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有哪些先进典型事迹?你知道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驻村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0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看着你们两家能握手言和、重归于好,我真的很高兴,饭我就不吃了,我马上要到村部去开会和村三委商量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事”,说完急匆匆的乘车往xx村赶去,这是xx镇综治办主任、xx村驻村第一书记xx日常工作的一个剪影。
2016年4月,xx同志被选派到汉阴县xx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坚持把第一书记的职责扛在肩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守纪律、扎实工作、团结村委一班人、克难奋进,有效推进了xx村的社会经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统一思想 规范工作
xx村位于xx镇北部,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属典型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77户贫困户。xx同志上任后,立即投身村务工作。为了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长年用私家车却从未报销油费,报到当天,他组织村干部召开动员会,统一村干部思想,树立村干部脱贫摘帽的信心,又按照“扶贫先扶志、帮困不帮懒”这一原则,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一是与镇、村领导班子联合发力,创新开展“支部+3+贫困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在产业发展前、中、后帮助贫困户完成土地流转、产业投入、贴息贷款、技术培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为贫困户联络产品销售等问题。为解决部分贫困户无启动资金、思想不解放的问题,迅速与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引进村内外产业大户、协会、企业等到村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养植(殖)种苗、技术等,待贫困户收益后再向企业、协会交回成本,并获得利益分红、变“输血”为“造血”,有效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贫困户实现了产业持续增收的目标。目前,全村完成了大棚香菇18.5万袋、菊花30亩、天麻3040平方米的种植。完成了49户养鸡3485只,养牛10户28头、养猪16户45头、养蚕48张,栽植拐枣60亩、核桃60亩、板栗35亩。二是基础设施。已硬化道路5.2公里,道路绿化2公里,水利设施堰渠1.95公里、人饮工程1.5公里、垃圾桶30个、建文化广场1300平方米,为贫困户发放脱贫攻坚连心手机177户、计划实现光纤入户45户,正在安装施工20户;计划安装路灯40盏,目前正在评审阶段。
排解矛盾 维护稳定
身为村第一书记、镇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深知为民排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是职责所在,使命光荣!他真诚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面对矛盾不回避、公正公平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群众看到村干部在尽心帮助自己、心平了、气顺了、意见少了。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同志就是这样心系xx村、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
【篇二】
2017年5月9日,xx大队xx,到刘千河办事处xx村朱家焉组任第一书记。履职以来,他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包工作中。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性为推手,扎实开展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和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监督村级班子议事、决策程序、村务公开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工作期间,为党员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课一次,“精准扶贫”相关业务知识培训课一次,6月份村党支部发展预备党员一名。
积极协调落实项目
根据xx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比较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积极协调申报落实项目,改善民生。申报的项目有xx组新修建生产道路项目、范山组坝梁加固项目、驼峁组生产道路项目、山河沟组土地整理项目、后沙墕组新修生产道路建设项目、郝家屹崂组小型水利整理项目和瓜地沟淤地坝项目、胡岗组淤地坝项目和硬化村组道路项目、利用校舍改建村敬老院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其中xx组生产道路项目和驼峁组生产道路项目、村卫生室建设已完成施工,其余项目正在协调落实当中。
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根据精准帮扶“一户一策”的帮扶原则,在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贫困程度状况,致贫原因,脱贫致富需求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朱栓堂制定了养殖产业扶持脱贫计划,帮贫困户周文学制度了养殖产业扶持和危房改造脱贫计划,帮贫困户郝桂英制度了种植产业扶持脱贫计划,把五保户朱桂英、王栓定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王社宏、王仲清、朱广华列为兜底保障对象。
守岗履责为民服务
到村上工作以来,xx同志严格要求自己,按照有关规定每天都吃在村上住在村上,以便更好的为民办事,如有入户调查,外出联系项目的会及时在去向牌上注明。
【篇三】
走进xx省xx县xx镇xx,你就会被一派兴旺的景象所吸引。你可知道三年前这个村是个有名的贫穷村,如今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村委会新修了,活动广场建起了,农村变样了,家民脱贫了,群众高兴了。这些变化里包含了xx县审计局驻村第一书记xx的心血和汗水,勤劳和智慧。
xx于2015年6月5日,以驻村“第一书记”身份来到xx村。这一干就是三年,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热心打动民心,用真心换得真情,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他用行动和实迹感动着人们,得到了充分肯定,在2017年xx最美评选中被评为年度“最美xx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和奖励。单位干部职工都为他树起了大拇指,“钟书记好样的”。
抓扶志重扶智
xx村是xx县51个贫困村之一,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8户102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2户559人。区位边远,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xx担任“第一书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民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在进村入户调查中了解到,这个村有不少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攀比之风盛行,比的不是谁家勤劳致富而是看谁家得了国家多少救济,得到了多少照顾,把脱贫致富寄希望于国家政策和干部帮扶上。
