏事的人)风情(风俗民情)俗子(低俗的人)丰硕(多而大)累累(li形容很多)低回(留恋)具体而微(具备)举世无双(全)闲适(清闲安适)..险象迭生(景象;屡次)得失之患(担心)未泯(灭,丧失)突如其来(突:突然。突然发....生(不好的事情)。)玲珑剔透(玲珑:灵巧精致.剔透:明彻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鲜明透亮.)心旷神怡(开阔;愉快)正色(严肃的神色)鞭策(督促)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盛名(大)理所当然(理:道理,情理当:.应当然:这样)获益匪浅(fěi,不)逆来顺受(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不亦乐乎(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并带有诙谐意味。)温故知新(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别人学习。)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死而后已(已:停止。到死(承担的责任)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使命或任务而奋斗终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表现)三、文学常识:

1、玛丽居里:玛丽居里(1867-1934),原是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2、《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四、主题:1、《理想》:这首诗从历史、人格、人生等不同角度赞美理想,启示人们要趁早树立理想,并为之而奋斗。2、《行道树》: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无私奉献着的崇高精神。3、《第一次真好》:本文描写作者第一次看到柚子和第一次观察雏鸟的情形,告诉人们要勇于尝试第一次,珍重第一次。4、《白兔和月亮》:本文描写白兔赏月、得月、弃月的经过,告诉人们:如果巨大财富给人带来痛苦,不如放弃财富。(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5、《落难的王子》:本文写一个王子落难后变得坚强的事情,告诉我们:厄运往往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6、《我得信念》:本文作者居里夫人回顾自己近50年来的科学探索路程,表现了居里夫人坚韧顽强、伟大高洁的性格和对科学的挚爱。7、《论语》: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者罔,思而不学者殆。(2)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如何欣赏句子:(1)这句话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事物)……心里(特点),突出…..精神品.质(2)这里是……描写,具体地表现…..过程(心理),突出……品质(3)某词,原来是……意思,在这里是……意思,这句话是说......意思,表现了……特点(品质).

1、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答:(1)这里采用比喻和顶真的修辞(2)赞扬了理想的意义:理想引领人前行。(3)这句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2、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代代人的理想比作美丽的珍珠链,(2)形象生动地赞扬了理想的历史意义:一代代人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引领着人类不断进步。3、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得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理想比作地平线(2)形象生动地说明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艰巨性和长期性)。

4、理想使你微笑…倔强…忘记鬓发早白…仍然天真答:理想使人乐观、坚强、心态年轻、充满活力。5、理想…敲碎你地黄金梦;…洗濯你地自私心

答:崇高的理想不是为了发财谋私利,而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谋幸福。6、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答:(1)崇高的理想是为他人、社会、人类谋幸福,它往往要牺牲个人的利益、精力甚至生命,(2)同时,他也因此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到了快乐与满足。7、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答:(1)副产品是指生产某物时附带产生的物品。(2)崇高的理想是为他人、为社会、为人类谋幸福,而不是为了追求个人荣誉,社会给予他荣誉,只是无心得到的副产品。8、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答:(1)追求崇高理想的人,常常被一些庸俗的人误解,甚至侮辱打击,因此有时不免感到寂寞孤独。(2)但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顽强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是快乐的,而又是心酸的。9、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答:(1)所谓不幸者,可能是生活贫困,也可能是屡遭挫折,也可能是饱受打击,还可能就是碌碌无为,(2)有了崇高的理想,这些不幸者就可能摆脱困境,就可能不再平凡而变得伟大。10、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答:(1)玷污,是弄脏的意思。(2)有的人追求崇高理想,却被坏人利用了。比如文革时期,许多青年被“四人帮”利用来打击迫害革命群众;(3)扒窃,有失去的意思。(4)有的人遭受挫折,信念动摇了,理想失去了。

11、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答:任何人都应该拥有理想,反之,一旦失去理想,人就会变得庸俗无聊可笑。12、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2)用开花结果抽芽浓阴比喻树立理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13、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答:(1)这里采用象征手法,(2)告诉人们现在国家形势大好,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的未来。

