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19-05-14 11:39:00 网站:公文素材库

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 “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梁家河——这个充满大学问的小山村,至此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党的97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新城区人社局的干部们怀揣着对红色革命圣地的憧憬来到了延安,开展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教育活动。梁家河此行不仅向我们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七年知青生活和成长历程,还诠释了青年习近平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和意志品质。

    到达延安的那天,是个闷热的夏日正午,乘坐大巴车前往梁家河的路上却一直阴雨绵绵,来到梁家河村村口时,风歇雨骤,我们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徒步进山,重新体悟了这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村路。

    一、梁家河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

    步行进入梁家河村,听老师为我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岁月。这个小山村,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立下为人民奉献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伟大思想,我们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

    因此,梁家河精神是新时期我们党宗旨的集中体现,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诞生于知青岁月的特殊的时代精神,也是我们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坚持和传承的时代精神。今天,我们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梁家河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党员最多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背离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丢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生活的七年,年少的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这黄土地上艰苦生活的步步磨练,锤炼了他坚忍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志存高远的情怀,并最终使他成为为我们所敬仰的领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只有经历过挫折、面临过困境,才能学会迎难而上,不怕艰险,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继续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同样的,习近平总书记这种“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成就了他,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收获了革命前辈者缔造的“真经”,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直至我们全体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经历,完全贯穿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成长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落实为人民服务必须把弘扬梁家河精神贯穿其中

    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发扬梁家河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批评和指正,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的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行风。

    首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古语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诚如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时刻以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总书记为楷模,积极学习、学会学习,静下心来学习。我们都应像总书记那样,抓紧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求上进。通过学习,来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思路,指导实践。

    其次,时刻贴近群众换位思考。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自觉把求真务实、提升效能作为高度的自觉和习惯。我们提倡要方便群众办事,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要结合自身的工作,不仅把最多跑一次放在心里,更要抓在手上,加快追赶超越步伐,读民意,知民情,汇民智,真正做好“人民群众的五星级服务员”。

    最后,坚持迎难而上,抓好解决问题这一核心。我们的工作,是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查找自身问题,积极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需求。作为破解“民生九难”的一位工作者,要学会分析就业难所产生的根本原因,抓住企业和劳动者的心理,从提供就业机会和扶持创业两方面同步下手,将政策落到实处。

    2.

    2017年6月30日,在建党79周年之际,局领导组织我们全体党员来到延安梁家河,亲身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实地观看梁家河的文物设施,倾听老师精彩的授课,以及小组讨论学习,仿佛亲身走过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也真正感受到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次梁家河之行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应该牢记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积极学习习总书记的优秀品质,将之运用到工作学习之中。

    一、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培养刚毅坚强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由于家庭父母的原因被迫上山下乡,最初是以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来到了梁家河,因为留在北京的后果可能更差。一个不满16岁的少年从生活优越的大城市,一下子来到插队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没有亲人的陪伴,连饭都吃不饱,常人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心理落差。但是,他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一是过了“跳蚤关”,无论跳蚤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过了“饮食关”,粗粝的杂粮咽得下、吃得香;三是过了“劳动关”,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过了“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融入到乡亲们之中。身处逆境中能够有坚定的意志,殊为不易。联系到自身,大多数我们青年干警的成长经历都相对顺利,遇到挫折相对较少,这尤其需要我们努力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勇于正视未来人生可能遇到的低谷和困难,锤炼出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进取,做到厚积薄发、聚沙成塔。

    通过老师讲解,我了解到习总书记到陕北梁家河插队伊始,就带着重重的一箱书。青年习近平在政治、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名篇名著涉猎众多,比如《中国古代思想史》《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等,并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联系到自身,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只要想学,是不愁找不到书籍文章等知识来源的。但是学习又常常是零敲碎打,有时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书,把手机阅读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这虽然能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但无疑会对学习的系统性造成影响。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精神,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沉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安安静静地多读几本好书,多思考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厚积薄发,聚沙成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知识爆炸年代守住学习的耐力和定力。

    3.

