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年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精选征文范文20篇

时间:2019-05-14 10:32:0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好家风好家训不仅是我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是传承我国优良传统美德。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精选征文范文20篇,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

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一直生长生活在海岛。当时我们屯是村子里的一个小自然屯,一共不到20户人家。我年幼时,父亲在县农渔业机械厂上班,母亲在家照顾几个子女和年迈的奶奶。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就算高小吧。小时候,父亲教导我们几个姐弟要诚实、正直,不沾染恶习。我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对我教育感受最深的是:过日子要勤俭,要尽己力助人为乐。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常说“家和万事兴呀”。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如今回想年幼时候的点点滴滴,不由的发现家长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我的心上播种下了许多美好的品德,也是家风的体现。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拮据,那时候小孩子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然而我的很多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后改给我的,在勤俭持家的母亲的影响下,我穿时也不嫌弃新旧,觉得干净利索就很好,勤俭的美德就此种在心中。过年不但有漂亮衣服穿,而且只有这时才能吃上油条,炸萝卜丝丸子、炸化鱼,这是每年过年必备的“老三样”。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先给奶奶盛饭,奶奶动筷子了,我们才可以吃,奶奶总是把最好吃的让我先吃一口,她再吃,这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要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不说慌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每到节日或者冬闲时节,村子里的人就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有时还有赌博的。父亲就告诫我们禁止参加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且不准我吸烟,告诉我烟有百害无一利。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吸烟,耳濡目染,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的习惯。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学时候我家离学校很近,当时学校里没有饮用水,同学们下课到处找水喝。我母亲得知此事后,还特意为全校的学生准备一口6担水的大水缸,每天早晨让我几个姐姐把水缸挑满,等着全校学生下课来喝水。有多少次学生们把缸里的水喝完了,到晚上做饭时,我的几个姐姐得从远处挑水回家,在母亲的教育下,她们从没有怨言,几个姐姐一共挑了5年水,直到后来学校打了机井。现在同学们在一起聚会,大家还谈论我们家的水多好喝呢!

我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她和我奶奶一样,能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我们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们和睦相处,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做好事不吃亏。在她们的教导下,我和姐姐们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小时候长辈常跟我们说“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家风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记事的时候,姥姥和奶奶都在我家,后来姥姥搬到舅舅家去了,那时舅舅出海时常不在家,舅母又在生产队劳动,母亲就时常带我到舅舅家看望姥姥,给姥姥洗发梳头,帮舅舅洗衣服,当时给我印象挺深。姥姥临终时还叮嘱我母亲,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发扬优良传统……我奶奶会做衣服,记得小时候几乎全屯的人都穿过奶奶给做的衣服,现在不少老人还记得奶奶给他们做衣服的事呢。奶奶给大家做衣服从来不收一分钱,不要他们任何东西。她时常对我们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呀。我几个姐姐出嫁时,奶奶和母亲都叮咛几句,要孝敬公婆,对得起人家。

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将来必能有所成就。现在我也有一双儿女,我也将我们家的家规家训让他们来传承下去。儿女如今长大成人,家人齐聚聊天时,女儿还说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和妻子带她去公园游玩,女儿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和妻子马上让她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告诫她以后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公共环境就跟自己家一样要保护。年幼的女儿当时虽然知道自己错了还执拗着不想捡,最后哭哭啼啼的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后来女儿上学后,在走廊里捡起纸片被老师表扬还惊讶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小事吗。通过她的讲述我才知道那件小事对孩子影响如此之大,如今她还是个环保主义者,时常说我们节水节电不是为了省钱是为地球节约能源,原来当初我和妻子告诫她要把公共环境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如今女儿已经引申到整个地球都是要爱护和保护的生存家园。由此看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影响,良好的家风家训会伴随孩子一生,助力他们成就美好人生。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伟人们的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做到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古代名人的家训,无不令人心生感慨,也使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仅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在今天,好的家规家训依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因此,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两学一做”教育中,牢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教导,在地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一直生长生活在海岛。当时我们屯是村子里的一个小自然屯,一共不到20户人家。我年幼时,父亲在县农渔业机械厂上班,母亲在家照顾几个子女和年迈的奶奶。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就算高小吧。小时候,父亲教导我们几个姐弟要诚实、正直,不沾染恶习。我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对我教育感受最深的是:过日子要勤俭,要尽己力助人为乐。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常说“家和万事兴呀”。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如今回想年幼时候的点点滴滴,不由的发现家长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我的心上播种下了许多美好的品德,也是家风的体现。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拮据,那时候小孩子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然而我的很多衣服都是姐姐们穿后改给我的,在勤俭持家的母亲的影响下,我穿时也不嫌弃新旧,觉得干净利索就很好,勤俭的美德就此种在心中。过年不但有漂亮衣服穿,而且只有这时才能吃上油条,炸萝卜丝丸子、炸化鱼,这是每年过年必备的“老三样”。每次吃饭的时候,母亲先给奶奶盛饭,奶奶动筷子了,我们才可以吃,奶奶总是把最好吃的让我先吃一口,她再吃,这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要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不说慌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每到节日或者冬闲时节,村子里的人就聚在一起打扑克、打麻将,有时还有赌博的。父亲就告诫我们禁止参加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且不准我吸烟,告诉我烟有百害无一利。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吸烟,耳濡目染,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的习惯。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上学时候我家离学校很近,当时学校里没有饮用水,同学们下课到处找水喝。我母亲得知此事后,还特意为全校的学生准备一口6担水的大水缸,每天早晨让我几个姐姐把水缸挑满,等着全校学生下课来喝水。有多少次学生们把缸里的水喝完了,到晚上做饭时,我的几个姐姐得从远处挑水回家,在母亲的教育下,她们从没有怨言,几个姐姐一共挑了5年水,直到后来学校打了机井。现在同学们在一起聚会,大家还谈论我们家的水多好喝呢!

我母亲没有文化,但是她和我奶奶一样,能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我们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们和睦相处,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做好事不吃亏。在她们的教导下,我和姐姐们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小时候长辈常跟我们说“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家风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我记事的时候,姥姥和奶奶都在我家,后来姥姥搬到舅舅家去了,那时舅舅出海时常不在家,舅母又在生产队劳动,母亲就时常带我到舅舅家看望姥姥,给姥姥洗发梳头,帮舅舅洗衣服,当时给我印象挺深。姥姥临终时还叮嘱我母亲,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发扬优良传统……我奶奶会做衣服,记得小时候几乎全屯的人都穿过奶奶给做的衣服,现在不少老人还记得奶奶给他们做衣服的事呢。奶奶给大家做衣服从来不收一分钱,不要他们任何东西。她时常对我们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呀。我几个姐姐出嫁时,奶奶和母亲都叮咛几句,要孝敬公婆,对得起人家。

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将来必能有所成就。现在我也有一双儿女,我也将我们家的家规家训让他们来传承下去。儿女如今长大成人,家人齐聚聊天时,女儿还说起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在她四五岁的时候,我和妻子带她去公园游玩,女儿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扔到地上,我和妻子马上让她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告诫她以后不能随地乱扔垃圾,公共环境就跟自己家一样要保护。年幼的女儿当时虽然知道自己错了还执拗着不想捡,最后哭哭啼啼的把香蕉皮扔进垃圾桶。后来女儿上学后,在走廊里捡起纸片被老师表扬还惊讶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小事吗。通过她的讲述我才知道那件小事对孩子影响如此之大,如今她还是个环保主义者,时常说我们节水节电不是为了省钱是为地球节约能源,原来当初我和妻子告诫她要把公共环境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如今女儿已经引申到整个地球都是要爱护和保护的生存家园。由此看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的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他们带来影响,良好的家风家训会伴随孩子一生,助力他们成就美好人生。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伟人们的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做到低调清廉、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古代名人的家训,无不令人心生感慨,也使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仅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在今天,好的家规家训依然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因此,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融入到“两学一做”教育中,牢记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教导,在地税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

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了一档栏目,记者采访一位退休老人,谈到了退休后的生活和对子女的教育,老人家的退休生活看上去很充实,每天都安排的满满的,晨练,约上旧时好友两三,一起出游,累了,坐下来打打牌,聊聊天。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成了老人生活的主旋律。而聊到教育子女的时候,老人就显得有些严肃,从老人的话语中,了解到老人对子女的教育上还是比较严厉的,有严格的家风。是呀,每个家族经历岁月的洗礼都会形成自己的方与圆。我对自家家风家训的理解要从爷爷的故事谈起。

那是我上初二的一个星期天,去爷爷家里吃鱼。远远地就看到爷爷一人坐在门前那棵老榆树下的凉席上,拿着把棕榈扇子,看门前的稻田出神儿。我喊了声爷爷,就快步走了过去,坐在了爷爷的身边。这时候爷爷回过头来注视着我说:“嗯,我们家的小丹越来越像大姑娘了。”我笑着问了句“爷爷在看什么呢?”爷爷用扇子指向稻田:“在看今年的收成,又是个丰收年。农民兄弟这下有指望了,农民富裕了,国家才会越来越好。”在我的印象中,爷爷看问题做事情,总是能够从大局出发。我想这是他那个年代的大背景所造就的人生品格吧。那个时候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爷爷说的话,在那愣神儿。爷爷已经习惯了,又好像知道似的,没有理会。接着说:“最近学校有什么变化么?”爷爷是镇上中心校的老校长,镇上的12所小学都是他带领众人一手创建,虽然退休了,但是还是总关心学校里的事情。他总对我们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搞不好,国家是会出问题的。我想这就是一个称职的教育人应该做到的吧。我却把它理解成了是对我学习的关心和学校环境的问题,于是我便说:“刚开的物理课,老师说这个学科会让我们更科学的理解这个世界。可我还不能很好的与我的生活联系起来。嘿嘿,还有就是教室里好热,尤其是没有风的时候,同学们总是抱怨说‘还没到秋天呢,我们就已经要熟透了’,爷爷,你说我们这算不算是早熟啊?”爷爷听了哑然失笑。用扇子拍了下我的头说:“还不知足?我们那个年代,读书都是奢求,从来不妄想有什么像样的教室,可学到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你们少。在什么样的环境,学的都是一样的知识,都一样能学成为国家做贡献。”我丝毫没在意爷爷不理解我的“苦衷”,就迫不及待的问道:“爷爷,那你读书的环境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学生都是什么样子啊?”爷爷注视着稻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1940年的夏天,和其他地方的夏天一样,蝉鸣鸟叫,烈日灼人,健康的生命绿占据着每一个角落,人们本该拥有着夏天的一切。但是中国正处在战争时期,人们无法享受夏天的热情!而我的爷爷却迎来了他命运第一个转折点——读高小。奔赴50里外的县镇开始新一轮的文化学习,那时候爷爷才只有十几岁,就要开始独立生活了,坐在马车上,还想着母亲含着泪的叮嘱“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吃好,注意身体,天冷加衣。有什么事情去找永和米店的老板,他欠着咱们家的账呢。”儿行千里母担忧!天下母亲都一样的牵挂在外的子女。父亲就只简短的说了句:“好好读书,要给李家争光。”也许这就是男人之间才有的叮嘱。

