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优秀党员原创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时间:2019-05-14 09:41:02 网站:公文素材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优秀党员原创先进事迹材料精选,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篇一】

12年前的xx村是一个信息闭塞且非常贫穷的小山村。当2000年果化阳东的春风吹遍阳东大地而xx村的乡亲仍然无动于衷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xx村人,xx坐不住了,他决定“放脚下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现状。2000年,xx打算回到家乡承包村前几百亩弃耕荒地和闲置的山地,搞立体养殖,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开始xx把回乡搞养殖的计划告诉亲人时,没有一个人赞成。后来,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妻子同意了。就这样,他和妻子并肩作战,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的基础上,xx当即承包村前弃耕的几百亩荒地和闲置田地搞立体种养,想方设法多方筹集启动资金10多万元,承包了100多亩的弃耕土地,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猪舍,200多平方米的鹅、鸭舍,开挖了50亩的鱼塘,养殖了300多头瘦肉型肉猪,放养了50亩罗非鱼。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注册的阳东县塘坪丰苑养殖场已逐渐扩大,发展到占地650亩,其中鱼塘400亩,水果种植250多亩。建有猪舍1万多平方米,饲养母猪500多头,仔、肉猪存栏达近5000头,生猪年出栏量达9000多头;水产养殖年产量达125万斤;还建有一家占地700平方米的中型饲料原料加工厂,同时,无息赊料给饲养户,满足了自给供应及周边饲养户的需求。此外,还利用丢荒山地,通过股份制与种养大户合作,不断扩大种养规模,打响xx村综合养殖品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初具规模,辐射并带动周边村民发展。

勤于执政为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是xx回乡创业当村干部的根本目的。在xx的广泛发动下,村民依靠科技尝试养猪、鹅,尝到“甜头”后,对xx更加支持了。他还举办科技宣传、培训、推广等活动,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在全村掀起了大搞科学种养的热潮。近年来,共举办科学培训150多场次,发放种养资料超过1万份,受益农户达1.25万人次以上。

几年来,他培养本村党员示范大户22户,帮带群众100多户,提升党员干部致富、带富本领。一位年轻党员在他的带动下承包村里的鱼塘、养殖肉猪1000多头、种植果园30多亩,目前家庭资产已达到20万多元;100多农户先后发展了肉猪养殖业,每户年出栏量分别为800多头。现在他们也发挥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带更多群众发展肉猪养殖业。他又组建了专业“能人团队”、80人的“捉鱼专业队”和120人的“养殖协会”等互助组织。特别是“致富一帮一”活动,33名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分别与村中33名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扶,现已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开设的“能人讲堂”,带动村民走上养猪致富之路,得到了市、县组织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市范围推广。

在推广科技带动发展中,xx坚持从良种引进、示范试验等方面积极推广,他还先后多次聘请专家到场到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和讲授科普实用知识,并辐射带动阳春、阳东两县(市)的5个乡镇36个自然村,受益农户达2.13万人次,从而使合作农户扩大发展至800多户。

在xx的带动和扶持下,今天的xx村村民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07万元,同时拉动了饲料、运输、农产品加工、青年务工等其他行业发展,为社会增创效益达2亿元。xx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实现了户户有猪舍,200多户发展综合种养殖业,60多户养殖大户不仅在城里盖起了小洋楼,还有10户买起了小汽车,大大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创业热情。昔日贫穷落后的xx村,如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典范。

勇于履行承诺,真诚回报社会

荣誉源于实干。几年来,xx认真践行创业之初的诺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加强道路建设。全村6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村道硬底化,使村里村外的交通四通八达、路面平整,并且建设了xx大道牌楼。二是强化水利设施建设。村集体投资200万元,完善了村里的水利设施建设,让老百姓的田地实现自流灌溉。三是投资30万元建好了xx小学硬件设施。四是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新建了一幢三层、占地637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解决了村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的问题。五是自发组建了一支村级治安联防队,保一方平安。今天的xx村乡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步发展。xx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他始终认为,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位退伍军人,还是作为一名村干部、一名农民企业家,这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他昨天今天这样做,明天依然会这样做。