    习近平同志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这个陕北的小村庄,这个习总书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这个给了他人生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2018年6月30日,我们新城区人社局组织全体干部赴梁家河村参观学习。我怀着崇敬心情,坐上了开往延安的火车。随着慢慢接近延安,关中平原大片大片的充满绿色的广袤田野慢慢变成了满是沟壑的黄土丘陵,看着这逐渐变化的景色,我的心情也慢慢激动了起来,因为我离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的地方“梁家河村”越来越近了。

    梁家河村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习总书记下乡插队生活了7年的地方。我们沿着席总书记当年进村的路线徒步走进两家河村,看着沿途的田野和村庄,仿佛切身感受到了当年习总书记和知青们在这弯弯山道满怀希望和憧憬赶赴梁家河的情景。

    来到梁家河村,我们首先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在解说员的仔细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梁家河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现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走过的激情岁月,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政策指引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实。从中了解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克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看着村史馆内的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

    我们随后又参观了知青井、沼气池和知青旧居等,特别是参观了知青旧居,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土窑洞,窑洞里有一张大通铺式的土炕,土炕上有一张小桌,小桌上放着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一间窑洞住了好几个知青。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习总书记依旧不忘学习,随时随地都一面进行着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牢记自己的初心,抱有坚定地信念,不放弃最初的梦想,不放弃心中的希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使自己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学无止境。

    在梁家河村的七年,习总书记在山沟沟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跟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真正了解到村民想什么、需要什么。梁家河村当时的日子是艰难的,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习总书记用自己勤劳和智慧,改变了村庄的旧貌,让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对比着旧时的照片,看着村庄现在的面貌,我内心感慨万千,村民们现在的生活对比过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刻地体会到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当知青的七年,深深地扎根农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 一定要向习总书记学习,珍惜每一寸时光,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珍惜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手头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学习,用心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办事;还要做到“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学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做事情,始终把群众地利益放在首位,做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

    4.

    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到习总书记曾经生活锻炼过的地方——梁家河村,实地参观学习。在动身前将《梁家河》一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对印在封面上的一席话印象深刻,“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段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封面的照片上,习总书记与他年轻时的小伙伴走在梁家河村子的道路上,总书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已年过半百,写满沧桑的脸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欣喜。

    在前往梁家河的路途中思绪万千,回顾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抗外敌入侵、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史。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不同时期展现出的民族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现在又有了新时代的梁家河精神。透过车窗,看着黄土高原独特地貌,梁家河地理位置在陕北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偏远小山村,却得到习总书记的高度评价,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心中有些许疑惑、不解,这次终于有机会到梁家河实地寻找答案!

    进入延川县城文安驿镇,步行5公里就来到了习总书记生活过7年的梁家河村。沿途看着路边的一草一木,感受到在习总书记带领下梁家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情淤地坝、沼气井、知青井,这些都是当年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修建起来的;参观习总书记居住过的三处窑洞,看到炕头上简易的煤油灯,这些场景对我触动很大,心中的疑惑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新时代下梁家河精神:为民情怀、责任担当、不忘学习。

    一、为民情怀。习总书记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写了四封回信。每当得知梁家河有了新的变化,他都感到非常欣慰。1993年9月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曾回来探望梁家河的父老乡亲。2009年他在延安视察工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年的村民代表一起,共话乡土情谊,共商村子发展之计。2015年2月13日,他专程回到梁家河看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当晚,他在延安主持陕甘宁革命老区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国贫困地区脱贫问题确定了大政方略。他走访的是梁家河村民,牵挂的是全国人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温饱问题、富裕问题。

    二、责任担当。习总书记把个人生活融入到梁家河村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把个人责任与村民生存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从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天起,他就把村子发展的责任担在了肩上。当年,在陕北因为缺少燃料,做饭、照明都是令人头疼的事,在看到四川等地办沼气的报导,他就决心在梁家河办沼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