14、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答:(1)“居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2)强调了行道树生存环境的恶劣。(3)“堕落”,在这里是指行道树的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差得多,(4)赞美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15、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答:(1)点缀,是装饰的意思,(2)这里指行道树不被人们重视。(3)悲凉,有悲哀之意。行道树为人们习惯于污浊的环境、并不珍惜清新空气而悲哀,为自己无力改变恶劣环境而悲哀,(4)赞扬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16、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答:(1)神圣的事业是为他人、社会、人类谋幸福,(2)却往往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快乐、甚至生命,有时还遭人误解。因此是痛苦的。(3)但正是这种牺牲精神启示了他人,使他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珍惜生活,更珍惜幸福。(4)这句话赞扬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17、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答:(1)行道树为自己给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夏日现出浓阴,黎明迎接朝阳而快乐(2)为人们习惯于污浊的环境、并不珍惜清新空气而自己又无力改变恶劣环境而悲哀,(3)赞扬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18、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答:(1)第一次的感觉是新鲜而刺激的,(2)第一次愈多,生命就越丰富多彩。但要强调的是,无益于自己身心健康、有损于别人利益幸福的第一次别尝试。

19、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答:(1)这句话在赞扬白兔的同时,有讽刺人类利益熏心、执迷不悟之意。(2)告诉我们:如果巨大财富给人带来的是痛苦和不安,那不如放弃财富。20、“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一次出自王子之口,一次出自“我”之口,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反复出现,强调再大的灾难都能战胜,厄运往往使人变得坚强。22、“我得信念”是什么意思?

答:信念是指确信是正确的看法。本文作者居里夫人回顾自己近50年来的科学探索路程,总结了几点对生活、对科学事业至关重要的信条。

23、正是由于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答: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用蚕本能地吐丝结茧比喻自己自觉地从事科研,强调自己并非是为了名利而工作,而是对真理的渴求、对科学的热爱、造福人类的崇高使命、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促使自己科学研究。

24、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像在梦幻中一般。

答:孤独是指作者摒弃一切交际,独自专心苦读。梦幻,是指作者醉心于科学研究,怡然自得。25、讲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何不同?

答:讲求现实的人是为获得很多报酬而工作,而梦想家受事业的强烈吸引,他们因挚爱事业而工作。居里夫人放弃镭的专利权就是很好的例子。26、当他猝然长逝时,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答:“逆来顺受”是指面对挫折不做反抗、被动接受。这句话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作者性格温和,懂得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学会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一切。27、科学的美在哪里?答:科学的美在于找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在于揭开了大自然的奥秘。这种美妙深深吸引着作者,是她终生从事科研的主要动力。

28、我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小孩儿,(2)强调作者对科学的迷醉。(答案要在上下文中去找,说作者像孩子天真活泼、充满童真童趣,那是不看原文瞎讲。切忌。)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并且)时(时常)习(复习)之(它,代知识),不亦(也)说(yuè)(同“悦”快乐)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却)不愠(yùn)(恼怒),不亦君子(品行高尚的人)乎?

曾子曰:“吾日(每天)三(多次)省(xǐng)(反省,检查)吾身:为(wi替,给)人谋(做事)而不忠(尽职)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

子曰:温(温习)故(旧的知识)而(并且)知(知道,获得)新(心地体会),可(可以)以(把)为(当做)师矣。

子曰:“学而(却)不思则罔(迷惑),思而(却)不学则殆(有害)。”

子曰:“由,诲(教导)女(同“汝”,你)知之(它,代“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乎!知之(它,代知识)为(是)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这)知(同“智”,聪明)也。”

子曰:“见贤(德才兼备的人)思(想)齐(看齐)焉,见不贤而(就)内自省(反省)也。”子曰:“三(几个)人行(走),必有我师焉;择其(他们)善(好)者(的地方)而(就)从(跟从,学习)之(它,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有理想的人)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任(责任)重(重大)而(并且)道远。仁以(把)为(当做)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子曰:“岁(年月)寒,然(这样)后知松柏之后凋(凋零)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它,代“一言”)者乎?”子曰:“其(大概)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乎!己所不欲(想要),勿(不要)施(施加)于(到)人。”如何理解: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你探讨学问,不也快乐吗?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学习方法,也可以理解为虚心好学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理解为是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温习旧的知识,并且从中获得新的体会,这样的人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孔子认为,光会记诵不足以为师,老师要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有害。这两句强调学与思结合的重要性。只学不思,是书呆子,比如赵括;只思不学,是幻想家。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看到贤能的人就想到与他看齐,看到不贤能的人,内心里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地缺点,如果有,就改正。这两句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即近朱者赤,要多与好人交友,多向好人学习。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答:一个有理想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并且道路长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到死才停止对仁的追求,不也长远吗?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把实现仁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并坚持不懈,终生追求。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答:遇到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用“松柏之后凋”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君子品行,并告诉人们艰难挫折能考验人这一社会现象。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是对“恕”的解释,是对待人接物的要求。孔子认为,与人交往,要推己及人,要设身处地,要换位思考。

扩展阅读: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归纳

第二单元归纳

一、字词:

