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8篇

时间:2019-05-14 11:34:23 网站:公文素材库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很多人都在学习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8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 有所成就, 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篇二】

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认为,可以用“四个再现”来彰显青年习近平的人格魅力:一是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二是再现了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三是再现了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四是再现了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从中可以感受到领导干部成长的“四点启示”:一是树立正确的“三观”,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二是紧密联系“三实”,即思想实际、岗位实际、工作实际,是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关键;三是始终充满“三情”,即对党的理论认同之情、对人民群众的朴素热爱之情以及对组织培养和同事相助的感恩之情,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内生动力;四是认真践行“三家”即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基石。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就要切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自己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的政治定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好总书记作为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的各种优良习惯和作风品质。

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勤奋好学的精神。书中受访者提到,习近平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没有离开过书本,没有放弃过读书,就算是在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对知识的储备,对知识的海纳百川,才有了后来不断发展的潜力和为民办实事好事的能力。我们现在身处中国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代,物质条件优越,更应该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踏实肯干的作风。习近平从一名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的精神诠释了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办实事,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戴。我们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都要学习总书记这种沉下身子、耐下性子,从一件件小事干起,竭尽全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做精,做出实效、做出特色,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组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三要学习总书记心系群众的情怀。对基层群众感情至深,是习近平的显著特点。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在扶贫攻坚方面,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扶贫开发联系点,听民声、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解难事急事、办实事好事。

【篇三】

我们每天嘴里都念着“习大大、彭妈妈”,看见他们如今代表着我们国家和民族出席各种论坛、处理各种国际关系......觉得他们亲切可敬,敬佩习总书记的人格魅力,梦想着有一天能不能变成总书记那样能力的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总书记现在的光辉,却忽视了那些年的苦难,那些让总书记真正成长成熟的经历。

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言,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不断的磨炼、不断的自我调整基础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农村一待就是七年,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都没有将他打到,反而促使他得到更加快速的成长,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坚持为民做事、为民谋利,将自己的青春和奉献挂钩,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里,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经常晚上还在挑灯夜读,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公里路才借到。注重阅读的程度甚至达到了饿着肚子也要把喜欢的书读完,并且还要研究透彻,读完一本书还要和同事探讨心得体会,交流读书感悟。如同书中说的那样,习总书记执政理念、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要真正干好一件事情,必须要能沉下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及时自觉充电,博学深究,领跑团队。

在这七年中,习近平总书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对他来说,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就是自己最大理想,对于我们年轻人更是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才进单位不久,刚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青年人,怎样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习总书记给我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人。在平时的工作中、生活中一定要养成爱学习、能吃苦、有追求、办实事、重辩证、敢担当的精神,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

【篇四】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纵观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深切体会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的意义。

干劲——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苦干实干的七年。七年的知青生活,习近平扎根于梁家河,贴近黄土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如今,我们基层青年干部需要一习总书记为榜样,深入矛盾突出的基层,去到困难多的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地走入基层,以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华章。

心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40年前,“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百姓……”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村,他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简单的话语包含着拳拳赤子之心。心之所向,义无反顾。如今的我们更要时刻牢记为何出发,要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

韧劲——攻坚克难、坚韧不拔。“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艰苦的知青岁月,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习近平属于后者,不畏艰辛、不惧琐碎,不甘于平淡生活,不馁于挫折失败,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积蓄人生升华和超越的能量。当前的形式要求我们干部以坚定不移的斗志、“铁棒磨成针”的恒心和百折不挠的韧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主动打硬仗、啃硬骨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使命,青年习近平用亲身实践,勉励我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校正人生的坐标原点,永葆永不懈怠的心劲、奋发有为的干劲和百折不饶的韧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篇五】

最近我看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颇有感触。我对这位伟人的青年岁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将他的经历与自身对出对比,希望以他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

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演变成了富强文明的国家。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很难想象被跳蚤咬得浑身是包的折磨;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当代,我们很难感受到“吃不饱,穿不暖”的煎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再也不用整日整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随着政治思想更加的昌明,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受到各种无须有的迫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经受的苦难我们不能切身体验,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描述,我们应能感同身受。如今,这些困难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渐渐消失了,但对于基层干部的我来讲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来讲,共产主义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全国所有的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扶贫攻坚便是针对此提出的。如何才能让贫困人口更快、更有效的脱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基层工作任务重、工作难,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问题和挑战不断地在出现,同样也不断地在被解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习总书记那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地攻坚克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必须能在基层吃得苦、沉下心,不断地历练自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我们这一代应当到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去,我也相信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挑起国家发展的大梁。

