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学论文:关于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诊断校本行动初探

时间:2019-05-14 11:40:3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做好教学质量检测是学校和老师的重任,我们要重视起来。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教学论文:关于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诊断校本行动初探,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摘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学校是否具备优良的质量内控机制和自我诊断机制,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在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学质量校本监测,是质量内控机制和自我诊断机制得以不断强化的有效途径。实施教学质量校本监测,需要沿着科研引领的思路,对操作策略和实施办法进行针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给予制度保障,确保监测工作上升为学校意志,并赢得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校本监测在反馈学校质量现状和强化学校质量内控机制等方面具备独特作用,能对教学质量起到“把脉”、“诊断”、“处方”和自我“医治”效果,能为学校优化办学行为、改进办学策略、强化质量管理指明方向。

[正文]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能否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学校是否具备优良的质量内控机制和自我诊断机制,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实施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质量校本监测,则是质量内控机制和自我诊断机制得以不断强化的有效途径。

一、监测目的

    学校教学质量校本监测不是传统纸笔测试的简单翻版或强化,而是基于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科综合素养生成状态的全方位考察和诊断。其最终目的在于获取质量数据,针对性改进教师教学工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内控机制的强化提供决策依据。

 二、实施的基础

实施教学质量校本监测必然带来质量认定标准的重大变革,赢得师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配合,是监测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学校应通过行政会研究、教代会审议、教师会宣讲培训,力求在全校教师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为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通过家长会、学生会,以及板报、校讯通、告家长书等媒体向全校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宣传动员,为监测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科研引领

任何重大变革的推进,研究和论证是“必修课”。学校沿着科研引领的思路,在完成顶层设计、搭建关键工作框架基础上,务实推进质量监测配套课题研究工作。依据监测工作的需要,确立了“学科综合素养试题命制技术”、“教学质量校本监测操作策略”两个研究方向。通过课题研究,为监测工作的科学实施和有序推进,提供理念和策略引领。

四、监测实践

学校质量内控机制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力。内控机制的实际效能究竟怎样?教学质量在内控机制的作用下,究竟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学校质量内控机制还存在哪些缺陷?这都需要通过校本质量监测来加以反馈和验证。

(一)“语文、数学、科学”教学质量监测

学校改革“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由期末测试“一考定乾坤”转变为“期末测试80%+学科综合素养监测10%+学业负担监测10%”三维度综合评价,促进教师主动改革教学工作,加快专业发展。

对这三门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往采用的仅有传统的书面测试这一种手段。受此局限,无法全面监测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生成质量。因此,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制“学科综合素养”监测题库,成立考评组,面向所有班级,每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现场监测。参与监测的学生,从年级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完成阅读鉴赏、口语表达、书写质量、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具体任务。学生完成监测题目的平均得分,按10%的权重,直接计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得分。

通过实施校本监测,学校发现如下一些教学质量问题------

语文方面,学生书写质量不容乐观,课外阅读量偏低且多为低收益的娱乐性、快餐式的阅读,书目选择缺乏有效指导、理解与鉴赏水平普遍不高;在口语表达中,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不强,遣词用句的丰富性、语气语调和肢体语言表现都不甚理想。

数学方面,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较为理想,但在基于学校“生活数学”理念,以考察学生“数学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的的监测项目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

科学学科主要考察实验操作,发现学生普遍能熟记实验流程,但在实验动作的规范性,以及数据收集、现象描述和结论报告上还不够严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机构及时汇总数据、提取信息、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改进建议,直接反馈给教师本人改进教学,有力推动教师转变“教学质量观”,由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分数为王”,变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业水平更全面、均衡地提升。

(二)“术科”教学质量监测

这里的“术科”包括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这4门非文字学科。以往对术科教学质量的监测,只注重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对实际教学效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手段。

因此,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建立监测题库,每学期对4门术科,采用随机抽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现场测试。所有术科的抽测结果,均按80%的权重,计入术科教师教学质量认定,确立了“现场抽测80%+教学常规10%+学生术科特长培养效果10%”三维度评定,并与教师的考核奖励直接挂钩。

在监测中,学校发现:体育教学重体能训练,轻技能学习,对“意志品质、健身习惯、运动特长”的培养也还着力不够;音乐课的教学存年偷工减料,较多时候变成了形式单一的“唱歌课”,教材中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内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美术课情况类似,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对丰富的教材内容进行了人为的淡化甚至阉割,导致学生美术素养中的“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表现差强人意。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监测”则表明,除了学生家庭条件限制,练习机会较少的原因,课堂教学简单粗放现象依然存在,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还需进一步夯实。

针对术科监测发现的问题,除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更重要的是有的放矢地修订和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形成刚性要求和有力导向,促进术科教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消除了首次监测所发现的问题。

(三)“学业负担”监测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绝不能以加大学生学业负担为代价。学校高度关注学业“减负”问题,把“学习时间、课业难度、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细化为10个问题,以问卷的方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按10%的权重,直接计入教师教学质量评定。

在学业负担监测中,学校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书面作业量合规,但非书面作业,如背诵量过大、课外实践活动难度过高的现象;在单科书面作业合理,但多学科之间的作业布置没有进行协调,导致叠加超量的现象;也存在一些上课拖堂、心理惩罚、批评不得体等偶发现象。

针对发现的问题,学校进一步强化减负要求,针对性管控各种负担诱因。通过数个学期的连续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业负担偏重的问题基本得以消除。

(四)质量内控机制的强化

如前文所述,教学质量校本监测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取质量数据,为学校教学管理和质量内控机制的强化提供决策依据。定期监测完成后,学校监测机构应通过数据分析,形成质量监测报告。通过召开报告解读会,向教师精准反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应查找质量内控效能缺陷,并就发现的内控缺陷问题,对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构建起“监测、分析、强化内控,再监测、再分析、再强化”的质量提升机制。

实施教学质量校本监测,能直接反馈学校现阶段办学水平,对学校教学质量起到“把脉”、“诊断”、“处方”和自我“医治”的效果,为学校优化办学行为、改进办学策略、强化质量管理指明方向。持续实施校本质量监测,有力推动教师主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并在教改工作、校本研修等方面取得可喜进步,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学论文:关于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诊断校本行动初探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26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