气魄p山巅diān澎png湃pài掀xiān波澜lán屏píng障zhàng一泻xi千里哺bǔ育滋zī长思量liang踱du步纵zng身监督dū诧chà异懊ào悔惩chng罚祈qí祷dǎo哽gěng咽y崎qí岖qū阻抑yì炽chì痛泛滥làn嗥háo鸣lán谰lán言怪诞dàn亘gn古默契qì田垄lǒng镐gǎo头碾niǎn场污秽huì机杼zhù鞍ān鞯jiān辔pi戎rng朔shu策c勋xūn阿姊zǐ磨刀霍霍hu妆zhuāng著zhu鬓bìn傍bàng雌cí二、解释:

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亦复如是:也像这样。复:再,又;是:这。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霍霍,快速磨刀声。原意用力、快速地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妙趣横生:横生:层出不穷地出现。形容人的谈吐、诗文等充满了美妙的意趣。

谰言(就是没有根据的诬赖的话)怪诞(虚幻的)亘古(延续不断)默契(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雄健(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炽痛(热烈而深切)阻抑(阻止压迫)标直(笔直)污秽(肮脏的东西)逼狭(非常狭窄)三、主题:1.《黄河颂》:这首歌词借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来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伟大的精神,号召人们发扬这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抵抗日寇,赢得民族解放。

2.《最后一课》:本文描写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本文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以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号召国民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气馁,发扬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赢得革命的胜利和民族的解放。4.《土地的誓言》:本文描绘了美丽富饶的东北景物和作者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至死的誓言。5.《木兰诗》:本文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而归的故事,赞扬花木兰深明大义(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的高贵品质,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四、课文语句理解与欣赏:1、《黄河颂》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找到关键词并理解文章开头的作用)答:总领全文,赞扬黄河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的精神。2、《黄河颂》主体部分分哪三部分?答:(1)描绘黄河的形态(2)赞美黄河的精神(气魄)(3)学习黄河的品质。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答:从历史贡献方面,歌颂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地理优势方面,歌颂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从精神影响方面,赞扬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作者借歌颂黄河精神品质来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伟大的精神,号召人们发扬这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抵抗日寇,赢得民族解放。4、“望”统领到哪里?作者按什么顺序(以什么视角)描绘黄河的形态?答:从“黄河滚滚”到“劈成南北两岸”。从近看到俯看,再到纵看,再到横看。5、说说“啊!黄河!”在文中的作用。答:(1)从内容上说,用感叹句式,引出下文对黄河的赞颂。(2)从结构上说,它是层次划分的标志(提示语),三次出现,把主体部分分成了三个层次。6、“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说说“劈”好在哪里?.答:(1)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想象成手握巨斧的巨人(2)写出了黄河两岸地势陡峻(3)侧面表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巨大的力量。7、如何理解“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2)是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文明。

8、如何理解“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城我们民族的屏障”?答:(1)屏障,是遮挡视线或阻挡外物的东西(2)这里是说黄河天堑,阻碍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中华民族(3)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励中华民族起来抵抗外侮,保卫中华。8、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作巨人,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无数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2)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3)这句话,是从精神影响方面,赞扬黄河激励中华民族,团结抗战。9、《最后一课》开头为什么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普鲁士兵在操练

答:(1)这里采用景物描写的方法,(2)衬托小弗郎士贪玩、不爱学习、不懂事的性格特点(3)为下文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感染下变得爱学习、懂事、爱国做铺垫。10、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漂亮的礼服?答:(1)为了纪念最后一课,(2)为了表达对将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11、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答:(1)这句话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法语的热爱,对法国的热爱,(2)以及对阿尔萨斯人牢记法语、热爱法国的期盼。1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普鲁士的统治比作监狱,把法语比作钥匙,(2)这句话是说,只要牢记法语,牢记自己是法国人,并为之而奋斗,就一定能够赢得民族的解放。13、“这个可怜的人,仿佛想在离开这里以前,把他全部的知识都灌输给我们,让我们一下子掌握这些知识”,如何理解“可怜”?答:(1)“可怜”这个词,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的理解,(2)对韩麦尔先生因国土沦丧而万分悲痛的同情。

14、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答:(1)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比作小国旗(2)表现了小弗朗士对祖国的热爱。15、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1)这里是心理描写,(2)讽刺了普鲁士统治者强迫阿尔萨斯人学习德语的愚蠢行为,(3)表现阿尔萨斯人对法国的热爱。16、“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为什么想笑,为什么难过?答:(1)“想笑”是因为郝叟声音古怪(2)“难过”是因为郝叟来上课,使小弗朗士想到阿尔萨斯已经沦陷了,阿尔萨斯人再也不能学法语了。(3)这句话表现了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感情。17、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答:(1)这里采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2)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因国土沦丧而无比悲痛的心情(3)和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敬仰之情。18、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答:(1)这里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因国土沦丧而无比悲痛的心情和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19、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答:(1)这里采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2)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因国土沦丧而无比悲痛的心情。

