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郑德荣教授事迹大家都了解吗?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最新学习郑德荣教授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4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
在大多数人心中,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追随着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一路回望时,他老而弥坚、终身奋斗的精神品格,如出征号角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老而好学,耄耋勃发。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
5月3日,郑德荣走了,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家事的遗言,最后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直到他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终生热爱的党的事业,仍是他毕生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二】
2018年5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出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号召;5月16日,《吉林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高高举起信仰的旗帜——追记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教授”的文章,对郑德荣生前先进事迹进行连续报道。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身为一名纪检干部,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内心深处感到震撼,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对照这样的学习榜样和楷模,我自己觉得差距很大,必须努力学、认真学。
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每名纪检干部都必须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拧紧人生的“总开关”,才能保证前进的方向不偏,走的道路不错。
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纪检监察干部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这也是对纪检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具备面对复杂局面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必须学习他的探索创新精神,探索监督执纪新方式、新方法,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能稳中求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学习他不忘初心的坚守。
他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十九大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检干部的初心就是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打虎、拍蝇、猎狐”,同一切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贪腐做斗争,始终秉持初心不改,牢记“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学习他不懈奋斗的执着。
“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老而好学,耄耋勃发。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2018年4月17日,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有关部门对他写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修改,但他却拔掉吸氧管,让学生念给他听,边听边提修改意见。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演讲。纪检干部要始终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要有闯劲和干劲,坚定理想目标,为之奋斗甘之如饴,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舞斗志、激发干劲。
5.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多年来,积极承担并圆满完成省委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经常被约稿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特别是纪念党诞辰八十周年和宣传十六大精神,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他对事业无限忠诚,从教67年来,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忘记初心,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矢志不渝,贡献了毕生精力。奉献自己毕生所学,教书育人正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他不求回报,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纪检干部必须学习他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纪检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纪检干部的职责,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服务员”这个身份,自觉摆正位置,一切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细。用过硬的思想素质、过硬的本领以及过硬的服务水平真正将群众放在心上、职责扛在肩上、责任落到实处。
虚怀千秋功过,
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 一世高风亮节。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一个榜样的力量!
【三】
2018年5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出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号召,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内心深处感到震撼,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煤矿安全监察事业才能步入辉煌,“十九大”
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二、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煤矿安全监察新方式、创新新方法,提高煤矿安全执法效能,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学习他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
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体现了甘当人梯、淡泊名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高水平境界的不懈追求。假如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都能对工作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更高水平,我们的煤矿安全监察事业还有什么险阻可以挡住、实现“十九大”
确定的宏伟目标遇到什么艰难不能战胜?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先进,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我们煤监人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一生坚持在马言马、忠诚信奉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一生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一生传承红色基因、把德育为先贯穿培养学生全过程,一生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探索马克思主义真谛。年届九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煤矿安全监察员,更需要执着、专心的这种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才能专一行,专一行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作为一名党员,对党必须忠诚,对党的信仰必须执着,这样才不会被外界影响,能够更加的坚定自我;作为一名煤矿安全监察员,对自身工作的执着,才能够专心、用心的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无论何时,我们都应以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来激励自己,以郑德荣同志的精神来勉励自己,积极努力的向郑德荣同志学习,执着信仰,专心事业,做新时代的优秀党员,优秀煤矿安全监察员!
【五】
2018年5月11日,中共吉林省委发出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的号召,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内心深处感到震撼,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郑德荣同志毕生信仰坚定,勤奋创新、为人师表,不仅是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和贡献者,更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为人师表的楷模。他坚持“理想、勤奋、毅力、进取”的拼搏精神和“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在学术上不断进取,探索创新,为党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学生。
一、学习他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
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用信仰的光芒,照耀前进道路上坎坷;把对信念的追求,落实在默默无闻、脚踏实地的具体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勤奋努力,绽放出信念的力量。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煤矿安全监察事业才能步入辉煌,“十九大”
确定的宏伟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二、学习他探索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煤矿安全监察新方式、创新新方法,提高煤矿安全执法效能,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三、学习他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
不忘初心、对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体现了甘当人梯、淡泊名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老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高水平境界的不懈追求。假如每名煤矿监察员、每名党员都能对工作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更高水平,我们的煤矿安全监察事业还有什么险阻可以挡住、实现“十九大”
确定的宏伟目标遇到什么艰难不能战胜?