针对这种思想状况xx书记决定从精神扶贫入手,把扶贫的着力点放在扶志和扶智上。一方面,他利用农民讲习所这个阵地,召开村组干部和党员会议,大力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号召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扶贫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发现和培养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召开村民大会让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引导村民树立精准脱贫一靠自己二靠政策三靠帮扶的思想观念。还通过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文化下乡活动,用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熏陶村民。
同时在局机关的大力支持下表彰和奖励了一批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在村民中形成了“我脱贫我光荣”良好风气。一位贫困户三次拒绝被评低保户,他说“我一家两口人还能劳动,自己养活自己理所应当,还是把低保评给比家更困难的群众吧,我一定靠自己的双手如期脱贫”。于此同时还不定期的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培养科技致富能手,有力的精神扶贫促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抓产业促脱贫
三年来他扎根xx村、默默奉献,选择坚守,多方协调为xx争取项目,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组级公路,解决了村民们饮水,支持村民们发展产业。为促进产业发展培植产业发展后劲,他联系有关主管部门,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达2149万元。注重选准合作社带头人,指导建立合作社,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发展路子。
先后在全村建立了“xx七星山林药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玄参、罗汉果、贝母等中药材;实行扶持种苗、技术培训、指导栽培、负责收购、保价销售;建立起“xxxx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茶叶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找准了一条产业脱贫,产业致富的好路子。
他还亲自到田头指导村民种植玄参,把好技术关。目前全村共发展新增中药材基地500亩,可带动112户农户,其中贫困户72户直接增收。同时新增黄柏、厚朴、杜仲等经济林木600亩,新增用材林250亩,每年可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span
style="font="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t"> 产业的发展实现xx村脱贫致富,让铁坪村如期脱贫出列。
一心一意为大家
在xx任第一书记的这三年中他舍小家为大家,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他用一种无私的情怀,心系群众,服务群众这个大家,唯独没有照顾好自己的小家。驻村三年里,他一直把自己当作xx村的一员,村里的事就是他的事,村民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
2016年12月4日23点39分,长时间整理档案资料导致xx胆结石发作,钻心的疼痛让他无法继续坚持工作。xx独自前往医院打完止痛针后,又回来继续工作。这样加班加点地工作对钟书记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当村民病了他总是想方设法的照顾好,2016年3月,村里的五保户高升红病重需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得知消息后,他放下手上的工作迅速开车将他送到医院,安排了住院的相关事宜,他才放心地离去。6月,老人因病情恶化去世,为安排老人的后事,他积极寻求民政部门救助,会同村两委干部一道,组织村民捐款捐物,顺利让老人入土为安。
钟书记这位“第一书记”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我们应该为舍小家为大家的“第一书记”点赞!
【篇四】
2015年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和省工商局统一安排,xx局主任科员xx被选派到xx镇xx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当时,村里的老百姓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持怀疑的眼光:“城里人下来镀金的吧”。而如今,两年挂职时间快到了,xx的办公室里,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群众守候着,久久不愿离去。村里的老百姓都说:“xx书记,真是个干实事的!我们舍不得他走”。村民还联名向省委组织部、省工商局递交了一封“申请书”, 4页信纸的“申请书”上字不多,却一笔一划写得很有力:“xx村干部群众舍不得他走,村里发展离不开他,真心希望这样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能够留下来”。116名xx村村民饱含深情地在申请书上按上了的鲜红的手印。
抓班子,筑牢战斗堡垒
xx村位于扬州、泰州两市交界处,比较偏远,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是一个典型的“软弱涣散村”,长期以来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两委软弱无力,干群关系尖锐,矛盾纠纷压力大。作为“第一书记”,xx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基层组织建设搞坚强。抓好两委班子建设。xx带领两委的同志,修改完善两委议事规则等5项制度,强化了分工职责;加强日常学习教育,明确提出了“只有责任 没有理由”的村训,解决村组干部工作状态问题;制定奖惩措施,落实村组干部免费体检等待遇,调动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内关爱,制定落实了村党内关爱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落实每月党员学习日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普通党员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建议,召开党员大会,使普通党员参与到村重大事项的决策流程。落实村民自治制度。针对村民代表20多年没有评选的状况,扎实开展村民代表选举,新的村民代表依照新修订的《xx村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参与村组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切实夯实了基层组织的执政基础。加强村务、党务、财务公开。修改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促进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运行;在村微信公共号“联心桥”上,将三务上网公开,特别是财务公开,群众反响很好。
心连心,零距离贴近群众