爷爷带着满怀的热情来到了学校,但学校的环境却差强人意,糊着窗纸的老式门窗,根本无法遮风挡雨,太阳光从屋顶的缝隙射在屋里的地面上,显得斑驳陆离,可是到了下雨天或是冬天的时候,那些缝隙便成了学生们的噩梦,都想办法躲的远远的,时常同学手和耳朵会被冻伤。宿舍更是凄凉,由于上学的大多是城里的孩子,所以住校生就特别的少,加上夏不可避暑,冬不可保暖的宿舍条件,使本就少的可怜的乡下生也所剩无几。伙食也只有粗糠菜汤,还时常吃不饱。吃住条件差不说,稍有不慎就会遭遇老师的责打。这些对于未出过远门的爷爷都是天大的考验,也有不少同学半路辍学,但他想想父亲的话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竟然在求学期间未去过一次旅店和饭馆,成绩也渐趋优异,再后来爷爷上了高中,渐渐的长大了,在学校里接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使他们信仰真理,向往自由,渴望新生活,不讲出身,不讲门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成为了那个时代具有鲜明特征的新青年。从学校出来,爷爷就走上了工作岗位,爷爷工作的时候,时常顾不上家里,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上,从来不会想着从岗位上捞个人利益,从来都是先国后家,对人民负责,对子女严格。爷爷常说,国强才能富家。爷爷就是这么一个人,心系国家,爱岗敬业,艰苦朴素。老人家的这些宝贵精神激励着我们李家的后人,这也是他老人家留给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渐渐的成为了我们李家人的做人准则。

对于我们李家规矩进一步了解是在我父亲的身上,我的父亲行三,按家谱里排下来,取名相文,爷爷赐字德玉,有品质优秀真君子,品格高贵好主的寓意。父亲是个商人,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做小买卖,后来有了自己的店铺。父亲做生意有自己的规矩:有三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所以从来不会去诋毁同行,来突出自己的商品;以次充好的事不做,所以从来没有顾客因为质量问题找上门来的时候;欺行霸市的事不做,所以父亲在同行里的口碑向来很好。父亲常说,做生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要懂得如何做人,有才有德才称得上一等买卖人。生活中的父亲给人的感觉比较随和,乐善好施,看见别人有难处,都会想办法去帮助。守信重诺,只要自己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办到。勤俭朴素,衣服过时了,只要没坏掉,就总是穿着,很少为自己添置新衣服,吃的东西也从不浪费。对我的要求也是一样严格,家里来了客人,我这个小孩子从来不准许上桌,放学后要按时回家,外出要提前打招呼,不准挑食,不准铺张浪费,要孝敬长辈,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老李家的规矩历来重身教胜于言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自家家风家训的领悟也在逐渐加深。懂得了“百善孝为先”先要理解,使其心顺,不可“色难”。理解了父辈传递给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力量不仅能够达成目标,还能赢得尊重。知道了家族俭朴的作风不仅是治物的品格,更可用于治事。更明白了“要心系国家,做事要有大局观”不是一句空话,社会变革实实在在地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国强才能家安。这些家风家训是父辈传授给我的行事准则,是我们老李家的方与圆,他们护送我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而今我已过了而立之年,也即将迎来自己的下一代,我会时时提醒自己正己立身,让这些家风家训伴随家族血脉一同流传下去。

【四】

在我们的幸福小家里,好的家风家训还真不少,比如说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勇于担当、时间观念……,诶呀,有点多,从哪儿说起呢?

勤俭节约。时间回到2006年3月12日,在一个中等城市中等规格的酒店里,一场小规模的婚礼正在举行,那个白白的胖胖的新娘就是我。老公个子不高,长的挺好,工资不多,对我不错,我们自己攒钱买房子,自己花钱办婚礼,就像算命的说的,我们俩六亲无靠,结婚后我当家做主。结婚前,老公工资便如数上缴,我不要,他硬给,他的零花钱每次不超过100元,没事还跟我说说钱是怎么花的,我给他200他非递回来100不可。在婚礼当天,父亲的致辞是祝我和老公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美满。轮到公公了,“结婚后我希望我的儿子和媳妇一定要勤俭节约,不搞铺张浪费”,我的心哪有点沉重,我的婚礼也终于因为公公的一句话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结婚后,我和老公第一次回婆家,老公被公公叫到一旁看似不太满意,问过老公才知道是因为我们打车回来浪费了。从此以后,我和老公时刻注意勤俭节约,绝不铺张浪费,尤其是在公公面前。我要感谢公公教育出了这样的好儿子,不和朋友鬼混,不赌钱,不下饭店,不买贵衣服,走到哪儿都放心,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孝敬父母。老公是家里的长子,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用婆婆的话说:“我的这两个儿子啊,我说啥是啥,别人都羡慕我”,婆婆多次当着我的面夸奖自己的儿子,这我是承认的,老公非常孝敬父母,不仅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要,精神上也经常宽慰他们。有时我觉得的自己的父母做得不对,就直言不讳,甚至惹得他们生气,每到这时老公便会指责我的不对,他说父母年纪大了,说的对不对当儿女的都不要顶撞,不要伤了老人的心,否则会后悔的。明白了老公的用心良苦,我说话注意了很多。女儿还小,有时想什么说什么,对于女儿我比较娇惯,她跟我说话很随便,有时会跟我顶嘴,每次都会遭到老公的严厉批评,我心疼孩子,想当个和事佬,结果就一同遭到了“家长”的训斥。

勇于担当。女儿最大的优点就是勇于担当,这应该归功于我。从女儿能完整表达意思开始,我便通过一件件小事告诉她做人一定要勇于担当。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有一道考试题有歧义,我便说:“题出的有问题”,8岁的女儿马上纠正:“不怪题,怨我。”我当时一愣,我想女儿将来一定会是个有担当的人。有一次,7岁的侄子到我家来玩,不小心将东西打翻了,脱口便说:“我姐打翻的”,弟弟认为侄子反应快聪明,我不赞同,并严肃的批评了侄子,告诉他做人一定要勇于担当,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别人,否则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时间观念。女儿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很有时间观念。上大学时我做过家教,教过很多学生。我的体会是大多数孩子学习都不讲效率,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沓。我暗下决心将来自己的孩子一定不能这样。女儿上幼儿园了,老师第一次留作业,女儿不会写,不敢下笔,就是定在那儿东瞅瞅,西望望,我警告他写不完不可以吃饭,她还是不下笔,于是我狠下心连续打手板儿3天,女儿哭着把作业写完了,我自己也默默流泪3天。从此以后,女儿一进屋就写作业,写不完怎么叫都不吃饭。有一次,女儿想吃大樱桃,虽然很贵我也给她买了,我问她进屋第一件事干什么,我以为他会说洗手,没想到女儿张口便说:“写作业!”现在女儿上小学了,上午留的作业她中午就写完了,每天作业完成的都很快,吃完饭还可以下楼玩半个小时,做到了学习游戏两不误。

晒了这么多的“隐私”,下面我来讲一讲对家风家训的看法。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着重谈到家风建设,他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家书》等在民间广为流传,良好家风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曾国藩家训有四条,不仅带头事亲至孝,以身垂范,而且反复告诫家人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也”一章,则绝大部分学问都记载在家庭日用之间。

可见,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却在不知不觉的岁月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锤炼着一个人的品格。好的家风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风范、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孩子少走弯路,不走歪路,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国之栋梁之材。反之,家庭中的不良习气带到社会中,就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犯罪的几率,毁了自己,害了家庭。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人父母,务必有所担当,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也正是此中深意吧!

现今社会,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不惜重金,为了孩子拼命工作,把孩子完全推给老师,殊不知这种教育是舍本逐末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好的大学也不能证明教育的成功。马加爵的杀人事件、刘海洋的硫酸泼熊事件、药家信撞人事件、朱令中毒事件历历在目,教训何其惨痛!曾经他们都是家庭的骄傲,转眼却成了社会的反面教材。因此,育人先育品,教人先教行。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从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教会他们是非观念、对错曲直,切勿为成长之路埋下一颗黑暗的种子。无论家境与否,都要教会他们做一个有责任、能担当、迎难而上、充满正能量的阳光少年!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一棵小树苗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那是因为他忍着疼痛放弃了多余的枝枝蔓蔓,而纯正的家风就是那棵小树茁壮成长的力量源泉!

孩子的言行举止折射着一个家庭的点点滴滴,同样成人的所做所为也折射着社会的千姿百态。在从严治党的今天,党员干部的作风更与党风密切相关。党员干部要在“两学一做”中洗尽铅华,慎独吾身,立家规,正家风,让好的家风家训成为党员干部修身立命的传家宝,成为整治党风党纪的助推剂;党员干部务必要遵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唯一出发点,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用党规、党章撑起党风廉政建设的脊梁,营造一个气正风清的党内外环境!