郑德荣同志是新时代的先进,更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我们煤监人要认真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崇高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以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善作善成、勇创一流的作风,改革创新,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
郑德荣同志毕生研究中共党史,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维护了毛泽东个人形象,也维护了党的形象,最终维护了党的利益。
郑德荣同志高度注重学会研究和工作的政治导向,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他首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比照郑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风范,我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见贤思齐,努力学习,并且在学习活动中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学以致用,将学习活动常态化。我们要像郑德荣同志那样,牢牢坚守信仰的高地不动摇,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学习郑德荣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名煤矿安全监察员,煤矿安全监察就是我们的职责,矿工的生命安全就是我们的政治目标,煤矿安全就是我们肩负的最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就维护了党的利益。
学习郑德荣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明白矿工安全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所在,矿工安全就是我们的“初心”,为了矿工安全,我们要在日常安全监察实践中尽职尽责,督促煤矿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煤矿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进行生产作业,公正、文明、严格执法,并做到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执法与教育相结合,促使辖区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学习郑德荣同志,就要讲好矿工安全故事,让安全基因贯穿于整个煤矿生产过程,履行好煤矿安全监察的职能,为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安全的发展环境,助力吉林经济社会发展重振辉煌。
【七】
什么是信仰?新华字典上,信仰是对某种理论、思想、学说极其信服,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那对于共产党员而言,什么是信仰?是万千先辈浴血在战场上,是无数仁人投身到建设中,也是郑德荣教授六十多年孜孜不倦地学习科研、教书育人。
作为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郑德荣教授,从他22岁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并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何为信仰坚定。
不论是治学之初,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亦或是退休后、病床上也从不停滞的科研路,如此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我从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信仰的光芒。
在了解老人家的事迹后,我不禁开始思考:面对如此优秀的共产党员、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对其经历决不能够过耳即忘,我该如何向他学习,让郑教授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向上?
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在推进本地“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我会以郑德荣教授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四个伟大”的实践中,坚定信仰,开拓进取,矢志奋斗,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光荣事业里,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八】
郑德荣,男,汉族,192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2018年5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郑德荣教授虽然生命已逝,但其伟大的精神仍然光芒的照耀着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我们要学习郑德荣同志一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笃定和执着,既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学习郑德荣同志终生致力于中共党史学术研究的追求和创新,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座右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中始终装着党的事业、人民的嘱托;学习郑德荣同志毕生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的奉献和坚守,结合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依托“新时代e支部”、新时代传习所等学习阵地,创作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使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一样成为教育全省党员干部的生动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见贤思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舞斗志、激发干劲。
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将郑德荣精神继续传承,让伟大精神光芒永存!
【九】
郑德荣,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中共党史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被教育部追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5月2日,直肠癌全身转移的郑德荣教授在病床上摘下氧气面罩,艰难地叮嘱,让学生继续修改他已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5月3日凌晨,他安详辞世。
郑德荣与人合著的《毛泽东思想史稿》是系统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部专著,在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创立概论体系的教材,至今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东北师范大学于1981年成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是全国高校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机构之一。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曾评价:“郑德荣的著作对宣传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推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贡献。”
对党史熟悉的同志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毛泽东同志开始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出了一条在中国夺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正确道路。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是绕不开的。
郑德荣同志一生研究毛泽东思想,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后来者,要在他的基础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十】
扎实学习马克思理论、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在无数篇个人思想汇报中,都能见到这句话,但试问有几人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含义呢?
