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规范的意义

时间:2019-05-14 10:55:3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新闻伦理规范对于媒介素养的要求很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规范的意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2018年4月初,今日头条等新兴媒体平台受到有关部门的处分,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背后,反映的深层问题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兴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新闻伦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产生的“貌似客观”“用户自选”的内容表象后,技术在新闻内容传播和呈现中的伦理问题,以及平台提供商的“表面中立”的责任缺失现象。针对这些新型的新闻伦理问题,作者从媒介素养教育角度入手,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对规范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对新闻伦理规范的作用方式。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面临的新问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媒介技术的快速变革,使得新闻伦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失范现象。这集中体现在技术伦理问题、公民参与伦理问题和平台运营伦理问题等几个方面。1.新媒介技术催生技术伦理问题。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主要围绕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展开,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也多集中于新闻业务之中。这种新闻伦理模式一直持续到新兴媒体及新媒介技术的大量涌现,开始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触发了新的新闻伦理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算法新闻带来的技术伦理问题。在技术伦理不断涌现之时,新闻伦理已不再停留于新闻从业者,而是开始扩散到技术、平台、技术工作者、技术运用等层面。比如,算法新闻不断把低俗、色情信息推送给用户;又如,一些媒体平台声称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产生的问题不在其责任范围内。这些由技术产生的问题已非传统的新闻伦理可以解释与规范。2.公民参与新闻催生参与伦理问题。自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兴起之后,得益于其平等、开放的特点,公民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信息、发表评论,成为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参与者。不仅如此,一些公民发布的信息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线索和信源,一些公民言论也被职业新闻报道所采纳和引用,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参与者。这种新型的新闻形态被称为公民新闻,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公民新闻的意义,学者蔡雯指出,公民新闻“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然而,在公民新闻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催生出新的伦理问题。比如,公民的非理性参与、虚假新闻泛滥等。这种由于公民参与而产生的新闻伦理问题也是此前所没有的。3.阅读量导向催生的运营伦理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多数媒体来说,他们对新闻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是阅读量(点击率、播放量)。为了提高内容的阅读量,一些媒体不顾新闻伦理,采用迎合用户的做法或有意炒作,以博取眼球。由此,又催生出一些传统新闻媒体中所没有的新闻伦理问题。这种伦理是新媒体运营者运营理念决定的运营伦理问题。媒体运营本来并非新闻业务范畴,但由于新媒体具有庞大的市场利益,对于吸引资本和广告而言,运营理念与运营模式远比内容本身更受关注。在经济利益至上的运营理念中,新闻伦理被边缘化了,从而促使大量的标题党、绯闻炒作、色情信息或视频等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出现。这些内容的出现某种程度可以带来暂时的利益,但却损坏了新闻伦理,长期而言必然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今日头条刚开始时通过算法推荐,的确吸引了大量用户,但随着推荐新闻的日益低俗化、窄化,用户逐渐开始产生了反感情绪。

二、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规范的意义

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之下,面对新的伦理问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参与过程中的伦理1.提升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在人工智能等新媒介技术下,新闻生产已突破新闻从业者的人工生产,涌现出了机器生产、机器传播的新模式。网民在使用人工智能的媒体平台时,如果对此不能有所了解,误以为人工智能新闻、算法新闻是人为选择后的,就容易受到误导。这就需要对其所接收的新闻信息有一个生产背景的了解,防止网民在新媒介技术时代被技术所误导。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可以把技术生产新闻的流程、原理等向网民普及,提升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避免被技术误导,并在新闻浏览行为中自觉提升判别意识。算法新闻日益受到追捧的情况下,网民对技术生产的认知尤为迫切,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也显得十分必要。2.提升公民对参与新闻的伦理意识。在新兴媒体特别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公民新闻尽管其本身理论、规范尚未完全建立,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已经成为新闻生产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公民新闻的发展不仅对新闻生产、新闻媒体产生了影响,也对新闻舆论、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数据表明,在当前舆论事件中,大多数都是由公民发布的信息或言论所引爆。正因公民新闻的发展及其重要性,网民必须重新审视其本身的伦理问题。从现有情况来看,公民新闻质量、参与者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现象,而且公民新闻缺乏严格的把关程序,生产新闻的公民(网民)本身也是一个模糊的群体,导致公民新闻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为典型的,虚假新闻、网络谣言泛滥,谩骂攻击性言论增多,且存在诸多的非理性参与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对公民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媒介、新闻、舆论等常识,普及新闻伦理的常识,有助于提升公民对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参与行为中,避免参与过程中出现种种伦理失范现象。3.提升用户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当前,我们正处于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而新媒体的内容与传统媒体内容有着诸多的区别。首先,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主体,很多都是个人、企业、利益集团等,背景较为复杂;其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流程,缺乏严格的把关程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甚至随意性;再次,新媒体的内容质量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最后,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正在出现非人工生产的现象。新媒体内容的上述特征,必然会导致其在内容质量、价值导向等方面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果新媒体用户不能对这些有所了解,只是像看待传统媒体内容一样去看待,就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而媒介素养的引入与普及,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把握新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特征,从而提升其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

三、如何提升媒介素养

面对新媒体催生的系列新闻伦理新问题,有必要通过加强媒介素养的方式,规范新媒体新闻传播中的各种言论和行为,净化新媒体的空间生态。具体而言,可以从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扩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范围和更新媒介素养的内容范畴入手。1.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当前,无论是媒介素养的教材、读本、课堂,还是媒介素养的实践,其基本框架和内容多以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类为主。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及其在媒体格局中地位的崛起,传统媒体逻辑下的媒介素养已难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为此,在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之时,有必要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具体而言,应在已有媒介素养逻辑基础上,纳入互联网新媒体的素养,并把这作为媒介素养的重点。我们知道,“90后”特别是“00后”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小就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如果不能加强互联网新媒体素养,将对“网生代”的成长和价值观产生系列的负面影响。当然,由于互联网新媒体的环境复杂,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即便是成年人也需要这种教育。2.扩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范围。媒介素养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两类人群:一是新闻院校的学生,二是社会公众。前者相对而言因专业原因能够得到相对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而后者的教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比如,在一些大城市,中小学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社区里也有媒介素养普及讲座、海报等;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就明显落后。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在包括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全国范围的普及,更要重视对这些地区人们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如此,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的教育对象还要把平台服务商及平台运营者、互联网技术从业者纳入进来。而在新媒体平台的开发上,技术从业者是中坚力量,也不能以“技术中立”的理念随意开发和运用一些有悖伦理的产品。3.更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范畴。长期以来,接收新闻、使用新闻、辨识新闻是媒介素养的三个重要内容,这种模式是由传统媒体的特点决定的。在传统媒体环境中,其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过程较为封闭,受众在媒体面前能做的只有这些,故而其媒介素养也以此为主。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在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受”双方角色模糊化,“受众”成为“用户”,并开始参与新闻的生产与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素养就需要把新媒体参与、新媒体评论、新媒体使用等作为媒介素养的重要内容。换言之,公众在新闻传播的链条中,应有更多的生产者、参与者、传播者意识。有了这种素养,在其从事新媒体参与行为时,就会有更多的理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降低公民参与式新闻、网络舆论事件讨论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率,更好地发挥公民参与对新媒体发展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规范的意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633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