【五】

“月儿,起床啦!”,我一个激灵从恍惚中醒来,又是梦,那个反复出现,真实清晰,却再也实现不了的梦。“2016年了!”我长舒了一口气,是啊,在不知不觉中外婆已经离开6年了,一切都仿若昨日……拂晓黎明餐桌上那一碗甜甜的鸡蛋花汤;踏雪出行离家前那一句暖暖的叮嘱牵挂;疲顿归程返家后那一声关怀问候;子夜深宵台灯下那一杯温温的糖水红茶……银丝的白发、祥和的笑颜、优雅的风姿,无一不在我眼前一一浮现,不曾忘怀。盯着手中早已泛黄的老照片,时空被定格在1945年的某一天,那是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婚礼,男人们衣着长褂,女人们身穿旗袍,气氛喜庆而庄重,而中间那身材婀娜,气质高雅,手拿捧花,身着西式婚纱长裙的美丽新娘,就是她——我的外婆。须臾间,思绪已随之飘入过往……

外婆是1923年生人,祖籍山东,太外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钱庄的小伙计成为了几个钱庄的大老板,家境殷实。他主张男女平等,所以外婆自小就跟着兄弟们一起上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大了她又读女子高中,接受新思潮新思想的教育,这在当时的旧社会是很少见的,但正是太外公坚定知识决定命运的信念,才使外婆从书本中提升为人待物的眼界,学会做人处事的精华,拥有一颗宽仁大度的心胸,让她纵使在经历人生灭顶般坎坷起伏时也能淡定面对,从容处之。

外婆大我整整一个甲子,不得不说正是这独特的缘分,让我生来对她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对外婆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是禁不住要一探究竟,总是喜欢缠着她给我讲故事,讲她的故事,讲她和外公的故事,讲她们家族的故事......外婆说太外公从一个穷小子成为钱庄老板,全靠脚踏实地,白手起家,历经千辛万苦,其中苦楚,不为人知,实属不易;外婆说尽管后来家境富足,太外公却勤俭持家,从不奢靡浮华,外婆和兄弟姐妹们自小便被告知不准剩菜(这也是她要求我们的),更不准浪费一粒粮食;外婆说太外公是当地有名的大善人,修桥修路,兴建学堂,资助乡里乡亲婚丧嫁娶,帮助店里伙计成家置业,当地的一座桥就是以太外公的名字命名的;外婆说她的大哥一表人才,心怀大志,一心为解放中国而努力,他暗地里长期为中共党组织提供资助,最终却为革命含冤而终,年仅28岁;外婆说她曾与外公替大哥为中共地下党送信,胆战心惊却光荣自豪,并在大哥的感召下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准备加入革命......外婆的一生充满着起伏,从结婚时娘家陪送6名丫鬟的“于家大小姐”到文革中下乡干活劳动改造的“黑五类”;从仪表端庄乡里拥簇的“资本家大儿媳”到游街示众邻里避之的“日本特务”;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旧社会“待字闺中”到和泥喂猪,烧火做饭的新中国“家庭煮妇”,外婆没有丝毫抱怨,她还是那么平静,那么从容,她总说:“我决定不了社会,决定不了别人,但我可以决定自己,决定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儿时听外婆讲故事只是单纯的喜欢,是出于对未知过往的好奇,现在想想,外婆的那些故事其实是在向我传承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是在教我怎样做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外婆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现在仍能记得外婆在书房摇椅上读书看报的样子,晨起的阳光温暖的洒在她身上,好似一个金灿灿的光圈萦绕在她身边,专注的神情,微皱的眉尖,手中的放大镜,时而流畅略过,时而停顿琢磨......这是一幅多么安静祥和的画面啊,美的让人尖叫,却静的让人窒息,自我记事起直到外婆生病前,数十年如一日,晨起读书好似融入到她生命中一般,不曾间断。我喜欢外婆读书的样子,不自觉的也想成为她的样子,记得儿时的时光几乎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我们四个孩子围绕在她身边席地而坐,一人拿一本书,静静品读,细细回味,虽然我是最小的孩子,但在潜移默化下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明白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曾国藩说过: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我想外婆让我们多读书,悉如此理。

那时还没有双休日,每周只休息一天,但每逢周六晚上外婆的五个子女都会分别带着丈夫、妻子和孩子回去探望两位老人,因为外婆说:“亲人和睦家族才会兴旺。”,每周的家庭聚会俨然已成为家族的传统。大大的八仙桌满满的围坐着近20口人,外公和外婆永远都是坐在主位上,我因为年纪最小所以坐在外婆的身旁,其他人在外公身旁自大到小顺位而坐,这个顺序在外公去世前从未改变。小时候总是期待每周末外婆家的聚会,不仅是因为好吃的饭菜,孩童的玩耍,更多的是享受饭桌上外公的满腹经纶和外婆脸上永远挂着的慈善微笑。用现在的话说,外婆是一个高情商的女人,我从未看过外公外婆拌嘴吵架,外婆对外公总是和声细语,相敬如宾,完美诠释着外公贤内助和大家族长媳的角色。外公是家中老大,有十个弟弟妹妹,每逢年节,他们便会到家里作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这时,外婆就像陀螺一样忙里忙外,不仅要做出一桌丰盛的家宴,还要为小叔小姑们准备带走的饭菜,这样的大嫂必然是让人尊敬的,在外公去世的20多年里,外公的弟弟妹妹们都会定期来看望外婆,视长嫂如母亲,我想所谓的家庭和睦、手足团结也不过如此吧。现在外婆也去世了,但我们还延续定期聚会的家庭传统,父母们三不五时也会去探望他们的叔叔姑姑,略表心意。每年春节我们都要回外婆的老房子,进门第一件事必然是为外公外婆敬上一炷香,鞠躬三下,送上晚辈对二老的怀念和尊敬。

“德中之王,百善孝为先。”外婆的母亲直到90岁去世,一直都是外婆在照顾,所以当外婆生病了,外婆的孩子们也在尽心尽力的照顾她,让我甚为感动。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外婆卧床不起,不能出门,大姨就将外婆抱到轮椅上,推出去晒太阳;为避免外婆生褥疮,二姨天天给她擦身子,按摩筋骨;外婆不能吃饭只能吞流食,三姨便研究营养搭配,变样的制作流食,确保外婆营养均衡;大夫说外婆总上痰是肺部不好,妈妈就给外婆买上等的燕窝,每天炖好后放在流食里帮助外婆清痰。父母辈做的这些,我们这些孩子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如果说父母辈的孝顺是外婆言传身教的结果,那么我们在感受如此尽忠尽孝行为的日后,也势必要恭敬有礼,竭尽孝道。

2009年底我参加公务员考试有幸成为大连地税的一员,那时外婆的病已经很重了,时而糊涂时而清醒,尽管如此,当我告诉她这个消息时,她仍然开心极了,眼里闪烁着久违的光芒,一直喃喃自语:“好啊,有出息,月儿有出息啦”。病榻上的外婆虽然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却没有磨灭她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品德,她握着我的手一遍遍的叮嘱着:“要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不图做多大官,但求问心无愧。”虽然从小我就一直听她告诉我要好好做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这一次的嘱托却意义重大,因为不久之后,外婆就彻底不能说话了......进入新的工作岗位,紧张而忙碌,但我无时无刻不谨记外婆的话,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每逢周六我和妈妈都会去探望外婆,和她说说话,尽管她已经不能与我交流,但从眼神中我能感受到她的喜悦,正如儿时她给我说故事时我的喜悦。外婆曾和妈妈说希望看到我穿上税装的样子,但直到她去世我也没能穿上制服走到她面前,这是我对她老人家最大的亏欠和遗憾。

外婆一生历经荣华寒微,顺遂坎坷,在花甲之年痛失丈夫和唯一的儿子,但她依旧平静而坚韧,从容而顽强。虽然她一辈子没有出去工作,没有赚过一分钱,但在我的心里她是伟大的,因为她用她良好的家教和正直的家风将自己的子女都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外婆去世享年88岁,大家都说是长寿的老人,在我心里她确实是长寿的,却无碍于年龄,古语云:“亡而不死者,寿也!”外婆的人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她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却时常萦绕在我耳畔,并将永生烙印于我心间。

“及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相信作为她的子孙后代,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都会永远铭记她的教导,传承优良家风,好好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由善良之人组成的家庭势必是积善的家族,一个积善的家族势必吉庆相伴、世代兴旺!

【六】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传递与感染;家风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训戒与教诲;家风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清白与淡然。家风是灯塔亦是船帆,指引着方向也不断在前进;家风是戒尺也是爱抚,鞭策着行为也抚慰着心灵。家风是长辈的威与爱,家风是游子的情与根,家风是立世的基与石,家风是传承的神与魂。

古语有云: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古往君子何以治国平天下,当以修身齐家为首任。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重视家教是我们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浩如烟海,为后人称颂的也屡见不鲜。这些家规家训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凝聚成家风,可以说,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建构成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特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将许多“不成文”的家风加以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入新时代的道德建设之中,赋予家风时代意义,那么,家风就不仅是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也是社会应倡导和遵循的道德规范。

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纵观历史,注重家风建设是众多豪门望族、文人志士的立家之本。翻开历史文化长卷,《颜氏家训》、《诫子书》、《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在民间广为流传。“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等传世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仅利于自我鞭策,也利于教育子女,更有利于家庭和睦,也无形中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还体现着教育的力量,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春风化雨般润泽人的心灵。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家风优良,则如沃土育良苗,会让家庭中的每个人茁壮成长;  家风恶劣,则如穷山生歧树,家庭中的个体进入社会后也不免误入歧途。我们综观千百年传承的家训名言可知,良好的家风会有许多共同点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如:真诚和善、正直清白、谦让宽容、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奋刻苦、乐于奉献等等,正是这些优良的教育思想,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积极向上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从而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家风还拥有社会标尺的力量,让我们在对比中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也在对比中逐渐弥补自身的不足。  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率结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现象是可悲的,这些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社会,失去了家风的约束,遗失了道德的尺度,人类的道德底线将会无限下滑。前事不忘,警钟长鸣,让家风发挥道德标尺的力量,才能让人心不断向善,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国力愈发昌盛。

既然家风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那么建设家风就应当成为家庭个体与社会整体共同的目标。

形成良好家风需有人起带头与示范作用,用自身的行为影响身边人与后代子孙。“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薪火相传,有赖先生。”可见,家风建设有赖于带头人,在家庭中即家长,在社会中即领导。家庭中,长者要做好“传帮带”,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家长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延续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同时又能结合时代创立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终生;社会中,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教育好子女,身正为范、上行下效,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用自身良好的家风对社会风气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

形成良好家风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优良家庭典范往往是由家中智慧长者创立,并代代相传补充、践行而成,经历了“加强教育、反复锤炼、注重养成、自觉自律”的基本过程,最后形成一个人与家族的精神财富,成为立足社会的基石。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灵魂所在,以顽强的风骨支撑着家族的进步与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崇尚的名门望族并非大富大贵等如此功利的标准,更能深入人心的是底蕴厚重、育人有方的家庭氛围。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方式渗透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水到渠成地感染着邻里与社会。

形成良好家风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比如生活环境、学习气氛等等。居家里外,持家有道,中华民族传承较广的家风家训有“家和万事兴”“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等等,当人置身其中,情感会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以内化,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可见知书才能达礼,学习方可升华,家风建设中的学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书香云集,墨香缭绕,茶余饭后,读书看报,培养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中遨游书海,定能收获一份恬淡悠远的心境。

形成良好家风要符合时代潮流,汲取时代力量,紧跟时代步伐,融汇时代精神。我们知道,历史的传承有着天然的淘汰机制,即筛除不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留下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我们的家风建设也当符合这一条件,让不适应时代的理念湮没与历史潮流中,将具有时代意义与指导精神的家风家训发扬光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汇聚一起的家风可以体现出国家风范的一部分,国家风范又能指导家风的建设方向,紧跟时代,才能不被淘汰。

家风建设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表现。民间故事告诉我们:“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可见,授子女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传承良好的家风,打造进入社会的优质名片,以家风树立个人的道德形象,又以个人的言行举止强化家风的道德内涵。由此,每个家庭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提升社会道德的合力,家庭走出一小步,社会迈出一大步,中国踏上新高度,这正是家风最具现实意义的体现,也是每个人每个家庭能够为社会和谐做出的切实贡献。

家风就像一棵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荫蔽子孙、传承世代。这棵大树结出累累硕果:勤奋好学、真诚和善、谦逊包容、尊老爱幼、敬业奉献……

家风就像一条河,浩浩汤汤、横奔流不停、滋润沃土、孕育生命。这条大河流出不朽传奇:天道酬勤、知难而进、严谨治学、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家风是家庭延续的基础,是社会风气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标尺,影响着营造着社会新风尚。好的家风就是时下最常谈的正能量,能够为社会输送纯净的血液,为国家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家家都有好家风,人人都有真善美”,长此以往,社会的正能量就会得以集聚激发、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也将愈发提高,凝聚家庭力量,倡导家风建设,继承传统文化,创造时代辉煌!

