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品牌发展的论文:上海老字号惊艳史,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品牌之于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一个品牌,我们总会想到它的诞生地和它的发展史,就好比我们现在说到美国会想到“苹果”和“微软”,过去说到上海会想到“上海”手表和“海鸥”照相机一样。品牌是标志,是一个地区形象乃至实力的象征和说明。
上海现有“中华老字号”180多家,本地的“老字号”有40家,上海形成都市不过100多年,拥有这么多知名的老字号,确实与它独特的发展历程分不开。20世纪的上海品牌史,从通商口岸的开放到成为一个工业城市,“上海货”一度是“高级”、“时髦”的同义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公私合营,有的老品牌及时抓住发展机遇,进入品牌复兴时期,演绎着兴衰历程。曲折历史过程中,上海民族品牌有其独特的品牌韧性,一直都在大众视野中。
为生存 初创品牌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民族品牌迎来第一个辉煌期。一方面,作为近代中国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城市之一,上海是外国资本进驻中国的主要据点;另一方面,外国工业的投资和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很多民族品牌,或是在洋货一统天下的夹缝中崭露头角,或是在轰轰烈烈的国货运动中发展壮大,抑或是在与洋品牌的营销对垒中完胜而出。而“江海通津、华洋杂处”的贸易环境,又促进了百货业、食品业、服装行业等一批商业老字号的诞生。
上海通商口岸的打开,工商业萌芽引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上海发展,一些响当当的品牌创始人,大多产生在首批来到上海的作学徒的佼佼者中,学徒的辛苦经历,使得这些民族品牌创始人身上都有着一股子吃苦耐劳、勤节约的美德。
家庭“三大件”之一的“蝴蝶”品牌缝纫机,是由浙江余姚人沈玉山及友人张明生,和原就职在美国缝纫机公司胜家的业务员高品章三人共同创立。在当时缝纫机被外商垄断的情况下,三人决定集资经营缝纫机修配、销售业务。业务开展随市场需求而定,“蝴蝶”缝纫机最早生产草帽的工业缝纫机,抗战爆发后,美国缝纫机终止进口,1940年“蝴蝶”缝纫机开始生产家用机。
20岁到上海谋生的周荆庭,曾经在邬文记文具店当学徒,几年工作下来积累的资金便开办商号,经营金笔、自来水笔等文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周荆庭创立了“英雄”钢笔,打造代表当时时尚和品位象征的钢笔品牌。
上海“冠生园”是由粤到沪发展的冼炳成创办的,羊绒大王“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则是从江苏吴县(今苏州)到上海作学徒后创办,“回力”鞋是由伙计出身的江苏江阴人刘永康与人合资,创办在上海唐山路的义昌橡皮制物厂中,并于1934年正式注册了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商标。
随着产品的销售日益增多,民族品牌意识也逐渐在这些企业中萌芽,一些企业较早注册了品牌标识,也有一些企业是在经历公私合营后,为了利于出口经销进行了品牌的有效注册。
辉煌期 创“第一”
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是上海民族品牌的第二个辉煌期。当时的上海已是一座有相当基础的工业城市,配套协作条件好,科技力量强,凭借它的有利条件为全国输送了大量工业产品,其中以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为代表的“老三件”领先全国,民族品牌的生活日用品也逐渐增多,受到国人热捧。
曾经大名鼎鼎的上海手表厂,一度是公认的“中国第一名表”。1955年9月上海轻工业局组织上海钟表行业58位老师傅用手工制作了18只细马机械手表样机,这应该算作中国手表的始祖。1958年上海手表厂正式建厂,生产出第一批上海牌手表“A581”,改写了中国人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
据说,A581系中国生产的第一代细马表,17钻、长三针、机芯外径25.6mm,摆轮上装有14个螺钉。质量接近瑞士的宝丽爵手表水平,可连续走时36小时以上,日差小于1分钟。周恩来总理也买了一块并长期使用它,当时还是帆布表带。这只手表现在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第三百货今晨顾客盈门争买首批上海牌手表”,这是1958年7月1日《新民晚报》“上午新闻”的报道。在试销当天,上海手表厂生产的100块“上海”牌手表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可见当时国人对于中国制造的手表的喜爱。20世纪60年代后期,上海手表厂的技术人员从毛泽东的手迹中选取了一个“上”和一个“海”字组成了商标,一直沿用至今。有统计显示,在“上海”手表发展的鼎盛时代,每四个戴手表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戴“上海”牌。
2008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七号”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佩戴了一块航天表上天,其表机芯便来自上海表业有限公司。