    三、不忘学习。在梁家河那段艰苦日子里,习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与思考,白天干活、夜晚挑灯夜读。习总书记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改变着农村的落后习俗,也为偏远的小山村的村民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

    这次赴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让我内心受到了启迪与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新时代梁家河精神为指引,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5.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总书记一句看似平凡却又内涵丰富的话语,吸引着全体党员们走进梁家河,去实地了解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而深刻感悟他那满腔的“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这种崇高的目的,在建党97周年之际,区人社局全体党员和非党的科级(含顶岗)干部赴梁家河参观学习。 在梁家河村,大家认真参观了村史馆、知青故居,亲眼目睹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知青插队时开挖的水井、修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带领村民打的淤地坝、住过的窑洞,以及他带领大家创办的磨坊、代销店、缝纫铺和铁业社等。追寻总书记留下的光辉足迹,心中充满着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感动。切身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强不息,为人民做实事,勇于创新,竭尽全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崇高精神。

    一、坚持学习,提高本领

    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尤其可贵的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条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学习梁家河精神,就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不断锤炼自身,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城人社铁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一切为了人民,事事想着人民

    习总书记说,“梁家河的插队生活,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习总书记把给他获奖的三轮车换成了村民最需要的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当年,习总书记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有这样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在这件事中,我们学习到总书记那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视如亲人、饱含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的期待作为奋斗目标,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因地制宜,实干担当

    囿于地理条件所限,黄土高原草木植被稀少,长期以来当地农村缺乏必要的生火材料。为破解这一现实难题,习总书记立足实际,认为发展沼气势在必行也十分正确,于是他自费到绵阳学习,回来后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帮助村民彻底走出这一大困境。赢得了村民的赞赏和真心拥护。习总书记还从梁家河村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以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学习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发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牢记“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坚持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一天的学习过程虽然短暂,但是梁家河精神的丰富内涵给予我这样一名民主党派干部以极大的触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和坚决贯彻梁家河精神,做人做事都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来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同时在工作中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还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各项工作,努力用优异的工作实绩做一名让领导满意,群众认可的新城人社铁军。为建设幸福新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

    2018年6月30日,新城区人社局组织局党员干部到梁家河知青旧居和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现场教学。第一次参观梁家河,怀着一种敬仰而又激动的心情,同大家一道来到了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学习。

    梁家河村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是习主席当年知青插队劳动的地方。是总书记挥洒了7年青春的第二故乡。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总书记在梁家河切实践行着延安精神,“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当今的工作中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30日清晨,我们从西安出发,大约用了五个小时路程,到达了文安驿镇。大巴车行驶到离梁家河村约四五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村子容纳不了太多大巴车,需要我们乘坐电瓶车进村,但大家为了切切实实体验梁家河精神,毅然决定徒步五公里走进梁家河,虽然现在的梁家河已经铺设了水泥马路,但是弯弯曲曲的山路和两侧的山坡依旧可以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的偏僻,大约走了50分钟,我们到达了村口,从总书记当年组织村民打的那口水井开始,依次参观了村史馆、沼气池、榨油坊、裁缝店、铁业社和当年的知青旧居。

    通过此次的实地参观学习,并结合阅读《梁家河》,我真切感受到少年习主席如何从北京来到梁家河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在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苦岁月里,是怎样克服困难,又是如何坚持边劳动边学习,学以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设身处地的未老百姓谋幸福谋发展,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在生活中的难题。并且梁家河知青生活让他学到了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了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在习主席22岁离开梁家河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了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我们这一代青年干部,生长在和谐稳定、衣食无忧的和平年代,何其幸运,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主席的艰苦磨炼令人动容,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工作的深刻反思:

    首先,我认为凡是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工作中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人生舞台,我们要立足现实岗位,切实为民服务,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党员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的为帮扶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其次,学习习主席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之心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好学的状态,开阔个人眼界,增长个人见识。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主席常看砖头一样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学习,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通过学习增长本领,通过学习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

    这两日的延安之行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参观学习后,我决心以这次参观学习为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习总书记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人民,忠诚于党,为人社事业更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7.