【七】

从我祖父辈开始,记得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总是,我们是普通人家,过好平常生活,处得四邻和睦,求个安稳日子。他们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庄上人无不夸赞。

在这种安分守己、知足低调的家风影响下,我这一代兄妹五个从不惹事生非、盛气凌人,更不大肆张扬、显功摆好。我从大官庄到氾水上中学六年,放假回到家里,几天了邻居都不知道。及至我考取大学,本来是轰动乡村的大喜事,我家也没有为此热闹一番。到南京上大学仍然埋头读书,毫不声张宣扬。毕业后不管遇到分配、转干、入党、进城、提拔等什么变化,我都看成是正常的人生阶段,没有一次为此搞过请客祝贺,未想过炫耀扬名,更不去造势攀升。也许是低调基因的传承,我的儿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是县委宣传部长,而他们也甘于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经过生活的磨炼和工作的熏陶,我深深感到,一个人一个家庭选定和保持低调家风是不容易做到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低调,积极实践低调。在我看来,所谓低调就是做人处世、建家立业,始终要坚持脚踏实地,面向实际,求实务实,想问题办事情既从实际出发又落到实处去。这就是低调的基本的核心的要求。就低调家风而言,家庭成员应当是低调做人而不好出风头,低调持家而不铺张浪费,低调行事而不虚张声势,低调交往而不以势压人。因此,低调家风遵循的是积极的健康的谦虚的务实的言行。我们决不能把低调和低沉、低级、低劣、低落、低能、低下、低贱、低俗等混为一谈。低调家风从理念、修养、境界、思想、风度、气节、作风和礼仪等方面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怪曾国藩用毕生精力去追求真正的低调人生,郭沫若要无情揭穿汪精卫、周佛海的伪装的低调俱乐部。

长期的生活实践启示我们,要保持低调、营造好低调家风,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好低和高的关系。比如,低调不排斥高学历,普通家庭出博士的也不少;低调不否认高才能,许多大师名家先默默无闻而后有了成就;低调不背弃高目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奋斗是会到达顶峰的。所以说,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两者并不矛盾,从低调做人出发,向高调做事努力,走好低调路终能办成高调事,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常言人往高处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低处是出发点;水往低处流,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低处是立足点。其实对一个家庭来说,低调就应当做到衣食住行低标准,荣华富贵看得轻,功名利禄顺其然,结朋交友淡如水,家中和气邻居好,悲欢离合不极端,忧愁苦难想得开,身心健康第一位。虽不全面,仅此足矣。

我们看到许多家庭由于背离了低调家风,家境很不理想。有的在物欲横流面前,盲目攀比新房新车,结果弄了一身债;有的沉迷于及时行乐,整天醉生梦死,结果得了一身病;有的大做空头梦,倾家荡产忙出国,结果有家难归不能尽孝,心怀一生愧。还有的人过分过量过头地参加跳舞、打牌、喝酒,结果有倒在舞厅的,有死在牌桌的,还有急救在酒后的,此种惨景,又何足道哉。看到这些社会现实,我总会宣传喝酒不喝醉、打牌不劳累、视频不熬夜,践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崇尚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

写到这里我想举几个例子。巨著《李自成》的大作家姚雪垠总是怀揣一本小学生字典。世界上有位著名富豪,临终前仅留给他儿子八个字: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古时有副对联,上联是做杂事兼杂学当杂家,杂七杂八尤有趣;下联是先爬行后爬坡再爬山,爬来爬去终登极,横批是,低调做人。这些事例对我很有教诲。传承低调家风非一日之功一辈之事,今后我将精做小事,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善言小话,因为大话没有实效。敢管小节,因为小节折射大节。余生继续坚持身体力行,让低调家风代代相传。

【八】

小时候,记得在我们家的中堂两旁挂着两个条幅,一幅写道:“诚实无悔,宽恕无怨,和睦无仇,容忍无辱。”另一幅写道:“少年不勤奋刻苦,老年一定艰辛;少年能服劳苦,老年一定安逸。”落款是“曾文正公治家格言”。据父亲讲,这两条幅是我们家的前辈所书,这也是我们家的家训。后来,我长大了,读书识字后才知道,这个曾文正公就是历史名人曾国藩,他就是清代重臣,治家极严。在“文革”中,这两副条幅自然是不见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客观地评价历史名人,我才进一步了解到:尽管曾国藩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但他的思想对他所处的历史和后世的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人们所重视。这两个条幅中所说的“四无精神”和“勤奋刻苦”成了我们家的治家格言,影响着我们家的一代代人。

我父母这一代,从小对我们教育极严,要求我们必须诚实,可以犯错,但决不允许我们说谎。小时候,每当我们和邻居的小孩玩耍,发生争执时,我父亲是先训斥我们,说我们诸多不是,然后还和别人父母打招呼,说自己管教不严。因此,我们小时候,感到邻里关系十分和睦。人家有困难,我们家总是尽力帮助;我们缺盐少米,很快就有邻居主动上门雪中送炭。现在想起来,这正是“四无”家训的受益啊!

1965年,我从宝中毕业,正是我县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之际,我和许多同龄人踏上去西安丰插队的道路。记得集中上船出发的那天,许多送行的家长都流泪了,可我的父母却面色冷静,很平和地叮嘱我说:“孩子,去吧!少年吃苦好事情,吃苦才能后福啊!”我牢记父母的话,下乡插队十几年,什么农活都抢着干,从栽秧割麦,到划船运肥,一样样农活慢慢都学会了。由于我和我的同伴能吃苦、肯吃苦,乡亲们也把我们当着家人一样看待。他们不但从生活上关心,还从政治上关心,选我当了知青模范,推荐我做了教师。通过进修后,我在教育岗位上又干了三十几年,如今已退休。

我把家训又传给我的孩子,教育他要勤奋刻苦,因此我的孩子从小学习就很努力,小学、中学成绩都很好,后来上了大学,考上研究生、博士生。现在国外瑞典皇家研究所工作。由于刻苦,孩子事业也有成就。他还常把我们老两口带到国外游玩。

我常想:我今天能这样幸福地生活,首先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祖国强盛才有每个小家的幸福。其次我晚年生活的安逸,也得益于我们家的“四无”家训和少年时勤奋刻苦。我还要教育我的孩子:将来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祖国,不要忘记我们家的祖传家训。

【九】

我的祖辈都是农民,他们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生活。没有像名门贵族、士大夫家族那么朗朗上口、严谨工整的家训。但就农民的本色:勤、俭、善、慈,通过他们的口传身教在影响着我们下一辈人。

劳作的辛勤,生活的节俭,待人友善,慈悲为怀,令我们永远不忘。闻鸡即起,庭院是要清扫得干干净净、草末儿全无的。生活的节俭,那不必说。他们虽说不出“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大道理,但知道“三年烂饭,买头牛”,粒粒粮食的不易。待亲友、待邻居,友善为先,从不计较,从不争吵,即使有点小误解、小矛盾,均以忍让为先,一笑置之。对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的人,施以善,予以善。母亲更是一位慈母,平时省吃俭用,但遇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她从不吝啬。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村上饿死了不少人。邻居家也是几天揭不开锅。母亲知道后,把家中仅有的几棵大咸菜,装在小水瓢里送给邻居。你可知道,那几棵大咸菜也我们家度命的食粮。我们家姐弟八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都能牢记“勤、俭、善、慈”。

后来我们都陆续地参加了工作,父亲又用朴素的语言告诫我们:参加工作了不忘了我们是农民。你们记住“不饮过量之酒,不贪不义之财。”这无华地话语一直鞭策着我们,使我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本本份份地做人,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贡献。

现在他们的子孙已不再是农民,但农民的本色,我们将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下代永志不忘。

【十】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至今,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是因家庭背景、文化差异而有不同表现形式。我的家风没有诗情画意,圣人之言,就叫做多读书、善做事,实实在在过日子。

古人云: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我也算是出生于书香之家。老家在农村,听父母说,我的祖父就曾是白马湖畔有些名气的教书人。祖父、父辈也都是读书人,我的伯父和父亲还不到20岁,就在家乡从事私塾教育了。我的家自古以来一直也种些田,且家境一般,但一代代人教子读书,本分、敬业的传统始终不变。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年迈的曾祖母逢人便唠叨:“养儿不读书,如同养群猪。”老人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小读些书,将来立身处事有好处啊!这些虽显粗俗的话,却给我影响深刻。我的父母生我们兄弟五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但父母不忘家训,竭尽全力让我们读书,最低也读到初中毕业。当年这样的举动,连一些好心的乡邻也质疑我父亲,你老先生家里日子过得这么艰辛,为什么不让大些的孩子早些回生产队挣工分?父亲只是苦笑而不答。

父母对我们的读书、为人要求很严。学期结束父亲必查成绩单和老师评语,既要有好成绩,更要有在校的好品行。母亲则更多要求我们从小学会持家、待人,向好人看齐。我们也总能让父母听到来自学校或社会上好的评价。

父母不仅说得严厉,行事也是堪称表率。父亲后来在镇上一个单位工作,离家也就十里远。可除春节外,我们从来见不到他认真休一天假,偶尔晚上回趟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赶回单位。我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他说:“作为单位员工,就应当以单位为家,再说,这也是我家的饭碗啊!”这种敬业精神,也影响我一辈子。

