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诗与哲学之争的历史回顾与审视

时间:2019-05-14 10:34:14 网站:公文素材库

诗与哲学自古以来都有斗争,在西方是很平常的话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诗与哲学之争的历史回顾与审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诗与哲学之争”是贯穿整个西方历史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围绕着诗与哲学的优劣,西方学界也论争了两千余年。按照柏拉图的说法,诗与哲学之间的争吵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希腊两派学人之间。其争吵的根源在于,诗人和哲学家都“自命为独自拥有智慧之源”。对智慧和真理的忠诚,一向是哲学的宗旨,但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其也是诗的宗旨。因为壮丽的希腊史诗提供的不单是审美享受,其魅力也不仅在于美妙的音乐性,而作为希腊史诗素材的神话,则开导和培育了民众的思想。史诗在古希腊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完全可以和基督教时代的《圣经》相比。因此,当诗人也自命为独自拥有智慧之源,表达出对智慧和真理的忠诚时,就和哲学家之间发生了冲突,也就从此拉开了诗与哲学论争的序幕。从这之后,诗与哲学之间的论争就成了西方历史上永不停息的话题。正如吉尔伯特与库恩在合著的《美学史》中所说的,诗与哲学“两派争论将在以后各个世纪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持续下去!诗人不醉心于预言,不负起智者的使命,这样的时刻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美国批评家W.比梅尔也说:“哲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贯穿了从柏拉图到尼采的全部欧洲史。”这其中,柏拉图对诗及诗人的谴责、亚里士多德对诗的辩护、奥古斯丁和波依修斯对诗的摒弃、中世纪时期的“销毁偶像运动”、锡德尼和雪莱的“为诗辩护”、维柯的“诗性智慧”、黑格尔所述哲学取代诗的“艺术消亡论”、尼采的“诗性哲学”、狄尔泰对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海德格尔关于“诗”与“思”关系的思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疾病”理论、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罗蒂提倡的“教化哲学”、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等等理论和思潮,其背后都直接或间接地隐含着诗与哲学之间优劣的论争。

西方很多经典历史文献都涉及了诗与哲学之争,而在一些哲学史和美学史著作中也不同程度地提到诗与哲学的论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具体研究诗与哲学论争的著作,如马克?埃德蒙森的《文学对抗哲学———从柏拉图到德里达》、斯坦里?罗森的《诗与哲学的纷争》、阿瑟?丹托的《哲学对艺术权力的剥夺》等。比较而言,中国系统研究西方诗与哲学之争的著作则相对较少。张奎志教授的近著《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1FZW051)]对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读此书,可见其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资料的翔实性。资料翔实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西方的诗与哲学之争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众多的哲学家、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场论争中,如何系统地梳理资料,是研究这场论争的一个必要前提。本书详细地梳理了西方历史上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一直到当代各个主要时段关于诗与哲学的论争;其中,柏拉图对诗及诗人的谴责、亚里士多德为诗的辩护、奥古斯丁和波依修斯对诗的摒弃、中世纪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海德格尔关于“诗”与“思”关系的思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疾病”理论、德里达的“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罗蒂提倡的“教化哲学”、沃尔夫冈?韦尔施的“重构美学”等等理论和思潮,则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不但详细地梳理了有关诗与哲学论争的资料,还对诗与哲学之争的演进历程作了精当的分析。书中指出,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是哲学的霸权时期,这一时期诗与哲学的论争更多地表现为哲学家对诗及诗人的责难,其中柏拉图和奥里留?奥古斯丁两人对诗和诗人表达了更多的敌视,而诗人则处于无力反抗的地位。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诗与哲学的论争则进入双方分庭抗礼的阶段,诗人开始公开和哲学家进行抗争,其中菲利普?锡德尼撰写了《为诗辩护》,雪莱也撰写了《诗之辩护》,诗与哲学的论争出现了反转的迹象。进入现代,诗与哲学的论争发生了彻底反转,诗向哲学发起了挑战,“诗意的”“诗性的”“感性的”“身体的”等开始取代“理性的”“逻辑的”,成为更具有现代意味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诗意生存”“感性生活”而不是“理性生活”成为当代人的时尚追求。正如理查德?罗蒂所说:“到了20世纪初……诗人和小说家取代了牧师和哲学家,成为青年的道德导师。”第二,理论的系统性。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诗与哲学之争到底在争什么?从表面上看,是诗与哲学、诗人和哲学家之间所发生的论争,但透过表面,可以感受到西方在不同时期对“感性与理性”“形象与抽象”“审美与科学”“诗意和逻辑”的两种不同态度,也体现出人类在不同时代对“诗性思维和理性认知”“诗意生存和理性生存”“诗性话语和逻辑话语”的不同态度。

因此,诗与哲学之争表面上看是两个学科之间的论争,但实际上则是两种认知方式———诗性思维和哲学思维、两种生存方式———诗意生存和逻辑生存、两种话语权力———诗与哲学……之间的历史论争。本书从理论上对诗与哲学论争的内容做出了归纳,指出西方历史上诗与哲学论争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诗人与哲学家谁是真理的传达者”“诗意的与哲学式的谁是理想的生存方式”“诗意的与理性化的谁是世界的本源”“诗人与哲学家谁是人生和世界的拯救者”“诗与哲学谁是未来的强势话语”,并分析了古代和现代各阶段人们对诗与哲学的不同态度。第三,视野的前沿性。诗与哲学之争并不只是一个陈旧的历史话题,它更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性话题。吉尔伯特与库恩合著的《美学史》就说,这一论争不仅产生于美学的开端阶段,而且“两派争论将在以后各个世纪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持续下去”。从现实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当代西方关于“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审美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乃至关于现代性的讨论,都是诗与哲学论争这个话题的延展与当代回响。诗与哲学间之所以有着漫长的历史论争过程并引发当代回响,必有其历史根源和现实语境。本书既揭示了诗与哲学论争这个话题的历史根源和当代语境,同时也分析了不同时代哲学家和诗人对诗与哲学之争的矛盾态度。总之,《西方历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是一部系统研究西方诗与哲学论争的专著,全书采取史论结合的方法,篇幅可谓详略得当。全书梳理了从古希腊时代学人到当下后现代主义学者关于诗与哲学论争的整个过程;从理论上归纳了关于诗与哲学论争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诗与哲学为何而争;同时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西方古代和当代人们对诗与哲学的不同态度,也比较了具体诗人、哲学家对诗与哲学的不同态度,从而透视出诗与哲学在不同时代、不同学人那里的不同看法。全书既有对诗与哲学之争历史过程的梳理,也有对诗与哲学之争具体内容的归纳;既分析了诗与哲学论争这一话题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语境,也使读者从“艺术终结论”“哲学终结论”中体会到了诗与哲学论争的当代回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诗与哲学之争的历史回顾与审视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475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