    2018年6月30日,按照局统一安排,我局全体党员一行前往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插队劳动的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总书记这样深情地评价梁家河村。走进梁家河,参观梁家河村史馆,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在这里,习总书记度过了7年知青岁月,他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学问。极度贫穷、饥饿、跳蚤骚扰、重体力劳动、风雪严寒侵袭,长时间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精神压抑,没有几个下乡知青能够挺住熬得过来,而他顽强地走过来了,这里磨砺了他坚韧的生活意志。他学会了修身向上的学问。桌子上、土炕上到处摆着书籍,劳动再苦再累,都要抽出时间看书,书中的感悟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坚定了未来理想道路。他学会了心怀群众的学问。在艰苦的岁月里,他最了解乡亲们需要什么,就是摆脱贫困,生活得到改善,为此,他一心一意为村里干实事,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建沼气池,用先进的理念管理,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使贫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关心爱护群众,“一声声喊我小名”,与群众亲切交流,群众就信任他、爱戴他,简单的道理,能坚持做到很难,他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坚定了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与担当。他学会了自强自立的学问。他因一些原因,一直入不了党,但从不气馁,多次申请向党组织靠拢,入党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后,认真履职,踏实肯干,积极上进,一步步走过入党、提干、推荐上大学的奋斗之路,没有靠什么关系,靠自己努力奋斗,实干苦干赢来了人生的丰硕收获。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生活经历和个人收获,散发着做人做事的大精神,即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心系群众的奉献精神,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梁家河因演绎、彰显这四种精神被人们所敬仰,新时期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学习弘扬这些精神,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踏踏实实、用心用力地做好当前本职工作。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名普通党员,弘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尽职尽责地为单位发展做出贡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履行好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好事,我们党组织才有生命活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民服务,当好“店小二”,争做“五星级”服务员。一方面向外服务,树立人社部门社保经办的良好的外在形象。耐心做好服务企业和社会群众的服务工作,树立文明窗口形象,把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思想和精神贯彻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赢得群众的口碑和信任。另一方面对内服务,设身处地关心关爱每个同志,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班前班后都要想到,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件小事,一个难题解决,对于同事来说都是被关怀,是温暖,是组织的感召,通过服务,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战斗力。

    我们基层党员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

    2018年为纪念建党的97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党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理念。我局党组织带领我们走进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插队的地方——梁家河。

    当我们步行在五公里的路途中,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在他不满16岁时,从北京的城市走进坑坑洼洼的泥土地且又是那么偏远的农村,在那个温饱都是无法保障的年代里,这个偏僻的农村更是荒凉。住在破烂的窑洞,吃着难以下咽的糠饭,可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里,他亲自带领大家一起谋事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群众都是靠天吃饭。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同志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

    如今,村民的饮用水源主要还是当年打的“知青井”,“知青井”旁,一块上书“饮水思源”四字的石碑矗立;村口的“知青淤地坝”,至今仍是梁家河最肥沃的一方良田……1975年10月接任梁家河村支书的石春阳,对村里大事小情如数家珍:“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都吃上白馍馍;1988年,村里通了电,村民更多知道了山外的世界;2000年,全村一次性退耕还林1532亩,村民不再上山种田,改为种树……”等等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从中很受教育和启迪:

    首先,我要做到凡事要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时刻与群众紧密相连,更应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直在窗口单位工作的我,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就是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成功与否。

    第三,做好 “五星级店小二”,情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知道如何办理事项的群众,而此时的群众是带有一些情绪的,在我们掌握群众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用耐心热情的态度给其解答各类问题,但有时还存在一些不耐烦的情绪。在深刻学习了习总书记切身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精神后,以后我们要转变身份,以群众的角度体会他们办事难的问题,并解决群众的难题。再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让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新的政策,享受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在遇到政策之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后,第一时间上报相关上级部门,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件群众关心的问题。

    通过这次体会学习,我们要以梁家河为榜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一些事项,当好人民群众的“五星级服务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干部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0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