我早年在乡医院工作,经常是值了夜班,白天还坚持上班,并努力让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达到最优。后来,我转到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工作,几乎也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经常写材料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也照常上班。自己有时也觉得很辛苦,但与父辈们的工作态度和要求比,也就不算什么了。那些年代里,我几乎年年获得表彰和好评,也在政治上有了进步,自己还是感到欣慰的。

工作之余,我是从不放松学习的,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看一些专业书籍。我们是文革期间高中毕业的,没有读大学的机会。在机关工作期间,我挤出时间复习考试,上了大专班,实实在在地完成了十多门学业的考试而获得毕业,也终算是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们家这辈人,通过读书学习,都很好地改变了人生。我有一个弟弟,也是高中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了,由于他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自学了本科,后来成为我县为数不多的特级教师和全市的学科带头人。这些,应该就是与其良好的家风传承不可分的。

现在,我虽然退休在家,仍能一以对峙之的坚持读书看报听新闻,有时还做些笔记,写写心得,牌桌上的玩意我是从不沾边的。此外,我还热衷于义务参加一些关心下一代的公益活动,接送孙辈读书,还经常免费指导一些慕名而来的学生写书法。这些让我感到很充实,也熏陶了我们的下一代人。我那读小学的孙女,学习成绩算不上最好,但她知道节电节水,懂得同情与感恩,举止文明,平时从不乱抛垃圾、不闯红灯,吃饭不落一粒米下地,随手关电器。已经初步有了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社会,传承好家风,就是传递正能量,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潜移默化传好接力棒,让好家风、好家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十一】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家庭幸福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古人说:“家道正,而天下定。”当前,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中,每个家庭都应立好家规,努力做到遵纪守法、敬老爱幼、和睦相处、奋发向上,这对实现小康社会和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我家是个大家庭,祖孙四代十多口人,分别从事教育、经济、工业等工作,多年来在党的教育和家庭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坚持清白做人,孝敬父母,关爱儿孙,学习进取,自强不息,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廉洁自律,清白做人。我是离休干部,在职时从事党政工作几十年,主持过一些部门工作,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坚持理想信念,努力为人民服务,不贪不腐,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当座右铭警惕自己。同时还不断告诫从事经济工作的儿女,一定要清白做人,切实做到“常在江边走,永远不湿鞋。”为此,我们获得了一些“优秀”、“先进”荣誉,大红证书鼓励我们不断前进。

二是敬老爱幼,和睦相处。父母是精神的故乡,生命的绿洲,孝敬父母是做人的起码准则。我和老伴多年来一直奉养两家的双亲,使他们安享天年,直至辞世。现在我们老了,但爱在延续,儿孙们对我们很孝敬,经常嘘寒问暖,买衣送食,关怀备至,使我们获得很多安慰。同时我们也关爱晚辈,以自己的情感和知识,助其成才,为社会效力。

三是自强不息,努力进取。我家有条祖训“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先人一直鼓励后辈,不要依赖家庭和父母,而应自强不息,努力进取,这对我们几代人都产生过影响。我和老伴年轻时即放弃家庭优裕生活,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们的子女因受“文革”影响,耽误了学业和前程,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从逆境中奋起,读电大、读函大,顽强自学,终于成才,小有成就。在他们带动下三个孙子、女,从小学到研究生一直是勤学苦读,成绩优秀,家庭除供给他们学费和生活费用,从未花过其他钱。他们毕业后,又都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家科研、教育、金融等部门。

四是读书求知,跟上时代。社会在快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一个家庭或一个人,要跟上时代,读书是重要一环。我们家庭有读书习惯,且相互影响。家中有一间书房,藏书较多,同时还订了《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州晚报》、《大江南北》、《读者》等多份报刊,加上电视、电脑,阅读工具和范围较多较广,休息时常常人手一册。在阅读的同时,我还利用余年,先后著作出版了《风华一代》、《岁月留香》、《华克之传奇》(合著)等书,以饱满的热情讴歌英雄人物和当今千载难逢的盛世。在历年发表的文章中,还先后被改编成《水乡的春天》和《百变特工华克之》两部电影在全国上映。《水乡的春天》在2011年,还和著名电影《渔光曲》、《芙蓉镇》等一道,被评为影响全国商业的十大电影。

以上仅是我们家庭的一些简要情况,对照“立家规、正家风、严家教”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们决心向先进学习,向高标准努力。

【十二】

我们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共计有3个家庭8个成员。我们一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忠厚,我和老伴在所住的小区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所以我们教育孩子第一条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两个孩子中,老大夫妻在本地工作,大孙子今年刚刚高考,老二一家三口都在扬州工作和读书,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和锻炼,孩子们都在各自的单位和行业中担任行政和领导职务,两个孙子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名列前茅。

每到节假日,特别是中秋节或者每年的春季,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都会聚到一起。记得2012年的中秋节,宝应电视台还到我们家拍了喜迎十八大——“我的这十年”专题年,我们家8个家庭成员纷纷赶回到家里,那天我和老伴特别高兴,当电视台记者的摄像头对准我们全家的时候,我和老伴满脸的皱褶都在开花。

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小辈对老人都非常孝顺,长辈们年老体弱,晚辈们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看望,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或买一些时令衣服;或买一些老年保健用品;衣食住行方面小自袜子手套、内衣、内裤,大至电器家具,都能一一为老人想到买到,尽力为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的老伴患有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每次都要到医院体检和看病,我们家的小辈们都争着抢着去医院陪护老人。

其次,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非常和谐融洽,总能做到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兄弟两人包括娶进来的媳妇个个都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关心长辈甚比关心自己。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兄弟亲情千金难买,我们从不为家庭财产之类的事争吵,我们都认为吃亏便宜都是自家人,大家都有一双手,都在赚钱,何必为那一丝半点伤了和气。婆媳之间亲如母女,妯娌之间胜似亲姐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兄弟两个家庭平等对待,不分你我,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形成共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大家都心情舒畅。此外,每个大家庭都做到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经常受到邻里的赞扬。

我认为每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过得很好,当亲人遇到困难,也非常乐意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尽管不是官僚世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快乐,有普通家庭的美——那就是和谐之美。

【十三】

那不起眼的小草,任人漠视毫无怨言,他依然挺立默默为人们奉献着;那河边的柳树,静默在河堤两岸护堤防水,依然静默着。那街边的环卫工人们早出晚归,一次次扫,为人们的生活环境默默奉献,毫无怨言。从他们身上,我不禁想起我的家训家风;低调做事;踏实做人。

听爸爸说这是太爷爷因为一件事而立。爸爸说:以前家里挺富裕的。太爷爷在地方上算得上是一个小地主吧,但太爷不像其它地主一样,欺负百姓,过分的使唤百姓当牛当马,更没有“高利贷”这个说法,在别人眼里看来,太爷根本不像是一个地主,他穿着非常的朴素。平时,几口人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与劳动人民打成了一片。村子里还有一个地主,他和太爷爷的做法截然不同,他盖着三层楼的小别墅,一家人穿着十分的华丽,带着珠光宝玉,到处去欺负百姓。

有一次,土匪进了村,土匪向太爷爷家走来,太爷心想:这一全完了,什么东西都得糟蹋了。没有想到。那几个土匪竟然经过太爷爷家,向隔壁的地主家走去,听只见物品的破碎声,没过多久,只见那些土匪们背着大小麻袋从他家走了出来。他坐在地面哭喊着:“全完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经过了这件事之后,太爷爷就立了这个家规:低调做事,踏实做人。

我们没有让太爷爷失望。就拿我爸爸来说吧。有一次,爸爸去上班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黑色的男士背包,里面有银行卡、身份证还有几万块钱的现金,他没有占为己有之心,他二话不说就交给了派出所,警察要求等记一下,他只是腼腆的笑笑,转头就走。他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和我。我和妈妈笑他胆子小,不敢面对警察,其实我和妈妈知道,他只是想低调做事。那失主想感谢,也找不着人呀!

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自然也受他们的影响。每次,我从街边走过,发现路边有垃圾,我都会将它们拾进垃圾桶。看见有老人过马路,我也会主动去帮助他们。在公交车上看见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也会主动让座。

这些都是小事,但我相信,我处在这样良好家风的的家庭里,一定会受到熏陶。从小事做起,继承弘扬家风,为和谐的社会风气添一块砖,盖一片瓦。

【十四】

我的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幅画,连城之壁。我们家有三风:善良之风、孝顺之风、勤俭之风。

我家的善良之风。妈妈常说:善良是心灵的灯盏,能引导迷路的孩子前行。记得有一次,妈妈和我准备上街去玩,突然外面来了一个讨饭的。我看他穿的破破烂烂的,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感,觉得恶心。这时候,他向我们生出了手,颤巍巍的说:“大姐,行行好,给我点吧。”我打算把他赶走,不想搭理他,可妈妈却给了他5元钱。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钱,这些钱可以给我买好几颗糖了。”妈妈却和蔼的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颗金子般的心。”这翻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我家的孝顺之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天,我会在课余时间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给他们捶背,倒点热水泡泡脚。我孝敬我的爸爸妈妈是因为他们言传身教。爷爷去世的较早,剩下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多少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奶奶。记得奶奶去年茶季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放下每天上百元的收入,每天都会轮流去医院照顾奶奶,也没有告诉姑姑等人。我有些不解,妈妈认真的对我说:“姑姑也忙,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自己做吧。挣钱就是为了用在该花费的地方。把奶奶的病养好了,可以在家照看家里,我出去做事就不要锁门了。所以,现在去医院照顾奶奶也是挣钱。”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好感动,才明白我为什么一直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之中。

我家的勤俭之风。我们家的勤俭的宗旨是: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我要买学习用具或者课外书籍时,妈妈总是给我充足的钱,让我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在我看见同学新买的玩具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时,妈妈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几箱书了,别和同学比吃穿玩的,要比比学习。”难怪乎,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集中精力学习,因为有一个善于开导我的妈妈。