从省城机关干部到乡下老百姓的带头人,工作环境从机关到基层,工作性质从点到面。xx认识到:要开展好工作,就要融入村组,融入百姓,了解乡亲们的需求和愿望。为此,他坚持走到田间地头,走到村民家里,同村民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他口袋里常年装有一个小本子,经常一个人骑着电瓶车,一家家的拜访,一户户的串门,走完一组换一组,小本子上被他记满了,上面都是老百姓的一些建议和需求。小的需求都是尽快解决,对大家共同的意见,列入村委会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幸福、中兴、韩桥、阳院四个组群众最关心的是村庄道路问题。幸福、中兴两个组出村的水泥路只有2米宽,韩桥、阳院两个组至今还是泥泞路,一到下雨天就寸步难行。为此,xx想方设法,多方筹资了40余万元建设资金,开始整修道路。如今,2米宽的路已经拓宽成4米,泥泞路也正在修成水泥路。阳院组由于拆迁引发矛盾,村民在安置点已经住了4年,道路还没有筑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xx同村组干部一起,多次对阻挠做路的群众做工作,努力化解相邻几户的矛盾,终于在雨季来临前把路筑好。2016年,村里新修了灌溉水渠,细心的xx发现,水渠的积水槽很深,却没有防护。而这些积水槽靠近村庄,有的就在村庄内部,儿童经常靠近玩耍,对孩子安全造成很大隐患。当即打电话通知村组负责同志到现场,商量排除安全隐患的方法,第二天就动手,将隐患排除。去年夏收,小麦减产受灾,他积极联系区、镇相关部门,为承包大户解决卖粮难的问题。
强经济,开源节流为富民
xx村地远人稀,交通不便,多年来经济发展缓慢,无集体企业,无标准化厂房,无建设用地指标,是远近有名的经济薄弱村。如何立足现有条件开源挖潜,增强经济动力和发展后劲,是摆在xx这个第一书记面前的一道难题。他与两委的同志一起,反复调查思考,带领群众开始了创业历程。积极上争资金项目。两年来争取了300万元的高沙土项目落地,整修渠道1800米,新修水泥路1500米,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争取20KW光伏项目的落地,每年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想方设法增加集体收入。在一次同村里老同志的聊天中,xx了解到,村里有248亩耕地承包给扬州的老板,承包期20年,租金每年249元每亩,村民反映租金太低,但土地承包合同还有12年才到期。他反复研究合同条款,找律师、法官咨询,同扬州老板反复协商,2016年6月份,终于终止了合同。通过招投标重新进行了土地流转,每亩租金增加一倍多,每年增加村组集体收入近8万元。xx和村委干部一起,推动零散土地向承包大户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综合服务中心一楼门面房和木器厂招租,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探索发展特色产业。白果是具有浦头地方特色的产品。xx召集村庄能人,集思广益,成立班子,积极探索白果系列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工作。目前,已在村挂钩单位—扬州市科技局牵头下,与全国食品行业顶尖研究机构—江南大学食品研究所,就白果深加工建立了互动。厉行勤俭节约。xx翻看往年账目发现,村组换一盏65瓦的路灯灯泡,要65元。而淘宝上价格普遍20元出头,一盏能省40元!他从这件事引申开,号召村组干部节俭持家,改掉大手大脚的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勇担当,弱势群体的暖心人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家里无青壮年劳力的,光棍、残疾、精神障碍的,在xx村有很多。做好这些弱势群体的服务保障,是村里的一项重点工作。关心关爱留守老人。xx村80%以上的老人为空巢老人。xx与他们交流中发现,子女不在身边,农活的压力仍在肩上,留守老人孤独、寂寞,渴望与人交流、倾诉。为此,他积极争取省工商局项目资金,并通过省局领导取得慈善机构捐款,共投资80多万,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老年人一个相互交流、排解寂寞、健康娱乐的场所。另一方面,组建老年协会,将老年人组织起来,相互扶持,相互娱乐,共享晚年幸福生活。重视少年儿童教育。优质的教育不是城里人的专利。xx在工作中发现,村级集体组织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领往往被忽视甚至缺位。为此,积极发挥村集体的主导作用,在省工商局帮助下,筹建阅览室,购买少儿图书、报刊杂志,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促成上级机关7个党支部与7名学习优秀的贫困学生结对帮扶,给予现金资助,赠送图书,进一步增进他们学习的动力。与高汉小学、高汉中学建立村、校联动机制,定期交流,共同探讨促进少年儿童教育的方法途径。对村三好学生,村里敲锣打鼓将奖状送上门,从社会层面上肯定学生的努力。同时,在省工商局领导关心下,给高汉中学赠送了餐桌,给高汉小学联系了足球培训项目。抓好精准扶贫。xx带着干部们,为村28户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对帮扶措施、责任人员等逐一落实到位,积极寻求支持,一一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016年,平均每户帮扶物资2500元。阳院组孙其伦户近100年的老房无法入住,桥南组孙小春户房屋漏雨,房内潮湿不堪,xx向江都区建设局积极争取追加了危房改造名额,并自筹资金6万余元,为他们翻建了新房。
促和谐,文化道德作引领
前些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xx村重视道德建设不够,村民纠纷不断,缺乏良好的社会风气,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村庄平时暮气沉沉,没有活力。作为村第一书记,xx感到,树立新风,重塑良好道德,激发村庄活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村风民风建设。正风气,首先班子自身要正。xx到任后,改变以前村两委、村主要干部擅权决定村重大事项的“惯例”,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重大事项党员、代表讨论决定。对村务、党务、财务事项全部公开,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运行。他带着干部们对42户低保户情况逐一排查,并在全村公开公示,将已不符合条件的14户农户一一排除。村委还建立微信公共号,规定各个组杂工在公示栏和微信公共号上同步公开。对村公共资源,全部上网公开招投标。通过这些措施,村里的重大事项群众一清二楚,纠正了歪风邪气,村民对村干部的猜疑少了,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xx村2100多人,却分散为3处聚集区,村里没有大的文化活动广场。为群众能就近活动,xx在村庄各个组选了8处水泥场地,配置广场灯,鼓励村民跳广场舞,划羽毛球场地,方便村民健身活动。恢复村务播报“大喇叭”,在村部定期放映电影和健康教育视频,组织编写村史,凝聚村民的文化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村民们不再一天黑就呆到家里,而是出来一起活动,聊聊家常唠唠嗑,乡村的活力又回来了。开展“好少年、好青年、好儿女、好邻居、好代表”评选活动。村里连续开展了2届评选尊老敬老好儿女、互帮互让好邻居、履职尽责好代表等活动,春节前敲锣打鼓将奖状奖品送上门,弘扬良好风气,强化正能量,获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特别突出的是,村孝敬老人的优秀儿媳宗俊获评为2016年度江都“十大好人”,村老干部孙保昶一家2017年被评为江都区文明家庭。
【篇五】
xx同志系xx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处副主任、安全办副主任、退役士兵办公室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现任xxxx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副队长。30年前立志献身国防,1991年服从军队建设需要退役到清远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工作,2005年被组织安排到学校负责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工作,今年5月,为响应广东省开展精准扶贫,主动请缨战斗到农村第一线。该同志无论从军、从政还是从教,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清远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次优秀党员,一次荣获广东省学生工作积极分子,十几次优秀教师等荣誉。在此次精准扶贫工作中尽显优秀党员本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赤心向党,情系百姓