而郑德荣教授,一个已故的93岁老人,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郑德荣对事业无限热爱,凡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热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他淳朴、真诚、坦率、明朗。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郑德荣一直被结肠癌折磨着。可就是这样,他也很少缺席过政法学院的党支部活动。
郑德荣教授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是他始终奋战教学一线,为人才培养贡献了毕生心血;是他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以“一颗赤子之心”传播真理永不停歇。
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是崇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联系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信仰就是“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而郑德荣无疑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在学习郑教授先进事迹的同时,广大党员更应该自省、思齐,不忘初心,你做到了吗?
【十一】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于研究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直到去世之前,他还在认真准备论文,悉心听取学生谈学习心得,谆谆教诲学生……将生命誓言履行到最后一息。
郑德荣同志60岁时曾立下“宏愿”,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培养了49名博士生,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85岁那年,他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91岁的郑德荣立即申报十九大专项重大课题;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92岁高龄的郑德荣带病准备纪念文章……他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座右铭,将信仰信念融入人生追求、学术研究以及教书育人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郑德荣同志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一生忠诚信奉和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与时俱进探索理论真谛,是忠诚于党、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典范,是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是守卫真理、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典范,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典范。
“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细数郑德荣的一生,他用毕生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伟大,彰显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尚情操。
【十二】
2018年6月4日在哈达湾街道绿地·筑石红社区组织了关于对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下午两点半正式开始。
郑德荣先生是一位脚踏实地的走在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和道路上的先锋模范代表人物,是一位拥有对祖国对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和勇于创新的思想者,是一位拥有崇高品格、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的教育者等等。
对于教学几十年的教育者,对于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来说,他的坚持和认真不仅给同学们树立着榜样,也对中国的先进思想的思考起到了不朽的作用。
令我最为敬重的是他是一位老师,他的敬业精神给我的感动很多,为人师表,他做到了作为教师的深深职责。表里如一,从不曾在任何时刻做有损教师这个职业的不道德的行为。对于那些玷污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们,他所树立的榜样让人们对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重。
作为一名党员,他热爱的不仅是书海中的思想,还有对祖国未来的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坚持了几十年的兢兢业业,坚持了一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满怀一生的对学生的教育的情感,若不是开始的选择的坚定和一生的坚持,若不是当初的初心的选择,何来一生的荣耀征程。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更加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他在一生中坚持着他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有每时每刻的真正的快乐。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共产党人的先进风范,因为有他们的坚持,才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才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我希望我也是一位和他一样合格的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为居民服务的使命。
【十三】
在大多数人心中,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追随着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一路回望时,他老而弥坚、终身奋斗的精神品格,如出征号角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已经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老而好学,耄耋勃发。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
74岁时,郑德荣完成了吉林省委宣传部宣传文化基金项目《郑德荣自选集》,收入选集的这些论文不仅涉及领域多、各成系列,而且有很多论文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和匡正了传统学术观点,受到党史学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年还出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书,该书是由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丛》12卷之一,获2001年国家图书奖。76岁时,出版了《国情·道路·现代化》一书,该书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百部重点图书之一。党史学家龚育之高度评价该书具有“跨度广、容量大、视角新”“新意迭见、情感激扬”的特点,“堪称集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的精品之作”。该书获第六届吉林省政府优秀图书奖。77岁时,出版了《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一书……
70岁以后,他撰写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巨变比较研究》一文入选全国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一文入选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一文入选教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以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为视角》一文入选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人》一文入选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一文入选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01年,郑德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作为宣讲团成员,他不顾盛夏酷热,在长春、四平、通化等地作了12场宣讲报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2002年11月,郑德荣作为吉林省委学习十六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为宣传好十六大精神,他反复研读十六大报告,虚心参加省委组织的集体备课,并赴松原为全市干部群众作了长达3个小时的宣讲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受党的教育多年,毕生的追求就是用自己的所学为党、为国家多作贡献。”“要尽职尽责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我自身就必须孜孜不倦,不断上进。”这是郑德荣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一生驰而不息始终奋战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一线的动力源泉。
对科学研究的执着与热爱,让郑德荣成为学术上的“常青树”。
每当有人问起是什么原因让他毕生求索、沉浸于党史研究工作中的时候,郑德荣回答:“工作需要,就是我的志向。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利益,是铭刻在心的信条。”话语中饱含着郑德荣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郑德荣曾说:“立志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国家。”他做到了!他把党史研究这份事业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末,郑德荣患病住院做了一次手术,87岁的他只休息了三四个月,就又回归到学术科研工作中。
2013年,郑德荣被确诊为结肠癌,还患有肾结石。在肾结石手术后半年,又要做结肠癌手术。大家都担心近90岁高龄的他是否还能经得起这样的考验?他却开玩笑地说:“手术无非是像女性剖腹产一样,在肚子割一刀,女子都能承受,何况男人?”