我骄傲,我生活在这样的家风里。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

我自豪,我生活在这样的家风里。如花香,悄然静绽放,伴情沁入我的心脾。

【十五】

说起家风、家训、家规,总觉得是一个很高端、严肃的话题。由于出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当时无论是家庭、学校亦或社会,很少公开提及这些字眼,所以小时对家风家训等缺乏必要的认知。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的蓬勃发展,家风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颜氏家训》、《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余秋雨《吾家小史》、《洛克菲勒家书》等古今中外关于家风家训的名家著述倍受推崇;领袖、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以及修身立志的宝鉴,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家风家训小到对一个家庭,大到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正所谓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然而,著书立说,形成规范家风家训文本并流传于世的,毕竟是少数名人大家,对于广大的普通家庭而言,可能多数和我的家庭一样,拿不出一本形成文字的“家风家训”,我们有的多是家庭的先辈、长辈基于朴素的价值观而形成的一家的规矩和做人的准则,并通过言传身教以及口口相传,于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引导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我的家是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体育场篮球教练,后任体育场副场长。父母都是中共党员。我有三个姐妹弟兄,父亲是独子,爷爷奶奶也和我们一起生活,老中少8人一起生活,算是一个大家庭。当时我们兄妹四人读书,爷爷奶奶是农村户口没有收入,全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有限的工资维持。那时的物质是匮乏的,生活是困难的,然而记忆中我们的生活却是幸福的。当长大后回想小时的生活,我以为在六、七十年代我们姐弟能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从家庭层面上应归结于我父母的孝、勤、俭、诚、实。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我家的家风家训”吧,没有文字,点点滴滴体现于父母平日的言谈举止,耳濡目染中沁入我们幼小的心田并扎根生长。若要将父母日常的教诲用文字进行归纳总结,那就是:恪守孝道、诚实守信、勤勉做事、老实做人。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做人的深刻道理,作为我们家庭一种最基木、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于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人格、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姐妹兄弟受益匪浅。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尤以父亲给我的印象最深,影响也最大。父亲早先是篮球教练,后担任体育场副场长,分管射击等运动项目以及基建工程。总所周知,基建从来都是一个敏感而易出问题的领域,而我父亲在这样一个领域工作多年,凭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价值坚守,始终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那时年少不谙世事,但还是发现,自父亲担任副场长以后,来我家找父亲的“亲属朋友”忽然就多了起来,手上都会提着东西。但见父亲每次都是客气却坚决的推辞,无论是香烟或是点心,一概要来访者原样拿走。要知道,那是七十年代初,连豆腐都要凭票的时代呀。而我家更因为人口多生活困难,便是一块糖对我们小孩都是诱惑。最初看到父亲坚决不收,很是不解,问父亲为什么那个伯伯或叔叔或阿姨送的点心不能要呢?父亲说,他们的东西哪怕一分钱都不能收,因为他们送礼是想从爸爸这里获得更多的好处,爸爸若是这么做了,就是违法,就要遭受处罚,而这是我们家不能接受的,更是作为党员的我不能做的。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一个伯伯来访,父亲不在家,此人硬留下一箱苹果就走。母亲打开箱子,在箱底发现一个信封,里面有厚厚一沓钱,具体数额记不清了,只是看到妈妈吃惊的表情,那时爸妈的工资加一起只有几十元,所以那人送的应该是一笔“巨款”吧。看到钱,妈妈急了,父亲一回来,母亲便告知此事,父亲有些责怪母亲,说无论如何不该收下这箱苹果。然后,便连夜骑着自行车将苹果及信封送给了对方。回家后,父亲认真叮嘱母亲和我们姐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贪图不该贪的利,哪怕是很小的利。他说,现在我分管工程,这些人就来送礼,他无非是想违规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的利,你收了他的好处,就无法坚持原则,就为自己挖下了坑,是犯罪的坑,说不准哪天就掉了下去,万劫不复。他让我们记住,虽然我们家庭并不宽裕,但他和妈妈和会尽力照顾好家人,让爷爷奶奶过的好,让我们姐弟有学上。他要求我们以后无论境遇如何,都要活得坦坦荡荡,万不能贪利忘义。也许在当年,我并不十分懂得父亲话中的深意,但这种言传身教已经深深烙进我们为子女的心里,在我们长大后,成为我们的人生信条。也是在长大后,才真正懂得父亲简单质朴的话语和言行中的价值观的力量。要知道,为了承担其一个大家庭的生活和我们的教育,我的父母一直在负债,他们十几年没有为自己添置像样的衣物,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而即便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父亲从来都未曾用手中的权去换取哪怕很小的不当利益。而他对此事的态度也始终平和,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用他的话来讲,“我是共产党员,这是我的本分啊”!

说来,这真算不上什么高大上的事迹,也确是一个坚持信仰和操守的共产党员应守的本分。在我的家庭,这种朴素的道德与信仰坚守是父亲传承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支撑着我们的信念,指引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姐妹弟兄始终走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未曾偏离过方向。现在,父亲七十多岁,退休多年,然每次无论是我们回家还是电话,父亲总是要提醒我们姐弟勤勉工作,诚信做人。若是我们的言行中哪怕有一点不当或松懈,父亲都会认真的指出并用电视、报纸上的鲜活案例警示我们。妈妈常常开玩笑说,父亲就是我们家的纪检书记。

我的家风家训与很多普通家庭一样,没有文字,情节简单内容朴实,然而,正是这些朴实却不失深刻的普通的家风家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诚实的品格、善的教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形成一生追崇的人生信仰,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人,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

【十六】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在我的故乡安徽桐城,不仅有体现谦和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还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祖训。大概是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我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父母除了从小教育我们要忠厚诚实、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外,更希望我们能知书达礼。无论家道多么艰难,父母都坚持让我们读书。我的父亲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达到能看书、读报、写信的水平。我的母亲是我们当地她那个年纪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妇女,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虽然家庭条件比较贫寒,但我父亲坚持订报、学习不辍,而且有机会到镇上或是上县城,也总不忘给我们买回几本书。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书虫”,在初中阶段就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及四大名著等许多经典。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成为高考制度恢复后我们乡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女生。读书,也让我一生受益,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顺境或逆境。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的父亲已经故去,母亲也因中风有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我谨记他们对我的教育,并将知书达礼的愿望传承到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因为读书的条件大为改善,所以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更简单,那就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习惯。

女儿是我们靠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不满周岁前,我要做家务,便将她置于童床再放上几本硬皮插画图书,任她胡翻乱扯。晚上睡觉时,不管她是否听得懂,我们都给她放儿歌、讲故事。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有许多的好朋友施以援手,比如我临时有个什么事托他们帮忙照看,帮忙最多的便是我们学院已经退休的朱永英老师。朱老师在学院图书馆工作,所以女儿很小便出入学院图书馆,会走路时,便帮忙推车理书。

2000年我家搬到湖南路附近时,巷口便有一家新华书店,夏天、冬天空调都打得很足,我们既可避暑取暖,又可免费享受精神大餐。在书架旁席地而坐,我们常常一呆就是半天。书店四楼常有免费的书画展,我们也可以在此开开眼,感受艺术的魅力。2007年5月,女儿以这段生活写了一篇作文《我选我》,参加《扬子晚报》同步作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也因此激发了她在多读的同时思考和写作的兴趣。其后在“春雨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比赛、全国小学生语文竞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均有斩获。2009年暑假参加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组织的“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全省小记者采访活动获得“采访报道优秀视角奖”,作品选送南京图书馆参展并担任了现场解说。这一期间的阅读文学类以少儿图书、名著简读本为主,作者主要有黄蓓佳、祁智、曹文轩等江苏作家,还有杨红樱、郑渊洁等。科学类读物以《十万个为什么》及《小诺贝尔》、《博物》等杂志为主。读书,让孩子懂得了知识和道理,也帮助了她成长。小学时,她就荣获了鼓楼区“读书之星”、鼓楼区“学习之星”、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文明之星”。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的阅读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树人学校不仅是一所以理科教学见长的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也很下功夫。尽管在当时与应试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招致一些家长的非议,但现在来看对我的孩子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语文老师将自己读研时读的《西方正典》送给了她,让她的阅读在质的方面实现了突破,很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出现在我家书桌上。卡夫卡、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乔治·奥威尔……等作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交流中。初中阶段,孩子除了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之外,在数理化等各科竞赛中也获得了国一、省特及市一等不同级别的奖项,并荣获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2012年中考女儿考入南师附中,并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选拔,获得保送机会,进入交大浙大班这个特殊班级学习。在当时没有高考压力的情况下,班级几位同学成立了“灵盼”诗社,孩子又开始对诗歌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读诗写诗成为她住校期间课余的一种消遣,对茨维塔耶娃、狄金森等女诗人的作品相当喜欢。高一上学期期末该班有种特殊激励措施,每门课程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学分奖励,除语文、历史、信息检索课程外,物理课程也获得了奖励,这一偶然事件也是促使她最终选择物理专业的一个原因吧?2013年暑假去苏州参加了国学夏令营活动,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浓厚兴趣。即使在后来取消保送必须参加高考的严峻形势下,依然沉迷于《三国志》中不能自拔,令同宿舍文科班同学刮目相看。2014年5份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全省共10名),作文运用虚拟,讲述了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比赛获奖与她高中阶段阅读面的拓展不无关系。在不分文理保送交大的形势下,未来专业选择工科似成必然,因此,书籍选择由侧重文学而实现转型,兴趣开始转向《数字城堡》、《量子物理》、《宇宙的琴弦》、《思考的乐趣》、数学之美系列、《三体》等书籍。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单方面毁约后,孩子能顶住压力参加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裸考进入南大,应该与读书有着某种关联,那些读过的文字已融进血液、渗入灵魂,让人学会面对和适应一切。

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我和孩子的父亲一致希望她能选择经济管理类或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一来学习相对轻松,二来就业易、起薪高,但她从小就有致力科研的理想,毅然选择了物理专业。进入南大物理学院后,与全国各地竞赛高手、学霸同窗,学习压力很大,但她仍保持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查看她金陵图书馆借阅证最近的借阅记录,除《纳米物理与纳米技术:纳米科学中的现代概念介绍》、《拟人学与拟人系统》、《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2版》、《宇宙的最后三分钟:关于宇宙归宿的最新观念》、《爱+恨数学:还原最真实的数学》等之外,还有岛田庄司的小说和东山魁夷的随笔。读书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拓宽了她分析问题的视野。她不仅是物理学院学生社团《支点》杂志的撰稿人,还代表物理学院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并通过了南大物理学院PT竞赛选拔。

我与孩子的父亲均文科毕业、学历都不高,所幸我们都有读书的共同爱好。尽管我的阅读偏文学艺术类,她父亲偏历史军事类,读的书也大多肤浅,但至少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能不借助课外培训,培养出一个理科生,也是一件足以让人欣慰的事。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老外婆玛丽·罗姆利建议自己的女儿凯蒂给孩子们读《圣经》、莎士比亚,好让孩子处在困境当中,也不致沉沦。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的成长,物质上虽说是一无所有,却因此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致就如同刚在酒吧待了一夜的家伙那蹒跚的步履一般难以预测。”在浮躁的现实中,读书还可以让我们在莫测的世界里平静地看云卷云舒、花谢花开。因此,我也想向玛丽·罗姆利学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作为我们的家风代代传承