【篇二】

真情付出聚人心

xx社区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来的老xx社区和周边几个家委会整合而成的,社区刚合并时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就得干出个样来”,xx一不怨,二不愁,大事小事跑在前,脏活累活带头干,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班子成员和居民的信任和尊重。

结合社区党员难管理、作用难发挥的实际情况,xx在社区党员中倡导开展了“一管三带一联”活动,让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院、联好户。社区有个残疾人家庭,母亲是智力残疾,儿子是精神病人,两人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乱得像个垃圾堆。xx决定先与他们家联户,给大家做出样子。她带领党员们挽起袖子、扎起裤腿,帮助清理了屋里的垃圾,清洗了积满灰尘的门窗玻璃和脏得发亮的衣服被褥,又自己掏钱请来了理发师给娘俩儿理了发,还亲手给他们洗脸洗手,娘俩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过年的时候,她自己掏钱置办了年货送过去;大年三十晚上,又冒着大雪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娘俩儿嘴边。在她的带动下,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积极与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进行联户帮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真诚服务勇创新

从事社区工作后,xx发现社区服务存在这样一个盲点,居民大多在周末休息,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周末也休息,群众办事很不方便。针对这种“居民上班我上班、居民下班我下班”的情况,她带领社区一班人提出了“有我天天在,有话慢慢说”的口号,建立了“365党员工作室”,不分节假日,党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服务,实现了“为民服务无空白”。有一年正月十二,一位居民急匆匆跑来求助xx,妻子和他闹矛盾,跑回了海阳的老家,怎么叫也不回来,还要离婚。xx一听,二话没说就和工作人员一起坐着长途车去了海阳。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冒着零下9摄氏度的严寒,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了媳妇娘家,苦口婆心地劝了4个多小时,终于把媳妇领回了家,xx却病倒了。新天社区是社区调整时划到xx社区的,由于管理脱节,地面垃圾遍地、野草丛生,一到xx天蚊蝇滋生,居民意见非常大。面对这种情况,她带领党员冒着酷暑清运垃圾。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新天社区彻底变了个样,卫生好了、环境美了,老百姓握着xx的手感激地说:“xx书记,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么好,你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365党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接待群众3000多人次,为居民解决困难2000多件,成为青岛市唯一社区党建品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xx还依托工作室成立了由乐善志愿者协会等14个分会组成的“百姓协会”,167名关心社区建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主动走出社区,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手段,开发了集党员管理、民情服务、党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电子地图”,建立了民情服务档案,为社区孤寡、空巢独居老人安装了“爱心门铃”。

真心奉献暖人心

xx说:“谁都有老的一天、谁都有遇上难事的时候,困难的时候就得有人拉他们一把,共产党员更应该带头这么干。”一位孤寡老人80多岁了,每月只有180块钱的遗属金,生活非常困难。xx给她办了最低生活保障,还经常买东西到她家里看看,顺便帮她打扫打扫卫生。有一次,老人生病了,看着老人既不舍得吃,也不舍得看病,xx就给了她300块钱。第二天晚上老人跑到xx家,拿出了一枚金戒指,对她说:“你就是我的亲闺女,我死了也带不走,我把戒指留给你,做个纪念吧。”xx说什么也不收,在她看来,孝敬老人天经地义,何谈回报呢?从那以后老人在路上见到xx就双手合十,嘴里念叨:“好人好人!好人有好报!”

商丘路40号有个农村大学生,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成了家,却得了尿毒症,光医药费就得十来万元,偏偏这个时候,媳妇又要跟他离婚,绝望的他想到了轻生。xx看到这个情况心急如焚,把他在农村的父母接过来、安顿好,同时,发动社区爱心捐款、四处筹措资金给他治病。当xx把钱送到他手中时,他的母亲拉着xx的手哭着说:“xx书记,如果没有你,我儿子早就死了,俺这个家也就完了。”现在这位大学生病情稳定了,还当上了小老板。每到母亲节,大学生都会给xx写信,在信中称呼她“妈妈”,xx把这个称呼当做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高奖赏。

