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2018工作一年的总结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4 11:43: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所以在什么时间段内,将自己的精力从通用能力的增长转移到在某个行业内深耕经验,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去做最容易的事情。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工作一年的总结心得体会。

    有人说我,每篇推送的名字看起来和内容没有什么关联,总是先摆出一副要死的模样,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因为什么要死。

    所以这篇推送,名字就很简单易懂了,没有什么大风秋雨雪夜旅人归途他乡的内容,只是一篇工作总结。

    也没有什么逻辑与体系,大概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或许隐约中,是根据印象深刻程度排的序,不过真不用纠结这些。

    有些是我自己做到的,觉得很有帮助;有些是看到其他人身上的,觉得自己还要学习, 不过无论怎样,我觉得都有必要记录和分享。

    1.维护一份文档

    你在做什么样的业务,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难点在那里,你的方案是什么,是否有数据佐证,不足在哪里,竞对是怎么做的,效果孰优孰劣,为什么......

    无论是跳槽,还是自我总结,上面几个问题是不可能绕过去的。理论上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处理上边的问题,但同时又因为每天的工作太具体了,不刻意去反思,就很难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

    维护一份文档,记录你觉得你有必要记录的所有信息,然后按照固定时间周期去更新文档。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文档可以作为备忘录,能帮助你回溯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以及需要了解的业务知识,这在你无论是在晋升答辩还是在跳槽中需要的资料。

    另外一个是,你能通过这份文档,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形成状态,这对你职业规划是有很大参考的。

    举个例子,我自己维护的文档记录有两份工作经历:百度外卖销售端的实习以及百度地图的策略PM。

    如果现在看文档,外卖实习的五个月,主要记录的是整个销售端产品矩阵是如何联动的,各个子模块是在解决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百度地图的一年时间,主要记录的是产品术语,项目推动,敏捷开发以及公司内网看到的各种学习资料。

    所以这两项经历给我职业上的成长就很明显了,前者在于业务理解,后者在于基础能力,下一步发展的话,其实是需要一个稍微稳定的业务去尽快形成并沉淀方法论。

    2.区分“经验”和“技能”

    努力工作不见得会有线性的能力成长,要区分“经验”和“技能”。

    假设你身处的行业突然变革,你需要去另外一个你从未了解过的领域求职,你身上有什么特质可以支持你拿到你想要的职位。

    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执行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等,我觉得这些是可以体现的。

    其实我想表述的是,年轻的时候或者职场新人期要尽可能去培养通用的技能,而不要沉溺于负责业务的经验里。

    后者给职业发展带来的增益是有限的,更危险的是,是那种虚假的成就感。一旦沉溺其中,当环境出现变化,是很难反应过来并做出应对策略的。

    但另一方面,通用技能的成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很容易见顶的。或者更准确的表述是,拥有较好职业素养是需要通过长时间刻意练习的。

    所以在什么时间段内,将自己的精力从通用能力的增长转移到在某个行业内深耕经验,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不要在一开始就选择去做最容易的事情。

    3.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我是丝毫不会隐藏自己对陆奇的尊重和憧憬的,陆奇这句名言我也很推崇。当然这句话的关键是“适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你需要对行业有精准的判断,对自己有很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很大的勇气。

    你需要说服你自己,现在就是适当的时候,不是一秒前,也不是一秒后。

    关于怎么去判断什么是适当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我觉得在我可预知的成长里,也很难说在什么时候可以做出这个判断。但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或者说给我的警告,是“跳”。

    最精英的人群,考虑的是什么时候跳,在于时机,其次的人应该考虑的是能不能跳,在于能力。要时刻保持自己可以在一个月内跳出当前公司和当前职位的能力,然后,等待时机。

    “适当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排除法拿到的。

    一份工作对你的价值在哪里,无非是薪酬福利,晋升空间,业务前景,人际关系,学习机会,如果你在上面这些点里边找不到说服自己留下来的理由,那就是需要出去的时候。

    “人生只需要做两件事,等待、决策。”很多人听完这句话,以为决策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你等待的时候在做什么是最重要的。

    4.模仿是最有效的学习

    无论是生活里还是职场上,最稳定的成长渠道,是确定一个参照点,然后尽可能地去模仿。

    你是很难具体地描述自己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即便你描述出来了,足够具体,足够憧憬,但是你还是会不知道究竟怎样子做才能确保计划可行。

    但实际上你是很容易在自己身边找到你想要成为的人(先这样子假设吧)。

    去模仿他们,观察他们,所有他们做的让你觉得厉害的事情,都是你应该模仿并以他们的效果做参考对照的事情。

    我实习时候遇到的前辈,这两年内一直是我的职业上的参照点。我现在很多小习惯,都是那时候养成的,类似于发邮件必须调整好字号行间距,PPT不可以使用超过两种字体这种。

    有一件事我现在印象还是很深刻,我刚到百度外卖的时候,销售端有款很老的产品叫做“智子”,是用来监控竞对数据,定期产出报表来辅助管理人员决策。

    我当时没看过《三体》,我就有问前辈为啥叫这个名字。

    当时他就对我讲,说有本书叫做三体,里边有外星文明,他们为了阻碍地球文明的发展,就放置了一些东西来监控和干扰地球。在书里边那东西就叫做“智子”,然后早期的PM觉得和这个业务功能很像,就选择这个名字了。

    然后我问他有看过《三体》吗,他说他也没有。

    这件事给我带来的触动很大,包括工作之后,我在反思我对自己负责业务理解深度究竟怎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件事。

    怎样算熟悉一个业务,只有你对你所负责业务中任何一个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都能很简洁明了地解释清楚,那才算你熟悉一个业务。

    这是在我自己身上,模仿帮你确定价值判断的一个例子。

    如果你在你身边没有找到值得模仿的人,那就参考第三条。

    5.永远携带工卡

    我是从陆奇身上学到的。如果有一天你成为管理层,和你下属接触的时候,记得携带工卡,最好像陆奇一样,挂在裤子上,会显得很干练。

    工卡在某个角度上,是一种彼此认同和联结的象征。

    换句话来讲,大公司里的个人形象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甚至可以具体到你的工卡怎么佩戴。

    6.超过80%的人并不难

    做到精英很难,大多数时候需要天赋和运气,都是些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但是做到一流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你只需要比大多数人努力一点点,用心一点点,多点点反思和总结,就可以做到。所以事情的重点是,你必须在内心深处认同一个词,“功不唐捐”。

    眼光不应该只放在1%的那部分人身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超过和你一样的80%的人,然后在新的环境里,再超过80%,如此往复。

    不要一开始就对标最顶尖的人才。

    7.好啦,工作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工作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不过是投币开了一局,只能尽可能地好好玩了。

    大雪,秋收,恋人,归家,一场雨,人世间无数个让我沉醉的片段,都和工作无关。

    更何况一个时代坠落的时候,没有人能幸免,听听帝国晚期的号角声吧,嘟~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018工作一年的总结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058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