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便是习总书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能坚持读书,能够依照自己所学、所思、所做,真真正正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世纪史》《史记选》等作品,让他对国家发展脉络了如指掌;《李白诗选》《三曹诗选》等作品,让他的行文讲话更富内涵;《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作品,让他的执政思想落地生根。相比而言,我自己书籍阅读量和内容的丰富性差得太多太多,今后这是我要不断补强之处。至少,在我工作涉及的领域,应当要多了解、了解透。此外,我很佩服习总书记在七年的时间内为当地的村民做了一件件好事——建沼气池、铁业社、磨坊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其中不免有一些人情方面的难题,都被他克服解决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一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心,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能不能取得跟我心里预期一样的结果,我并没有底。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心意够诚恳,只要我愿意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一切终归会好起来。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总书记如今为何能鞭辟入里的直指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根源、提出发展的方向方式,受到全国人民的敬爱,这些都与其在各个层级的岗位工作过密不可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在一个地方工作过、深入了解过,我们才知道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才会思考要如何解决这样问题。“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提出很可能便于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了解贫苦群众的现状,知道他们经受的苦难,对他们的经历有过切身体会。

我很荣幸在我工作之初跟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有到基层工作的机会,我会把这作为一种荣耀和一个至高的人生起点,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篇六】

当我从支部书记手中接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是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这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非常珍惜,并认真品读了全书。全书19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共76副珍贵的历史照片,全景呈现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近平同志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决心要以主席为楷模,立足岗位踏实工作,为党和人民的疾控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品读全书后有以下几点感想,并要以此为做人做事的标尺。

一是读书学习。“近平很喜欢学习,平时也很喜欢看书,喜欢思考,喜欢写东西。” 被采访人赵华安这样评价当年知青时期的习近平。主席读书涉猎广泛,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又读中外历史著作;既读中国古代文学,又读世界经典名著;既读军事理论,又读国际政治。广泛的阅读不仅拓展了主席的思维,更使他拥有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识和兼容并包、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在每次聆听习主席讲话时,总能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诗句的引用是那么的贴切那么的接地气,充分体现了主席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热爱,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的展现。多读书、读好书,带来的只有益处。习主席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作为一名军转,更感读书学习之重要,读书学习是好好干工作、干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自2016年转业至中心后深感本领恐慌,积极读书学习,在郑州图书馆借阅大量书籍进行自我充电,并有幸被郑州市图书馆评为“2017年度郑州图书馆十佳读者”荣誉称号,决心以此为动力更进一步加强读书学习,指导实践。

二是坚韧奋斗。“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被采访人白光兴这样总结评价知青时期的习近平。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这样谈论青春。主席是这样说的,他的七年知青岁月也是这样做的,当年习主席去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他没有抵触,没有怨言,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苦活累活脏活一干就是七年,这段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人生历练,磨练了主席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无奋斗,不青春。“要幸福就要奋斗”回忆自己当年高考的挑灯夜战、大学四年的奋斗青春,真是无怨无悔,当年是苦,现在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现在虽然已不再青春,但是告诫自己一定要保持好这种坚韧奋斗的精神状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保持时刻奋斗的姿态,迎接一切挑战。

三是担当有为。“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被采访人梁玉明和王宪平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当年知青时期的习近平。当年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办沼气。遇到千难万险,总是千方百计去想办法。在当时的环境下,搞这些副业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搞这些副业。但是,当年习主席为了群众,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解决了群众最企盼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担当。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两会刚刚结束,目前正在按照中央制定的时间表进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同样是难题和大事,但是只要具备主席这种担当有为的品质,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和战胜。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为新时代的疾控事业,为“大健康”“大卫生”建设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是为民情怀。七年的知青岁月,习主席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建立了与人民群众难舍难分的感情。本书中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书信往来字里行间无不诉说着主席的这种为民的感恩情怀。不论是主席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还是在之后不断变动的工作岗位上,主席的这种为民情怀愈发深厚。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4000多字的讲话内容中,84次提到“人民”,做出“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的庄重承诺。作为疾控事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秉承这种为民情怀,积极努力工作,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家勠力同心努力书写新时代河南疾控事业的辉煌篇章,为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做出我们河南疾控人的应有贡献。

