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是一部分学生很讨厌的事,尤其是一些留守学生,没有父母的陪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浅谈帮助留守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一些做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近年来,农村学校的留守学生越来越多,由于这些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又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因而极易产生价值观上的偏差以及个性、心理上的异常。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读书无用,不学。有一部分留守学生的家境在当地相对比较殷实,由于父母在外打拼,无法照顾自己的儿女,深感对不起自己的孩子,所以尽量在物质方面对他们进行补偿,使得他们衣食无忧。这样一来,这部分留守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既无多少文化,又无一技之长,也能挣钱,也能闯世界,或认为父母的钱已经很多,足够他们在农村花一辈子,于是就产生了读书无用或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二是认为己不如人,厌学。有一部分留守学生的家境在当地相对比较困难,他们的父母在外打拼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幢房子、一部车子”,平时既不关心他们子女的生活质量,更不会过问他们的学习情况,只要他们不生病就行。这部分留守学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自卑感,认为寒门难出学子,缺乏自信心,因而厌学甚至辍学。那么,如何搞好留守学生的教育,使他们克服厌学情绪呢?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激发动机。我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倾情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让同学们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进而克服厌学情绪。我经常用以下内容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我们不会忘记:帝国主义瓜分山东半岛的痛楚,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小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苦难深重的中国近代史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骄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今天天河计算机的问世,从古代嫦娥奔月的梦想到今天的嫦娥2号的绕月飞行再到神九载人飞行和太空实验,从古代的青铜宝剑到今天的歼-20隐形战斗机的一飞冲天,炎黄子孙创造了多少举世瞩目的神话!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同学们只有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才能为创造祖国的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真情激励。部分留守学生由于生活上或是学习上的困难,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城里的孩子,不如“富二代”和“官二代”。我多次找他们个别谈心,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在班会课上,我用耳熟能详的人和事向他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农民工子女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就一定能拼得过不思进取的城里孩子和碌碌无为的“富二代”、“官二代”,并让他们牢记“家有良田万顷,不如博艺在身”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我们经常性地对留守生进行热情鼓励,就能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厌学情绪。
3.授之以渔。积极引导留守生遵循科学规律,逐渐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增强成功感,是帮助留守生克服厌学情绪的重要方略。因此,我让学生们按照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巩固的学习步骤进行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会让他们享有较好的成绩、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才会让他们逐步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干劲,充实校园生活,也才会让他们进而由怕学、厌学转变为喜欢学习、善于学习,而不再沉溺于思亲的痛苦之中,不再巴望着早早辍学去混迹于江湖。正如许多学者认为的那样,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才能创设一种“处处有关注、处处有关爱、处处有温情”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爱留守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稳定。既然留守学生的家长把他们的孩子托付给了学校,那么就让我们教师勇敢地担负起这份责任,用心、用情、用知识来教育他们,使他们成长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帮助留守学生克服厌学情绪的一些做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7765.html
- 上一篇:推进村级事务规范运行报告
- 下一篇:浅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