多年来,xx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照顾自己家庭的时间却被挤得少之又少。婆婆生病住院,她只能利用工作间隙去看望,父亲年迈多病,她却无法长久地在床前照料,最让她不能释怀的是,因为忙于社区工作,连老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但她对此无怨无悔,因为老百姓的事始终是她心中最大的事。

【篇三】

xx,一个毕生追求实现老百姓幸福梦想的农村带头人。36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江边荒村变成了一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乐土。是什么让他坚持36年,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与群众朝夕相处建立起来的血肉联系。

坚守致富的承诺,带领群众一起干

1978年8月,43岁的xx推着一辆破自行车,来到永联这个xx最小最穷的村担任村支书。他暗下决心,要彻底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

当年冬天,xx带着全村青壮年在低洼地上挖塘养鱼。“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要想富,就要战天斗地!”他带头卷裤腿、下冷水、挑土方,带着永联人奋战50天,挑土10万方,挖了50亩鱼塘,也填平了低洼地。第二年,永联人就迎来了建村8年来的第一个吃饱肚子的丰收年。

解决了温饱,xx还要带着大家致富奔小康。xx乡镇企业刚萌芽,xx组织村里的能工巧匠,一口气办了枕套厂、玉石厂等七个小工厂……1984年,瞅准xx农村变富、家家盖新房的机会,xx果断关停了这些厂,拿出全村大办乡镇企业积累的30万元钱,创办了永联轧钢厂。第二年,轧钢厂净赚200万元,永联村一跃进入全县10个富裕村之列。

2001年,钢材市场巨变,坯、材价格倒挂,村办轧钢厂眼看没了出路。xx提出:转型,炼钢。

一个村,搞钢厂?全中国也没有的!而且,十几亿投资,万一砸了,全村十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可就全打了水漂!

“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管什么事,只要去干,就有成功的希望!”面对众多质疑,xx大声疾呼,“放手一搏,冲出一条‘血路’!”在他的带领下,永钢100万吨炼钢项目仅用341天就建成投产,永联村也由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工业化道路。

如今,永钢集团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1位。永联村在全国60万个行政村中,经济实力排名前三、上缴税收排名前二。

36年的筚路蓝缕,xx坚守让永联村老百姓富起来的承诺,带领全村老百姓搞副业、办钢厂,做精科技农业,发展乡村旅游,踏准农村改革发展的每一个节拍,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发展道路。正是对群众承诺一次一次的兑现,xx从群众中获得了坚定的支持和无穷的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使永联成为一个富裕、文明、幸福的最美乡村。

把百姓装在心里,筑起幸福家园

2006年以来,永联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把散居在田间地头的3000多户村民全搬进去,让农民过上了配套齐全、生活便利的城市化生活。

从居民小区到小学校,中间隔着一条大马路。马路修得很好,xx却要挖一条地下通道,再装上自动扶梯。有人不解:“浪费这个钱干什么?”xx语重心长:“孩子们和老人家每天都从这里过,他们的安全重要,还是这些钱重要?”

永联的老百姓说,只要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哪怕再多人反对,老吴书记也绝不会让步。

2002年,xx兴起新一轮改制大潮,上级要求永钢“彻底转、转彻底”,公司很多人也想着“全分掉”。而xx则有自己的想法。他悄悄去找市领导,要求给村里保留股权。公司干部会上,xx说:“要是‘转彻底’了,永联村的公共建设怎么办?永联村村民怎么办?我是企业董事长,更是永联村的党委书记,我把我的一半股份留给村里。”xx带了头,其他干部没话说了。就这样,他为村集体争到了对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25%股权。如今,村里每年可以分红8000多万元,等于给村里栽了一棵巨大的“摇钱树”!