5月16日驻村完成工作对接后,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其他同志一道立即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坚持白天入村入户调查,晚上组织村民小组座谈,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从最初的怀疑、观望改变到接受与配合,工作队每天超负荷工作超过16小时以上,眼睛熬红、肿胀,仍一边打针一边坚持战斗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周末也未曾休息过,日均扶贫行走超过百公里,风雨无阻,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精准排查与识别任务,确保零误差。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农民辛勤劳作盼望丰收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令村民痛心疾首的事情。如新山村农田被淹引发的纠纷案。xx同志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洪涝现场,深入了解事情原委,系由于奶牛场基础设施规划不科学,在评估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抗洪能力,因排水渠太小不能及时排洪而导致村民经济受损。立即找到奶牛场负责人,帮助分析原因和后续整改措施,并就村民的受灾情况的补偿问题提出方案,双方达成了共识。
狠抓党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引领作用
经过一个月调查研究,xx同志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涣散、党员作风疲软,党组织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情况后,一是积极开展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认真学党章党规、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党员个人素养,净化党员整体队伍,凝聚党员集体智慧,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形成党员向心合力。二是成立了xx村临时党支部,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坚持驻村干部主导,积极发挥村委和村民理事会的主体作用,群策群力,统一思想,从政治高度来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文件及各级会议精神,引导村党组织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民主决策;影响和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协调好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之间、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负责工作队队员的管理,制定工作制度,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推动爱心接力,点亮贫困家庭的希望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贫穷实质上就是教育缺失导致的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经济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愚昧程度的加剧和社会不稳定性。教育扶贫既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又能让他们感受人间温暖。从而在成长中学会感恩,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xx同志作为《爱在路上有你》的一员,在调动各种有利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促进长效、精准的教育扶贫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现爱心队伍越来越壮大)。
7月23日晚上8点,刚从湖南出差回来,就陪同爱心人士王艳、成汉清驱车前往80公里连州市三水民族乡新八村,利用周末2天累计行程达400多公里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确定对吴其花、苏嘉媛、王慧玲、欧燕清4名无劳动能力家庭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失去双亲的孤儿发放了慰问金,并实行点对点、长期的帮扶。正如他在诗中写道:《爱》扶贫考察意义大,寻得百姓致富法;轻吟小曲回斜磅,不知疲倦谋规划;铃声此时又响起,重拾行囊又出发;免遭孩童失学苦,连夜驱车奔新八;龙坪东陂西江跑,逐户实地去考察;践行核心价值观,爱的路上你我他。
教育扶贫,争取单位领导支持,帮助解决因家庭贫穷面临辍学的李文龙、欧阳晓辉等13名初中毕业生免除学费、书费、住宿费、生活费就读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业技术,既减轻了贫困生家庭负担,又增加了未来就业机会,提升生存能力。20多年来,该同志一直在爱的路上。
思想引领,瞄准出路,帮助实现造血
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家庭贫穷,根本问题是农民的思维问题。农民思维观念的固执、僵化、墨守成规,是造成贫穷的根源,也是农村工作长期面临的难题。为此,xx同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倍感责任重大,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的固有思维阻碍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从思想上得到认识和突破。如何把好的观点和想法装进他们的脑袋里!把党的精准扶贫和惠农政策温暖他们的心里!解决好农民的观念问题是能否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xx同志与工作队其他同志一道坚持每晚利用农民刚刚收工在家的时间段进村入户宣传发动,集中座谈,分析当前农民致贫原因、帮助寻求发展思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和开拓性思维,并告诫他们,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不放弃,脱贫奔康就是空话。
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通过细致入微的耐心思想引领,农民切实感觉到党的关怀和驻村干部精准扶贫的决心,坚定了参加扶贫攻坚战的决心,也树立了脱贫奔康的信心。
扭转农民种植是纸上谈兵、异想天开的错误观念,农民“靠等要”思想严重,要想改变贫穷的面貌,贫困户脱贫后不再返贫,或者说避免新增贫困户的现象发生,就不能仅仅靠帮扶贫困户,必须辐射到全体村民。组织有代表性的村民实地考察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要让他们感觉到现代水果种植能给农民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然后回到村里现身说法、广泛宣传比任何帮扶更直接和有效。
农村不缺资源,农民们身边不缺致富政策,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观念可以改变人,人可以改变现实。谁都想发财,农民也不例外。但他们很现实,思考最多的就是前期投入的资金和销路在哪里?没有技术怎么办?