郑德荣术后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伤口又产生排线反应,内部化脓,医生嘱咐需要好好休息和治疗。但他当时在申请国家课题,根本停不下来,尽管学生们轮番劝说,他也只是口头答应,却依旧奋战在治学科研上。
2013年10月,术后的排线反应更严重了,他不得不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治疗。这段时间他受了很多皮肉之苦,但他依旧坚持治学。每天在往返于医院的途中,他总会和学生交流新的发现与见解。
他总说:“每天也就吃药,连针都不打,干嘛不让人看书做文章?这样的静养一点都不舒服。”到了后来,他强烈抗议,并让学生从家里给他捎去《邓小平时代》《毛泽东年谱》等书,才稍微缓解了急迫的心情。
2013年年底,医院同意郑德荣出院,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我早就好了,终于可以回去继续看书做学问咯。”
2014年春天,他病情出现反复,在医生的严厉叮嘱下,他终于不得不给自己的工作做减法:上午办公,下午休息。但就算如此,他每次在上午给学生授课时,总会得意地告诉学生,他清晨4点多就能起来备课,并且又开始构想新文章了。
2018年3月中旬,学校要准备一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那时候郑德荣刚出院,身体还很虚弱,写字都没劲儿,却坚持在家手写了9页论文。然后他念,学生打字,用了一个多小时。其实那时他强忍着肺部的疼痛,却佯装没事。
2018年4月17日,这时的他已经处于癌症末期了,癌细胞已转移到全身,那种巨大的痛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他心中却还惦记党的事业。有关部门对他写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论文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在吸氧了,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修改,但他却拔掉吸氧管,让学生念给他听,边听边提修改意见。
5月1日,也就是他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
5月3日,郑德荣走了,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家事的遗言,最后一句完整的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最后一个完整的词是“不忘初心”。直到他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他终生热爱的党的事业,仍是他毕生追求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广其学而坚其守,存一息而不堕志。郑德荣信念坚定,追求执着,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人谦逊,人格高尚,把个人融入时代,把研究融入生命,把创新融入学术,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这就是一个学者的一生,这就是一名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光芒!
【十四】
郑德荣同志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同志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在大多数人心中,60岁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岁,但是郑德荣却以60岁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培育后学、资政育人、创新治学,在人生的后半程一次又一次勇攀学术高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追随着郑德荣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人生足迹一路回望时,他老而弥坚、终身奋斗的精神品格,如出征号角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年届九十时,他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用行动践行“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一定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郑德荣同志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以“一颗赤子之心”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坚持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学术选择。郑德荣同志的“四个一生”是对理想信念力量的生动诠释,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郑荣德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去,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为决胜全面小康汇聚磅礴力量。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以郑德荣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绝对忠诚、执着奋斗的崇高品质,学习他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矢志不渝、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学习他勇于攀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胸怀大局、服务人民的品格风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最新学习郑德荣教授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4211.html
- 上一篇:不忘初心党课讲稿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