“xx让股”,在今天看来,相当于让出了数量惊人的个人财富。而xx却看得很淡:“其实也不难。关键是,看你心里是不是装着老百姓,遇事是不是都从老百姓角度来考虑。”

永联的老百姓说,我们想到的,老吴书记帮我们想了,我们没想到的,老吴书记也帮我们想到了。想着村里人上学、看病不方便,xx带领村领导班子在永联小镇上建起了学校、医院、农贸市场;想到那些只会种田、别无所长的老乡亲,xx专门安排“挤出”500亩地建起江南农耕文化园,解决了一大批老农民就业难题;想到全村人的米袋子,xx投入巨资发展现代农业,引进40多名“大学生农民”,实现了“鼠标种田”。

如今,“4个98%”的数据让永联成为全国标杆:98%的村民实现了城镇化集中居住,98%的土地实现了集中流转,98%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98%的农民享受到比普通城里人都优越的福利和社保待遇。

“富了口袋富脑袋”,构建现代治理样本

农民从村庄进社区,身子进去了,思想、习惯和文化修养还差着一截距离。xx又开始琢磨:大伙儿的口袋鼓起来了,脑袋也要富起来。

于是,xx创造性地设立“文明家庭奖”,以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对每个家庭实施考核。年终没扣分的,发给每人1000元奖励;有扣分的,1000元酌情扣除,以“奖文明”来提升“讲文明”。

xx地区的老百姓都爱看锡剧、越剧等地方戏曲,xx觉得这是一个引导村民从中汲取知识、提高素养的好载体。于是,永联村花300万元专门建了一座“永联戏楼”,天天有演出,戏种达八九个,村民们从戏文里学到了很多道理。

“没有精神文明,即使物质富足也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为了关怀弱势群体,xx带领村民在永联小镇上建起一条爱心互助街,“老年人想上网冲浪,我们有电子阅览室,请志愿者教老人上网;双职工子女放了学没地方去,我们有红领巾驿站,请来退休老师领着孩子做功课;孤寡老人做饭难,我们有助理餐厅,做好饭端到老人手上。”一年不到,永联村的爱心志愿者就发展到1600多人,大家争做文明人。

“村庄是大家的,要把它管理得让绝大多数村民都满意,就必须集中全体村民的智慧。”xx深知,现代化的村庄治理,不能再靠一两个“能人”,也不能由村里一手包揽,而要靠村民自治,靠公共管理,靠社会力量。于是就有了永联村的“村民议事厅”,专门组织200多名村民代表议永联村老百姓的事情,为老百姓争取应有的权益。永联村出台规定,重大事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都要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凡涉及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事关村民利益的问题,也必须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议后再予以实施。每逢村民代表开会议事时,其他村民可以来二楼旁听观摩,外墙上的电子大屏幕也可同步对外直播。

“现在,村里每件事情的决策,都在议事厅里举行,村民们可以来听一听、议一议,通过集思广益,让我们永联村的发展决策更加公平、公正。”xx说,永联村的发展,既要有勤勉创业的钢铁意志,也要用现代化治理方式凝结起全村的智慧,共同把永联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四】

2003年,随着“合村并镇”政策的出台,xx族农民居住的“朝阳村”与近邻的汉族农民居住的“路河村”合二为一,组建起了新的“朝阳村”。在通过一系列民主选举程序,xx成功当选了新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交给她这个村官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维护民族团结。

要想团结朝汉两族村民,赢得xx族村民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就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关爱村民、体恤村民、服务村民。为了尽快融入xx族集体,顺利开展工作,xx开始“狂补”xx族民俗知识。一方面她翻阅资料,从书本上学习;另一方面深入xx族村户,和他们真诚沟通。在工作之余,她学习制作xx族特有的大酱和咸菜,从生活细节上融入村民的生活。同时,xx族村民家中每有婚丧嫁娶等重要事情,她都一丝不苟地按照xx族风俗参加,并给予恰当的帮助。就这样,她慢慢地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也慢慢地走进了xx族村民的心。

xx族村民李永浩家两间土平房的一面山墙倒了,生活面临很大的困难。xx听说这个情况后,立即登门了解情况,并多次联系民政、残联等部门,及时送去了3000多元的扶贫资金,又把自家价值5000余元的红砖、石头、檩材送给了他,很快建起了54平方米砖瓦结构的新房子。有一年腊月二十九,一位年迈的xx族村民病故了,她到家里帮助料理后事整整一天一夜,熬得双眼血红。除夕当天,万家团圆之时,她又让丈夫去火葬场帮助送葬。正是这样真诚的守望,感动、感化着xx族村民。