20、什么是“雄健的精神”?答: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2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用长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2)形象生动地说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有坦平,有曲折,不足为奇,不必悲观,(3)为下文抒写“发扬雄健精神”作铺垫。

22、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答:(1)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用旅行生活经验来说明冲破崎岖险路会产生“奇趣横生”的享受,(2)为下文号召人民发扬雄健的精神,战胜眼前的困难做铺垫。23、《土地的誓言》按什么结构写的?采用什么抒情方式?

答:全文共两段。第一段,先直接抒情,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中间列举了富有东北特色的物产,间接抒发对美丽而富饶的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最后,又是直接抒情,直接抒发回归故乡的急切之情。第二段,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热爱之情和回归故乡的渴望,再列举在故乡时的生活情景,间接抒发对故乡的怀念、热爱之情,最后直接抒情,发誓为故乡的解放不惜牺牲的豪情。

24、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答:(1)“泛滥”是指“河水溢出”,在这里是比喻,把对家乡的炽痛的热爱比作江河泛滥(2)形象生动的表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25、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答:(1)“呻吟”表达痛苦的感情,(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写白桦林痛苦(3)实际上是说东北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下痛苦的生活。26、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答:(1)“滚落”是形容巨石等可视的东西(2)这里有比喻之意,把无形的声音比作有形的石头(3)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皮鞭声清脆响亮的特点。

27、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答:(1)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2)表面写故乡热切地盼望她的儿女早日回归摆脱侵略的心理。(3)实际是表达作者渴望回到家乡的急切之情。

28、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答:(1)它们,一是指故乡的土地,一是指作者的内心(2)这句话是说,故乡渴望着我回去,而我时刻梦想着回到故乡。(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回归故乡的急切之情。29、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答:(1)埋葬,用于对死去的事物(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是说日寇的侵略毁灭了东北人民的欢乐、幸福(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

30、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誓死收复故乡的豪情壮志。五、文言文:木兰诗

唧唧复(又)唧唧,木兰当(对着)户(门)织。不闻机(之不尽)杼(梭子)声,惟(只)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想),问女何所忆(思念)。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文书),可汗(khán皇上)大(大规模)点兵(征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i为此)市(买)鞍(ān)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垫子),南市买辔(pi嚼子和缰绳)头,北市买长鞭。旦(早晨)辞(告别)爷娘去(离开),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只)闻黄河流水鸣(发出声音)溅溅(jiān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战马)鸣(发出声音)啾啾(jiūjiū)。

万里赴(去)戎(rng军事)机(事务),关山度若(像)飞。朔(shu北方)气传金柝(tu原指打更的器具,这里代打更的声音),寒光照铁衣(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朝堂)。策(记)勋(功)十二转(级),赏赐百千强(qiáng有余)。可汗问所欲(想要),木兰不用(做)尚书郎,愿驰(奔驰)千里足(千里马),送儿(青年男子)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外城)相(她)扶(扶持)将(jiāng不译);阿姊(zǐ)闻妹来,当(对着)户(门)理(梳理)红妆(女子艳丽的装束);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hu,拟声词,磨刀石)向(奔向)猪羊。开我东阁(女子闺房)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穿)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梳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同“贴”,粘贴)花黄。出门看火伴(同灶吃饭的战友),火伴皆惊(惊慌)忙(忙乱)。同行(走)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爬搔,动弹),雌兔眼迷离(眯眼);双兔傍(bàng靠近,贴近)地走(跑),安(怎么)能辨(分辨)我是雄雌?

1、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喜爱花木兰这一形象(花木兰形象有怎样的典型意义)?答:(1)花木兰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她深明大义(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不慕名利、热爱和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集传统美德于一身。(2)花木兰证明了女子也能顶起半边天(女子并非不如男)。人们塑造花木兰形象,来表达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批判,对劳动妇女的歌颂和社会地位的肯定。

2、在塑造花木兰这一形象时,为什么重点写看榜时的忧虑、出征前的准备、踏上征程时的思亲心理、辞官还乡的欢快情景,而略写战场厮杀的打斗场面呢?答:这首诗主要歌颂花木兰深明大义(热爱祖国)、孝敬父母、不慕名利、热爱和平等思想品质,而不是英勇善战、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深厚感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不屑。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归纳》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归纳: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归纳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65017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