担心大面积种植后风险太大。一是寻找项目。为寻找适合当地老百姓的发展项目,从项目的选择、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论证,并形成可行性报告。并组织村民代表进行考察,然后组织召开各自然村全体村民大会宣传推广;二是引进资金,加强合作。农民缺少资金,但却拥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寻求投资者合作,实现利益分成;三是搭建产、销平台。农民种植水果缺乏技术支撑和销售渠道,为保护农民利益,降低投资风险,xx同志多次与连州市西江镇高山红雪桃种植基地罗铁平总经理就农户种植技术指导与销售事宜进行磋商,取得了对方支持,实行产销“六统一”,即统一果苗、统一有机肥、统一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统一定价、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遇到市场前景不好时,采取保底价收购,让农民吃了定心丸。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项工作的落实,成效高低,关键在人,看一个人是否心系人民,真正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领导干部是否合理行使权力,当好百姓脱贫致富的领路人,不滋生腐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机会腐败靠的是制度。为维护百姓的合法权益,争取更大更多的利益,第一书记xx同志经常进村调研、座谈、开会、洽谈合作事宜到深夜才能回到驻地,然后伏案形成调查报告,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及内部工作制度,分配方案、合作合同等,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篇六】
xx县民政局驻铜钟乡xx村帮扶党员干部xx自受命xx村第一支部书记以来,走进群众,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时刻把自己与群众融为一体。先后走访群众300余次,收集群众实际困难50余件,全部按相关政策落实,解决“五改一化一危”村民矛盾纠纷10多起。
一直以来,xx严格按照驻村工作纪律要求,吃住在村,坚决做到不吃请、不扰民,和村民群众同吃住、同劳动,并且每次在困难群众家里吃饭,都主动付费。在参与各项驻村工作中做到不怕苦、不怕累,树立了良好的驻村党员干部形象。崇阳县纪委多次查岗,xx无一次不在岗记录。2018年4月份的一天深夜11点多,县纪委书记毛崇谋同志突击对xx驻村干部查岗,当时xx还在村宿舍里整理帮扶对象资料台账,体现了一名驻村党员敬业守纪精神。
为了积极参与驻村扶贫工作,与帮扶对象打成一片,xx从住村的第一天开始,就把8岁的大儿子委托给住在县城的岳父母照管,1岁半的小女儿送到住在港口乡横岭村老家由年迈的父母亲照管。2018年4月16日,xx接到爱人的电话,一双儿女双双入住县人民医院治疗,大的颅内压增高,患病原因不明,小的患严重的手足口病。因为工作需要,xx强压下心里的忧虑和伤心,耐心向妻子作解释工作,请妻子转达双方父母亲,由他们轮流值班,日夜照料一个星期,直到放假才回家探望。
作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 xx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亲近群众,及时掌握村情民意,尽自己所能,做到“知群众事、解群众忧、想群众想、暖群众心”,坚持“扶智”与“扶志”同步,“脑袋”与“口袋”同富,既从物质上给予帮助,也从思想上进行帮扶,转变观念,激发动力、坚定自信,做群众的贴心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篇七】
xx,男,汉族,xx人,1986年9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自2014年11月从池州市委组织部下派到村以来,xx同志始终把扶贫帮困、发展村集体经济时刻放在心头。为提升村干部发展致富的能力,xx组织村干部先后赴青阳十字村、贵池紫岩村等党建先进村和经济发达村参观学习,他坚持双周例会制度,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及时学习脱贫攻坚有关文件、政策,促进政策入脑入心。为推动精准扶贫,xx重点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依托大户带动,鼓励贫困户发展生态黑猪、富硒茶叶等生态种养殖。该村近两年实现生态农产品销售额近70万元,极大调动和激发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过去,九步村集体经济匮乏,集体收入近乎空白,为此,xx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村集体已建成60kw光伏发电站,2016年7月并网发电。联系合肥客商在村创建石台县一里莘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委托村委会安排贫困户养殖,确保销售畅通,保证贫困户利益。通过网络众筹、淘宝网、微商推广等形式,共同开发销售九步村原生态农产品,截至目前已成功销售生态黑猪近200头,每头销售价格近3000元,总销售额近6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篇八】
他是一名国企干部,肤色藕黑,很阳光。他是一名党员,牢记宗旨,理想坚定。他是一个村的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引领致富,倡导文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祥和幸福、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他是一个“斜杠青年”,决心不计得失,坚持到底把他的力量全身心地付诸于这片黑黑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他就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辉。
杨辉同志,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10年6月入党,2017年12月任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兢兢业业工作,在全村推行人性化管理,以新观念推进新管理,以新民风构筑新村貌,工作中开拓创新、务实求是,受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深入调研,谋幸福之路