为了更好地团结xx族村民,充分发挥本村的xx族特色优势,xx多次到省、市、县民委协调资金20余万元,建立了xx族老年协会、xx族舞蹈队和朝汉民族秧歌表演队。为了方便xx族村民开展活动,她在村部设立了xx族老年协会办公室,并修建了一处近100平方米的活动室。

原来的xx族村民人多地少,年收入甚微。xx通过逐户走访,积极动员他们去韩国打工,支持村民向外求发展。2008年,一位xx族村民想去韩国打工,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出国日期一拖再拖。xx知道后,主动陪他一起去信用社,帮他协调贷款10万元,使他顺利成行。几年来,她先后为去韩国打工的村民协调贷款200多万元、办理劳动力转移1000余人次。仅劳务输出这一项,每年就为村里创收1500余万元。

致力发展经济,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发家致富”才是硬道理。通过对本村的实际考察和对外经验的借鉴,她为村里定下了全新的发展基调,“少粮多经,发展致富”,减少普通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经济家畜养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2006年,她邀请省农业厅“绿色办”专家对朝阳村耕地的土质、水源地水质进行化验,认定这里完全可以建成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随后高薪聘请高级技师常年“蹲点”,指导村民在无机稻田里养蟹,一举两得。几年来,这个村产出的“鴜鹭”牌稻米,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的认证,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畅销中国广州、深圳和韩国,产出的河蟹在省内外供不应求。每亩水稻的收入高达8000多元,每亩稻田里的河蟹产值高达700多元,实现了大米、河蟹双高产。

2007年,xx作为朝阳村“创业带富领路人”,率先购买了2000多只雏乌鸡进行试验性饲养,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后,她组织农民开展起了绿色养殖活动。在她的带动下,有26名党员发展成了养殖专业户,并带领更多普通养殖户发家致富,朝阳村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乌鸡养殖专业村,村民的收入逐年攀升,腰包逐渐“鼓”了起来。2010年,朝阳村生产的乌鸡蛋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鴜鹭”牌,目前已经占领了辽源地区乌鸡蛋市场,还拓展到通化、白山、延吉等市场。如今乌鸡养殖户已达到100余户,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18万元。

xx坚信,要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在向土地要效益的前提下,带领村民走务工、经商、兴办多元化产业之路。3年来,她带领全村先后组织成立了水稻种植、养鸡等专业合作社。她又带领全村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年产值2000万元的“鴜鹭”牌袜厂、3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院内设有农家服务超市、“鴜鹭”榨油厂、“鴜鹭”牌系列农产品展厅、“鴜鹭”牌绿色稻米加工厂和xx族宴宾园。

创建文明新村,让满意度“高”起来

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是xx心中时刻惦记的事情。

过去的朝阳村,到处是旧草房、泥土路,村容不整,道路难行。她首先从改造泥土路和村民院落抓起,多次去乡政府请批资金、争取政策。后来,“村村通”的政策为她提供了资金,她动员村民出工出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完了6条水泥路。

“再穷不能穷教育。”xx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去做的。她上任后,很快聘请了高级技术人员,终于成功地打了一口深达60多米的水井,结束了师生喝水难的历史。接着,她又四处奔走,先后筹集资金20余万元,在本村建起了“希望小学”,为小学配备了13台电脑,实现了远程网络教学。

与此同时,xx带领村“两委”成员制定了本村高素质人才奖励计划。对本村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学生,按照学历给予额度不同的奖励资金,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困难问题,也鼓励了村里的孩子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带领村“两委”成员经常参加市、县级人才交流活动,广泛吸纳有志于在农村创业的青年人才到朝阳村发展创业。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利用人才,她对各类人才建立了专项档案,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提供创业帮扶。大学生吕春玲正是在xx的感召下,放弃了到城里工作的机会,留在了朝阳村,并成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增加了鲜活的力量。

几年来,村里新修了桥涵5座、石砌路边沟5000延长米,统一安装了铁制院墙7000延长米,设置垃圾箱200多个,搬迁柴草垛86个,植树1万余棵,绿化美化村组公路8公里;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沼气炉灶,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了100%;修建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极大地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风物长宜放眼量。眼下的朝阳村,在xx的带领下,朝汉两族村民团结互助,共同富裕、幸福和谐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正向着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铿锵迈进。

【篇五】

每个人都有所追求,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甘州区长安乡前进村党总支书记xx的人生追求是:把人生的价值与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用心为群众办实事,用情为群众谋福利。凭着超前的意识、开拓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他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百姓的称赞.