【十七】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在我的故乡安徽桐城,不仅有体现谦和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还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祖训。大概是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我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父母除了从小教育我们要忠厚诚实、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外,更希望我们能知书达礼。无论家道多么艰难,父母都坚持让我们读书。我的父亲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达到能看书、读报、写信的水平。我的母亲是我们当地她那个年纪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妇女,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虽然家庭条件比较贫寒,但我父亲坚持订报、学习不辍,而且有机会到镇上或是上县城,也总不忘给我们买回几本书。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书虫”,在初中阶段就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及四大名著等许多经典。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成为高考制度恢复后我们乡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女生。读书,也让我一生受益,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顺境或逆境。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的父亲已经故去,母亲也因中风有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我谨记他们对我的教育,并将知书达礼的愿望传承到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因为读书的条件大为改善,所以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更简单,那就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习惯。

女儿是我们靠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不满周岁前,我要做家务,便将她置于童床再放上几本硬皮插画图书,任她胡翻乱扯。晚上睡觉时,不管她是否听得懂,我们都给她放儿歌、讲故事。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有许多的好朋友施以援手,比如我临时有个什么事托他们帮忙照看,帮忙最多的便是我们学院已经退休的朱永英老师。朱老师在学院图书馆工作,所以女儿很小便出入学院图书馆,会走路时,便帮忙推车理书。

2000年我家搬到湖南路附近时,巷口便有一家新华书店,夏天、冬天空调都打得很足,我们既可避暑取暖,又可免费享受精神大餐。在书架旁席地而坐,我们常常一呆就是半天。书店四楼常有免费的书画展,我们也可以在此开开眼,感受艺术的魅力。2007年5月,女儿以这段生活写了一篇作文《我选我》,参加《扬子晚报》同步作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也因此激发了她在多读的同时思考和写作的兴趣。其后在“春雨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比赛、全国小学生语文竞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均有斩获。2009年暑假参加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组织的“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全省小记者采访活动获得“采访报道优秀视角奖”,作品选送南京图书馆参展并担任了现场解说。这一期间的阅读文学类以少儿图书、名著简读本为主,作者主要有黄蓓佳、祁智、曹文轩等江苏作家,还有杨红樱、郑渊洁等。科学类读物以《十万个为什么》及《小诺贝尔》、《博物》等杂志为主。读书,让孩子懂得了知识和道理,也帮助了她成长。小学时,她就荣获了鼓楼区“读书之星”、鼓楼区“学习之星”、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文明之星”。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的阅读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树人学校不仅是一所以理科教学见长的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也很下功夫。尽管在当时与应试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招致一些家长的非议,但现在来看对我的孩子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语文老师将自己读研时读的《西方正典》送给了她,让她的阅读在质的方面实现了突破,很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出现在我家书桌上。卡夫卡、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乔治·奥威尔……等作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交流中。初中阶段,孩子除了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之外,在数理化等各科竞赛中也获得了国一、省特及市一等不同级别的奖项,并荣获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2012年中考女儿考入南师附中,并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选拔,获得保送机会,进入交大浙大班这个特殊班级学习。在当时没有高考压力的情况下,班级几位同学成立了“灵盼”诗社,孩子又开始对诗歌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读诗写诗成为她住校期间课余的一种消遣,对茨维塔耶娃、狄金森等女诗人的作品相当喜欢。高一上学期期末该班有种特殊激励措施,每门课程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学分奖励,除语文、历史、信息检索课程外,物理课程也获得了奖励,这一偶然事件也是促使她最终选择物理专业的一个原因吧?2013年暑假去苏州参加了国学夏令营活动,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浓厚兴趣。即使在后来取消保送必须参加高考的严峻形势下,依然沉迷于《三国志》中不能自拔,令同宿舍文科班同学刮目相看。2014年5份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全省共10名),作文运用虚拟,讲述了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比赛获奖与她高中阶段阅读面的拓展不无关系。在不分文理保送交大的形势下,未来专业选择工科似成必然,因此,书籍选择由侧重文学而实现转型,兴趣开始转向《数字城堡》、《量子物理》、《宇宙的琴弦》、《思考的乐趣》、数学之美系列、《三体》等书籍。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单方面毁约后,孩子能顶住压力参加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裸考进入南大,应该与读书有着某种关联,那些读过的文字已融进血液、渗入灵魂,让人学会面对和适应一切。

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我和孩子的父亲一致希望她能选择经济管理类或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一来学习相对轻松,二来就业易、起薪高,但她从小就有致力科研的理想,毅然选择了物理专业。进入南大物理学院后,与全国各地竞赛高手、学霸同窗,学习压力很大,但她仍保持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查看她金陵图书馆借阅证最近的借阅记录,除《纳米物理与纳米技术:纳米科学中的现代概念介绍》、《拟人学与拟人系统》、《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2版》、《宇宙的最后三分钟:关于宇宙归宿的最新观念》、《爱+恨数学:还原最真实的数学》等之外,还有岛田庄司的小说和东山魁夷的随笔。读书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拓宽了她分析问题的视野。她不仅是物理学院学生社团《支点》杂志的撰稿人,还代表物理学院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并通过了南大物理学院PT竞赛选拔。

我与孩子的父亲均文科毕业、学历都不高,所幸我们都有读书的共同爱好。尽管我的阅读偏文学艺术类,她父亲偏历史军事类,读的书也大多肤浅,但至少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能不借助课外培训,培养出一个理科生,也是一件足以让人欣慰的事。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老外婆玛丽·罗姆利建议自己的女儿凯蒂给孩子们读《圣经》、莎士比亚,好让孩子处在困境当中,也不致沉沦。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的成长,物质上虽说是一无所有,却因此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致就如同刚在酒吧待了一夜的家伙那蹒跚的步履一般难以预测。”在浮躁的现实中,读书还可以让我们在莫测的世界里平静地看云卷云舒、花谢花开。因此,我也想向玛丽·罗姆利学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作为我们的家风代代传承

【十八】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在我的故乡安徽桐城,不仅有体现谦和礼让精神的六尺巷,还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祖训。大概是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我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父母除了从小教育我们要忠厚诚实、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外,更希望我们能知书达礼。无论家道多么艰难,父母都坚持让我们读书。我的父亲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却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学习的机会,达到能看书、读报、写信的水平。我的母亲是我们当地她那个年纪为数不多的有文化的妇女,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虽然家庭条件比较贫寒,但我父亲坚持订报、学习不辍,而且有机会到镇上或是上县城,也总不忘给我们买回几本书。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书虫”,在初中阶段就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选》及四大名著等许多经典。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成为高考制度恢复后我们乡第一个考上本科院校的女生。读书,也让我一生受益,可以坦然面对人生的顺境或逆境。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的父亲已经故去,母亲也因中风有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但我谨记他们对我的教育,并将知书达礼的愿望传承到了我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中。因为读书的条件大为改善,所以我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更简单,那就是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习惯。

女儿是我们靠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不满周岁前,我要做家务,便将她置于童床再放上几本硬皮插画图书,任她胡翻乱扯。晚上睡觉时,不管她是否听得懂,我们都给她放儿歌、讲故事。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有许多的好朋友施以援手,比如我临时有个什么事托他们帮忙照看,帮忙最多的便是我们学院已经退休的朱永英老师。朱老师在学院图书馆工作,所以女儿很小便出入学院图书馆,会走路时,便帮忙推车理书。

2000年我家搬到湖南路附近时,巷口便有一家新华书店,夏天、冬天空调都打得很足,我们既可避暑取暖,又可免费享受精神大餐。在书架旁席地而坐,我们常常一呆就是半天。书店四楼常有免费的书画展,我们也可以在此开开眼,感受艺术的魅力。2007年5月,女儿以这段生活写了一篇作文《我选我》,参加《扬子晚报》同步作文大赛,获得了二等奖,也因此激发了她在多读的同时思考和写作的兴趣。其后在“春雨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江苏省中小学生诗歌比赛、全国小学生语文竞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均有斩获。2009年暑假参加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少工委组织的“红领巾寻访春天的故事”全省小记者采访活动获得“采访报道优秀视角奖”,作品选送南京图书馆参展并担任了现场解说。这一期间的阅读文学类以少儿图书、名著简读本为主,作者主要有黄蓓佳、祁智、曹文轩等江苏作家,还有杨红樱、郑渊洁等。科学类读物以《十万个为什么》及《小诺贝尔》、《博物》等杂志为主。读书,让孩子懂得了知识和道理,也帮助了她成长。小学时,她就荣获了鼓楼区“读书之星”、鼓楼区“学习之星”、鼓楼区优秀少先队员、“南京市百名少年之星——文明之星”。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的阅读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树人学校不仅是一所以理科教学见长的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学生阅读方面的引导也很下功夫。尽管在当时与应试确实没有什么关系,招致一些家长的非议,但现在来看对我的孩子影响还是相当大的。语文老师将自己读研时读的《西方正典》送给了她,让她的阅读在质的方面实现了突破,很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出现在我家书桌上。卡夫卡、卡尔维诺、君特·格拉斯、乔治·奥威尔……等作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交流中。初中阶段,孩子除了在作文比赛中获奖之外,在数理化等各科竞赛中也获得了国一、省特及市一等不同级别的奖项,并荣获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

2012年中考女儿考入南师附中,并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笔试和面试选拔,获得保送机会,进入交大浙大班这个特殊班级学习。在当时没有高考压力的情况下,班级几位同学成立了“灵盼”诗社,孩子又开始对诗歌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读诗写诗成为她住校期间课余的一种消遣,对茨维塔耶娃、狄金森等女诗人的作品相当喜欢。高一上学期期末该班有种特殊激励措施,每门课程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学分奖励,除语文、历史、信息检索课程外,物理课程也获得了奖励,这一偶然事件也是促使她最终选择物理专业的一个原因吧?2013年暑假去苏州参加了国学夏令营活动,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浓厚兴趣。即使在后来取消保送必须参加高考的严峻形势下,依然沉迷于《三国志》中不能自拔,令同宿舍文科班同学刮目相看。2014年5份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得江苏赛区一等奖(全省共10名),作文运用虚拟,讲述了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比赛获奖与她高中阶段阅读面的拓展不无关系。在不分文理保送交大的形势下,未来专业选择工科似成必然,因此,书籍选择由侧重文学而实现转型,兴趣开始转向《数字城堡》、《量子物理》、《宇宙的琴弦》、《思考的乐趣》、数学之美系列、《三体》等书籍。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单方面毁约后,孩子能顶住压力参加高考,并以优秀的成绩裸考进入南大,应该与读书有着某种关联,那些读过的文字已融进血液、渗入灵魂,让人学会面对和适应一切。