xx村位于建宁县溪源乡西北部,海拔750米,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亦是市级村财空壳村。驻村初期,他就对自己下了硬指标,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了解xx村的村情民意。于是他马上进入调研状态,到乡社保所调取了村里人员信息的基本情况,紧跟在乡包村领导、工作队长以及村“两委”干部身边,和他们一起工作、交流,也时常向乡党委、政府了解村里的情况,很快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为什么这个村没有收入?”带着问题的耳朵,他开始主动融入到群众工作中。他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成了村子里移动的路标,田间地头、屋舍农棚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坚持入户走访拉家常,细心体贴交朋友,一些琐事小事在前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就立马去沟通、协调办理;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才能办理的事项,他也照实跟村民反馈。很快他就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又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与村两委干部探讨研究编制了“xx村三年发展规划”。
二、心系群众,解燃眉之急
驻村不久近年关的时候,到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氛围,可是村里的年味儿却不那么浓,细心询问原来是由于村里合作社里种植的近两万斤高山生态大米滞销,已经拖欠村民田租及务工工资好几个月了,村书记、主任有些愁眉苦脸,村民没有收入怎么过年?他心想:“欠谁的钱也不能拖欠农民的钱啊,如果辛辛苦苦一整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今后农民还有什么盼头?这个村还有什么盼头?”于是他将这一情况汇报集团领导,同时积极与多家企业开展销路对接,一天几十个电话接打不停,这边电话才放下,那边一拨又一拨的村民都过来了,看望他这位“新村官”,他们聚在杨书记宿舍门口,不断询问着米的销路与进度,有的一家五口都来的,扛着睡着的奶娃娃寒夜里在那儿一站就是半宿,久久不愿离去。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杨书记深感责任重大,经过多方协调,对接了近10家企业,每家企业从数量到质量到包装到运输到配送,杨书记都带领大伙儿逐一检查、核对、把关、出库,并跟进货款回收,终于顺利解决了2万斤大米的销售问题,销售所得20万元用于支付几十户农民田租及务工费用,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让村民过上一个好年。
三、凝心聚力,党员在行动
驻村是一种新的工作体验。到村里后,面对工作环境的改变、工作对象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春节以后,杨书记更加经常跟着村民党员上山下田观察物候,准备春耕。所谓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农民的辛苦非同一般,靠天吃饭的农民尤其懂得投入与产出的因果辩证之道。务实是农民从骨子里滋生的信念、信仰。然后今年的雨水缺少得可怜,已经到了紫英花开得漫山的时候,大部分田里土壤却开始出现龟裂,没有水,怎么压青怎么播种水稻?村里今年又要揭不开锅吗?和村里的党员农民一起蹲在田坎上,抬头再一次仰望万里无云的晴空,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杨书记头一次期盼着老天爷多下几场雨,等也没有用,能做的先做起来“走,咱们先把堵着的沟渠疏通了”没有雨水冲刷,沟渠里的淤泥和杂物已经堵得老高,随着春耕生产的临近,排水畅通成了当务之急。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村支书陈建成组织了20多名党员,利用冬春新修水利的好时机,穿上工作服,抡起大锄头对全村大小沟渠进行大清理,把沟渠里堆积的淤泥和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春耕农田灌溉顺利进行,同时村里防洪隐患得到顺利排除,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困难,极大的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先锋责任感和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聚焦热点,筑“丝绸之路”
xx村部四面毛竹山环抱,竹山面积1.07万亩,笋竹资源丰富,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这条通往致富之路的“竹山路”多年来却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雨水季节更是泥泞不堪、频频打滑,对村民上山挖笋、砍竹造成极大的不便,尤其防汛期间更容易导致部分路段塌方。通往这条竹山路的二十多户农民也曾多次向村里反应,希望能修复硬化部分路段,便于村民上山挖笋、砍竹,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就是“一下雨就不想出门”。
杨书记得知后特别理解这部分村民的苦,在召集村两委干部进行商议讨论,了解到是因为村里村财无几,入不敷出,所以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缘故。杨书记马上让村委干部协调施工队伍做出预算,紧接着他就开始往向乡里跑,往县里跑,协调相关部门,要钱去了,该工程自4月份开工以来,杨书记时不时就到现场查看地面平整、水泥铺设的施工进度,如今路修好了,压在村民心头多年来困恼解决了,村民上山,脚踏在这条路山,觉得整个村子敞亮多了。
五、以身作则,做示范表率
“第一书记”是一种特殊身份,肩负组织的使命、厚望和期待,代表的不光是自己的形象,更是选派单位的形象。驻村以来,他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讲规矩,守底线。驻村初期,由于村部刚刚翻修完工未能安排住宿,村里与乡政府协商后在乡里安排了住宿的房间,而后又考虑到村里交通、用餐条件不便,曾多次暗示他平日不用住在村里就住在乡里就可以了,他婉言拒绝了,并和村领导强调:他是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更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天天住在乡里,还如何要求别人,如何做好驻村工作。春节过后,村里立即调整好住宿的房间,他也与村里的通讯员协调好在他家搭伙吃饭,每月缴纳伙食费,开启了正常的驻村生活。驻村期间,他扎根于这片土地,长时间和当地干部群众接触,严格自我要求,除了工作中一丝不苟做好榜样,在生活中更要注意一言一行,既走好人情关,也过好廉政桥,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回首驻村“第一书记”的这些日子,感慨之余,感受更多的却是鞭策。他深刻认识到,“第一书记”不仅仅是一个职务、一种称谓,更代表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只有融入群众接地气、真抓实干求发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让他们更加信任党、拥护党,才能无愧于组织对他的信任和托付。
【篇九】
“倪书记,吃饭了没?来我家吃吧!”7月5日中午,骄阳似火,刚从脱贫户家走访归来的北大镇xx村驻村第一书记xx走在洁净的村道上,不时有村民热情地向他打招呼。