创业富民的“领头雁”

“加快发展、为民造福”是xx十年如一日始终履行的任职诺言。上任之初,他从深入分析村情、逐户走访问计入手,提出了发展蔬菜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的富民强村思路。然而群众却一时难以接受,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带领村社干部一个春天就修建了68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当年种植圆茄每棚收入60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实惠,纷纷主动连片建造日光温室360亩。温室建起来了,为解决销售难题,xx因势利导在村上成立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长绿”牌蔬菜商标,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种植,群众单棚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蔬菜种植使前进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经济“翻身仗”,但xx没有满足,他带领班子成员广泛考察市场行情,邀请专家充分论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红提葡萄540亩,栽植红提长廊1.5公里,注册“前进村庄”红提葡萄商标,棚均收入达2万元左右。2008年以来,他又引导农户通过入股合作、赢利分红的形式,建成现代化奶牛养殖场3个,发展奶牛养殖5000多头,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2000元,带领全村种养业向高效益、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多业并举、整体推进的前进之路。

新村建设的“排头兵”

xx经常说:“有福民先享,有难官来挡,给村民办实事,自己受苦受累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他抹下面子,白天到上级单位“化缘”跑项目资金,晚上到群众家中“攀亲”做思想工作,顺利完成投资700万元的32栋别墅式小康住宅楼建设,建成“农家乐”餐饮休闲娱乐一条街。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又抢抓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有利时机,动员群众修建小康住宅楼7栋246户,争取项目资金180多万元修建村社油路8公里,配套桥梁14座,实现了全村主干道路条条硬化、全程贯通。引进宁夏开发客商投资1500万元,建成双华清真牛羊肉屠宰生产线。引进的钢化玻璃生产线和中空玻璃生产线,为新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提供了新型材料。如今的前进村人自豪地说:“马书记给村上办了很多好事,现在灯亮了,路宽了,房换了,吃好了,穿新了。”这正是xx带领总支部一班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写照。

党员干部的“主心骨”

“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没有一个团结坚强的核心,群众就会像一盘散沙。”这是xx经常说的一句话。近年来,他大力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的产业党建新模式,指导组建红提葡萄、奶牛养殖、温室蔬菜等5个合作社党支部,通过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使党组织成为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坚强堡垒,党员成为了推动和谐新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本村党员唐荣年在xx的帮助下,租赁承包原机关农场的撂荒地,示范带动80多户农户进行集约化经营,使全村专业化的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000多亩。同时,他积极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配车子、奖票子、给位子,先后高薪聘请8名xx农业大学、河西学院的专家教授担任发展顾问,大胆引进24名有潜力的高校毕业生进村发展,积极回请8名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使全村主导产业上的致富带头人激增到了200多人。对村班子其他成员,xx总是以自身的模范行动来感染、影响和带动人,他总是把村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甚至村上的大小接待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他每年还把自己的工资作为绩效奖金全部奖励给其他村干部,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一致称赞。

和谐发展的“先行者”

xx大会小会都讲:“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建设和谐新农村绝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他与总支部一班人制订实施“211”计划,由村干部每人帮扶2户特困户,合作社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富裕户和先富型党员各帮扶1户一般户。该村王德祥家庭十分困难,xx决定帮助王德祥建大棚除穷根,王德祥缺资金,他主动垫付;缺人手,发动党员帮;缺种子,他协调村协会支持。王德祥逢人就感动地说:“这几年我家的困难村上都帮助解决了,没有马书记,就没有咱家的今天啊!”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他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娱乐设施,把8月29日确定为“爱村日”,每年都拿出20多万元,奖励全村各类先进典型,使爱村、兴村、富村成为前进人的自觉行动。如今,踏上康庄大道的前进村,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繁荣景象让路人驻足而望,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全村文明和谐、科学发展、比学赶超蔚然成风。2011年6月,前进村党总支被中组部和xx省委分别表彰为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优秀党员原创先进事迹材料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7912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