1958年1月24日,中国的第一家“上海”牌高级照相机也经历了6个多月的实验时间终于制作完成,同年上海照相机厂正式成立,将100架相机投放市场。1968年,“上海”牌更名“海鸥”牌商标正式启用。有数据显示,1980年上海照相机厂的相机年产量达到20万架,成为全国最大的照相机专业生产企业。海鸥最辉煌时,员工高达6000多人,年产值10多亿元,从松江中山路工厂往返市区的大巴就有70辆,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照相机厂。日本相机收藏家陆田三郎在其著作《中国古典相机故事》中赞美说:“上海4型可以说把当初从事照相机事业的人们的精神传给了我们……尽管已经生产了40多年,我手头的上海4型相机依然动作轻快、从装胶卷、设快门、调焦、按快门、上胶卷、到最后去除胶卷都是畅通无阻。和其原型禄来相机一样,动作安全简便。即使是早期产品,做工也很结实,不愧为后来大为流行的海鸥系列相机的开头。”
老上海的服装曾是最为摩登的代表,明星穿搭更是大众的风尚标。在人们的记忆中,电影明星周旋、上官云珠等都曾身穿“恒源祥”新款毛衣,明星们的衣着喜好引领了当时的风尚,掀起沪上购买“恒源祥”绒线的潮流。1949年10月1日“恒源祥”发行了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第二年创始人沈莱舟还紧抓民族情感,为抗美援朝捐献了1000磅绒线,展现了品牌的爱国情怀。 可以说“上海制造”在近现代中遍布各行各业,“上海品牌”凝聚了自身实力后,也逐渐进入了世界大工厂,大量远销海外“墙里开花墙外香”。1959年,新中国第一包合成洗衣粉也诞生在上海,也就是上海“白猫”品牌的前身上海永星制皂厂。20世纪70年代,“白猫”洗衣粉可谓真正的家喻户晓,凭着过硬的质量,“白”洗衣粉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港澳以及东南亚地区。
涅重生后的沉淀
20世纪80年代末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在国内新兴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内外夹击”下,上海老品牌进入衰落与复兴的交织期。面对经济战略、支持环境和消费选择的巨大变化,有的老品牌及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有的维持经营业绩平平,有的却已不复存在了。
前面说到的“蝴蝶”缝纫机在90年代末,随着纺织技术的高速发展,民用缝纫机也淡出市场,逐渐被国人遗忘,现在也只有在一些老电视剧中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而随着电子产品和中性笔的普及,钢笔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英雄”牌钢笔也曾经尝试过自救转型,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达到目标。
而“中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有着一份特殊的含义,诞生于1954年上海的中华牙膏经历了发展黄金期,国人早已对中华有着一份浓浓的民族品牌情感。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带着国际先进技术开始了合资经营,也就是从此时“中华”牙膏走上了合资之路。现在的中华牙膏更是国内唯一获得FDI(世界牙科联盟)认可的牙膏品牌,更是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三的牙膏品牌,可以说“中华”这一老品牌得到了新生。
“回力”鞋经历过80年代中国女排的辉煌期后褪去光芒,进入90年代,受到了市场冲击,“回力”每一两年关一家分厂,直到2000年破产被政府整合,由华谊集团注资成立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才得以将品牌延续。“回力”在2010年开了一家旗舰店意外成功,开始了终端专卖模式的创新,一股复古风的大热,也让“回力”鞋摇身一变成为了年轻潮人的热门搭配单品。
2014年,“海鸥”相机完成了数码时代的王者归来,在组建了上海研究院和深圳研发中心基础上,“海鸥”在数码影响应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取得进展,最新的CK10相机有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全智能操作系统,配备了WiFi功能和App软件,在画面处理、图像色彩及反应速度上等同国际品牌相机。
有趣的是,上海民族品牌的怀旧风在今天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上海”手表高端产品陀飞轮手表,将手表奢华注入了品牌的新元素中,销售额虽与鼎盛时期相去甚远,但在全国制表企业中仍是名列前茅。另有报道说,许多香港赶来的先生、小姐,到上海来觅这种“土特产”,用于自己收藏,更用于送人。他们说,用这种表送人,是上等礼品。看中的是“上海”两字的品牌含金量,看中的是1958年制造的历史文化含金量。
一个个在历史中留下光辉印记的上海民族品牌,在经历过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到如今能让人记住的品牌“如数家珍”,如何续写民族品牌的辉煌,上海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质量过硬仍是上海品牌的代名词,这与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密不可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品牌发展的论文:上海老字号惊艳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1811.html
- 下一篇:科技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