xx是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畜牧师。2016年6月,他到万宁市北大镇xx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期间,xx与村“两委”班子抓基层党建,引进黑山羊养殖产业,推动xx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也因此备受村民爱戴。
“刚来时,xx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xx说,xx村属库区的迁安移民苗村,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村民缺资金、技术,也难以发展养殖产业,加上村“两委”班子刚换届,各项工作开展缓慢。
一个缺资源、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村该如何实现整村脱贫?xx认为,脱贫攻坚、乡村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领头羊”的带动。为此,他多次与村“两委”干部谈心谈话,利用“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性教育,同时突出抓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引导村干部照章理事、依法履职。半年多时间,xx村党组织面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敢担当、实干事,成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2017年,xx村党支部被万宁市评为“五好”党支部。
“xx村资源匮乏,但地处山区,适合发展养殖业。”xx结合村庄实际,和村党支部7名党员带领全村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成立了万宁xx生态种养农户合作社,由村集体出土地,整合省农业厅550万元扶贫产业资金,引入畜牧龙头企业,以“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
在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的同时,xx还大力推广优质牧草,引导贫困户与村民参与种植,“每亩地1年产出牧草20吨以上,由养殖公司以每吨300元的价格回收,1年可以增加不菲收入。”
在xx的努力下,xx村初步形成黑山羊养殖产业链,村民收入直线上升。2017年10月,万宁xx生态种养农户合作社共分红38.0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9万元,3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万余元,实现增收脱贫。
xx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要是没有倪书记,我们现在还住着破瓦房呢。”坐在敞亮的新家里,村民蒋明开感慨颇深,现在不仅盖了新房,还有了工作,有了收入,“而倪书记为了帮助我们脱贫致富,自己家里刚出生的小孩都顾不上,这让我们怎么不感激他。”
“去年xx村已实现整村脱贫,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发动农户自主发展养羊及种植牧草,让他们多学习专业技术,巩固发展。”xx透露,自己将继续和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抓好xx村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同时强化养殖技术培训,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并继续发动村民增加牧草种植面积,扩大黑山羊养殖规模,“计划年内增加种植牧草100亩,按照1亩牧草养殖12只黑山羊计算,可以养殖1200只黑山羊,同时探索黑山羊等集中养殖,便于技术人员提供种羊、牧草、技术、售后服务等黑山羊养殖‘一条龙’服务,做大做强xx村养殖产业。”
【篇十】
走进回xx,只见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机耕道在田间纵横交错;一片片柑橘园青翠欲滴;一垄垄葡萄架下挂满了晶莹剔透的葡萄,一座座高标准的灌溉水池点缀在产业园内......昔日偏僻落后的贫困村如今有了大变样。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支部书记周前雄由衷地夸赞道:“多亏组织上给我们派来了这么好的第一书记,是他带领我们治穷根,劈富路,如今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啦!”被周前良赞不绝口的这位第一书记就是两年前由湖南理工大学选派到回龙寺镇xx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xx。2016年,xx村与俄口村合并为风神洞村。
访实情 找穷根
1981年出生的xx是xx大学招生就业处的一名副处级干部。长期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xx,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偏远山区建功立业,为农村发展出力。2015年2月,正在外地出差的xx收到学校关于选派干部到农村精准扶贫的通知。他立即主动请缨,并得到校党委的批准。2015年4月7日,带着简单的行李,xx从优越舒适的大学校园来到了距离家里320公里的回龙镇xx驻村扶贫。初到村里,看着村里闭塞的交通,落后的面貌,xx感受到他这个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干出一翻样子!xx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刚到村时,村民对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充满疑惑,怀疑他是来镀金、走过场,风头一过就会回去。为了尽快融入群众,他谢绝了乡镇为他准备的住所,选择住到村里的一户百姓家。接下来的日子,xx在村支“两委”的陪同下,逐户上门走访调查,逐个现场实地查看,一周下来,他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群众,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口山塘、每一条水圳。走到哪里,工作笔记记到哪里,讨论会议就开到哪里。村里的干部群众也不禁为这位从省城下来的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而赞叹,由开始的怀疑转变为信任。通过扎实深入地调查走访,xx发现制约村里发展有三只“拦路虎”,一是干旱缺水,村里仅有的几口山塘年久失修,早已废弃丧失灌溉功能,老百姓一遇到干旱年份,就没了收成;二是缺乏产业,村里的百姓每年就靠种几亩水稻吃饭,没有经济来源;三是观念落后,群众发展生产积极性不高。找准症结后,xx对症下药,逐项制定破解方案,迅速为村里制订了科学详细的《三年帮扶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指导性规划文本,描下了发展蓝图。
解难题 治穷根
