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浅析毛泽东主席讲话稿的独特写法

时间:2019-05-14 11:48:33 网站:公文素材库

毛主席有很多讲话稿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他是怎么写的讲话稿呢?你知道吗?你是不是还在想怎么写讲话稿?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析毛泽东主席讲话稿的独特写法。

运用设问开篇造势

写好讲话稿的开篇,无异于戏剧名角赢得“碰头彩”。讲话稿的开篇,不仅是讲话的起点,更应成为高扬讲话主题、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关键之处。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的演讲。文章开篇,毛泽东运用设问手法,一口气提出七个问题:“身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是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怎样争取最后胜利?这些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甚至是大多数人至今没有解决的。”这七个设问是整篇演讲的着眼点和支撑骨架,是讲话内容高屋建瓴的提炼,问题抓得准确,提得也很尖锐,刚劲有力,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力。

运用设问激起波澜

很多讲话,往往因内容平淡而使听众兴味索然。研习毛泽东的讲话稿就会发现,他吸引听众的技巧之一,就是利用设问激起层层波澜,不让听众“走神”。《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就是经典篇章之一。

在“关心群众生活”部分,毛泽东首先提问:“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按常理,提这个问题似乎多余,其实却是有的放矢。设问之后他的回答直截了当:“当然不能。”

接着引申说:“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阐明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的具体问题后,毛泽东接着讲:“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然后再次设问:“同志们,那时候,我们号召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能够不能够呢?能够的,完全能够的。”语言干净利落,语气坚定自信,紧密呼应了前面的设问。

有的设问只问不答。如,“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连发四问,均未直接回答。然而,从内容上看,又等于间接作了回答,特别是“应该讨论”等四个短句,层层递进,把态度表达得非常明朗,要求提得非常明确。

有的设问既问又答。比如:“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此处的设问自问自答,答案简洁,说理透彻,突出体现了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如此形式多样的设问和简明扼要的回答,完全没有一句空话,句句发人深省。

运用设问出神入化

《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毛泽东为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发表的著名讲演。通篇所用的设问可谓出神入化、变幻无穷。

使用单独设问,一问一答,清晰明了。在讲到革命对象时,毛泽东问:“现在的革命对象是什么?一个是日本帝国主义,再一个是汉奸。”在说明革命目的时又问:“这个革命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在回忆革命斗争历史时问:“这五十多年来的革命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呢?根本就是‘唤起民众’这一条道理。”使用单独设问,语言含义单纯,回答时一一对应,把深邃的思想表述得清晰透明,便于听众理解。

使用过渡设问,密切讲话内容之间的联系。毛泽东在讲到第一个问题时指出:几十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人民民主革命屡次失败了,现在要来一个转变,“那么,现在已经转变了没有呢?没有。这一个转变,现在还没有到来,现在我们还没有胜利。但是胜利是可以争取到来的。抗日战争就要努力达到这个由失败到胜利的转变点。”他又讲:“孙中山先生远在五四运动以前,就是当时政府的叛徒,他反对了清朝政府,并且推翻了清朝政府。他做的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很对的。”他为此进一步说明:“因为他所反对的不是反抗帝国主义的政府,而是勾结帝国主义的政府,不是革命的政府,而是压迫革命的政府。”仔细揣摩就会感到,不用“那么,现在已经转变了没有呢?”和“他做的对不对呢?”讲话也能说得通,然而会显得比较沉闷,内容会有些生硬。使用设问后,巧妙地实现了前后内容的衔接过渡,讲话有了更多节奏变化,增添许多生动色彩。

使用重叠设问,加强语言力量。例如,在阐述中国革命对象和性质时,毛泽东连续使用了几组重叠设问:“中国的革命,它反对的是什么东西?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革命是什么人去干呢?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我们现在干的是什么革命呢?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这些重叠设问,前后两问内容相同,答案却只有一个。然而,由于使用重叠设问手法,语言分量大增。

颠倒问答顺序,即将设问句的语序改为先答后问。在讲到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毛泽东说:“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讲到延安青年运动时他说道:“今天到会的人,大多数来自千里万里之外,不论姓张姓李,是男是女,作工务农,大家都是一条心。这还不算全国的模范吗?”颠倒问答顺序,看似不合设问常规,却丝毫不妨碍语意表达,反而给人留下更突出的印象。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析毛泽东主席讲话稿的独特写法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19117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