在大学专业选择时,我和孩子的父亲一致希望她能选择经济管理类或是新闻传播类的专业,一来学习相对轻松,二来就业易、起薪高,但她从小就有致力科研的理想,毅然选择了物理专业。进入南大物理学院后,与全国各地竞赛高手、学霸同窗,学习压力很大,但她仍保持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查看她金陵图书馆借阅证最近的借阅记录,除《纳米物理与纳米技术:纳米科学中的现代概念介绍》、《拟人学与拟人系统》、《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2版》、《宇宙的最后三分钟:关于宇宙归宿的最新观念》、《爱+恨数学:还原最真实的数学》等之外,还有岛田庄司的小说和东山魁夷的随笔。读书丰富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拓宽了她分析问题的视野。她不仅是物理学院学生社团《支点》杂志的撰稿人,还代表物理学院参加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比赛,并通过了南大物理学院PT竞赛选拔。

我与孩子的父亲均文科毕业、学历都不高,所幸我们都有读书的共同爱好。尽管我的阅读偏文学艺术类,她父亲偏历史军事类,读的书也大多肤浅,但至少给孩子创造了一种读书的氛围。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能不借助课外培训,培养出一个理科生,也是一件足以让人欣慰的事。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的老外婆玛丽·罗姆利建议自己的女儿凯蒂给孩子们读《圣经》、莎士比亚,好让孩子处在困境当中,也不致沉沦。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的成长,物质上虽说是一无所有,却因此拥有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致就如同刚在酒吧待了一夜的家伙那蹒跚的步履一般难以预测。”在浮躁的现实中,读书还可以让我们在莫测的世界里平静地看云卷云舒、花谢花开。因此,我也想向玛丽·罗姆利学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把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作为我们的家风代代传承

【十九】

很多名人、先烈都有家规家训,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家规家训的话,那一定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人要诚实”。

“诚实”这个词,是母亲从小对我最基本的要求。小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懵懵懂懂,但是母亲的教诲却一刻都不敢忘却。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件小事。

记得上二年级的的一个星期天,我独自在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无聊的我玩起了弹弓游戏,我到树林里找了一个可以做弹弓夹的树杈,系上橡皮筋,然后捡起小石子射起树来,可这样我还不过瘾,我又跑到屋里乱射起来,可一不留神—我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这可怎么办?爸爸妈妈回来肯定会骂我的,说不定还得吃顿“竹笋炒肉丝“,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小花猫跳到了我的怀里,对呀,我可以说是小花猫把花瓶打碎的。嗯,就这么办。晚饭时,妈妈问我:”你知道花瓶是怎么打碎的吗?””可能……可能是小花猫打碎的吧。”我的脸在发烧。吃完饭后,我便迅速的跑到房间里。妈妈会把小花猫赶走吗?我不想让小花猫走,这可怎么办,要不,我向妈妈承认错误吧。可是……我犹豫了。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妈妈的房间,我敲了敲门,妈妈开门后,我吞吞吐吐的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花瓶是我打碎的,不要赶走小花猫,好吗?”妈妈说:”孩子,其实我早在等你了,等你主动承认错误,你要记住,诚信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诚实,只有每个人坦诚相待,这个世界才会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真善美,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诚信的理解,又多了一层的顾虑。随着自己阅读量的增多,自己阅历的增长,我对“诚实”也产生过怀疑。有的时候,有人说,做人,需要“善意的谎言”。针对这个问题,我跟我的母亲有过一次长谈。我问妈妈,怎么去区分诚实和“善意的谎言”。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小的时候,对事物的分辨率不是那么清楚,那么,简单的,我就告诉你,无论什么事情,诚实为本,只要是谎言,都不允许。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现在面对的,不只是诚实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诚信。对别人承诺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什么是诚实,你自己应该有分寸。

母亲的话字字玑珠,对我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在,诚信,依然是我所恪守的基本准则。无论是谈恋爱、工作、生活,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痛苦,也吃过亏,但是,正如母亲教育我的,“孩子,要记着,老实人其实不吃亏的”。正式因为我的诚实和守信,早就我了今天的成绩。

现在,身为人夫,身为人父,身上的责任更重。面对孩子的教育,我没有忘记当年母亲对我的教导。我跟自己的女儿讲,做错事情没有关系,关键要用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爸爸不怕你犯错误,怕的是你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改正自己的错误。

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女儿把一个我心爱的汽车模型的两个轮子弄断了。其实我很清楚,女儿的个性比较急躁,肯定是她生拉硬拽弄的。我故意问她,宝贝,小汽车的膀子怎么断了呀?开始女儿不吱声,定定地看着我。犹豫了半天,说,是小汽车自己弄断的。我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还是忍着,反问道:“哦?真的么?那我来问问小汽车,他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个时候女儿眼眶有点红了,但是还是不愿意承认:“本来就是他自己弄断的嘛”。我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是不是你不小心帮他拉胳膊的时候弄坏的?”我轻轻地问。女儿坚持不住,什么也没有说,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有关系,爸爸不是说过了嘛,弄坏了就是弄坏了,只要承认就好。下次帮小汽车拉胳膊的时候小心一点,现在我们一起帮小汽车把胳膊修好了好不好?”。女儿终于哭出声音来了,“嗯,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女儿嘤嘤的哭了出来。“宝贝不哭了,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既然弄断了,我们一起来修吧”。于是,我们父女俩说做就做,找来胶水,把小汽车修好了。

其实,这是生活中非常校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对于孩子,影响是巨大的。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说起,才能从点点滴滴中让“诚实守信”渗透到孩子的骨髓里去。

对于孩子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就很注意跟女儿做到“说到做到”。从小把诚信意识培养到孩子的日常中。如果说,我们家有家规家训的话,“诚实守信”,应该算我们家的家训吧。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二十】

很多名人、先烈都有家规家训,作为一名普通百姓,如果说我们家有什么家规家训的话,那一定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人要诚实”。

“诚实”这个词,是母亲从小对我最基本的要求。小的时候,对一切都是懵懵懂懂,但是母亲的教诲却一刻都不敢忘却。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件小事。

记得上二年级的的一个星期天,我独自在家写作业,写完作业后,无聊的我玩起了弹弓游戏,我到树林里找了一个可以做弹弓夹的树杈,系上橡皮筋,然后捡起小石子射起树来,可这样我还不过瘾,我又跑到屋里乱射起来,可一不留神—我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这可怎么办?爸爸妈妈回来肯定会骂我的,说不定还得吃顿“竹笋炒肉丝“,怎么办,怎么办?

突然小花猫跳到了我的怀里,对呀,我可以说是小花猫把花瓶打碎的。嗯,就这么办。晚饭时,妈妈问我:”你知道花瓶是怎么打碎的吗?””可能……可能是小花猫打碎的吧。”我的脸在发烧。吃完饭后,我便迅速的跑到房间里。妈妈会把小花猫赶走吗?我不想让小花猫走,这可怎么办,要不,我向妈妈承认错误吧。可是……我犹豫了。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走向妈妈的房间,我敲了敲门,妈妈开门后,我吞吞吐吐的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花瓶是我打碎的,不要赶走小花猫,好吗?”妈妈说:”孩子,其实我早在等你了,等你主动承认错误,你要记住,诚信就是要求我们首先要诚实,只有每个人坦诚相待,这个世界才会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真善美,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诚信的理解,又多了一层的顾虑。随着自己阅读量的增多,自己阅历的增长,我对“诚实”也产生过怀疑。有的时候,有人说,做人,需要“善意的谎言”。针对这个问题,我跟我的母亲有过一次长谈。我问妈妈,怎么去区分诚实和“善意的谎言”。母亲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小的时候,对事物的分辨率不是那么清楚,那么,简单的,我就告诉你,无论什么事情,诚实为本,只要是谎言,都不允许。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现在面对的,不只是诚实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诚信。对别人承诺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什么是善意的谎言,什么是诚实,你自己应该有分寸。

母亲的话字字玑珠,对我影响很大。即使到了现在,诚信,依然是我所恪守的基本准则。无论是谈恋爱、工作、生活,都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个过程中,也经历过痛苦,也吃过亏,但是,正如母亲教育我的,“孩子,要记着,老实人其实不吃亏的”。正式因为我的诚实和守信,早就我了今天的成绩。

现在,身为人夫,身为人父,身上的责任更重。面对孩子的教育,我没有忘记当年母亲对我的教导。我跟自己的女儿讲,做错事情没有关系,关键要用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爸爸不怕你犯错误,怕的是你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改正自己的错误。

记得很清楚,有一次,女儿把一个我心爱的汽车模型的两个轮子弄断了。其实我很清楚,女儿的个性比较急躁,肯定是她生拉硬拽弄的。我故意问她,宝贝,小汽车的膀子怎么断了呀?开始女儿不吱声,定定地看着我。犹豫了半天,说,是小汽车自己弄断的。我心里有点不高兴,但是还是忍着,反问道:“哦?真的么?那我来问问小汽车,他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这个时候女儿眼眶有点红了,但是还是不愿意承认:“本来就是他自己弄断的嘛”。我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是不是你不小心帮他拉胳膊的时候弄坏的?”我轻轻地问。女儿坚持不住,什么也没有说,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有关系,爸爸不是说过了嘛,弄坏了就是弄坏了,只要承认就好。下次帮小汽车拉胳膊的时候小心一点,现在我们一起帮小汽车把胳膊修好了好不好?”。女儿终于哭出声音来了,“嗯,爸爸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女儿嘤嘤的哭了出来。“宝贝不哭了,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既然弄断了,我们一起来修吧”。于是,我们父女俩说做就做,找来胶水,把小汽车修好了。

其实,这是生活中非常校的一件事情,但是,我认为对于孩子,影响是巨大的。从小事情做起,从身边的事情说起,才能从点点滴滴中让“诚实守信”渗透到孩子的骨髓里去。

对于孩子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就很注意跟女儿做到“说到做到”。从小把诚信意识培养到孩子的日常中。如果说,我们家有家规家训的话,“诚实守信”,应该算我们家的家训吧。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年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精选征文范文2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450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