打破xx的落后面貌就从解决老百姓生产灌溉用水入手。接下来的几天,xx带领村支两委奔走在山岭田野间,深入了解各口山塘的实际蓄水量、灌溉范围、破损程度。为让项目尽快落实,让老百姓尽早受益,第二天还没天亮,xx就启程匆匆赶往长沙,找到了学校水利方面的两位专家,把村里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向两位专家进行汇报,希望他们提供技术支持,两位专家被他的想法和决心打动,同意立即带领水利专业团队到村现场勘查设计。不到2个月,一本厚厚的《邵阳市新宁县xx村农田灌溉项目立项建议书》出炉。接下来,xx又带着项目书多次到省水利厅汇报争取。功夫不负有心人,该项目成功纳入2016年全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项目。当这个好消息传到村里时,老百姓自发地跑到xx在农户家的住处,拉着xx的手一个劲地道谢。2017年6月该项目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保证了全村36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干旱忧患。
驻村两年来,xx多方争取已为村里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山塘5口、硬化水圳6000多米、扩建通村公路4公里,新建通组道路1公里、新修产业机耕道5公里、新建产业用水窖肥料池25个、垃圾焚烧池4个、通信塔站1个、危房改建和维修47座,并完成了全村的农网改造、村村响、光钎通达、电商平台等项目建设,实现了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改善。
xx不仅致力于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村里每家贫困户的困难他都时常牵挂着。三组周代爱患全身肌肉萎缩症,四处求医未能治愈,需长期用药维持,为给她治病家中一贫如洗,儿子早早辍学在外流浪。得知情况后,xx对周代爱在外流浪的儿子非常担忧,并决定帮助这个家庭。一方面想方设法联系到周代爱的儿子,鼓励他重返学校继续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向学校反映争取,特别录取周代爱的儿子周玉桥到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就读。在xx的积极联系下,周玉桥的学费由学校的一名副校长全额资助,学校还为他安排勤工俭学,解决生活费问题。只要一说起贺书记对她们家的关心和帮助,周代爱就会感激涕零。
兴产业 拔穷根
扶贫必先扶志,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首先就要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脱贫致富的意识和决心,走产业脱贫之路。为找准致富产业,xx先后召开村支“两委”干部、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二十多次,广泛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并带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到广西兴安实地考察葡萄产业,现场感受发展产业带来的成果效益。
在xx的带领下,该村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筹建村级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流转土地400金亩,注册成立了xx村石峰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高山葡萄。合作社按照“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加工销售”的“四统一”模式,由5户致富带头人发起,共吸收75户农户入社生产,其中贫困户45户,2015年总投入达100万元,2016年下半年合作社种植的第一批葡萄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并带动贫困户到葡萄园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9万余元,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尝到甜头后,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更高了。该村五组村民李宏雄、一组村民杨少柏怕亏本,一直不敢种植葡萄,看到种植葡萄的增收势头后,今年2月份,主动找到xx,称他们准备在组上承包60亩地种植葡萄,请求贺书记提供技术指导。看到老百姓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发展产业致富的愿望增强了,xx感到特别欣慰。接下来,xx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乘势而上,把村里的产业做大做强,今年2月份,他又组织带领村里部分党员和群众代表前往新宁县城、广西荔浦等地考察槐米和柑橘产业。回来后,迅速发动群众栽种沙糖桔190亩、沃柑60亩、槐米50亩。如今,种植葡萄、沙糖桔、沃柑、槐米已成为该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两年来,通过发展产业增收,该村217口贫困人口已有207人实现了脱贫致富,脱贫率达95%,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以下。
该村七组唐夕满家庭十分贫困,家里收入全靠唐夕满种田种玉米。得知情况后,xx主动联系,介绍她到村里的葡萄园务工,不仅能照顾到家里,每月还能挣到1000多元。唐夕满逢人就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贺书记为我们村里建起了葡萄园,让我在自家门口也能挣得这么多的收入,脱贫不用愁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必须建强村“两委”班子。xx充分抓住今年村支“两委”换届的契机,把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来抓,他一方面深入村里与村五老人员、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广泛开展谈心谈话,倾听群众意愿,发现优秀人选;另一方面,积极与乡镇联片、联村干部沟通交流,推荐优秀人选,指导村里圆满完成合村后首轮村“两委”换届选举,选出群众满意的当家人,新任“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9岁,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驻村两年来,xx用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群众普遍信赖和赞誉,他用苦干实干的拼劲推动了山村巨变发展,他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起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驻村第一书记先进典型事迹材料范文10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9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