【篇七】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其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青春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关联密切。青春流逝的不可逆性,决定了它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中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普通的个体对自己产生影响,而伟大的人对社会产生影响。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将他磨砺成了一把带有利刃的宝剑。剑可斩除障碍,可指引方向,可将初心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地上。我们这些青年们,守着初心,望着方向,感悟他的知青岁月,勇踏自己的青春奋斗征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心骨,饿其体肤。”15岁时,习近平迈入社会,进入陕西省的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每日下乡下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与秸秆为友,与蚊虫同住。他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将汗水挥洒在一整片黄土地上。正是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让其成为“大任”的承担者。俄国著名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作为基层青年,我或许没有一场惊天动地的“伟人梦”,但也想通过征服逆境,实现超越,成为自己和群众心目中的“伟人”。我们拥有比习总书记更好的青年成长环境,更应该不怕苦、不怕累,以群众的需求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勤奋耕耘,不负青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刚到梁家河大队时,习近平的书是所有人记忆深刻的焦点之一——全是书。他自己也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书本开拓了习总书记的眼界,锻造了他的军事和辩证思维,为他的思想建造了牢固的“地基”。反观现在,青年被快餐文化蚕食大脑,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每个领域都有无数的知识等待我们学习和消化。现代青年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有更多的时间和媒介获取书籍,更应该广涉猎、勤研究,分析对比,提高效率,掌握关联,锻炼思维,并在工作中融入自己的创新因子和辩证思考,以工作实效深化学习成果,以学促能,不负青春。

七年的青春时光,一朝一夕都是用坚持的画笔画下。这期间,有人退缩,有人离开,而习总书记早已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份。他所坚持的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使他走上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内心的坦途。青春没有不老的脸,但却拥有不老的灵魂。作为基层青年,坚持勤奋,坚持读书,用青春的名义积极作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国家和民族,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重托。

【篇八】

辞旧迎新之际,终于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心中有感慨有惭愧有激动有心酸,然而,更多的是震撼,惊诧于在延安七年岁月中,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带动群众致富的实干作风,吃苦耐劳的品质,冷静从容的心态......

这本书通过访谈讲述了当年的故事,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大部分,他在文安驿公社、冯家坪公社与民同甘共苦,在知青林、知青窑挥洒热情,记忆虽沉淀在流年岁月中,但没有褪色,这些历练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悟,探索和实践。作为一名基层青年,在新时代的召唤下,我们也应以他为榜样,时时鞭策自己,刻刻不忘进步。

第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习近平在农村7年,经过数年苦难和磨练,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从此他的理想信念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如今,全党全国都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我们基层青年在下村入户中,要设身处地的同困难群众谈心,理解同情他们的难处,不回避困难,多为群众找致富路子,多问为什么,少问怎么办,做到工作不流于形式,关心不流于照片。

第二、遇事有定力。在知青队伍中,他虽年龄最小,却最沉得下心,在农村呆的时间最久,遇到大事小事,沉着冷静,在担任梁家河村支部书记后,更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应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遇到棘手的事,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第三、多干对群众有益的实事、好事。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赴川学习沼气技术,回去后大办沼气,让村里人用沼气做饭和照明,还挖掘灌溉井,成立铁业社、缝纫社,开办代销点,改变了村里贫困的面貌,实实在在为群众谋了福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也应擦亮眼睛,善于发现为群众致富的好路子,借助农村电商、淘宝等平台,动起来,干起来。

第四、注重读书学习。“好学才能上进”,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宽广的思路,活跃的思维,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都离不开刻苦读书学习,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在漫长的知青岁月里,他挑灯夜读,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到中外历史,从中国古典诗词古籍到外国名著,从军事著作到国际政治论文,依靠辩证的思维,对比的方法,不断从书中汲取精神养分。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多,但心却反而难以沉下来了,我们更应该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苦,不放弃读书和思考,不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8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895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